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及比较 Table 1 The type structur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outh Anhui
世界遗产
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 省级
黄山市
2
3
1
宣城市
0
0
3
池州市
0
1
3
皖南
2
4
7
全省
2
8
33
皖南比例 ( %) 100
50
2112
区域内部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异来看 ,皖南旅游
区内的三市中 ,黄山市拥有上述 7 大类旅游资源类
型 ,且单体数量最多 ,宣城市 、池州市拥有 6 大类型 ,
单体数量较黄山市少 ,但共同对区外形成强大的旅
游吸引力 ,吸引和感召中外旅游者 。
由表 1 和图 1 可见 ,皖南旅游区拥有世界遗产
项目 2 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4 个 ,国家森林公园
市 R = 01354 ,宣城市 R = 01431 。皖南旅游资源的
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 ,有利于旅游线路的空间组织
和对区外形成综合竞争力 。但局部地域的过度集
中 ,如黄山市 (屯溪) 周边景区点的 R 值为 0117 ,对
区内的竞争起加剧作用 ,易产生“资源集聚屏蔽效
应”,客流的分散将导致各景区 (点) 经营举步维艰 。
第
20 卷 第 1 2004 年 1 月
期
地理与
Geograp hy and
地理信息科学 Geo -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20 No. 1 January 2004
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章 锦 河1 ,2 ,赵 勇1 ,3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93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 3. 河北省建设厅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黄山
齐云 山
西递
宏村
牌坊 群
歙县
潜口 民宅
唐模
花山 迷窟
距离黄山市
( km)
100 33 54 55 27 30 25 30 14
注 :表中距离是以屯溪为中心到各景区 (点) 的汽车距离 。
表 2 表明 ,黄山市 (屯溪) 周边 9 大景点的实际
分布平均距离为 11111 km ,如果将黄山除外 ,则 8 大
2 皖南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2. 1 旅游资源类型效应和强度效应 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反映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
组合效果 ,体现旅游资源的多重吸引效能 ;旅游资源 强度效应是旅游资源等级特征的综合反映 ,一般以世
居 、古牌坊 、古塔 、古祠庵以及渊源深厚的徽学 、戏 曲 、新安文化 、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等相互交融 ,极富 吸引力 。黄山 、九华山 、齐云山 、西递 、宏村[5] 等一批 风景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显示了该区域旅游资源 的强度效应 ,是皖南旅游区的核心 ,并构建了皖南旅 游区的基本骨架 。皖南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 、集聚 效应 、强度效应大 ,不仅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区 ,也是 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
皖南旅游区是安徽省 、中国乃至世界上少见的 旅游资源富集区 ,已成为安徽省旅游发展的主体力 量和形象标志 。2000 年皖南旅游区共接待境外游客 24116 万人次 ,占全省境外游客的 75188 % ,国际旅 游外汇收入 4 636184 万美元 ,占全省 53178 % ;接待 国内旅游人数达 721183 万人次 ,约占全省国内旅游 人数的 24127 % ,国内旅游总收入达 50162 亿元 ,约 占全省的 33164 %。改革开放以来 ,皖南旅游区旅游 经济在区域乃至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 与旅游市场的巨大空间 、支柱产业的要求以及全国 先进旅游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相比 ,还存在相当 大的差距 ,表现在 : 1) 市场份额小 ,如黄山市接待境 外游客仅占全国的 015 % ,在全国 60 个主要旅游城 市中名列第 30 位 ;2) 人均消费低 ,如黄山市旅游外 汇收入不到全国的 012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Leabharlann Baidu
第 1 期 章锦河等 :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第 101 页
有较强的空间集聚分布趋势 ,属于集聚型分布 。皖
南旅游区三市分别计算 ,则黄山市 R = 01747 ,池州
目前皖南旅游区旅游空间竞争现象已经凸现 ,
皖南旅游资源的“高集聚效应”所诱发的“资源集聚 屏蔽竞争”以及“高强度效应”所导致的“抑制竞争”, 是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加强皖南旅 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对构建皖南旅游开发的空间 合理布局模式 ,确立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 、重点产品 和客流模式 ,为政府加强对旅游业宏观管理 ,实现市 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优势 互补 、联动开发的目标等 ,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式中 : R 为最近邻比 ,反映点状事物的空间分布性
质 ,R < 1 表明点状事物有集中分布的趋势 , R = 0 表
示完全集中 ,即所有点集聚到一点 ;do 表示点状事物 之间的平均距离 ,即每一点与其最近点之间的距离 相加后除以 n 的值 ;a 为研究区域的面积 ; n 为点状 事物的数量 。
皖南旅游区上述 7 大类旅游资源 (图 1) ,共有单 体 44 处 (重复部分已剔除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未 计) ,分布面积为 30 378 km2 ,44 处旅游资源单体间 的平均距离为 53168 km ,即 n = 44 ,a = 30 418 ,do = 53168 ,故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 R 值为 01534 ,具
例如 ,齐云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多年来发展缓慢 ,
原因有多方面 ,但其周边旅游资源的高度集聚是重
要原因 (表 2) 。
表 2 黄山市区周边旅游资源空间距离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s of spatial distanc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suburb of Huangshan City
与区 域 协 作 基 础 的 地 区 。该 区 总 面 积 达 30 378
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拥有上述 7 大
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 21176 % ,2002 年末总人口约 基本类型 ,而且数量丰富 ,占安徽省同类型旅游资源
57511 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 9116 %。
的比例高 (表 1) ,具有较强的类型效应的指向性 。从
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物质依托 ,其空间结构影响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 。该文运用最近邻指数 R 、β 指数 、γ指数 、通达度指数 、平均径路长 、紧密度指数 6 种分析技术 ,对皖南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 结构的连接性 、通达性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认为目前皖南旅游区内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 ,加强和加快构 建皖南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 ,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 、通达性水平 ,是皖南旅游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紧密度指数 C = 0174 表明 ,较为紧凑的区域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 关键词 :皖南 ;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资源集聚屏蔽 中图分类号 :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0504 (2004) 01 - 0099 - 05
皖南旅游区的概念目前未有统一认识 。刘振礼 认为[1] ,皖南旅游区系指安徽滁州 —合肥 —六安一 线以南地区 ;陆林[2] 认为 ,皖南旅游区主要指安徽省 南部徽州一带 ,包括黄山市 、池州市两个行政单位 , 其内集中了黄山 、九华山 、太平湖 、齐云山等风景名
收稿日期 :2003 - 08 - 11 ; 修订日期 :2003 - 11 - 03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2JL0086)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AHSK01 - 02D017) 作者简介 :章锦河 (1970 - ) ,男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从事旅游规划 、旅游经济与社会影响研究 。E - mail :zhangjinhe818 @263. net
景点之间的实际分布平均距离仅为 6188 km 。齐云
山一方面受黄山抑制 (同性质 、高级别) ,另一方面 ,
旅游区 (图 1) 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 ,东南与江 点、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省级) 、森林公园 (国家、
苏 、浙江交界 ,西南与江西为邻 ,北依芜湖与铜陵 ,包 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省级) 、自然保护区 (国
括黄山市 、池州市 、宣城市 ,具有区域旅游扩散能力 家、省级) 、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7 大基本类型。
1 皖南旅游区界定
皖南是皖南低山丘陵区的简称 ,位于安徽省南 部 ,北与沿江平原相连 ,东南与江苏 、浙江交界 ,西南 与江西为邻 ,包括池州 、铜陵 、芜湖 、宣城等市的部分 地区和黄山市 ,总面积 3112 万 km2 ,主要由东北 — 西南走向的天目山 —白际山 、黄山 、九华山 —仙人尖 三组山系和夹于其间的两组河谷地带组成 。皖南地 处北亚热带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人文活动历史悠 久 ,以黄山 、九华山 、齐云山 、牯牛降 、新安江等为代 表的旖旎山水风光 ,与以西递 、宏村 、歙县牌坊等为 代表的博大精深的徽文化交相辉映 。皖南独特的自 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 ,造就高品位的 旅游资源富集 ,成为安徽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 。
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 省级
1
1
2
1
1
4
3 3313
11 3614
森林公园
国家 省级
3
0
2
1
1
1
6
2
23 2611
15 1313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 省级
5
61
3
32
0
28
8
121
21 2518
331 3616
自然保护区 国家 省级
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1
5
5
1
2
3
1
0
1
3
7
9
5
17
60
4112
11 8118
6 个 ,国家自然保护区 3 个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 处 。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
景观交相辉映 ,名山 、名水 、名泉 、名洞与古城 、古民
图 1 皖南旅游区及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Fig.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outh Anhui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100 页
地 理 与 地 理 信 息 科 学 第 20 卷
胜区 ,歙县 、黟县等历史文化名城 ;冯学钢[3] 认为 ,皖 界级 、国家级 、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产等作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区域空间竞争日趋激 烈 。旅游区域空间竞争是在旅游区域内各种因素的 共同作用下 ,旅游流的区际 、区内空间结构的差异 性 、动态性及其所引起的各旅游区域的综合响应 ,表 现为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旅 游区域空间竞争的因素包括旅游需求 (主体) 、旅游 供给 (媒体) 、旅游环境 (介体) 与区域背景 (载体) 四 个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旅游资源是旅游供给的 物质载体 ,其空间结构深刻影响旅游区域空间竞争 的性质 、程度与发展战略 ,空间结构的分析是指导区 域旅游规划 、开发与管理的基础 。
资料来源 :根据《安徽导游基础知识》(2002) 的相关资料统计 。
2. 2 旅游资源集聚效应
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反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
集中与离散程度 ,有集聚型 、随机型和均匀型三种空
间分布态势 ,定量刻画可采用最近邻指数 ( 最近邻
比) ,其公式为 :
R=
do
0. 487 aΠn + 0. 127aΠn
南旅游区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 ,包括马鞍山 、芜 为资源等级评价的依据[2 ,4] 。在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
湖 、铜陵 、黄山 、池州 、宣城 6 市 。从区域旅游发展的 基础上 ,根据旅游资源类型效应与强度效应的组合 ,
动力系统 、区域扩散与区域协作的角度 ,本文的皖南 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