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6-04-29T09:43:19.920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作者:陈小容

[导读] 对电休克治疗的患者给予全面针对性的麻醉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提升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小容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401331

【摘要】目的:探究对电休克治疗患者的麻醉管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5年12月进行电休克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个性化的麻醉管理方案,作为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则采用传统麻醉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8例,占该组总人数的95.0%,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6例,占总人数的9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²=4.1143;P<0.05);观察组中一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对照组中一共有1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²=5.5411;P<0.05)。结论:对电休克治疗的患者给予全面针对性的麻醉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提升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电休克;麻醉管理;疗效

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短暂时间、适量电流通过病人大脑,使病人暂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1】。常用于治疗重抑郁症、双性抑郁症、妄想性抑郁以及继发性抑郁和脑卒中后抑郁等病症【2】。电休克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麻醉管理一直是医学研究中的重点,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案,很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等不良反应。在本次的实验探究中笔者选取了我院在2015年6月~2015年12年进行电休克治疗的80例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探究针对电休克患者更为合理的麻醉管理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的观察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年进行电休克治疗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可进行电休克治疗的标准【3】。排除标准【4】:①有身体残疾的患者;②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③无法配合治疗工作的患者。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最小的14岁,年龄最大的68岁,平均年龄(35.2±2.6)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2±0.2)年。将8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的目的,同意参与实验,并在入院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二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术前检查、心电图、胸片,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需要针对性行脑电图、头颅CT等相关检查。电休克治疗方案为3次/周,12次/疗程,当天行电休克治疗患者按要求禁食禁饮,建立静脉通道并由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①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麻醉管理,制定麻醉的方案,给与麻醉剂(丙泊酚2mg/kg,氯化琥珀胆碱1mg/kg),放电结束后推至复苏区继续吸氧监护,待呼吸意识恢复后回普通病房②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全面麻醉管理方案。首先,在治疗前询问患者的疾病史,针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等要更加关注其身体是否能够适宜全身麻醉,对于有常年吸烟史的患者,要对其进行肺功能的评估,年龄较大的(>60岁)的患者,也需要进行心脏超声评估;其次,在治疗前还要对患者进行治疗前评估,尤其是老年患者伴骨质疏松,需要拍摄脊椎片,评估是否有在术后出现骨痛及骨折的可能;然后,还要进行完善的麻醉准备,在治疗时通常会刺激患者的咬肌收缩,此时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避免患者出现牙齿松动或断裂的风险;针对肥胖伴SAS患者放电结束后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防止舌后坠;另外,麻醉药剂量的使用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如治疗后烦躁的患者,适当加大麻醉剂量(丙泊酚2-3mg/kg,氯化琥珀胆碱1-1.5mg/kg);最后,治疗后易惊醒烦躁的患者,放置复苏区监护吸氧,不人为叫醒,待其自然苏醒,并给与相应的语言安慰以显人文关怀。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按照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来进行评价,其中,显效: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抑郁情况有明显的好转;有效:患者的病情有了一定的好转,但还需继续用药治疗;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修要调整治疗方案。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显效+有效);②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是否有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不良反应,统计对比两组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采取对照试验,最终数据均需进行统计学处理,将其输入SPSS19.0软件,并依据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其中以()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行T检验;以(%)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得出P值,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即为P<

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8例,占总人数的95.0%,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6例,占总人数的9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²=4.1143;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于抑郁症方面疾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仅要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还要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因此,关于抑郁症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中的重点,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探究力求找到更加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其中,电休克治疗过程中,麻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本次讨论中,笔者选取了80例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分别采用常规麻醉管理和针对性的麻醉管理方案,根据实验结果,采用全面性管理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同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麻醉管理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电休克治疗的患者给予全面针对性的麻醉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提升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玮,任艳萍,汤宜朗等.改良电休克治疗中麻醉药和肌松药的使用种类和剂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1):835-839.

[2] 刘超,闵苏,魏柯等.异丙酚麻醉对电休克诱发抑郁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3):295-297.

[3] 李炜,闵苏,李晓等.小剂量氯胺酮对抑郁大鼠异丙酚麻醉下电休克疗效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6):680-683.

[4] 冯鹏玖,蒋宗滨,黄剑锋等.不同剂量丙泊酚对电休克治疗患者心血管反应和癫痫发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28(11):1769-17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