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预习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4 课古诗三首》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4 课的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可有意思啦!第一首是《山行》,诗人杜牧走在山上,看到了红红的枫叶,他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出那满山的红枫叶有多美吗?就好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有一次呀,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山,正好是秋天,山上的枫叶也红了,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这首诗,感觉自己就像诗人杜牧一样,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4 课古诗三首》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这三首古诗哟!
第二首诗是《赠刘景文》。

苏轼爷爷告诉我们,虽然到了秋天,荷花谢了,菊花残了,但是还有橙子和橘子成熟了,是个收获的季节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去果园采摘,看到满树的橙子黄澄澄的,特别诱人。

我就想到了这首诗,明白了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好。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呀?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4 课古诗三首》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这三首古诗。

最后一首是《夜书所见》。

诗人叶绍翁在夜晚看到了秋风,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外面的风声和树叶声,让他心里很想念家人。

我有时候晚上一个人在家,听到外面呼呼的风声,也会有点害怕,会想起爸爸妈妈。

我想诗人当时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小朋友们,这三首古诗是不是很有趣呀?让我们一起好好读一读,感受古诗的魅力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一、摘要本重点知识归纳涵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诗词基本信息、内容理解、结构分析、艺术特色探究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剖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词。

二、诗词基本信息1.《山行》●作者及朝代:杜牧,唐代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牧生活在晚唐,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山行》一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2.《赠刘景文》●作者及朝代:苏轼,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苏轼一生历经坎坷,这首诗是他在元祐五年(1090 年)任杭州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的。

当时刘景文已年近六十,仕途不顺。

苏轼以诗相赠,鼓励他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3.《夜书所见》●作者及朝代:叶绍翁,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

叶绍翁的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夜晚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不安情绪。

三、诗词内容理解1.《山行》●逐句解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主旨: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赠刘景文》●逐句解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古诗三首--测试题(预习单、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古诗三首--测试题(预习单、练习题)含答案

第4古诗三首---测试题(预习单、练习题)含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hé huā qíng yǔ gài jú huā jiāo ào ()()()()
bì xū hǎo jǐng chéng huáng jú lǜ
()()()()二、比一比,组词语。

径()寒()赠()盖()残()
经()赛()增()糕()戏()
三、判断对错,正确地打“√”,错的打“×”
1.“挑促织”中的“促织”指蝈蝈。

()
2.“忆山东兄弟”的“山东”指华山以东。

()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山行》中的诗句。

()
四、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夜书所见》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

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感情。

2.《赠刘景文》是描写()季的景色,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3.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1)杜牧的《山行》一诗中,表现视线由近到远直入云霄的两句诗。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4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4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学习指导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古诗部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与审美情趣。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三首经典的古诗,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与学习。

一、《静夜思》诗文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歌解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诗中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床前,诗人看到明亮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白霜。

这时他不禁抬起头来,仰望明月,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要点:1. 情感分析: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易引起共鸣。

2. 意象理解:月亮与霜的意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3. 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与情感。

二、《春晓》诗文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歌解析:《春晓》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早晨景象的古诗。

诗人沉沉入睡,直到清晨才醒来,听到四处传来的鸟儿鸣叫,显示出春天的生命力。

而夜里的风雨声,让他不禁思考花瓣在雨中飘落了多少。

学习要点:1. 自然观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2. 语言运用:学习诗中的词汇与句式,感受春天的生机。

3. 视觉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场景,增强理解。

三、《登鹳雀楼》诗文原文:白日依山云,苍苍江水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歌解析:《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写壮丽山河的诗作。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观看夕阳西下的美景,感叹江水的寒冷,想要尽情欣赏千里之外的风光,就必须再往上攀登一层楼。

这不仅是对美好的追求,也是对理想的宣誓。

学习要点:1. 志向奋发:诗中表达了追求更高理想的决心,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激励。

2. 形象思维:通过描绘风景,帮助学生形成生动的想象。

3. 拓展联想: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思考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总结学习古诗不仅仅是背诵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其中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学问点一、我会写寒hán(寒冷、严寒、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迎、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如同、犹有、记忆犹新)傲ào(傲慢、傲骨、高傲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选择)四、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曲折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观赏这枫林的风光,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立的菊枝在寒风中依旧显得生气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需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季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测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由于夜深了,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您浏览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正文如下: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寒(hn)寒冷寒冬心寒径(jng)小径捷径曲径斜(xi)斜坡倾斜斜视霜(shu āng)霜冻霜降冰霜赠(zng) 赠予赠品赠言刘(li)刘海盖(gai)瓶盖井盖盖子菊(j)菊花雏菊菊坛残(cn)残疾摧残残阳君(jūn)君王君主君子橙(chng)橙子橙黄橙汁送(sng)送别送礼送行挑(tiāo)挑担挑水挑刺2、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断(dun)断线间断断定楚(chǔ) 清楚苦楚痛楚至(zh) 甚至至于至少孤(gū)孤单孤独孤儿帆(fān)帆船风帆帆布饮(yǐn)饮水饮食饮用初(chū)最初初衷初始镜(jng)镜子眼镜镜面未(wēi)未来未必未知磨(m)磨难折磨磨合遥(yo)遥控遥远遥望银(yn)银河银子银行盘(pn)盘子盘旋盘点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凉州词》描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场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课件

秋夕
【唐】杜 牧
píng
yíng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思考:
1.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冷”“凉”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1.秋天的晚上,月色溶溶,银烛高烧,画屏清冷,一个人 拿着轻罗小扇在扑打萤火虫。台阶上笼罩着如水的月色, 百无聊赖的坐看牵牛织女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助读资料我先看
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 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 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 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 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 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 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 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
【刘景文】 【擎】 【傲霜】 【君】 【橙黄橘绿】
举,向上托。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 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晚上写。 旅客思乡之情。 梧桐树。 读作“tiǎo”,用细长的物件拨弄。 篱笆。 猜想。 蟋蟀,也叫蛐蛐。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的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预习.doc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的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预习.doc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4 课《古诗三首》知识预习
课文知识点
1、注意斜(xié)的读音 ;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 ;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
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
观察 ; “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 “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 ;歌颂了
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 ;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 ;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
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 ;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 ;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
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 ;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
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课文图片详解。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问题归纳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

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1. 课文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鄉。

《春曉》春眠不覺曉,处处闻啼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知识点《登鹳雀楼》本篇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该诗以描写“放眼下观”、“上远眺望”为主要意境,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的人生态度。

常见生字词汇:黄河、千里目、丹凤、羽毛、振翅。

《静夜思》该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选取“明月”“故乡”等意象,表现了墨客随性自白、怀念故乡的感情。

常见生字词汇:舉頭、低头。

《春曉》该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写了“春晨醒来”的美妙景象。

诗歌选取“春天”“鸟语花香”等意象,传达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希望。

常见生字词汇:花落、知多少。

3. 教案课前准备1.展示诗歌,引入主题。

2.学生阅读古诗,学习字词。

课堂教学1.分别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分析诗歌内容,理解意境。

2.分组,几组同学互相朗读选择的古诗,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古诗的知识点和生字词汇。

4.自由发挥,让学生在写作方法上寻找新的方法,并且为他们提供有关的帮助。

课后复习1.回顾古诗内容,巩固生字词汇,以备课堂使用。

2.写出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将他们写好的文章分享给其他同学。

结论《古诗三首》是应该学会的经典诗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和常识。

这些诗歌能够让学生具备用语言抒发自己感情和情绪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主要作品:《游园不值》《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见录》等。

字词解释:【夜书】晚上写。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梧】梧桐树。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知】猜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诗词大意: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①认识新偏旁冖:秃宝盖,汉字偏旁名,写法是第一笔是竖点,不要写成短撇,书写时向左下由轻到重顿笔。

横钩稍左低右高,转折处稍顿,出钩稍快。

灬:四点底,四点底的字代表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与火有关,如:煮、蒸、煎、熬等。

另一个意思表示尾巴,如:燕、羔等。

②问题归纳1.青蛙写诗都有谁来帮忙?他们都帮了什么忙?来帮忙的有小蝌蚪、水泡泡和水珠。

小蝌蚪当逗号;水泡泡当句号;一串水珠当省略号。

2.一串水珠为什么可以当省略号?一串指出了水珠的数量多。

省略号就是六个小圆点,因为一串水珠就像是省略号。

①认识偏旁宀:意思是房屋,作为部首时常称之为宝盖或宝盖头。

由宀构成的字可分为四类:⒈指称房屋的,如:家、室、宅、宫;⒉与房屋有关的形容词,如:宽、寒、宏、寂;⒊与房屋有关的动词,如:寄、寓。

⒋与房屋关联的其他词:客、实、富、宁、安。

女:女字旁,做左偏旁时,横右边不出头。

女字旁的字多与女性有关,如妈、姐等。

②、问题归纳影子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因为光的关系,光在前面,影子就在后面;光在后面影子就在前面①认识新偏旁王:王字旁,做左偏旁时,下面的横变成提,带王的字大多和玉有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一、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四、理解诗意: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生】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词大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歌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精彩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部编版三年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朗读与预习

部编版三年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朗读与预习

部编版三年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朗读与预习同步练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 等 11 个字,会写“寒、径” 等 13 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最新教学课件PPT(附课堂演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最新教学课件PPT(附课堂演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3.知有儿童挑促织
(1)诗中“挑”的读音是(B ),意思是(C )。
A.tiāo
B.tiǎo
C.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D.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
(2)“促织”指的是(A )。
A.蟋蟀
B.蝈蝈
C.蚂蚱
四、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我把车马停下,是因为爱那枫林晚景,霜染 的枫叶胜过二月鲜艳的花朵。 __停__车__坐__爱__枫__林__晚__,__霜__叶__红__于__二__月__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 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啊! __一__年__好__景__君__须__记__,__最__是__橙__黄__橘__绿__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___您____”,在诗中 指___刘__景__文____ (人名)。 (2)“橙黄橘绿”说明( A ) A.秋天色彩丰富,很美。 B.作者喜爱这两种水果。
3.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对的打“√”,错的打 “×”。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 意志消沉。( )
二、百字练笔 用一段话描写《夜书所见》中“儿童挑促织”的情景。 略。
举,向上托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 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 花枝还傲寒斗霜。
品读诗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预习

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预习

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预习古诗三首(一)《古诗三首》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诗歌鉴赏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下面将逐一对《登鹳雀楼》、《江南春》和《静夜思》三首古诗进行预习。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首先,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描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

这里,诗人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接着,诗人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峥嵘世界的向往。

通过描绘雄壮的自然景观和表达自己的抱负,诗人向人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江南春》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线,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首先,诗人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接着,诗人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通过描绘生活琐事中的美好,表达了对简单快乐生活的追求。

通过这首诗,诗人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静夜思》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简短精炼,却包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

诗人借助“静夜思”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在寂静的夜晚中对过去和未来的思索。

首先,诗人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

然后,诗人通过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的向往。

这首诗简洁而内涵丰富,通过极少的字句,传递给读者丰富的情感。

通过预习《古诗三首》,我们能够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表达。

这些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古诗,领略其中的美妙之处,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

(字数:638字)。

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冬)径jìng(径直、途径、小径)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赠别)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橙子)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古人眼中的秋天——一起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问题归纳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2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学问点篇二一、我会写寒hán(寒冷、严寒、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迎、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如同、犹有、记忆犹新)傲ào(傲慢、傲骨、高傲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选择)四、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曲折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观赏这枫林的风光,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立的菊枝在寒风中依旧显得生气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需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季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测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由于夜深了,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五、问题归纳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觉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笔记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古诗《登鹳雀楼》,请学生背诵并简单说说诗意。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让我们在优美的诗句中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自读情况,教师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听课文录音,思考: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望洞庭》
(1)自由读诗,说说诗中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2)再读课文,思考: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洞庭湖比作什么?表现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3)指导朗读,背诵。

学习《峨眉山月歌》
(1)自由读诗,说说诗中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2)再读课文,思考: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诗人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峨眉山月怎样的特点?
(3)指导朗读,背诵。

学习《江南春》
(1)自由读诗,说说诗中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2)再读课文,思考: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诗人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江南春怎样的特点?
(3)指导朗读,背诵。

四、总结全文
回顾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色。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先读课文,了解大意;再品词句,加深理解;最后朗
读背诵。

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预习

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预习

第四课《古诗三首》1、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

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

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

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二、《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三、《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古诗三首》
1、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

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

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

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

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二、《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三、《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