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3 雨水管施工图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概述
1.1工程概况
1、本项目位于无锡南长滨河新城,道路呈东西向布置,设计标准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 。
本次设计起点位于正在建设中的芦中路,桩号为K0+000.000,道路向东延伸,设计终点位于运河西路,桩号为K0+306.586,道路总长约300m 。
2、本册为雨水管线单项施工图,雨水管主管管径为d500~d600。
3、无锡市暴雨强度公式:
845
.0)469.18(lgT
537.18551.28t i ++= 其中: i —— 暴雨强度(mm/min )
P —— 重现期(a )
t —— 集水时间(min )
雨水管设计重现期2年。
集水时间本次设计取10min 。
4、雨水设计流量公式:F 167i
Q ψ= 其中Q -设计流量(L/S );ψ-综合径流系数,取0.65;F -汇水面积(ha ) 5、本次设计名海路沿线汇水区域根据路网建设情况及河道位置来划分,名海路主要汇水区域在于道路南侧的建筑以及地面排水,面积约为2.0ha 。
全线雨水排入道路北侧规划芦村浜河道中。
故本次设计名海路沿线汇水区域见下图:
管径计算结果如下:
序号 雨水
管长
度L 汇水面积P 径流系数
暴雨强度i 计算流量
Q 计算
选取管径 水力坡降 流速
设计管
径容许最大流量
(m ) (ha) (mm/min) l/s D (m ) (m/s ) (L /S ) 1
507
2.0
0.65
1.56
338.68
0.60
0.0053
1.57
444.89
二 设计依据及规范
2.1设计依据
名海路(又称鸿运路)(芦中路~运河西路)施工图设计的主要设计依据是: 1. 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我公司签订的《无锡南长滨河新城6条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合同》;
2. 无锡市规划局《名海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锡
规道审(2015)第002号);
3. 无锡市南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名海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工程核准批复》(锡南发改投许【2015】第3号);
4. 无锡市规划局《名海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20201201500002);
5. 无锡市建设局关于《名海路(芦中路-运河西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6. 《名海路(又称鸿运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7. 《无锡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 由本公司测量部提供的《名海路(又称鸿运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全线测量资料》(2014年10月);
9. 江苏中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 《名海路(又称鸿运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书》(2014年10月);
2.2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如下:
2.2.1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技术规范》(DB31/T324-20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2施工验收规范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
2.2.3其他标准及图集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20221-2006)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三管道部分
1、主管
本次设计范围设置雨水管2根:位于道路两侧车行道下,距道路中心线5.5m处,管径为d500~d600。
2、现状管
本段无现状雨水管。
3、排水方向
全路段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入规划芦村浜。
4、支管
①支管实施长度、管径及管位详见雨水管道平面图及雨水管道纵断面图。
②雨水支管末端新建检查井。
5、雨水口连接管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N225UPVC管,纵坡不小于1.0%,管埋深在12%石灰土以下,反开挖5%灰土层施工。
连接管长度及管位详见平面设计图。
在道路最低点需增设雨水口,就近接入雨水井。
6、管材
DN225管采用UPVC管(加筋塑料管),满足S2标准,环刚度不小于8KN/m2。
管材满足《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20221-2006)标准。
d500~d600雨水管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管材质量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标准。
7、管道基础及接口
①基础:全线雨水管均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见《给水排水图集》(苏
S01-2012)第80页;UPVC管采用120°砂石基础,做法详见附图。
②接口:钢筋混凝土承插管和UPVC管均采用承插橡胶圈接口,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接口做法详见附图;UPVC管接口做法详见《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第93页;钢筋混凝土企口管采用胶圈接口,做法详见《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第89页四检查井及附属构筑物
1、检查井
d500~d600管采用Φ1000砖砌检查井,详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 给水排水图集》(苏 S01-2012)第 126~127 页;雨水井井盖座采用 YBc 及 YBf,详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图集》(苏 S01-2012)第 255、257 页;底板配筋详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图集》(苏 S01-2012)第 145~146 页。
检查井施工时应避免将井盖设于侧石线上,在不影响其它管线的情况下,井位可
调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井内需设置防坠网,详见附图。
2、雨水口
雨水口采用310X510边沟式单篦雨水口,井篦采用钢纤维,详见附图。
交叉口处
增设乙型双箅雨水口,详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图集》(苏
S01-2012)第 223 页。
3、井盖井圈材料
车道范围内井盖采用铸铁井盖,承载能力需满足《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D400级;车道范围外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井盖,承载能力需满足《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B125级;井座采用铸铁井座;井圈采用混凝土预制。
做法详见《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第243-244页。
建设方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他类型的井盖座,但承载能力需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
车行道范围及人行道内井盖标高一律同地面标高,绿化带内井盖标高高出绿化土5cm。
车道内井圈与周边卸荷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卸荷板具体做法详见
道路图纸,其余范围内井圈采用C20钢筋混凝土预制。
五施工
通过钻孔现场取土鉴别、小口径麻花钻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在勘探深度范围
内,场地主要分布杂填土及第四纪冲湖积相的粘土层,沿线在6.3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体具体可分为4层,各土层分布特征及工程地质性质自上而下叙述如下:1-1层杂填土: 杂色,松散,拟建道路沿线主要为已拆迁的建筑,物质成分较复杂,均匀性差,主要为建筑垃圾、砖块,石子等,混黏性土。
厚度:0.5~0.8m,平均0.58m;层底标高:3.00~3.70m,平均3.19m;层底埋深:0.50~0.80m,平均0.58m。
工程地质特性差。
1-2层素填土: 杂色,松散,在K0+190~K0+240路段,其下部有厚度为0.5m淤泥质粉质黏土,其余路段其下部以粉质黏土为主,主要为原有建筑物地基,夹植物根
茎。
厚度:0.40~1.30m,平均0.80m;层底标高:1.70~2.85m,平均2.39m;层底埋深:0.90~2.10m,平均1.38m。
工程地质特性差。
3-1层黏土: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含铁锰氧化物。
厚
度:4.40~4.90m,平均4.57m;层底标高:-2.05~-1.70m,平均-1.88m;层底埋
深:5.40~5.90m,平均5.70m。
本层土属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地基土承载力 [fa0]=180kPa,压缩模量Es1-2=7.0MPa。
3-2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软塑,切面较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该层未穿透。
本层土属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地基土承载力 [fa0]=120kPa,压缩模量
Es1-2=5.5MPa。
管道基础及窨井基础主要位于1-1层杂填土及1-2层素填土内,其中1-1层杂填土及1-2层素填土部分管道基础在道路工程中已做处理。
沟槽开挖时应保证沟槽两侧土体的稳定,以确保“管---土”共同作用的条件,以不扰动天然土体或地基处理为原则。
要保证槽壁及槽底的平整,并严格控制沟槽底高程,不得超挖或扰动原土基面。
沟槽开挖时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槽底受水浸泡和带水作业。
UPVC管采用砂石回填,钢筋混凝土管采用灰土回填。
沟槽内回填中粗砂时,采用水密实法,并注意水密实时的沟槽排水,其密实度要求详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第85、99页中规定。
沟槽内回填素土时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取20-30cm,UPVC管顶50cm不得采用机械压实,应采用人工回填并进行适当的夯实。
沟槽开挖过程中,如遇土质不好,出现塌方、开挖放坡受限制或土方转运有困难时,采用钢板桩支护,具体情况视现场土质而定, 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则采取反开挖施工。
土方计算原则: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路基底标高时从原地面算起,当原地面标高高于路基底标高时从路基底算起,避免与道路重复计算。
埋深1.5米以内采用直槽开挖,大于1.5米沟槽坡比按1:0.25计,特殊路段沟槽坡比现场定。
对于地势较低处,按管顶以上0.5米计算。
位于车行道上的管道,路基处理底与管顶小于50cm,先施工路基至管顶以上50cm,反开挖施工管道。
六其他事项
1、本工程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坐标采用无锡城市坐标系统。
2、所有管线标高均指管内底标高。
3、本工程其它管线位置及标高均以单项管线设计图为准。
4、有关雨水检查井、雨水口、管道基础详见备注中标准图集。
5、本工程所使用的砌砖均采用蒸压粉煤灰砖,满足《粉煤灰砖》(JC 239-2001)标准,强度≥MU10。
6、施工前请复测现状河道河底标高以及现状雨水管管内底标高,如影响雨水排出请与设计联系。
7、施工期间注意加强保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8、本工程施工及验收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执行。
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