测井曲线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油层物理是研究储层岩石、岩石中的流体(油、气、水)以及流体在岩石中渗流机理的一门学科。它表述的是油层的物理性质,储层的岩石骨架和储存于岩石骨架孔隙中的流体。

钻探一口油井,取心测得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反映的是这口井及井筒周围的油层物性参数,即所谓的“一孔之见”,从平面上看,如果这口井位于湖相水道砂微相中间,它的孔隙度、渗透率偏高,用此计算的储量偏大,因为向水道砂微相两侧的孔、渗参数肯定要小;如位于水道间的薄砂层中,那计算的储量可能偏小,要想真正控制就得还油层以本来面目。早期资料较少是难以达到的,而随井网的不断完善,获取的动、静态信息的不断增加,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就能还油层以真面目。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和动、静态资料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油分布描述,并不断完善储层预测的地质模型,称为精细油藏描述。可以细分为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和开发后期精细油藏描述。不同时期的精细油藏描述因资料占有程度不同而描述的精度不同。而目前在开发后期(指综合含水>8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在75%以上)的精细油藏描述由于资料占有量相对较多,所以描述的精度要高,加上相关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才能达到精细描述的程度。油层物理学科在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的过程中,对油层的非均质性、流体粘度及流度比和油藏润湿性等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

目录

一、引言 ---------------(1)

二、精细油藏描述实例 ----------------(2)

1.概况 ---------------(2)2.精细油藏描述对策及思路 ---------------(3)3.精细构造研究 ---------------(4)4.测井多井评价 ---------------(6)5.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10)6.储层非均质性 --------------(14)7.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20)8.三维建模及油藏工程评价 --------------(23)

三、结论及认识 --------------(24)

四、结束语 --------------(25)

油层物理与精细油藏描述

――结合板桥油田板北板一油组实例分析

一、引言

油层物理表述的是油层的物理性质,储层的岩石骨架和储存于岩石骨架孔隙中的流体。首先研究的是储集油气的储层。

储油岩石的性质直接影响着油气储量和产量,油层物性资料对整个油藏的开发过程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对于认识储层、评价储层、保护和改造储层,对于油田地质勘探、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都有重大意义。

储层流体是指储存于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处于地下的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其在地面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差别。于是油层物理又发展到对流体的测试研究,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和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

研究储油层的物理性质,进而研究储油层的空间展布,在沉积岩储层的研究上,认为储层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的。随着钻井资料的增加,人们对地下油层的物性认识进一步提高,愈加接近于地下的真实状况;沉积相、沉积微相的研究结果证实,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分布,决定了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的变化趋势;油层取心资料的有限性,近年来在测井多井评价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得到补充。物探技术进步,储层约束反演技术为储层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油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对油层中存在的渗流屏障的研究及流体性质的研究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变得愈来愈重要,研究得愈来愈细致。经过较长时间油藏的开发,在采出程度较高的开发后期,有了较多的资料积累。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人们对重建地质模型的愿望随之产生,这样就提出对油藏的精细描述的问题。

精细油藏描述是对油层物理学科的拓展和延伸,它应用了目前一些成熟的多学科的配套技术,但其核心仍然是油层物理基础研究内容,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对油藏的精细认识。

二、精细油藏描述实例

1.概况

⑴板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板桥油田板北板一油组精细油藏描述

是板桥油气田精细油藏描述的一个部份,我们仅以此来探讨精细油藏的描述方法。

本区有沙一、沙二、沙三段三套含油层系,含油气井段2436~4092m,划分为9个油组,板一油组仅是其中的一个。

板北板1油组探明地质储量426×104t,该套油组1982年投入开发,初期依靠油藏天然能量开采,从1985年各断块逐步转入注水开发,到目前经历了近20年的开发历程,到目前总采油井30口,开井25口,日产油105.1t/d,日产气36187m3/d,日产水601m3/d,综合含水85.1%,累积产油152.67×104t,采出程度35.8%,采油速度0.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注水井27口,开井19口,日注水1018m3,累积注水580.91×104m3,月注采比1.27,累积注采比1.12。

⑵存在的主要难题

①板1油组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呈现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双重加快的特点。

②油层水淹程度严重,地下油水关系复杂,造成开发过程中注采矛盾比较突出,加大了挖潜难度。

③随着开采过程的加深,剩余油高度分散,原有的地质模型已不能满足目前挖掘剩余资源潜力精度的需要。

2.精细油藏描述对策及思路

⑴研究对策

①精细构造研究

以钻井资料为主,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对储油小层(或砂体)进行微构造研究,建立开发单元的微构造控制。

②应用测井曲线、岩心、试油、生产动态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研究储油砂体空间展布及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在储层岩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测井进行多井评价及“四性关系”研究,建立储层地质模型。

③通过对流体性质分析,开采变化特征研究,建立油藏流体模型。

④储层非均质性和流动单元及岩石物理相研究,注水后储层结构变化特征研究,储量复算。

⑤油藏工程研究,包括开发效果评价,数模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油藏潜力综合评价。

⑵研究思路

①从单井岩性、储集性、含油性到井间砂体连通关系,从静态油层物理性质到动态开发注采关系、开采特点、动态连通关系等,研究的最小单元到单砂体,从沉积微相的角度分析各个油气层单元,综合研究成果提供一个系统的较全面的静态地质模型,并且在油藏工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模建立动态地质模型。

②编制调整方案

3.精细构造研究

⑴地层划分与精细对比

本次研究在油组、小层、单砂体划分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和岩电关系研究,应用1:200的0.45m、4m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电位、自然伽玛5条曲线相互配合,对小层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