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计划

日期:2008-06-17 作者:戚少华来源:新民晚报

张女士因脑梗塞致右侧肢体偏瘫收治神经内科病房两周,不日她将出院回家。令她和家人烦恼的是,虽然目前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但右侧肢体行动障碍,行走困难。出院后,该如何进行右侧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呢?带着这个问题,她和家人来到每周三的专家门诊,希望获得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脑卒中患者的最佳康复时机是发病后的三个月内。制定并执行一份详尽的家庭康复计划,如同请进一名康复医师,敦促并帮助患者居家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尽早生活自理。康复内容包括强化坐位、站位及卧位的合适体位;上下肢的肌力训练;轮椅的控制;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及适当强度的家务和娱乐活动等。

■制定一份家庭作息表:何时起床、服药、进早餐、做康复训练操、休息、看电视、睡觉……居家生活和训练要有规律,贵在坚持!

■适当改造家庭环境。注意室内行走的通道有无易绊物,如卷边凸起的地毯,不用的电线;保持地面及浴室的干燥,以防跌倒;在阳台、厨房及浴室安装把手,方便患者小憩及支撑。

■家人的心理支持。训练及康复的过程痛苦而漫长,患者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甚至消沉,家人要关爱患者并给予鼓励与心理支持。

■康复功能训练。1)适当的体位。包括卧位、坐位和站位的平衡。2)上肢功能训练操。用健手带动患手做上举、前伸的动作及肩关节的耸肩动作。3)下肢功能训练操。如床上的被动和主动伸膝屈膝动作、足背伸动作、下肢外展内收动作、直腿抬高动作等。4)躯干平衡训练。如双膝或单膝屈曲,抬高臀部及躯干的“桥式运动”等。5)轮椅的控制和体位的转移训练。如坐位到站位的转移,从床边至轮椅或椅子的转移等。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脸、刷牙、梳头、进餐、如厕、洗澡等。7)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剥豆、拣菜等。8)兴趣爱好及娱乐活动,如画画、书法、弹奏乐器等。

■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再发。除了肢体的功能训练以外,脑卒中患者尤其强调要控制危险因素以防再发,如糖尿病、高血压、房颤、冠心病等,按时服药,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清

淡饮食,精神情绪的调节以及适当的运动。

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

近年来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75%丧失劳动力,40%中度至残,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高,循证医学的证据告诉我们:早期介入康复可极大地降低病人的至残率,在某些时候可降低死亡率。

脑的可塑性:以往脑卒中后,治疗目的是保住性命,功能恢复任其自然,而现在的研究证明,人脑可以按人的意志重塑,即:经过有目的康复锻炼、反复学习,可使病灶周围脑组织、对侧脑组织或远隔部位功能重组,再现或替代丧失的神经功能,所以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以

为众多临床医生重视。

康复时机: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建立卒中单元,而发病后即刻介入康复成为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发病后就应有康复医生现场指导,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脑出血患者较脑梗塞患者康复介入晚一些(停止出血48~72小时),早练可减少废用综合征出现,科学的良肢位摆放为后期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脑卒中后的科学康复手法:许多人认为康复很简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需要专业知识,所以盲目的让偏瘫患者练拉绳、强练“行走”,结果形成“上肢挎篮”,“下肢画圈”的痉挛模式,称“误用综合征”。如果患者早期进行正规康复,以上情况就可以避免,使肢体功能恢复加快。

早期康复治疗的程序:良姿位摆放、床上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活动及语言训练。早期行被动活动,动作要轻柔,待患者病情改善,就鼓励主动参与活动。

脑卒中康复患者的选择:并非所有患者康复后都有理想效果,一般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痴呆患者、完全失语伴交流障碍者,发作多次卒中的及有严重精神障碍者,另外严重心肺肾肝功能障碍者,都不适宜强化康复训练。

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因为车祸、高层坠落等原因,外伤患者增多。脑外伤、骨折、截瘫的患者,都应及时康复训练,防止并发症,使各种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后遗症减少。

康复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虽然不能恢复至完全正常,但只要在正规的康复机构进行治疗,自理能力就会最大限度提高。一般发病后3~4月为康复最佳期,半年、一年以后只要坚持正规训练,其功能、自理能力仍可改善。

脑卒中患者瘫痪早期,患者常表现出驰缓性瘫痪的状态,肩关节周围的肌

肉处于软瘫状态而无法将肱骨头固定于肩胛盂内,造成肩关节半脱位,由于

肌力的下降,易出现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髋及下肢外旋而发生足内翻,

由于足部肌力降低,而发生足下垂。

在疾病早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因此,采取什么

样体位非常重要。良肢位摆放主要针对于中枢性偏瘫的异常模式设计。什么

叫中枢性偏瘫的异常模式?如下所述:

1)头屈向患侧,面部转向健侧。

2)上肢:(屈肌模式)肩胛骨后缩,肩胛带下沉,肩胛骨内侧缘向外翻,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手指拇指内收、屈曲。

3)躯干:向患侧侧屈并旋后。

4)下肢:(伸肌模式)患侧骨盆旋后并上提,髋关节后撤、外展、外旋。膝关节伸展,踝跖屈并足内翻,足趾屈曲,内收。

因此良肢位摆放对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关节保护;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滞,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和患手肿胀;防止足下垂,内翻;防止褥疮、深静脉血栓、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作用。

良肢位摆放包括了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体位,分述如下:

1.仰卧位摆放要点:

1)头下置枕,面部朝向患侧。

2)患肩下垫一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头上,防止肩胛骨后缩,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

3)患侧臀部及大腿外侧垫枕,防止患侧骨盆后缩,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

4)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

5)不应在足底放任何东西,因会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如图

注意:长时间采取仰卧位,会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而出现姿势异常。并且骶部,足跟外侧,外踝等处容易出现褥疮。故该体位不提倡,只做翻身时的过渡体位。

2.健侧卧位摆放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