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媒体意识形态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看中西新闻报道
[内容摘要]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加工,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虽然新闻制造者一直宣称他们是以客观、中立的态度为公众报道新闻事件的,然而由于受新闻媒体的政治立场、特定的读者群以及新闻报道者的政治倾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任何新闻报道都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这就需要我们看到其报道特点及其发生的变化,深入分析其原因,探究媒体语言及其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会造成中西新闻写作报道各具特色。本文对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进行对比,简要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关键词]新闻;中西媒体;比较;客观性;观念
生活在一定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报道主体,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使其新闻写作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文化特征。新闻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差异体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区别上。新闻文化主体对某些价值的特别看重或追求,将会导致某种类型或内容的新闻反复出现,并构成了新闻报道的独特特征。
一、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异的,而不同特质的文化对群体各成员具有制约性。生活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人们,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无不受到该文化系统的制约。中西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文化系统建构了中西方人的经验和知觉,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对事物、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哲人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比如,梁漱溟先生认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文化以伦
理为本位;西方以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以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西方人以逻辑理智为思维特征,中国人以玄学直观为思维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其核心思想是“仁”。“仁”表达的意向就是群体性,是一种“利他”的社会价值观,强调的是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认为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推崇一种高尚的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西方自古代希腊罗马时期起,人们在跨海迁移活动中产生了以财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契约制关系,形成以基督新教为精神文化底蕴的西方社会价值体系。西方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对立的关系。体现为崇尚天人两分,重视人作为个人的个性、独立性、强调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解放,是一种个体主义。
二、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新闻报道观念是人们关于新闻报道的一系列看法、观点的累积和整理,它涉及到新闻报道的性质、原则、功能和手段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加工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使得中两新闻报道观念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比如双方都注重新闻的真实性,肯定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原则。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一)中国新闻报道体现着政治和文化立场,西方新闻报道注重客观性
西方新闻工作者在19世纪提出了“客观报道”这一命题。“事实”“客观”“真实”“全面”等概念,在中国的新闻报道观念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新闻报道使用的这些概念,与西方客观性理论里使用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往往表现为对事实的客观报道,“实际上,在对事实的选择和事实的报道中,常常渗透着新闻发布者的思想和观点,体现着一定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它能够使受众在获知事实的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报道者的观点和意
见,因而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在中国的新闻报道观念中“事实”“客观”等都是手段性的东西,其作用只不过是要保证能够形成“无形的”意见,寓意见于事实的客观巧妙的报道之中。
(二)中国新闻注重国家形象,西方新闻报道注重揭露
中国文化注重群体意识,使得新闻报道重视政治色彩和社会效益,所以一般偏向对重大新闻的规范性、传统性的报道。各大新闻报道往往是根据社会现实的政治形势与经济任务提出的,如对领导人的重大政治活动、“两会”等重要事件的报道。当然,中国传媒也注重对一些社会现象和腐败等的揭露,但一般算不上重大新闻。
西方文化注重个体价值,使得两方媒体强调自身的独立性。西方新闻界历来有“扒粪揭”的传统,例如普利策倡导报纸进行揭丑,认为罪恶,卑鄙、腐败最怕的就是报纸,任何法律、伦理、规章制度都无法和报纸相比。由普利策拟定的“新闻揭丑”思想后来逐渐成为了美国新闻思想的主流话语传统。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这些丑闻不但没有扰乱美国的社会秩序,反而加强了美国社会对自由意志、社会责任感、民众知情权、社会正义与同情心的追求。美国传媒眼中的“重大”多以个体为视点,聚焦于个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对个体之重要便是对国家之重要,社会意义之重要便是新闻价值之重要。
(三)中西记者新闻报道的思维方式不同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不同,使得两者在具体的新闻写作运用事实中出现两种不同的手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状态:反映与证明。一种是为了反映新闻现象,收集、选择、运用各个方面与新闻现象有关的材料和事实,包括对这种现象的不同的评论观念,呈现一种发散形状;另一种是运用材料和事实来证明某种现象或观点,呈现出一种内聚形状。西方新闻写作侧重于反映,而中国新闻写作侧重于证明。
受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的影响,中国传媒往往用普遍的、被视为真理的东西统摄事实,习惯由整体顾全大局的思维、普遍的价值取向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评判个别事例。新闻报道崇尚和张
扬“利他”价值普遍性,如大公无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克己奉公、见义勇为等。注重理性思维是西方的一贯传统,从古希腊时期起,西方人就非常注重实证与分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便成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因此西方传媒往往以具体的个例反映普遍的社会问题,由感性的披露上升到理性思考的角度。在事件新闻的写作中,西方记者把“事”与“人”都当作客观的东西来反映,而中国的记者的思维重心无疑是落在“人”上的。总是要通过对灾难中的人的精神的赞美,来体现一种境界,来证明社会的优越性,描绘一幅美好的图景。
三、中西方新闻客观性差异的比较分析
众所周知,人类活动是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主观意识反作用于客观现实的产物,新闻活动也不例外。新闻学界对作为一种理念的新闻客观性问题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报道”而不是“事实”的属性决定了“新闻的客观性”与“事实的客观性”不是一回事。
新闻业是种公共服务业,并非为某一政党摇旗呐喊的喉舌。所以西方所说的新闻客观性蕴含着一种为网罗大众服务的意思,内化在他们的新闻工作者身上自然也就有了一种“特有的职业意识”。与西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讲的新闻客观性相比,中国的新闻客观性理论更多的是一种“倾向性”,突出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作用,强调报纸的宣传、鼓动、组织作用和报纸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职能,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突出报纸稳定大局的作用,强调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等等。与国外的新闻专业主义相比,中国记者编辑的职业规则为“政治家办报”与“用事实说话”,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也不同于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
追究中西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这与中国新闻机构的所属性质是分不开的。1949以后,中国的新闻机构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所以其宣传色彩比较浓厚,有些时候甚至为了宣传而不顾及新闻的客观性,这在“大跃进”与“文革”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