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课后反思
烟台高新区实验中学董海燕
课程进行到现在,终于进入了尾声。
说“终于”,真的是很“终于”,因为,这是我从教以来最“难产”的一节课了,是“最”,没有之一的“最”。
当初毫不犹豫的报这个课,是因为我爱莲!我的旗袍、包包图案,家里的花盆、鞋柜图案,都是莲,有关莲文化的知识,我也不匮乏!
开始备课了,却发现,除了惭愧,竟无言以对啊!综合性学习,每个单元都有,却每每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教龄越大越功利了!综合性学习讲什么?看课标啊!可是课程标准圈点勾画,细细读完,也没发现什么让我“茅塞大开”的信息。无非还是那些,念叨到沸腾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N项能力……“新大陆”没有,思路靠不了岸,只能另辟蹊径了!
好在还有度娘。“哇塞!”信息还能再多点吗?可以选取的资料太多了:只就有出处可循的别名就是数十个,真可谓“荷幻”无穷啊!相关的图片、工艺品、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谜语、故事、歌曲、美食药用、诗词美文、名家画作、赏荷圣地、与佛教的渊源等内容,有二三十项,每一项里的信息量也是惊人啊!综合性学习,就是这么任性,可以尽情综合!
“眉毛胡子一把抓”肯定是行不通的,筛选材料,是必须要过的第一关。筛来筛去,我发现我陷入了瓶颈,网上浏览下载参考了太多的课件教案,“乱花渐入迷人眼”,我没有自己的思路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周,我除了冥思苦想,没浏览过任何资料。
换个思路,或许会有收获?我开始征集孩子们的作品,期待他们会给我惊喜!结果真被“惊”到了!孩子们也是云里雾里,作品了了,质量“嗯哼”……
又是很长时间的“无声无息”!漫长的难产进行时……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不忘初心!”这四个字,醍醐灌顶般,我恍然大明白了过来: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首先是一节语文课,透着语文味的语文课,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面面俱到,等于重点不分。于是乎,我就想,我为什么喜欢莲?颜值高是一定的。莲,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德育寓于其中,润物无声的教化过程,也是标配!而我最爱的,还是它娴静淡雅的气质。不争春光,不惧夏日,不畏秋雨,不避冬雪,恬淡从容!于是有了以下的设计理念:
可是,一开始给他们舞台的时候,他们根本是懵圈的。只有一个一个的辅导,一点一点地改进吧。从选择分组推选组长开始,到搜集材料的分工、作品的征集,制作精美课件,插入背景音乐,撰写展示文案,一遍遍地调试,一点点地改进。
过程是艰难的,结局是令人欣慰的,孩子们的潜力真是巨大的。他们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尤其值得称赞。诗词组和探究组的成果交给手抄报组,最终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手抄报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一下课,学生就三五好友一起欣赏点评,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效果也绝对好过课堂“掉书袋”式的枯燥展示。组与组之间在PPT制作和音乐选择上都有交流,最后还统一了风格,使课堂美文佳句雅乐加文艺青年范儿的展示,由内而外的文学浸润感染,能力提高是不容置疑的。
还值得一赞的是,他们的集体意识,本来探究组也准备了展示的,但后来磨课时,感觉严谨严肃的科学探究与本课清雅高洁的文艺风格相悖。担心探究组孩子们会有情绪,没想到,他们却安慰我说:“老师,没关系,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学会好多东西了。”最后,我把他们的展示单独拍成了小视频,发到班级群里,作为那个周的作业福利,这样,他们的成果不埋没,课堂的整
体风格也不违和。
想起了一位专家的话:“过程就是目标。”是的,过程是一种隐性的目标,有人称之为长远目标。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注重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态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就为提高综合性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与策略,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实践中,我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课堂参与度很高,学生在“识莲、赏莲、诵莲、品莲”的自由天地中尽情徜徉,合作中群策群力,展示时自信洒脱,感悟时侃侃而谈,展示了真我的风采,真正做到了“说自己想说,做自己想做”,真正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传承经典文化的乐趣。润物无声中,心灵之树得到了灌溉,思想品质得到了升华。“教育德为先。”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在其有效的知识范围内,思想深度的高低,思想有了深度,人生就有了价值。
课堂的语文学习是有限的,如果探究止于此,再大的收获也了了。于是“作业超市”环节,我做了推荐阅读:
希望起到由课内到课外延伸的搭桥与方法引领的作用,挖掘文本深度、拓展文章广度,试着“由一文探索一人的风格”,辨析同一作家但不同主题的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相同主题但不同作家呈现的写法特色及语言风格,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果,我发现五六个女生却带来了李清照的词作,他们相约一起探究李清照!我想,这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一个信息,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自己主动选择的,才更有积极性。
我欣喜地看到这节让我如此“难产”的课带给语文教学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正如课程专家吕达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我国未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
执教这节极富挑战性的课型,带给我的触动也是巨大的,最深刻的感觉是:老师的格局一定要大,不要太功利,看似无用的东西,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
发兴趣,比在讲台苦口婆心厉声呵斥紧盯不放有效多了,师生关系也越发的和谐。亲其师,自然信其道,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是听话照做,越是能受益于风向标的指引。
不但如此,一个新的尝试,对教师的个人成长也是有相当的促进作用的,为了讲好这节课,我必须加强学习,克服畏难情绪。一个寒假的时间,我也是广泛阅读了几乎所有的咏莲名篇,包括现代散文,诗词歌赋,听课时,有同事赞我诗词积淀多,我其实想说:“一堂课,一个寒假!”
录完课以后,我认真做起了听众,欣赏着学生们生动的语言,美妙的朗读,积极的互动,智慧的解读。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风格是个人的特质,如同基因一样,只属于个人。有些课堂设计往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巧妙,常常对某个环节回味无穷,真的是受益匪浅!漫长的孕育之后,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了。
但是,无论怎么精心的设计,总还是会有遗憾。
“诵莲篇”中,朗读《莲的心事》的于乃琳同学,从小就学小主持人,童子功练就过硬的朗读本领,视频剪辑后,有人提出”于乃琳的朗读展示过程,为什么不让小美女露露脸?”我想说,我试了N个效果,觉得她的声音很有表现力,她的朗读值得静静地感受。如果,在分析过程中,将朗读技巧的训练和文章的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再让于乃琳领读,极有可能带动一批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悟文本内涵。
“品莲篇”也急促了粗糙了,缺少深度。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还没有高涨,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在给郝思睿同学的画作配题或配诗时,本来一个同学做了一首诗,一个同学填了一首词,害怕贻笑大方竟然没有展示!
板书也是一个遗憾,我让美术组学生自己布置黑板,本来书法最棒的王慧平同学因事到场晚了点,孙伊葶、郝思睿同学钢笔字很棒,黑板字却不叫好,孔浩亦同学一人独自完成,录播室黑板滑滑的,又高高的,很是影响小姑娘的发挥,最后,呈现的就是这样一幅有碍观瞻,破坏美感的书法。
有人说: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从遗憾中不断地反思,深刻地思索,在思索中进行更清晰的定位,才能少一分遗憾,多一些欣喜!
以后的教学里,我会纳百家之长,会静下心来思考,潜下心来研究,沉下心来实践,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会继续自己的文艺特质,用有自己特色的方式和学生共同创造真实的课堂,共同经历收获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