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粘结技术对牙釉质影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对比

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对比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年第28卷第1期率为10.0%;大于6.6mg/L 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曹珂等人的研究具有一致性[6],同时D-二聚体含量越高,DIC 发生率也就越大。

参考文献1Pabinger I ,Ay C.Biomarkers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Ar 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9,29:332~336.2张国杰,何凯,田雪红.D-二聚体检测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09~1911.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9~213.4李帅,吕时铭,汤英杰.浙江地区汉族孕产妇D-二聚体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7):580~585.5周赞华,黄丽丽,金卓杏.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05,3(17):9.6曹珂,韩升波.D-二聚体检测在产前高凝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7~38.随着人们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需求正畸治疗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正畸黏结剂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起着较大的作用,对正畸治疗的效果影响较大[1],因此选择合适的正畸黏结剂对正畸治疗十分重要,本文中对比了树脂型黏结剂与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黏结剂的黏结强度及对牙釉质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58例,以盲分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树脂性黏结剂,对照组采用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黏结剂。

对照组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在13.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13.4±1.4)岁;共拔除45颗牙齿,接受正畸治疗牙齿245颗。

观察组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在12.5~16.4岁之间,平均年龄(13.3±1.6)岁;共拔除45颗牙齿,接受正畸治疗牙齿243颗。

烤瓷牙面正畸托槽粘结的研究进展

烤瓷牙面正畸托槽粘结的研究进展

烤瓷牙面正畸托槽粘结的研究进展1928年,美国医师Angle发明了方丝弓矫治器,确立了固定矫治器的矫治体系。

20世纪70年代直接粘结技术[1]的出现,促进了口腔正畸的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正畸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接受。

成人正畸患者逐年增加,有的口内有烤瓷牙,如何将托槽和附件粘结在烤瓷牙上,粘结后是否能达到正畸矫治所需的粘结强度(6~8MPa)[2],去除托槽后对烤瓷牙是否有影响,是正畸医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笔者就烤瓷牙面处理、托槽、粘结剂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1 烤瓷牙瓷面处理方法1.1瓷面机械打磨机械打磨包括金刚砂车针打磨和砂纸打磨,打磨增加了瓷面的粗糙度,凹凸不平的表面增大了粘结面积,提供了许多机械固位的微结构。

Wood等[3]研究表明,机械打磨能明显地提高粘结剂的粘结强度。

机械打磨的缺点是釉瓷层遭破坏,在托槽去除后烤瓷牙表面粗糙,光泽感下降,颜色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1.2瓷面喷砂喷砂分为氧化铝喷砂、二氧化硅氧化铝喷砂。

瓷表面喷砂常用50μm的氧化铝在80psi空气压力下喷砂5s。

Schmage[4]和Bourke[5]研究表明喷砂使烤瓷牙表面粗糙度增加,使粘结面积加大并增强了机械固位,明显提高了粘结强度,但仅依靠喷砂不能获得临床要求的粘结强度,喷砂联合硅烷偶联剂比只用喷砂的粘结强度高出3~4倍。

Akova[6]提出喷砂联合其他的瓷面处理方式比独立使用喷砂所取得的粘结力大。

因此,建议临床喷砂最好是联合酸蚀瓷面或者硅烷偶联剂才可以获得更强的粘结强度。

1.3瓷面酸蚀酸蚀操作简便、技术要求低,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处理方式。

Kussano等[7]通过实验对比了H3PO4、HCL、HF、NF2H2等酸蚀瓷面的效果,得出结论HF 的效果最好。

Schmage等[4]研究表明氢氟酸酸蚀瓷面后剪切强度明显增高,是机械打磨处理瓷面的几倍。

陈启林等[8]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但氢氟酸的浓度、酸蚀的时间对酸蚀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氢氟酸浓度过高或酸蚀时间长都会使瓷面粗糙度降低,浓度高还会增加黏膜及皮肤灼伤的风险。

正畸固定矫治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正畸固定矫治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正畸固定矫治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导致牙釉质脱矿问题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釉质脱矿原因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是口腔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很多患者在牙齿正畸的过程中牙面上会出现白垩色的斑点或斑块,有的甚至表现为凹坑状,临床上称为龋白斑(white spot lesions,WSLs),即牙釉质的脱矿,如病变继续发展甚至会产生龋洞[1]。

研究发现正畸固定的同时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是50%一75%[2],其中多数为青少年。

牙釉质脱矿问题应引起广大口腔正畸医师的重视,本文对正畸固定矫治导致牙釉质脱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正畸致牙釉质脱矿的原因口腔正畸固定矫治产生的早期釉质脱矿主要是釉质间质溶解和釉质表层矿化物消失,但易被再矿化。

然而,牙釉质脱矿的情况始终存在,归其原因主要有:①在固定矫治时托槽粘接前对牙釉质的酸蚀产生粗糙表面;②托槽周围给菌斑提供了良好的聚集环境;③正畸附件的增多,不利于牙齿的清洁,菌斑易聚集于此;④矫治器妨碍舌移动食物及咀嚼肌运动,是其自洁作用下降,是牙面和唾液的接触变少,从而能加快菌斑聚集及pH值降低。

菌斑主要由细菌组成,细菌的代谢活动能导致菌斑pH值的降低,继而牙釉质溶解性增大,致使钙、磷从釉质中丧失,临床上表现为白垩斑(即釉质脱矿)。

白垩斑是龋病的早期表现,其直接原因即为致龋细菌的作用。

研究表明矫治器周围菌斑和唾液中的变形链球菌及乳酸杆菌的数量均相应增加[3]。

菌斑不仅是产酸底物的载体,而且能使酸性物质不易从牙面流失,从而不利于唾液中的钙、磷离子对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

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正畸治疗的时间成正比。

2 预防措施2.1口腔卫生措施(1)刷牙:刷牙是去除牙菌斑,预防龋病、牙周病,促进口腔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正确有效及时的刷牙,对于正畸患者尤为重要。

竖刷法不能最有效的清除牙面菌斑。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患者采取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牙科诊所2014年3月到2014年6月进行的正畸固定矫治器的5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且进行分析。

结果:50例患者采取正畸固定矫治器有25例发生了牙釉质脱矿,发病率50.0%。

在1000颗牙齿,有100颗发生釉质脱矿,发病率10.0%。

下颌牙牙釉质脱矿率为20%,上颌脱矿率为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者采取了正畸固定手术后依然会发生牙釉质脱矿,而且上颌牙的牙釉质比下颌牙的牙釉质脱矿率高很多,在进行正畸固定矫治器方法时我们应该对上颌牙做好预防准备以及治疗。

【关键词】牙釉质脱矿;正畸固定矫治器;口腔科【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118-02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是临床中口腔矫正常用的设备之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容易并发牙釉质脱矿[1]。

在外国有相关文献表明,患者采取正畸固定矫治器术后依然会发生很多的牙釉质脱矿,而且这种牙釉质脱矿在临床上高达40%~70%。

为进一步了解患者群体正畸固定矫治术后牙釉质脱矿发生的情况,以作为预防和减少牙釉质脱矿措施实施的依据与借鉴。

基于此,笔者对我院50例采用正畸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牙科诊所2014年3月到2014年6月进行的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50名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均在13~19周岁,50例患者都采用方丝弓、直丝弓矫正进行治疗,疗程为(21.4±9.6)个月。

1.2 方法手术过后把矫治器拆下来后,使用医学酒精进行清洗牙齿表面的釉质粘接剂,观看并记录下牙齿的唇颊面,牙齿表面的损伤和和硬度,有不透明的白垩状或染色斑点、斑块就是釉质脱矿,并记下牙位和脱矿地方。

牙齿脱矿程度分3个层次,0层:牙釉质表面干净,1层:牙釉质表面可见少许垩色斑点,斑块面积≤牙齿面积50%,2层:牙釉质有一般白色垩斑,斑块面积大于其所在的一半;3层:牙釉质表面重度有白垩色斑而且占满了所在的分区面积。

正畸治疗中防釉质脱矿黏接技术的应用进展

正畸治疗中防釉质脱矿黏接技术的应用进展

正畸治疗中防釉质脱矿黏接技术的应用进展廖烈卡【摘要】@@ 近年来,随着各种固定矫治器以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托槽直接黏接技术因其便利性和高效率而被广泛而迅速地应用于正畸固定矫治,并成为正畸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口腔正畸治疗技术进步的明显标志.【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1(006)003【总页数】3页(P255-257)【关键词】口腔;正畸治疗;釉质脱矿【作者】廖烈卡【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南宁市,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1近年来,随着各种固定矫治器以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托槽直接黏接技术因其便利性和高效率而被广泛而迅速地应用于正畸固定矫治,并成为正畸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口腔正畸治疗技术进步的明显标志。

同时,由此带来的釉质脱矿问题也备受关注[1]。

在正畸固定矫治中,釉质脱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对釉质所造成的不可逆的损害是口腔正畸医师最担忧的问题[2]。

本文拟就正畸防釉质脱矿黏接系统近年来的应用和发展作一综述。

1 正畸黏结剂的分类及牙釉质表面处理正畸黏接材料按应用类型可分为复合树脂类和水门汀类。

其中复合树脂与牙釉质的黏接力在所有正畸黏接材料中是最强的[3]。

复合树脂类按固化类型又可分为化学固化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

Buonocore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早提出用磷酸处理牙釉质表面,以改善树脂修复材料对牙釉质的黏结,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磷酸水溶液预处理的牙釉质酸蚀技术[4]。

釉质黏结的主要原理是:用酸蚀处理使牙釉质表面转化为多微孔的粗糙表面,再涂上黏结剂,使其渗入牙釉质表面的多微孔结构中,原来坚硬的牙齿组织移出的矿物质即被黏结剂所取代,随后在形成的孔隙中产生微机械锁合作用。

牙釉质黏结剂产生黏结力主要在黏结剂-牙釉质界面[5]。

2 化学固化复合树脂黏结剂的性能和应用传统的化学固化复合树脂黏接剂一般作用时间为1.5~2.0 min[6]。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肿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肿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肿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是目前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由于矫治器的存在,患者口腔卫生困难,牙齿表面会出现牙菌斑和龋齿等问题。

而牙釉质脱矿是口腔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其会导致牙齿变得敏感,表面发黄或出现斑点的情况。

本研究旨在调查口腔固定矫治器应对肿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本研究共招募了100名患有牙齿畸形并需要进行固定矫正的患者。

这些患者年龄在12到18岁之间,都没有牙齿畸形以外的其他口腔疾病。

研究开始前,我们对每位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口腔检查,并记录了他们口腔中存在的肿牙情况和牙釉质脱矿的程度。

接下来,我们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患者作为实验组,安装了固定矫治器。

另一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没有接受任何矫治器的治疗。

然后,我们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一个月进行了第二次口腔检查,并针对牙釉质脱矿情况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固定矫治器的存在对肿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差异。

在治疗后的一个月,实验组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牙釉质脱矿的程度与固定矫治器的时间呈正相关。

矫治时间越长,牙釉质脱矿的程度越轻。

口腔卫生状况也与牙釉质脱矿的程度有关。

口腔卫生状况好的患者,牙釉质脱矿的程度相对较轻。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对肿牙釉质脱矿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固定矫治器的存在并不能完全消除牙釉质脱矿的问题。

患者在正畸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口腔卫生的注意,以减少牙齿表面的菌斑和龋齿的发生,从而减轻牙釉质脱矿的程度。

影响瓷贴面粘结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瓷贴面粘结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瓷贴面粘结因素的研究进展随着材料和粘结修复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更愿意选择瓷贴面这种微创修复的方式来改变牙齿的形态和颜色,从而达到美学修复的效果。

由于瓷贴面无相应的固位型,故其临床粘结操作技术成为瓷贴面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

本文通过对影响瓷贴面粘结的因素进行分析综述,以便为瓷贴面在临床中粘结过程提供指导和帮助。

标签:瓷贴面;粘结;牙体预备;酸蚀;粘结剂随着口腔美学修复的不断发展,瓷贴面成为现在患者牙齿美学修复的优先考虑方式,使得它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临床中。

瓷贴面的最大优点就是不磨牙或者少磨牙,将瓷贴面粘结在患牙表面,改变牙冠原有的颜色和外形,达到患者的美观要求。

瓷贴面的牙体预备量较小,对于牙体预备要求较低,但是由于瓷贴面本身无相应固位型,主要依靠粘结固位,所以瓷贴面的粘结十分重要。

在贴面粘结过程中,每步操作都应确保准确到位,避免造成贴面的粘结失败。

所以制作瓷贴面前应完善设计方案,其次对牙体预备,印模制取,粘结剂的选择,粘接处理等步骤必须要求标准化精细操作,才能防止贴面崩瓷和脱落的发生[1]。

本文就影响瓷贴面粘结的因素进行综述,以便为瓷贴面的临床操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影响瓷贴面粘结成功的因素。

1 牙齿表面的性状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氟斑牙患者要求改变牙齿的颜色和美观,有些学者认为中重度氟斑牙进行瓷贴面修复时,脱落率较正常牙高。

Ratnaweera等[2]对中重度氟斑牙进行研究,以正常牙作为对照组,分别将牙齿唇面预备1 mm后,选用同一种树脂粘接剂进行粘接,对粘结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

所以采用贴面对氟斑牙进行修复时,按常规牙体预备磨除0.5 mm以上的牙体组织,是不会影响瓷贴面的粘结性能。

而中重度氟斑牙因为氟斑牙表面200 μm内,其矿化程度影响酸蚀的效果,更应选择磨除牙齿表面的高矿化层和疏松的有机物层后,进行常规粘结,不影响粘结强度。

对于因龋坏或者外伤造成部分缺损的患牙,通常情况下需要先进行树脂充填,然后再进行瓷贴面的修复。

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发生牙釉质脱落的情况,并就如何防止牙釉质脱落展开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矫正期结束后拆除固定矫治器,借助牙科治疗台灯光观察患者牙釉质脱落情况。

观察120例患者治疗后牙釉质脱落情况,分析导致患者牙釉质脱落的原因。

结果120例患者中有3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釉质脱落情况,发生率为28.33%。

从上下颌发生率来看,上颌脱矿率18.90%显著高于下颌脱矿率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口腔卫生、牙面酸蚀、龈下菌斑、年龄等原因是导致牙釉质脱矿的危险因素。

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牙釉质脱矿,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强化斑菌控制意识、指导患者正确的舒雅方式,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能有效预防牙釉质脱矿。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enamel shedding in or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to analyze how to prevent the enamel shedding.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0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in this hospital for or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end of the correction period after the removal of fixed appliance,with dental treatment desk to observe the patient’s enamel shedding and the causes of enamel shedding. Results 34 cases of 120 cases of varying degrees of enamel shedding occurred,the incidence was 28.33%. The maxillary prolapse rate was 18.90%,higher than that of mandibular degeneration rate of 7.62%,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ral hygiene,tooth surface erosion,subgingival plaque,age and other reasons were leading to demineralization of enamel risk factors. Conclusion Or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can lead to enamel demineralization,strengthen oral health knowledge,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bacteria control,and guide the correct way of clearing the teeth,and develop good eating habits,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Key words] Oral orthodontic treatment;Fixed correction treatment;Enamel demineralization;Preventive measures口腔正畸是通過口腔技术手段,将排列不齐的牙齿进行矫正,矫正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固定矫正器治疗。

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釉 质 脱 矿 发 生 ) 牙 釉 质 脱 矿 好 发 位 置 。 顺序 : 牙颈部 , 托槽 周围与邻 面 , 3处均 是
组于治疗前观 察记 录 ; 疗组 , 治 于拆 除矫 正器时观察记录。观察 : 洁 、 干牙面 ; 清 吹
牙科灯下 , 眼观察患者 牙齿 唇颊 面 ( 肉 如 出现 不 透 明 白垩 状 或 染 色 斑 点 、 块 牙 斑
正 畸 治 疗 后 牙 釉 质 脱 矿 的 临 床 观 察
患者 8 , 4 7例 女 7例 , 4 男 O例 , 龄 1. 均 23
杨 天栋 460 6 00河 南周 口市 专 科 病 医 院
摘 要 目的 : 究使 用 固定矫 正 器 治 疗 研
岁; 治疗 组 为 随 机 选 择 正 畸 治 疗 后 患 者 10例 , 5 0 女 7例 , 4 男 3例 , 龄 1 . 均 3 9岁 。
脱矿 率 : 白组 牙 釉 质 脱 矿 率 6 空 . 1 % , 疗 组 1 .3 , 表 1 7 治 62% 见 。
菌斑 易滞 留而不易 清洁位置 , 特别是牙颈 部结 构尚薄弱 , 更易发生脱矿 。本临床观 察 说 明 : 定矫 正 器 引 发 的 牙 釉 质脱 矿 是 固
非 常值 得 关 注 问题 , 需要 采取 相关 手 段 进 行 干 预 。 预 防 正 畸 治 疗 引 发 牙 釉 质 脱 矿 有效 措施 : 治疗 期 间 严格 注 意 口腔 清 在 洁, 可用氟化物进行 预 防( 如选 择含 氟牙
Ab sr c bet e T td e cd n e d ta t jc v : o s y t i ie c O i u h n
o e me de n r lz to a t e mo t f na l mie a ia in nd h s s s e tbe te h n a e t d mi e aia u c pi l e t a d r a o e n rlz —

3种黏结剂去除时对牙釉质影响的研究

3种黏结剂去除时对牙釉质影响的研究

3种黏结剂去除时对牙釉质影响的研究张晶晶;齐素青;左艳萍【摘要】目的评价3种黏结剂在去除时对釉质表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60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颗牙.使用京津、3M Unitek、Ormco bluglo0 3种黏结剂常规黏结托槽并去除后分别选用金刚砂车针、矽粒子去除离体牙上的黏结剂,在扫描电镜观察下测量釉质表面指数(enamel surface index,ESI)并应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釉质损失量.结果黏结剂去除方法不同ESI也不尽相同(P <0.05),矽粒子去除Ormco blugloo变色型黏结剂对釉质损伤最小(P<0.05).结论应用矽粒子去除Ormco blugloo变色型黏结剂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残留黏结剂和磨除釉质,临床上使用对牙面影响小,较为安全.【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7)009【总页数】4页(P1099-1101,封3)【关键词】牙黏结;牙釉质;显微镜检查,电子【作者】张晶晶;齐素青;左艳萍【作者单位】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河北邢台054001;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河北邢台05400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正畸固定矫治后需要去除托槽黏结剂并抛光牙面,避免黏结剂残留造成菌斑堆积,同时也要尽量防止不恰当的清除方法造成釉质的损伤。

通常临床上使用的正畸黏结剂与牙体颜色接近,这样虽然美观但却使得去除时容易残留黏结剂或过多磨除釉质。

本研究选用3种不同黏结剂分别与金属托槽进行黏结,应用金刚砂车针、矽粒子去除牙体表面黏结剂,在电镜下观察釉质表面指数(enamel surface index,ESI)并测量去除黏结剂后釉质丧失量,旨在为临床寻找正畸治疗结束后对牙面损伤较小的黏结剂及去除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7—8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外科因正畸原因而拔除的双尖牙60颗,所有牙齿非四环素牙、非氟斑牙、无龋坏、牙体表面和牙髓组织未经过任何治疗和化学处理,拔除后存放于4 ℃生理盐水中;将所有牙齿用非含氟牙膏清洁10 s,牙根固定于自凝塑料块中,随机分为6组,每组10颗。

正畸相关釉质脱矿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正畸相关釉质脱矿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正畸相关釉质脱矿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王楠楠;贺红;花放
【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51)1
【摘要】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由于矫治装置及多余粘接剂的存在使得牙面不易清洁,菌斑堆积产酸造成正畸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釉质脱矿。

正畸釉质脱矿常表现为牙齿唇面的白垩色斑,不仅影响牙齿美观、降低正畸患者满意度,严重者还可形成龋洞,危害口腔健康。

不断完善对相关危险因素及表型特征的理解是促进正畸釉质脱矿精准防控的关键。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与正畸釉质脱矿相关危险因素有关的文献进行总结,重点介绍牙位、口腔卫生、饮食习惯、治疗时间、矫治器类型、微生物菌群变化以及6-n-丙基硫氧嘧啶个体味觉敏感性等因素与正畸釉质脱矿之间的关联。

【总页数】8页(P91-98)
【作者】王楠楠;贺红;花放
【作者单位】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光谷分院正畸与儿童口腔中心;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循证口腔医学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3.口腔正畸患者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4.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龈指数及牙釉质脱矿的危险因素分析
5.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畸粘结技术泔牙釉质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

正畸粘结技术泔牙釉质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
此认 为 酸蚀是 无 害 的嘲 。
牙 面 遭到 了更 大 的考验 嘲 。近年 来 . 多学 者 又研 究 许
了酸性 饮 料对 牙 面 。 别是 酸蚀 后牙 面 的影 响 。如 , 特
Mih e Se e c al tf n在 19 9 6年发 表 的研究 结果 认 为可 乐 等 酸性 饮料 对 牙 齿 有损 害 , 其 是 酸蚀 后 的牙齿 闯 尤 。 20 0 2年 , au Dn e在模 拟 口腔环境 下 ,用扫 描 电 B n ic 镜 研究 了 酸性 饮 料 ( 口可 乐 、 达 、 檬 苏 打 水 , 可 芬 柠
许燕玲
综 述 房 兵 审 校
20 1) 00 1
( 海交通 大 学 医学 院附属 第 九人 民医 院 口腔 正畸科 , 海 上 上
【 要】 粘结托槽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全带环时期正畸治疗对牙周 的损害 , 同时引起的牙釉质损害 , 摘 但
如 釉质 脱矿 , 质撕 裂 等 , 愈来 愈 受 到重 视 。为 减 少釉 质 损 伤 , 畸粘 结 技术 在 不断 的 改进 , 釉 也 正 自酸 蚀粘 结 技 术 在减 少釉 质 损伤 等方 面 的优点 , 其 成为 很有 发 展潜 力 的粘 结技 术 。 使
的直接 粘结 。17 9 0年 左 右[ 现 了关 于用 不 同 粘结 剂 粘结 正畸 托槽 的文章 ,表 明此 时酸蚀 后直 接 粘结 托槽 技 术 已经进人 正 畸临床 。现代 的 两步法 的直接
生[ 4 ] 。酵解 的糖 类物 质 在 龋病 发 生 中 的作 用 已经 为 人 们熟 知 。 经常 食用 含糖 高 的食 物及饮 料 . 当使 菌斑 下 的 p 值 降至 55以 下达 到 2 mn 就会 产 生 牙 面 H . 0 i, 的损 害 。 外 , 另 固定 矫 治器 限制 了舌及 唾 液清 除食物

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好发牙位和部位并提出预防的建议。

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

结果:69例患者共1 487颗牙齿,31例患者的172颗牙齿治疗后发生了脱矿,发病率和脱矿率分别为44.93%和11.57%。

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上的广泛重视,有效避免其发生。

标签:固定正畸;牙釉質;脱矿近年来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受到口腔正畸医师的关注。

牙釉质脱矿是正畸治疗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牙齿唇颊面不同程度的病损,出现白垩色斑块。

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3月~2007年9月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情况,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2007年9月本院口腔正畸科错颌畸形患者69例,年龄9~28岁,平均14.8岁,其中,男25例,女44例,经检查全部患者治疗前牙齿光滑透明,未发现釉质脱矿情况。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托槽采用黏合剂黏固,带环采用玻璃离子黏固剂黏固,疗程平均为19.5个月。

1.3观察方法观察并记录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牙齿各面釉质脱矿情况。

去除牙齿表面黏接剂并用棉球蘸75%酒精将牙面擦拭干净,观察牙面情况,牙釉质表面光滑透明无病损则为正常,如表面粗糙,牙釉质出现不透明白垩、棕色色斑或出现小凹陷则为釉质脱矿。

2结果2.1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情况全部69例患者,共1 487颗牙齿,正畸治疗后共有31例172颗牙齿发生釉质脱矿,发病率和脱矿率分别为44.93%和11.57%,男、女患者牙齿脱矿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牙釉质脱矿的好发牙位及部位正畸治疗后172颗脱矿牙齿的牙位分布见表1,脱矿的部位以托槽周围和牙齿临面为最常见,本组134颗牙齿发生托槽周围脱矿,占全部牙齿的9.01%,75颗牙齿发生临面脱矿,占全部牙齿的5.04%。

正畸粘结剂预防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

正畸粘结剂预防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

正畸粘结剂预防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张晓慧;刘梅天【期刊名称】《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28)2【摘要】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was widely used in clinic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and white spot lesions (WSLs) around orthodontic brackets occur fre-quently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Prevention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s the difficultiy and hot research spot of ortho-dontic area.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orthodontic adhesiv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s overviewed in this paper.%固定矫治技术因具有高效而准确的特点,近年来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在固定矫治期间,托槽周围会发生釉质脱矿及白斑,因此,在固定矫治过程中如何预防釉质的脱矿,一直是正畸领域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本文就正畸粘结剂预防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页数】5页(P116-119,105)【作者】张晓慧;刘梅天【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相关文献】1.预防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 [J], 倪冰2.氟缓释型粘结剂预防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疗效观察 [J], 冯伟;王晓玲;李琥3.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釉质粘结剂对青少年正畸后脱矿率、托槽脱落率的比较及对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J], 舒丹;江蓉4.正畸治疗中预防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 [J], 张乾5.氟保护漆与含氟自酸蚀粘结剂预防固定正畸治疗早期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J], 徐嘉莉;贺永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观察

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观察

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观察
陶波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

方法以2010年2月~2012年3月采用京津釉质黏结剂进行托槽黏结的31例正畸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并以同期采用GC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托槽黏结剂进行托槽黏结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黏结后不同时间的正畸拔除牙的黏结强度、黏结剂残留指数( ARI评分)及正畸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程度。

结果不同时间的拔除牙对照组与观察组间的黏结强度比较,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不同时间的拔除牙ARI评分及正畸牙釉质脱矿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GC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托槽黏结剂可有效保证正畸治疗中的黏结强度,并且对于牙釉质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

【总页数】3页(P1691-1693)
【作者】陶波
【作者单位】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医院口腔科,广东深圳518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不同正畸黏结剂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J], 高慧强
2.不同正畸黏结剂在黏结强度、残留情况及预防釉质脱矿的效果研究 [J], 谢卡;单春城;魏信汉
3.比较不同正畸黏结剂与托槽组合的黏结效果 [J], 齐素青;左艳萍;张晶晶
4.不同正畸黏结剂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J], 邓岚;丁盈芳
5.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对比 [J], 毛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类型粘接剂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新进展

不同类型粘接剂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新进展

不同类型粘接剂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新进展【摘要】粘接剂的粘接性能在正畸治疗中非常关键。

是矫正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本文对其应用效果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粘接剂;口腔正畸;研究进展前言正畸治疗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畸治疗的设计和医生的操作技能,还取决于粘接剂的粘接性能。

近年来正畸治疗的口腔粘接剂的不断发展,开发出了性能更好、操作更方便的粘接剂。

新型粘接剂的应用减少了对牙齿表面釉质的损伤,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遂本文对不同类型粘接剂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新进展为题,综述如下。

1水门汀应用效果及优缺点1.1 磷酸锌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是一种粘接强度较低的水门汀材料,主要取决于机械嵌入力。

研究表明[1],其粘附带的溶解度大于玻璃离子的溶解度,牙齿的脱矿程度也显著大于玻璃离子的脱矿程度,目前很少使用。

1.2 玻璃离子水门汀(GIC)GIC是正畸中最常用的水门汀类,主要包括传统GIC(虽然传统GIC的粘接效果很好,但其使用要求高,步骤繁琐,目前正逐渐被RMGIC取代。

)和树脂改性GIC(RMGIC)。

由于GIC对湿度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可在潮湿条件下使用,特别是在唾液丰富的人的口腔导管或正畸配件的粘接中。

它不需要严格防潮,便于临床使用。

GIC可以释放氟,防止牙釉质脱矿,并具有补充氟的能力。

与复合树脂相比,RMGIC具有更好的防龋性和耐湿性,尤其适用于龋病高危人群;然而,玻璃离子水门汀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溶解性,容易被茶叶、咖啡等染色,影响附着力和美观。

2 树脂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由树脂基质、增强材料、固化引发体系等组成。

由于树脂基复合材料操作简便、粘接强度高的特点,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本文依据牙面处理方式和树脂固化方式分别叙述。

2.1 牙面处理树脂材料在牙齿表面的润湿性较差,因此需要与牙齿表面处理剂一起使用,牙齿表面处理剂可分为自酸蚀处理剂(SEP)和全酸蚀处理剂。

研究已经证实,虽然树脂粘接材料的自蚀刻系统和全蚀刻系统之间的粘接强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全蚀刻处理后去除托槽后,牙齿表面出现多孔结构,并且在SEP处理后去除托槽后的牙齿表面相对光滑干燥,可以减少对牙釉质的损伤[2]。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51期363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荟萃·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祝深山(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湖北 咸宁 437000)0 引言我国口腔科或口腔医院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常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

但,有研究报道[1]表明,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釉质脱矿现象,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

再者,应用矫治器还会增加口腔清洁的难度,导致菌斑累积,导致口腔环境发生异常,并增加牙釉质脱矿几率。

本文简单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相关研究,探究分析了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现象与口腔清洁护理对脱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共有80例口腔科患者在本院结束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治疗,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在18-37岁,平均(27.76±2.39)岁。

患者疾病类型:牙颌畸形30例,牙周病12例,龋病38例。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无以口呼吸患者;牙体的硬组织发育良好患者、牙齿上下对称患者;开展口腔矫治前无牙釉质脱矿情况;神志清晰,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开展治疗后,不遵医嘱长期佩戴矫正器患者;伴发其他口腔病;有矫正禁忌症;精神障碍、语言障碍患者。

1.2 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80例患者均给予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矫正治疗后,给予无水乙醇(浓度75%)清洁患者的牙齿表面,并观察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的牙齿唇侧表面情况,分析患者的总体牙釉质脱矿情况,1.3 观察指标。

牙釉质脱矿判断指标[2]:0级:牙釉质表面呈透明、光滑、无病损状态。

1级:牙釉质表面存在轻微白斑点,白斑面积占整个牙齿面积的一半。

2级:牙釉质表面有中度白斑点出现,斑块面积超过牙齿面积的一半。

3级:牙釉质表面存在严重白斑点,牙齿长满斑块,探测后发现牙齿较为松软,存在龋坏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畸粘结技术对牙釉质影响研究进展(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正畸临床上使用的托槽直接粘接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口腔正畸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取代了传统的多带环焊接形式,给患者以舒适、美观的效果,有利于矫治;但直接粘接技术对牙釉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材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愈来愈多的粘接剂可供临床医生选择,评价一种粘接剂的临床效果,不再是粘接强度愈高愈好,减少粘接对牙釉质破坏受到越来越多正畸医生的关注。

正畸粘接技术对牙釉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酸蚀,去粘接,粘接剂性能。

一、酸蚀1. 酸蚀处理的作用机制[1](1)提高表面能、增强润湿效果牙釉质表面的轻基磷灰石与酸反应溶解脱钙,形成新鲜清洁的表面且轻基和氨基的定向排列是表面呈现极性,从而提高表面能并促进了粘接剂的润湿。

(2)粗糙牙面,提高机械嵌合力在酸蚀过程中,牙釉质表面因溶解性的不同而形成凸凹不平的粗糙表面,使表面积成倍增加。

树脂突与牙釉质的锚式结合构成了牙釉质与粘接剂之间的最主要结合力,在此基础上也可能产生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结合力。

2 .酸蚀剂的种类和剂型磷酸、乳酸、丙酮酸、柠檬酸、草酸、聚丙烯酸、稀硫酸均可作为酸蚀剂,但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磷酸用于粘接前的牙釉质处理效果最佳[1]。

现有的磷酸酸蚀剂有两种剂型凝胶和水溶液。

GubaCJ[2] 等对不同粘稠程度的酸蚀剂研究发现,不同粘稠度的酸蚀剂处理后的牙釉质所产生的抗张粘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液体和稀薄凝胶较稠凝胶能产生更稳定的酸蚀形态,三者中以稀薄凝胶所产生的酸蚀形态最为清晰。

3. 酸蚀剂的浓度和酸蚀时间对磷酸作为酸蚀剂的研究所使用的浓度从2%-88不等。

Ohsawa[3] 发现任何浓度的酸处理后粘接力均有明显提高,并在一定范围内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粘接力反而逐渐降低。

Retief[4] 经研究证实10%-45%$酸处理牙面有最大的侵蚀深度,当浓度进一步增加时,侵蚀深度反而减小。

以10%-45%磷酸处理牙面后粗糙度中等增加,50%-60%磷酸处理牙面粗糙度剧烈增加,而以85%磷酸处理牙面则出现一个较光滑的表面,其光滑度甚至超过经抛光的未酸蚀牙面。

这可能是因为高浓度磷酸溶解釉质轻磷灰石形成沉淀,而影响进一步溶解的结果。

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酸蚀剂时的37%磷酸,但有大量的实验研究倾向于使用更低浓度的酸。

许多学者对不同浓度的酸做了研究,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减小酸的浓度并不会减小粘接力[5-8],Carstenwen[9]用37%和2%勺磷酸对照观察发现两种酸蚀处理托槽脱落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认为浓度得2%磷酸用于前牙的粘接是足够的。

磷酸作为酸蚀剂的最佳酸蚀时间也是许多学者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

Legler LR[8]等用35呀口15%磷酸以不同的时间处理釉质,发现随时间延长釉质酸蚀深度和粗糙程度增加。

在同等浓度的酸作用下,釉质的脱钙量随处理的时间延长而增加。

适度的脱钙可以提高粘接力,而过多的脱钙有害于牙体[11]。

酸蚀时间过长在釉质表面形成一层坚硬难溶的反应物,阻止树脂突的形成。

过度的酸蚀会使釉质表层丧失过多,釉柱形态严重破坏,并有釉质正常结构形态的消失[12-13]。

目前酸蚀剂制造商推荐的处理时间大多是60秒。

4. 釉质酸蚀后的形态酸处理后釉质表面成白奎色,扫描电镜观察牙齿酸处理后主要造成釉质表面轻度脱钙,成一多孔状结构,表面粗糙。

Carstensen[9] 认为酸蚀后釉质表面可表现为五种形态①釉柱中心先溶解而成蜂窝状。

②柱间质先溶解而成鹅卵石样。

③前两种类型的混合。

④点隙或地图、网格状釉质外观。

⑤较平整光滑的表面。

其中④、⑤主要表现在颈部釉质。

而①、②、③则在合面和颊面中央。

Hoboso n[14-15]将有制酸蚀后的形态分为4型:A型显现好的常规形态一釉柱形态清晰。

B型釉柱形态得以显现,但形态不清晰。

C型釉柱形态未显现,但表面粗糙。

D型釉质表面未见改变或未酸蚀。

酸蚀类型不受上下领与左右侧的影响,但不同类型的牙齿之间酸蚀类型的分布比例明显不同,从前牙到后牙,D型酸蚀明显增加而形态清晰的A型和B型呈减少趋势。

C型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形态清晰的酸蚀型出现率极低A型酸蚀在下切牙出现最多,但也不到5%出现比例最高的是C型,值得提出的是大面积釉质表现为型酸蚀。

并认为酸蚀形态对粘接力的影响不大。

酸处理对釉质侵蚀的深度报告从10-50微米不等,通常为25微米[16]。

Lagar等人报告随磷酸浓度从37%|至5% 酸蚀时间从60秒降至15秒,酸蚀深度从28微米降至4微米,釉质表面的粗糙也减少[17]。

5. 酸蚀对牙色度的影响天然牙牙冠有牙釉质和牙本质组成。

天然牙由于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层次产生不同的颜色。

牙釉质结构和其透明的特点是影响牙齿颜色的重要因素,牙釉质的厚度和颜色决定光照射深部牙本质的方式。

羟基磷灰石是牙釉质对光散射的主要原因。

酸蚀过程导致釉质损失[18],同时导致釉质脱矿,表面粗糙度增加,从而对牙色度产生影响。

但对于不同酸蚀方式对牙釉质颜色的影响,尚不清楚。

二、去粘接正畸托槽的这种粘结是一种暂时的粘结,在主动治疗结束时需要进行去粘结,不仅去除各种正畸附件,而且要尽量去除牙面上残留的粘结剂。

由于粘接过程中粘接剂与釉质形成的树脂突深度达到50um[19],去粘接时不可能去出全部的树脂[20]。

同时各中在去除托槽清洁牙面时,可能产生釉质微裂、划痕及磨损[21]。

T. Eliades等在比较两种粘接剂对牙釉质颜色影响时指出粘结前后牙釉质颜色有明显的差异[22]。

三、粘接剂由于正畸结束后,无法彻底去除釉质上的粘接剂[23]。

残留的粘接剂将对牙釉质产生影响。

正畸釉质粘接剂多为复合树脂或为树脂与玻璃离子混合物。

粘接剂本身的性能将对牙轴质产生影响。

「Eliades等在正畸粘接剂的颜色稳定性的研究中指出,老化对正畸粘接剂颜色明显的影响,有的粘接剂颜色改变超过了临床可察范围[24]。

[24]Andreas Faltermeier 等报到指出食用色素和紫外线都会引起正畸粘接剂的变色[25]。

综上所述,正畸粘接技术对牙釉质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选择和开发对釉质损伤小的方法,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陈治清.口腔材料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90.[2] Guba CJ,Cochra n MA ,Swartz ML. The effects of varied etching time and etching solution viscosity on bond strengthand en amel morphology. Operativee ntisty. 1994 Jul-Aug,19(4):146-534.[3] Ohsawa J.Studies on solubility and adhesive of theen amel in pre-treatme nt for caries preve ntive seali ng.BullTokyo dent coll 1972;13(1) : 65-82.[4] Retief DH.The use of 50%phosphoric acik as an etchi ngage nt in orthodo ntics:a rati onal approach .Am J Orthod 1975,68(2):165-178.[5] Sadowsky PL,Retief DH,cox PR.Effect of etha nt concen trati on and duratio n on the rete nti on of orthod on ticbrackets. Am J Orthod De ntofacial Orthop.1990 Nov;98(5):417-421.[6] Zida n O,Hill Gphosphoric acid concen trzti on:en amel surface loss and bonding strength.J Prosthet Dent,1986 Mar;55(3):388-392.[7] Gottlieb EW,Retief DH,Jamiso n HC.A n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ic acid as an etching agent.part I :Te nsile bond stre ngth studies.J Prosthet De nt,1982 Jul;48(1):48-51.[8] Leger LR,Retief DH, Bradley EL et al.Effedts ofphosphor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etch duration on the shearbond stehgth of an orthodontic bonding resin to enamel 9.An in vivo study Am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89;96(6):482-483.[10] Carstensen W.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hosphoric acid concen trti ons on surface en amel .The An gle ortho1992;62(1)51-58.[11] 徐恒昌,王鸿颖探讨釉质粘合剂中的几个问题中华口腔科杂志,1981;16(1):6-9.[12] 王林影响酸蚀固位的几个因素国外医学口腔分册,1984;11(4);215-8.[13] Carsten W.Clinical results after direct bonding ofbrackets using shorter etch ing time .Am Jorthod 1986;89(1):70-72.[14] Hobson RS,Mc Czbe JF.B on di ng stre ngth to surfzceen amel for differe nt types .De ntal materials.2001 Mar,17(2):184-187.[15] Hobson RS,McCzbe JF.Relztio nship between en amel etch charactertistics and resin-enamel bond strength .British dentaljournal,2002 Apr27,192();463-368.[16] Casperwen I Residual acrylic adhesive after removal lfplastic orthod on tic bracket: A sca nning electr on microscopicstudy.AmJ Orthod 1977;71(6):637-649.[17] Leglar LR.Retief DH.effects of phosphoric acidconcen trati on and etch durati on on en amel depth of etch:A n invitro study. Am J Orthod Dento facial Orthop 1990; 98(2): 154-160.[18] 姚江武编著.现代口腔色彩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62-65.[19] va n Waes H,Matter「Krejci I 1997 Three-dime nsio nal measureme nt of en amel loss caused by bonding and deb onding oforthod on tic brackets. America n Jour nal of Orthod on tics andDe ntofacial Orthopedics 112: 666-669.[20] © gaard B, R© lla G, Are nds J. Orthod on tic applia nces and en amel dem in eralizati on. Part 1. Lesi on developme nt. Am J Orthod De ntofacial Orthop. 1998; 94:68-73.[21] Sandisson R. Tooth surface appearanee after debonding.Br J Orthod. 1981; 8:199-201.[22] Eliades T, Kakaboura A, Eliades G, Bradley TG.Comparis on of en amel colour cha nges associated with orthod on tic bonding using two differe nt adhesives. Eur J Orthod. 2001; 23:85-90.[23] © gaard B, R© lla G, Are nds J. Orthod on tic applia nces and en amel dem in eralizati on. Part 1. Lesi on developme nt. Am J Orthod De ntofacial Orthop. 1998; 94:68-73.[24] Eliades T, Gioka C, Heim M, Eliades G, Makou M Color stability oforthod on tic adhesive resins. An gle Orthod on tist 2004;74: 391-393.25.A ndreas Faltermeier, Marti n Rose ntritt, Claudia Reiche neder and Michael Behr. Discolourati on of orthodo ntic adhesives caused by food dyes and ultraviolet light. Europea n Journal of Orthodo ntics 30 (2008) 8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