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5c64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1.png)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运动技能。
本文将提出一个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3. 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5.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的体育运动:1.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等):学习基本的传球、投篮、接球和配合技巧;2.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3. 游泳:学习基本的游泳姿势、呼吸技巧和各种游泳样式;4. 格斗运动:学习基本的跆拳道、柔道或拳击动作;5. 健美操: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协调能力和形体美感;6. 其他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
四、课程组织1. 教学时间分配:- 每周三节体育课,每节课45分钟;- 每个学期共36周;- 每个学年共108节体育课。
2. 课堂组织:- 分组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和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 循序渐进: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多样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 评估方式:- 基于技能和表现的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参与度来评估;- 个人报告和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团队合作评估:对团队合作的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估。
五、课程要求1. 学生应穿着适合体育运动的服装和鞋子;2. 学生应遵守体育课纪律和安全规则;3. 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尊重教师和同学;4. 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并主动参与体育比赛和活动。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体育教学,学校将提供以下资源:1. 体育器材和设施:学校体育馆、操场、游泳池等;2.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平台: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3. 专业培训和指导:学校将安排专业教师或教练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中生体育课教学大纲
![高中生体育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d3c388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7.png)
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内容:1. 体育理论基础知识2. 常见运动项目的技能与战术3. 身体素质训练4. 体育保健与营养5. 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6.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五、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体育理论基础知识1. 体育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2. 体育的作用与价值3.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4.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5. 体育心理学基础6. 体育社会学基础第二部分:常见运动项目的技能与战术1.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技能:基本技术、战术运用、比赛规则- 训练方法:分组练习、模拟比赛、对抗训练2. 田径运动:短跑、中长跑、长跑、跳跃、投掷- 技能:起跑、加速、冲刺、跳跃技巧、投掷技巧- 训练方法: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模拟比赛3. 体操运动:艺术体操、技巧体操、团体操- 技能:基本动作、成套动作、编排与表演- 训练方法:分解动作练习、成套动作练习、表演训练4. 武术运动:太极拳、散打、武术套路- 技能:基本动作、套路动作、实战技巧- 训练方法:基础动作练习、套路练习、实战对抗第三部分:身体素质训练1. 有氧耐力训练2. 无氧耐力训练3. 力量训练4. 灵敏性训练5. 柔韧性训练6. 协调性训练第四部分:体育保健与营养1. 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2. 运动营养学基础3. 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4. 运动恢复方法第五部分: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1. 竞赛规则概述2. 竞赛组织与实施3. 裁判员职责与工作方法4. 运动员行为规范第六部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1. 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2.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3. 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4. 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六、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竞赛法等。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3ab89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7.png)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发展体育、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和个体差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整体目标本教学大纲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持续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动作技能,发展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
2.具体目标(1)身体素质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提高。
(2)运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各项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跳、投、掷、接、击、传等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表现能力。
(3)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和运动项目的规则,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潜力。
(4)协作与团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团队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5)综合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展全面、协调、稳定的综合能力,包括心理素质、危机处理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1)体育基本概念:了解体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2)体育运动规律:了解体育运动的规律和原理。
(3)运动生理学知识: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等。
2.体育基本技能(1)体育基本动作:包括跑、跳、投、掷、接、击、传等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
(2)体育基本技巧:包括各类运动项目的基本技巧和战术应用。
3.体育项目学习(1)常见体育项目介绍:学习和了解各类体育项目的规则、装备和技术要求等。
(2)体育项目实践: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取适当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和提高。
4.健康生活方式(1)合理膳食和饮食习惯:学习和了解科学的饮食结构和搭配,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918da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6.png)
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学分数:学时数:适用于专业:全院一、二年级所有专科专业的学生(体育教育专业除外)二、课程地位和任务课程地位: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至增强体质、加深身心健康和提升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就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实行素质教育和培育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建议(一)知识目标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自学,并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身心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更多有效率的指导;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二)能力目标1.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2.介绍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升观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三)素质目标培育学生顽强拼搏、团结一致协作、勇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2、教师必须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居多线,培育终身体育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学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4、教师必须对学生强化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出现。
四、课程设置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的内容和我院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做以下规定:1、弗选课:第一、二学期开办。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590c9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5.png)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通过团体项目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4.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介绍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规则及重要性;2. 体育技能训练:包括各类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的训练;3. 体育游戏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精神;4. 体育健康知识: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传授合理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示范教学法:教师先示范,学生模仿,通过示范来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2.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体育游戏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和规则,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3.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 组织性训练法:通过团队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和考核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2. 考核评价:包括体能测试、技能考核和考试等,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每周2节体育课的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1. 课程内容:每周安排不同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保证学生全面的体育锻炼;2. 课程时间:每节课60分钟,包括热身、训练和比赛环节,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学生受益。
六、教学要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爱岗敬业,热爱体育事业,示范引领学生,树立良好榜样;2.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3. 注重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注意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还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从人体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来看,其身心发展已进入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并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大学体育是全民体育的基础,重视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学校全面教育的需要,更是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因此,体育课程内容要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并能运用所有知识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课程结构应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高等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体育科学的自身规律以及从实际出发,我校在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教学项目有健美操、啦啦操、长拳、太极拳、游泳和中长跑;二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教学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舞蹈拉拉队、瑜伽、武术、定向越野和游泳等。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健美操授课专业:一年级本科各专业女生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16(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14学时)一、课程简介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
健美操运动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来说,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控制体重,减肥和改善体型体态,提高协调性和韵律感具有良好的效果。
健美操运动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已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健美操不仅突出动作的“健”和“力”的特点,而且更强调“美”。
将人体语言艺术和体育美学融为一体,使健美操运动成为极具观赏性的运动项目。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不断加强,健美操运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欢迎和深入普及,广受推崇,已成为人们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教学 2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掌握:掌握《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三级套路。
熟悉: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步法、手型和控制肢体动作的技术及能力。
了解:健美操的健身价值和医疗体育价值。
培养:学生具有健美操运动锻炼的实践能力。
《舞蹈啦啦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舞蹈啦啦队授课专业:一、二年级本科专选班各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36(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34学时)一、课程简介啦啦队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队特殊运动技巧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动、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最高团体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
啦啦队运动是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新兴运动项目,它将运动、激情、表演与难度融为一体,属于美感极强的难美项群类运动项目。
它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运动形式,同竞技舞蹈啦啦队、艺术体操、花样滑冰一样与美密不可分。
主要学习街舞的基本手位、步法、自编套路动作。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教学 2学时实践教学 34学时掌握:掌握舞蹈啦啦队运动的手位、步法等基本技术,具备一定的表演和比赛能力。
熟悉:舞蹈啦啦队运动的一般常识、练习方法。
了解:舞蹈啦啦队的健身价值和医疗体育价值。
培养:学生具有舞蹈啦啦队运动的编排能力和表演能力《长拳》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长拳授课专业:一年级本、专科及本硕班各专业男生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16(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14学时)一、课程简介长拳是武术运动的一个拳种,初级长拳是长拳类的一个基础套路。
长拳的特点: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
长拳主要依靠大肌肉群完成工作,动作幅度开阔,关节活动范围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都有较高的要求,长期锻炼可以发展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与弹性。
经常从事长拳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
初级长拳三路的内容充实,包含了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马、虚、仆、歇五种步型及多种手法、步法、身法。
套路编排合理,由简而繁,由易到难,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套路布局和路线变化前呼后应,左右兼顾,均匀合理,较好地体现了攻防意识,增强了学习的情趣;另具有基础性特征,为将来学习其他武术项目创造有利条件,丰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教学 2学时实践教学 14学时掌握:《初级长拳三路》的全套动作。
熟悉:长拳运动的基本手型、步法和练习方法。
了解:长拳的健身价值和医疗体育价值。
培养:学生长拳运动锻炼的实践能力。
《简化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简化太极拳授课专业:一年级本、专科各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16(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14学时)一、课程简介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拳种。
它以倗、捋、挤、按、采、肘、靠、腿、顾、盼等定为基本13势。
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
本课程主要学习“简化太极拳”,全套共有24个动作,故又称二十四式太极拳,整个套路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套路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容充实,易学易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通过练习,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脉、调精神,并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缓解身心疲劳,改善人体机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教学大纲所列的内容基本上是要求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健身原则、方法与价值及保健作用。
另一方面掌握简化太极拳的全套动作。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教学 2学时实践教学 14学时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的全套动作。
熟悉:太极拳运动的一般常识、练习方法。
了解: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医疗体育价值。
培养:学生具有太极拳运动锻炼的实践能力。
《游泳》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游泳授课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各专业学生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32(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30学时)一、课程简介游泳是在水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它不仅是健身的手段,也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坚持游泳锻炼,能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血液循环系统功能,改善体温调节功能,改善心肺功能,培养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促进体格匀称发展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等健身价值。
游泳包括蝶、仰、蛙、自四种规范泳姿。
游泳为我校必修课程,主要教授蛙泳、自由泳基本技术、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蛙泳的基本理论、技术、技能,并学会出发、转身、踩水等技术。
男生在学习蛙泳的基础上介绍自由泳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掌握:蛙泳的基本技术熟悉:游泳运动的一般常识、练习方法。
了解:游泳的健身价值、医疗体育价值和自由泳技术培养:学生具有游泳运动锻炼的实践能力。
《中长跑》(健身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长跑(健身跑)授课专业:一年级本、专科及本硕班各专业男、女生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8(理论课1学时,实践课7学时)一、课程简介我校一年级体育课程设置2000米(男)、1600米(女)跑,主要功能是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
中长跑是田径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锻炼身体方法,这是因为跑步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动作要求较低,且无需特殊的场地、器械、服装和同伴要求等。
锻炼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和自然条件安排练习,不受年龄、性别、身体和技术的限制。
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学生自主练习,学生不但能掌握中长跑的基本技术(起跑、途中跑、冲刺跑、呼吸与节奏)、战术和体力分配,还能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健身跑步方法来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教学 1学时实践教学 7学时掌握:中长跑和健身跑的基本方法、技术和体力分配熟悉:中长跑和健身跑的锻炼手段了解:中长跑在世界和我国开展的情况培养:学生以健身跑作为有氧运动的习惯、持之以恒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篮球授课专业:二年级本科各专业篮球选项班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56(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52学时)一、课程简介篮球是普及率最高的世界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在我国,篮球运动同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普及程度相当广泛,并有相当的群众基础。
篮球教学本着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使学生通过篮球教学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篮球运动史及发展趋势,基本掌握篮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熟悉篮球规则、裁判法,并运用于实践中。
本课程主要通过篮球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技、战术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运动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论教学 4学时实践教学 52学时掌握:篮球基本的步伐、投篮、运球和篮球运动的基本锻炼方法熟悉:篮球基本技、战术,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趋势了解:篮球裁判规则培养:学生的技、战术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排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排球授课专业:二年级本科各专业排球选项班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56(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52学时)一、课程简介排球运动作为一项隔网竞技的运动项目,已成为人们日常锻炼、娱乐、休闲和交友的重要工具。
排球运动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技巧性,激烈的对抗性;还具有轻松的娱乐性和严密的集体性等特点。
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机能状况,提高力量、速度、弹跳、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而且能培养人们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品质,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心理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排球训练和比赛,可以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和默契合作、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
二、教学时数和基本要求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52学时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熟悉:排球的基本规则了解:排球的裁判法。
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足球授课专业:二年级本科各专业足球专选班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56(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52学时)一、课程简介足球运动是一项以脚处理球为主的集体对抗运动项目。
本课程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了解较系统的足球竞赛组织、规则与裁判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足球训练能力、足球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