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概论离线作业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教学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答:教学是一门艺术,并以教学语言为载体表示出来。苏联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孔子也曾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教师要想讲好课,就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艺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所以,也可以说是特殊的艺术。
2、结合教学模式的有关特点判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是普遍适用的。答: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即有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是普遍适用的),就是我所说的:有,集体上大课,比如卫生课、防疫课、等关系公共卫生和安全健康的内容都适合上大课,免除了分头授课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和授课者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弊端,能让听众得到真知灼见。教学模式,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
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答::课程目标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实施即教学过程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革,课程管理的改革。
3、你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包括那些要素?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学生、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与方法;我们要研究刚才我们说的这几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每一个要素都产生一定的力,但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的这种力,并不是各个要素的力的简单的加和,而是每个要素之间构成的这种合力。这是教学过程中一条重要的规律。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好的英语教材,还要有教师的理解、熟悉和研究教材,合理的应用这套教材,还要配合适当的媒体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效果显得更为突出。
4、按课程类型,通常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分为哪些方面?
答:①必修课程所谓必修课程,就是国家规定的学习课程。即三级课程中的国家课程。按理讲,学校不能去更动它。但是,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修正或更改,成为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②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在我校表现在课程超市上。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如艺术体操、足球、篮球等课程。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中外名著欣赏,中国对联、名胜古迹游考、网页信息浏览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一种是艺术怡情,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现等课程。另一种是休闲怡情,如摄影、摄像、围棋、集邮等课程。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从辅仁走向世界的钱钟书”,心理调适、耐挫折训练,交际交往等。广行课程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电脑维修、网页制作,社会新闻采访、校园交际英语1000句、肥皂的制作、酒酿的制作等等。
③发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是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必修课程上提高要求,增加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的人才为目的,重视学科的
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研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加深学科知识的深
地使用和教师的资源开发能力密切相关,如果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强,那就存在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对于教育资源,我个人认为只要是进入教育教学的世界为教育教学服务了就可以称之为教育资源。就拿一个杯子来说,当我们用他喝水的时候他不是我们的教育资源,一旦老师用这个杯子作为参照物让学生仿照这个杯子画一幅杯子的素描时,这个杯子就成为了教育资源。对教育资源的理解直接影响我们对教师教育资源开发能力的认识。基于我们对教育资源的理解,教师的教育资源开发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教师必须要有教育资源开发的意识。这是个前提,如果教师连教育资源开发的意识都没有就无从谈起教师教育资源开发的能力了。而教师教育资源开发意识和教师对于教育资源的理解直接相关,如果教师能够认识到身边的很多事物只要用心去开发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的,所以教师教育资源开发意识的培养要从教师理解教育资源着手。同时,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开发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结合实例分析它们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
答:(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Learn about IT)。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目前在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信息检索课程内容,把检索语文、数学资料作为学生的练习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