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情境,实现有效师生互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教学情境,实现有效师生互动

摘要:教学中创设真实、生动、直观且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通过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各种途径巧设情境,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本文对创设教学情境的概念、意义、教学案例及教学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案例分析

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明确提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措施就是“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真实、生动、直观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更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情境”巧设在整个课堂效率的优化、促进师生有效互动上具有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情境”

“情”是情感体验,动机培养,“境”是学习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确切地说,情境中蕴含着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需解决的问题、任务,还渗透着学生的情感和动机。实际上,情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教师创造的或由媒体提供的辅助教育教学任务完成的和谐条件。教学情境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此外,教学情境中可能含有社会性人际交往(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的情境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蕴含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际内容,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时间环境,并富有思想内涵。

二、灵活创设教学情境对师生有效互动的意义

情境教学也可称为“抛锚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开放的、充满选择机会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按科学步骤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商讨论,逐步形成对客观事实的深入认识,并上升为化学概念和理论。

所以,面对新的学习主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活

以往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评估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包括学生对这一学习主题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和习惯、兴趣和需要等,以确定其发展可能。如此不但促进了老师的“教”,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从而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有自己真正的活动,我灵活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活动状态。但教材呈现给我们的是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动眼,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天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创设的以下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反馈。

三、教学中实施创设情境教学的实例分析

案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知识矛盾,激发学习欲望。

在离子微粒的学习导入时,教师演示“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后,先让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描述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经分析,所有学生的最后一句描述都是“氯原子和钠原子重新结合成氯化钠分子”。此

刻,立即有学生发现与前期知识出现矛盾:新沪教版教材P64明确介绍过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究竟怎样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原子和离子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本节课即以此疑问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解疑欲望,学生反馈效果特别好,很自然地寻找到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寻求到问题的真正答案。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乃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获取新知识的种子,努力解决遇到的问题是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求的内在需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这是一种“问题驱动教学”过程,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中,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使师生互动就是以问题为载体,把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并贯穿教学整个流程,即把问题当做教学活动的归宿,又要将新问题的产生当做进一步探究的起点,引发更多的问题,从而激发创造。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案例二:运用实验情境,巧妙导课,激活学习热情。

初学化学时,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还很陌生,可设计增加几个实验:如“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清水”;白纸喷雾产生“红色绿叶”;会“跳舞”的小木炭;烧不坏的手帕等。这样实验情境的设计,把学生情绪高涨地引入化学自由天地,为新课讲授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理,为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巧设实验情境进行教学。如:

①“变色龙”引出酸知识学习:在一次《常见的酸》公开课的引入中,我设计了一个“变色龙”实验,用蓝色石蕊试纸和pH试纸经裁剪、粘贴分别做了两条长约25cm高15cm的变色龙,课堂开始挂在白板上,用喷雾瓶装入稀硫酸,课堂开始演示一个趣味的“变色龙的变色实验”。学生在安静的观察中一下子雀跃起来,我从他们的眼神、同学间的交流中读到“惊疑、欢喜”,当我告诉他们变色龙是用什么试纸做的以后,根据刚才观察的“变色现象”,学生准确猜到瓶中喷的为酸类物质,很自然地进入本节学习主题――酸。此导课情境的设置既体现了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联系了生物知识,让学生感悟生动的自然现象。②对比实验激发探究:在碱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情境实验“软塑瓶变瘪”,准备两只完全相同、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分别向瓶中注入等量饱和的氢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