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消费心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电影《时尚女魔头》的服装心理学解释
一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服装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服装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基本点是心理学,即用心理学的原理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来解释服装行为。从广义上来看,服装是指人为地加在皮肤之上的东西,其要点是注重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服装是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东西,带有极强的个人意志,包括我们平时所穿着的衣服。
二服装心理学的意义
服装心理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这是人文主义的现实反映,人文主义是人本主义文化的简缩,其研究范围包括人类心理的各个方面,而把发展人自身的创造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作为人的动机的基础和目标,力求使人的天性自然流露与发展,这就为服装的受众人群提供了意识指导。
人本主义无疑给服装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服装心理学此时的任务是指导和调剂人们的服装行为和精神生活,只有肯定的、积极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服装行为,服装心理学才会发挥它的作用;服装行为如果背离了人文主义则失去了服装的心理表现力。就会使服装这一人的外壳包装反映不了人的心理内容,人只是一个衣架而已。其次增强了服装行为的自主性。通过服装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们穿衣的心理动机,可以了解服装美的心理基础是什么,人如何才能通过服装使其更完美。服装行为的自主性还表现为人们对于别人服装行为的理解,对服装的评价可以找到线索。服装心理学也为理解和评价服装行为提供—种科学的现实。
三通过电影中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心理
1、电影中故事的梗概
刚从学校毕业的Andrea Sachs,喜欢写作,希望成为一名记者,却机缘巧合地得以在纽约著名时尚杂志《Runway》的主编Miranda Priestly 身边担任助理。这份工作,是无数女子的梦想:在世界上最奢华的品牌里穿梭,与一流的时装设计师们和上流社会、名人打交道,参与各大时装盛会……然而,Andrea 的打扮并不时尚,是整栋办公楼里土得掉渣的女孩,面试之时就让时髦、耀眼、高品位、举止优雅,却苛刻、挑剔、冷酷无情、不可一世的主编,人称“女魔头”的Miranda 嫌弃。入职后,Andrea 一直受到Miranda 的近乎无理、变态的折腾,给她安排了一桩又一桩的不可能任务,并且别想在事后得到任何好话与感谢之辞。好在Andrea 聪明,肯努力,反应机敏,终于得到Miranda 的承认。故事的结尾,Andrea 在Miranda 稳住地位、反戈一击后,跟她前往另一个会场,门口闪光灯刺目闪耀,盛装的Miranda 下车前向Andrea 道了平生第一句谢谢,并说:“这一切很多人想要!”Andrea 思前想后,打量着土气不在,由丑小鸭幻化为天鹅的自己,怀疑其面前美好的一切。自己并不想变成另一个Miranda,于是毅然决定离开……应聘到另一家杂志社,站在曾工作的地方,又见正欲上车赶场的Miranda,两个女人惺惺相惜地对望……
2、影片中人物对服装的选择反映人物复杂心理
当Andrea Sachs 刚从学校毕业,对于时尚服装应该说是门外汉,但是却想应聘一个跟时尚打交道的行业。可见此时心理对时尚服装是如此的追捧,因为知道自己在这座大楼中看起来那么不协调,跟整个办公环境是那么不相称,对服饰穿着打扮是一种渴望和期盼。渐渐地适应了工作环境,并且由PRADA 等国际著名品牌服饰的装扮下,Andrea Sachs 这个曾经青涩的女孩变成了白天鹅。打扮入时、被人追捧,就连那个刁蛮的上司也开始对她的装扮大打高分。此时,她认为漂亮的服装简直是有魔力的,可以把自己从一条虫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可是,结局是这一身华丽的装容让她与爱人、朋友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她也终于明白,让她自信的法宝不仅仅是这一身的华丽,而是自己的应变能力。其实包装只是掩饰她内心中的不安和彷徨,真正能让她沉淀的是她的阅历。
3、通过人物对服装的行为分析其内在心理
电影中有很长一段关于Miranda 甩皮草的蒙太奇,甩了12 套在Andrea 的办公桌上面,因为当Miranda 脱掉那一身华丽放松的时候,就要找到伺候她的小助理Andrea。影片中华丽的皮草被一次次脱下,又一次次甩在Andrea 的桌子上,通过Miranda 这个甩的动作,似乎我们能体会到她对下属的魔头本色,
以及她作为女强人在卸下一身责任包袱之后的放松心情。四电影给我们的启迪对于时尚的定义,通过服装心理学,我们能透过Andrea美丽的外表读懂她人生理念———不应该一心追求名牌,否则就会变成拜金。一切外在的美丽都是辅助物。职场无情但人却无法无情,不管什么人都不可能,也不会愿意孤独游走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每个人都有他在意的亲人或朋友。因为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关爱与被关爱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人情是人类最可贵的一种品质,也是生活的重要理由和快乐源泉。
因此,在职场和人情之间,电影并没有表示出明确的立场,因为立场是每个人的,应该由每个人自己去权衡和抉择。人们可以将内心掩盖,在华丽的外表下面如何读懂那颗心,便成为了一种学问。服装心理学这把钥匙,打开了在服装掩饰下的心锁。影视服装的巧妙运用,不仅赋予整部影片一种时尚色彩,更让我们品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 苗莉、王文革:《服装心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年12 月。
作者简介:李玲,女,1983—,辽宁鞍山人,大连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2006 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
《二》
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
论文关键词:服装流行心理因素流行机制
论文摘要:服装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展现起来的,是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服装的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产生与发展却是人们心理欲望的直接反映。这些心理因素包括求异心理、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研究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有利于服装产业的发展。
服装流行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在某一群体中广为流行的款式、色彩、质料、图案、工艺装饰及穿着方式,是指整个服饰的流行倾向,包括上层向下逸散或下层向上浸润的垂直流动、服装在水平面上发生变异的横向水平移动和具有立体流向的循环流动三种类型。服装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展现起来的,是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对服饰更高层次的追求。
服装的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政治因素等,但其产生与发展却是人们心理欲望的直接反映。因为,只要有人和人群,就会有模仿行为及从众心理的出现,就会有趋新、求异的追求欲望,这些心理需求和行为是造就和形成服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服装流行中的求异心理
服装流行的产生首先是个性追求的结果,是人们求新、求异心理的反映。在个人心理机能方面,一般来讲,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总是希望在他人心目中形成“自我”。求新、求异心理正是个性的显示,这是一种追求商品的新颖、奇特和趋于时尚的心理。在服装流行中,那些最先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实际上表达了他们借助于服装,借助于社会公认和许可的审美手段,在社会认可的准则范围内突出自己形态优势的愿望。这种流行中个性追求的自我实现是流行的个人机能。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试图通过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来提高身价,表现自我,超然于不如己的人;另外,流行又是一种自我保护,试图用出众来避开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个性机能的这两个方面,好象是不相容的、对立的,实际上是统一的,是一种人格的不同表现。作为个性追求的流行是表现外在的东西,作为自我保护的流行是藏于内部的东西,是由于自己的某种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感、防卫心。因此,对流行的追求是对自卑的一种克服,也是对自卑的一种超越。
人们的这种求新、求异心理,导致了服装流行的新奇性特征,即流行的样式不同于传统,是能够反映和表现时代特点的新奇样式。从时间角度看,流行的新奇性表示和以往不同,和传统习惯不同,即所谓“标新”;从空间角度说,是表示与他人的不同,即所谓“立异”。标新立异正是人格独立的一种反映。
如果稍加用心地翻阅历史上的报纸和杂志,就会发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服装上的前卫风格,分别演绎了从5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以来的社会现实,前卫的街头文化,即表现为50年代的“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嬉皮士”,70年代的“朋克”,80年代的“雅皮士”,直到90年代的“X一族”。前卫的服饰风格成为他们反叛的一种精神象征,反映了反叛、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因对现实的失望与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