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与措施(一)
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选择与步骤安排

抛 开大量商业银行 存款存 在的问题 不谈 ,由于利率 长期处 于压制状态 ,一旦利率 管制取 消,利率 水平 必然 上扬 。对于 中央财政 而言 ,由于 财政赤字 较高 ,如 果利 率 升高 , 财务负担无 疑会加重 ;对 于 中央银行来 说 ,由
于我 国金融市场发 育不完 善 ,在开放经济 条件 下 ,很可
[ 要 ]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也是调节 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 。实行 利率 市场化 ,对深化金 融体 摘 制改革 ,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有着重要 的推动作 用。 当前 , 国经济正处 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 中,利 我
率 市场化这一复杂的 系统工程现 实地摆在我们 面前 。根据我 国国情 ,中国的利 率市场化改革应该走渐进
来 的扭 曲,但这种方式 极易造成 经济运行 的波 动 ,风险
与利率市场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14 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 .
先放 开一部分利率 管制 ,然后逐 渐扩 大开放 的程度
和 比例 ,这样一方面可 以缓和利率 放开对社 会经 济形成
较大 ;而渐进式的利率市 场化改革则 可 以避 免经济 较大 幅度 的波动 、避免利率市 场化带来 的逆 向选择 和逆 向激 励效应 ,成功机率较 大。所 以,我 国应该选择 渐进 式的
改革道路 。而且 ,我 国正 在进 行 的经 济体制 改革也 是一
的冲击 ,另一方面也为 深化改革创 造条 件 ,为弥补 政策
设计不足提供 了时间和机会 。
15 实行利率市场化 国家 的经验教训也表 明在发展 中国 .
种渐进式的改革 ,选择渐进 式的利率 市场化 改革道 路符 合我 国的基本 国情 。
式的改革道路 ,并需要 遵循 一定的原 则和 步骤安排逐步推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及方向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及方向赵洁心投资1301 1306060103(一)改革历程确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1、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2、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3、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4、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5、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6、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7、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8、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9、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10、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二)改革方向“十二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对此已经有一些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这里我初步谈几点考虑。
一是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它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
前面提到过,2003年开始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时,由于改革进程不同,各家银行的自我约束很不一样:部分银行已经实现财务重组,资本充足率较高,资本约束较强;而有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为负数,也不受资本约束。
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四)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遇到的阻力大、动力不足。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在改革初期,改革的结果使大部分人都受益,所以改革的动力和决心很大。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市场化改革必定会使大部分人收益,而部分人利益受损。
因此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各种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时会抵制改革,使改革进程受阻。
(2)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多个金融领域的改革,因此需要这些改革方案和进程相协调。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改革,而是伴随着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金融业监管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的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这些领域的改革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能不考虑到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进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中国对银行业实行的是隐性的保险制度,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
目前中国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政府不允许商业银行倒闭。
为了冲销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政府也多次对银行注资。
政府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有义务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但是政府充当银行的最后担保人,会使银行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可能激励银行高风险经营,当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又会成为银行高风险经营行为的最后埋单者。
这样的隐性保险制度,不仅会导致银行的道德风险,而且当银行经营不善、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出现时,政府和银行都会去掩饰这些问题。
(4)尽管中国货币市场快速发展,但是国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和票据市场仍然发展不充分,制约着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有效地调节利率,执行货币政策。
首先,货币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发展不够均衡。
交易规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其次,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较为单一。
有关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

有关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改革的主旋律,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供大家参考。
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范文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与改革探析摘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20多年。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各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以及我国进行改革的措施,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趋势。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渐进式;改革趋势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96年开始,直到2015年10月24日,中央银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才基本实现,银行对存贷款利率拥有了自主定价权。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特点(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即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同时结合自身情况来决定利率水平。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利率市场化的特点。
1.渐进性。
利率管制存在很长的时间,这对于宏观调控、银行经营、企业融资、居民储蓄心理有很深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国家经济改革的一部分,需有其他改革配套推进,不能单枪匹马地冒进。
它对于经济的影响巨大,国家要彻底,同时平稳地从利率管制过渡到利率市场化,必然要进行渐进式的改革。
2.突破性。
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这使国家失去对利率的决定权。
国家从当事人变成了第三人,从决定者变成了引导者。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增加了非国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利益。
这对于国有制改革也有促进作用。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
3.科学性。
当今全世界市场经济下商品价格的市场化发展繁荣,这点在世贸组织成立后就更为突出。
探讨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

2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是指 中央银行不再直接通过行政手段来制定 ,而是把 它交给市场 ,由金融市 场的供求关系来调节 ,让金融市场 自己根据资 金状况和金融市场情况来进行调控。利率市场化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 它可以促进银行市场化 ,加快改革 ,也 可以造成 因银行 管理不善而造 成的系统问题 。总之利率市场化是有双面性的。
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我 国现阶段的条件 已经具备利率市场化 的基本条件 , 在这些基本 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 ,实现利率 的市场化势在必行 ,我国的金融体制 改革的一个重要 目 标就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一个 国家金 融体制深化的标 志,也是金融体制不断深化的前提条件 ,以下是从不 同的角度来论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 1 ) 从中小企业来说 ,比如一些乡镇企业 、国有中小企业等在我 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中所 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 中 小企业变得越来越多,对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促进就业 、加快产业 升级等方面都有很重要 的作用。因此 ,国家也对这些 中小企业提供 了 很 多在融资方面的便利条件 ,但 是,由于 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不利于 中小企业 的融资 ,所以,必然要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推进中小企
市场经 济 ,建立 健全 金融 管理 体制 ,完 善企 业 的金融 制度 ,加 强宏 观调 控 ,完 善金融 市场 等方 面 去推进 利 率的市 场 化改革 。本 文针 对 利率 市场 化改 革 的措施 及 主要 问题进 行 了简单 的论 述 。 关 键词 :利率 市场 化 ;我 国 ;改 革措 施
经济管理
探讨深化我 国利率市场化 改革的策略
王 秉 强
( 中央财 经大 学 ,北京 1 0 0 0 8 1 )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摘要】目前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争夺大战,以及持续的数月的cpi攀升导致的负利率都引发了激烈讨论,直指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借鉴国外的利率政策及相关经验对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做出试探性的分析。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监管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有力杠杆,其微小变动就可能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目前中国仍采用直接控制方式进行利率管理。
现今中国的利率是由国务院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发展经济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各层次利率统一赋值,并根据物价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利率的高低不能反映资金市场的松与紧,因而也不能代表货币资金的真实价格。
这就在客观上亟待推进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及特征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管理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地决定利率,其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上个世纪70、8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
由于经济和金融体制的一些特性,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要经历一个更长的时期。
利率市场化包括以下两个主要特征:1、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利率市场化的最大特点是利率的决定权在市场,由市场主体根据各种市场因素,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确定资金的价格。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社会存在着资金富裕部门、平衡部门和紧缺部门。
资金的买卖双方置身于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竞争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水平。
不但利率确定的过程是市场化的,利率水平也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利率的价格结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2、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利率进行调控,但调控的方式是间接的。
利率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率的完全自由化,货币当局对利率拥有宏观调控的权利。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是麦金农和肖金融发展理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中国学者从中国自身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利率市场化问题的内涵、动因、条件、影响、障碍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模式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
文章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及应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
出台了一系列如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的层次和深度不断加强。
截至2004年10月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这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而存贷款利率虽然实现了围绕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较大范围的浮动,但由中央银行确定利率并报国务院批准的利率决定的计划机制基本未变。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约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健全,过快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在各方面加快改革,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对金融活动有较多的需求;较完善的金融系统能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等因素制约了金融的深化,不利于进一步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措施(一)

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措施(一)深化金融改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
于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已然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背景金融改革是指通过各种措施,消除金融征信不足、金融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促进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多重挑战,比如金融服务方面不够规范、金融风险控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措施加强金融监管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不断加强,提高了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控制能力。
近期,中国央行发布了新规,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等各类金融活动的监管力度。
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深化金融改革将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普惠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P2P网贷、互联网支付等新业态。
改革利率市场化在现行利率浮动机制的基础上,我国金融改革还将通过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体系市场化转型,促进市场利率行情透明度和公正性。
完善金融产品风险管理金融产品风险管理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
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将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审慎设计及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预警、发布风险提示等方面。
推进跨境金融合作与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对于跨境金融合作与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
深化金融改革将致力于推进跨境金融合作与发展,打通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壁垒。
结论总之,金融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处于振奋和加强之际。
各项措施旨在改善金融市场环境、增强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减小金融风险等,是建设一个更加强健的金融市场的基石。
补充除了以上措施,还有一些其他的具体实施方案。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通过改革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并购重组、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来促进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与管理

河北金融2014/03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与管理刘东庆,刘美春z(1.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广州510120;2.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450)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化道路上,一直存在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之争。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有成本的,如果成本在一定的时间内被收益所吸收,则改革更易成功;若改革的风险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往往会导致改革的失败。
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看,深化利率改革需要审慎遵循渐进式和有管理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道路与模式;探讨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73(2014)03—0032—02一、利率市场化与路径选择在20世纪大半时间里,多数国家是都是利率管制的,其利率维持较低的水平,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是利率管制的主要动因。
随着经济金融的开放,缺乏弹性的管制利率与国际的利率差距会导致“热钱”的流人流出,使得货币当局的政策目标难于实现,利率市场化就成为必然。
70年代,发达国家的“滞涨”现象动摇了主张政府调控的凯恩斯主义政策,而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主张货币的市场化。
具体到利率政策上,纳德麦金农(R onal d M eK i nnon)和爱德华肖(E dw ar d Shaw)于1973年,分别发表了《经济发展的货币和资本》、《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提出了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新理论,认为过度干预金融市场,人为压低利率水平,会导致金融市场效率偏低,极易曲现寻租和市场失灵,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以使实际利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的趋于均衡水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的速度进行。
纵观主要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模式大体上分为渐进型和激进型两种。
采用激进式改革模式并成功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不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一)改革方向。
毫无疑问,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而且是先后在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两个领域中进行。
我国最早的利率市场化是以非正规金融的形式出现的,是在非国有经济部门之内以及非国有经济部门和国有经济部门的结合部上展开的。
从历史上看,其主要形式是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
在这些非正规的融资交易中形成的利率基本上是市场化的。
(二)措施手段。
与此同时,与融资过程中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配合,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从行政性调控为主向市场化调控为主的转变进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这方面,主要标志有:1998年,数十年的信贷规模控制停止执行,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央行的主要政策调控手段;从2000年开始,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并迅速上升成为我国央行调控基础货币供应、影响市场利率走势的最主要手段。
这说明,在我国,中央银行的市场化调控手段体系已经初具雏形。
九十年代以来,货币当局推行利率市场化经历了10余年的过程。
(三)现状表现。
综合起来看,迄今为止,包括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等在内的我国的全部金融市场的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其利率也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已经基本到位;存款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已经逐渐达到了基本上对银行的利率选择不构成严格约束的程度。
余下尚未被市场化的,主要就是银行的存款利率以及对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
这样,进一步统一扩大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并最终实现贷款定价的自主化,逐步推动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构成我国今后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
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

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摘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从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可以说改革是很成功的,破解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桎梏,为进一步发展铺垫了道路。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必然的。
审视近三十年来的世界经济,利率市场化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从发达国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到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浪潮不断涌动。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1996年银行间拆借利率开放为标志,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外币利率市场化基本到位,贷款利率放开,就剩下存款利率的上限依旧存在。
仔细回顾这二十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可以将其总结如下。
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1996年,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1997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
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2000年,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
2002年,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3年,放开了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
2004年,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
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
2006年,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
2008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2012年,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
探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何怡然
摘 要 :利 率 市 场化 是 由 市场 供 求 所 决 定 的 ,它 包括 利 率 的传 导 、 决 定 以及 利 率 结构 和 管 理 的 市场 化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显 示金 融机 构在 整 个 货 币流 通 市场 经 营 融 资 的 利 率 水 平 。促 进 经 济增 长 ,提 高人 民 福 利 ,利 率 市场 化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 但 是 就 中 国 目前 利 率 市 场化 改革 的 进 程 来 看 还 存 在 着许 多方 面 的 问题 。 本 文 分 析 了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的原 因 、现 存 的 升 ,因 为 它 的 发 展 还 受 到 一 定 程 度 上 的 限 制 ,其 中最 为关 键 的 因素 是 利 率 形 成 的 机 制 没 有 实 现 真 正 的 市 场 化 。针 对 这 一 改 革 中遇 到 的 首 要 障 碍 ,我 们 可 以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着 手 推 进 我 国利 率 市 场 化 的进 程 :
第一 ,为 了发展 和巩 同市 场经济 ,需 要构建 必要 的微 观基 础。因为从 经济学 的角度来 分 析,经济发展 和金 融活动 的需求 才可能真正起 到调控价格的作用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 大学经 是 有 一 定 的 内 在联 系 的 。经 济 的 发 展 只有 达 到 了 一 个 定 的高 度 , 济与管理学院 ) 才会对金融活动有 更近 一步的需 求 ,才有机 会实 现金融 改革 的 成功 。我 国现在的经济 产业模 式还处 于低 附加值 、低科 技含量 的产 业 模 式 ,对 此 我 们 要 尽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逐 步 摆 脱 现 存 的格局 ,努力构建 更具市 场竞争 力的 战略模式 ,不 断完善 市 场 中基础建设 的工作 ,为我 国经 济 向更 高 的 目标发展 而不懈 努 参 考 文 献 力 。另外 ,利率作用本 身取得 的成功还 不能 被认为 是真正 的成 [ 1 ] 马广奇.2 0 0 5年 ,《 制度 变迁理论评述 与启示》 ,《 生产 功 ,要想 实现真正 的成 功就要 连带着 利率作 用的传 导都能够 顺 力研 究》 利 的 实 现 。对 于 这 一 点 ,众 多 企 业 要 采 取 灵 活 的应 对 方 法 ,必 [ 2 ] 汪小亚 , 卜永祥 ,徐 燕.2 0 0 8年 ,《 七 次降息对储蓄 、贷 教及货 币供应影响的实证分析》 要时还要做出调整政 策。对于 大部分 国有企业 来说 ,他们 构成 3 ] 宋 国青 , 《 收人财 富大调整》, C C E R 中国经济观察 1 5次 了微观基础的关键 ,虽然 经过 了多年 的不懈努 力 ,但是仍 然存 [
经济学毕业论文《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

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商品都不再完全受制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实现了价格市场化,因此,“利率”这一专属于金融机构的“商品”在中国的市场化势必是时代的需求,它的出现是经济发展之必然。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传统的利率管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制约。
在这一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以及经济市场发展中必然的趋势。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因素。
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率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实施分析,随后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介绍与分析,并结合我国具体现状阐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优良契机和未来的改革路径,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前景展望II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itsprospect in our country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hanging times, the market most of the goods are no longer fully subject to the country's macro-contro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rket price, so the "rate" the exclus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 "commodity" in China's market is bound to demand of the times, it appears inevi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market economic reform deepening, largely contributed to our financial markets made it, and the traditional rate regul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market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inflicting severe constraints. In this contex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to become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Through hard work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gap, bring some constraint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and the necess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analysis, followed by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or region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tatus quo elaborate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Chin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s and the future path of reform, for the relevant officers.KEY WORDS:interest rate marke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ospects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目录绪论 (1)1.利率及利率市场化基本理论 (2)1.1利率 (2)1.2利率市场化 (2)2.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及意义 (3)2.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进程 (3)2.2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3.外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6)3.1外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6)3.2外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1)4.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前景展望和几点建议 (12)4.1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展望 (12)4.2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发展的风险防范建议 (12)结论........................ .. (15)参考文献 (17)谢辞 (18)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itsprospect in our countryContentsIntroduction.............. .............. .............. .............. .............. .............. .............. .............. .. (1)1.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est rate market (2)1.1Interest rate (2)1.2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2)2.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3)2.1 Significance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3)2.2 China’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5)3. Foreign interest rate market’s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o our country (6)3.1 Foreign interest rate market process (6)3.2 The change of foreign country after rate marketization (9)3.3The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o our country (11)4.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o our country (12)4.1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our country…………………….12.4.2 The risk prevention advice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in ourcountry (12)Conclusions (15)References (17)Acknowledgements (18)V绪论本文在查阅许多文献的基础上,对利率和利率市场化理论进行论述;结合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分析其发展意义;同时,对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进行分析对比,在别国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性的经验。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理 论 探 讨
四 JI 革 ・ 0 2 年 第 6期 I改 20
纵观 我 国 2 0多 年 的 市 场 化 改 革 进 程 , 金 融 市 场 的 改 革 一 直 相 对 滞 后 。其 中一 个 重 要 标
性 。只 要 国有 企业 和 国有 银 行 的 总 体 情 况 没 有
的经 济 实 体 , 则 无 法 起 到 中介 传 导 作 用 。对 否
此 , 们 只 有 加 快 国 有 银 行 向商 业 银 行 转 化 的 我
括 银 行 同业 拆 借 市 场 、 现 和再 贴 市 场 在 内 的 贴 货 币 市 场 基本 实 现 了市 场 化 。金 融 机 构 贷 款 的
.
此 , 们 应 该 适 应 合 业 经 营 的 国 际 潮 流 , 快 我 加 创 造 条 件 , 步 实 现 从 分 业 经 营 、 业 监 管 的 逐 分 模 式 向合 业 经 营 、 业 监 管 的 模 式 转 变 , 过 合 通
业务交 叉 、 源共 享 、 能互 补 、 同合 作 、 资 功 共 统
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 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梁 轶 杨 宇
率 看 , 商 业 银 行 所 有 存 款 的 利 率 档 次 基 本 由 各
中 央 银行 明 确 规 定 , 营 过 程 中还 要 受 到 中 央 经 银 行 的严 格 监 管 并 面 临 着 严 厉 的 违 规 惩 罚 约 家 利 率 管 制 政 策 的根 本 所 在 。 由此 可 见 , 水 低 平 的 利 率 安 排 是 由我 国经 济 发 展 自身 决 定 的 ,
种 僵 滞 化 状 态 , 了保 持 较 低 水 平 的 贷 款 利 为
率 而 对 存 贷 款 利 率 都 实 行 严 格 的控 制 , 是 中 这 国 管 制 利 率 制 度 设 计 与安 排 的 基 本 逻 辑 , 是 也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银行应采取的措施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1】1、有利于促进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发挥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将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使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并通过对各种资金价格、经营成本、目标收益等进行分析核算,从而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有效地引导资金的流向,降低利率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筹集存款时,不再通过“送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而是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和综合实力能给出的高利率来吸收存款。
在发放贷款时,市场化的利率也使得贷款的价格公开,促进银行间的公平竞争,提高利于银行和企业的交易效率。
2、有利于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扩大理财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的范围从国际经验来看,放松利率管制后,利差缩窄冲击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促使银行经营结构,业务范围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同时,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将大力扩张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贷款(包括房地产等非生产领域贷款)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理财产品的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寻找更高价格的趋利性所导致的银行经营的主动调整。
3、有助于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
最主要的盈利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
取消利率管制后,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价格战作为吸收公众存款的重要手段,银行通过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的利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1、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盈利能力受到巨大冲击。
我国在开展利率市场化之前处于利率管制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一直是传统业务;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获得了实际的支配存贷利率的权利,商业银行间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间的厮杀不仅停留在贷款的数量上,也体现在存贷款的价格上。
这样一来,存款利率提高的同时降低贷款利率会成为竞争的必然结果。
从贷款利率放开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及措施

从贷款利率放开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及措施【摘要】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迈出重要的一步,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取消7折利率下限。
这是在实体经济转型遇到很大困难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遇到巨大瓶颈的情况下,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机遇和影响,提出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最后得出了我们一定要坚定利率市场化的道路,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包括利率的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变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为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需要,更好的发挥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引导和调节资金配置的作用,通过建立市场机制,规范金融机构行为等措施,逐步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转向由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过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1)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2)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3)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4)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尽管对存款利率暂时没有放开,但放开贷款利率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了。
我国利率的改革

目录一、利率市场化 (2)(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2)(二)利率市场化的特点 (3)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4)(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4)(二)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 (4)(三)利率市场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分析 (5)(一)宏观分析 (5)(二)各金融子市场利率市场化分析 (6)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应对策分析 (8)(一)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8)(二)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阻碍因素 (9)(三)我国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11)五、结语 (15)我国利率的改革一、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是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利率的市场化,但是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至关重要。
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96年开始,直到2015年10月24日,中央银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才基本实现,银行对存贷款利率拥有了自主定价权。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即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同时结合自身情况来决定利率水平。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分析——以利率走廊的分析为例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分析——以利率走廊的分析为例刘晓伟(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1620)摘 要: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随着金融深化改革的进行,显得越来越乏力。
如何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如何建立价格型的政策框架也亟待解决。
利率走廊机制由此也逐渐地走入我国经济学家的研究视角,但国内对此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然后比较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并为如何构建利率走廊机制的宽度和政策利率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使其能更加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利率走廊;货币政策框架;金融深化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19)12.0003-05导言(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的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也逐步形成。
2015 年 11 月 20 日,人民银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即SLF,隔夜和7天的利率分别降至2.75% 和3.25%。
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利率走廊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利率走廊的上限也逐渐浮出水面。
近几年我国加速深化金融改革,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无疑走出了非常深远也非常坚实的一步。
同样,我国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整框架,也能够进一步得到完善和丰富。
如果说SLO的出现,增加了央行的操作准度和范围,那SLF的出现,是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更加保证了金融促进实体经济的导管作用。
本文的研究意义是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以独特的视角来简单研究如何由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过渡到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
同时简要探讨如何构建利率走廊的最优政策利率和走廊宽度。
本文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简要的基础探讨,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能够有一些的借鉴和启发。
(二)现有文献综述 综合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目前中国市场的利率走廊机制定义如下:利率走廊机制是一种短期的利率调控模式,主要被中央银行用于平滑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
各国的中央银行会事先向各商业银行分别提供一个存贷款便利,进而由存贷款便利会产生一个利率区间,进而由这个利率区间来控制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摘要: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
七次利率政策调整,为我国利率体系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初具规模、人们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和预期心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无疑已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因此,探讨和研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现实发展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 引言: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换言之,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回顾 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与措施(一)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非偶然地将利率维持在低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称为“利率抑制”。
许多发展中国家出于垄断控制资金分配、配合宏观调控等原因,都对利率实行严格的控制,政府根据自己发展的偏好规定金融工具的利率水平,对不同的融资规定复杂的差别性利率与优惠利率。
这也是“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之一。
一、利率抑制与经济增长
利率抑制政策使得实际利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甚至经常为负值;过低的实际利率导致低水平储蓄和过高的资金需求,政府为抑制对廉价资金过度需求并引导有限的资金流向政府计划优先的企业部门,又采取了有选择的资金分配,即信贷的定向分配。
这样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效率,使市场行为扭曲,以至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大量的计量分析发现,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世界银行(1989)对34个发展中国家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金融抑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的质量,1965─1985年间的横截面数据的回归方程表明平均增长率与平均实际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尽管实际利率为正的国家的投资率比实际利率为负的国家的投资率只高出17%,但产出资本比率却要高出4倍。
弗莱(1978)的实证检验发现,如果亚洲的实际存款利率朝竞争性的自由市场均衡利率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要提高0.5个百分点,即实际存款利率的相关系数为0.5,世界银行(1989)估计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盖尔伯估计的相关系数为0.2~0.26。
二、我国的利率抑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利率管制体制和低利率政策。
1978年虽然开始了经济市场化改革,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稳定金融体系的需要,我国一直对利率予以严格的管制。
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率管制的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
(1)利率没有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
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国有金融机构控制了大部分的社会金融资源,大量的资金被配置到效益较低甚至无回报的项目中去,从而降低了资金的整体配置效率。
(2)利率管制没有考虑到利率的风险结构。
由于金融市场上资金的需求者千差万别,所以每笔金融资产的特征各不相同,其价格(利率)也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
如果进行利率管制,由政府将利率定在某一平均水平上,对企业不分优劣,一视同仁,显然是不公平的。
(3)利差较小。
由于利率管制,银行贷款利率偏低,创利空间狭小。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针对不同行业规定了不同的优惠利率,这不但影响了银行业的收入构成,也使得其利差收入进一步降低。
(4)权力“寻租”,金融腐败。
在利率管制下,信贷是一种稀缺的垄断性资源,不可避免地产生寻租行为,信贷资产的安全也受到威胁。
实践中许多企业支付的资金成本远高于官方规定的利率,只是这部分利率剩余被个体或小集团寻租,没有反映在金融机构的会计报表中。
(5)由于正常的融资渠道被管制,使大量资金游离于正式的金融体制之外,造成了所谓的“脱媒”危机,致使非法集资泛滥,民间利率奇高。
为了消除利率管制所带来的经济低效和失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自198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就
到目前为止,我国优先市场化的利率主要是货币市场的利率,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国债市场的发行和回购利率,其市场化的时间较早,程度也较高,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
另外一个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品种是外币存贷款,到2000年9月,外币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实现市场化,大额外币存款利率也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也已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进一步推动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最终实现贷款定价的自主化、存款利率的自由浮动,是构成我国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报告》指出,利率市场化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变革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让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买卖风险或定价风险的金融机构。
具体来说,就是逐渐过渡到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
四、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与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的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和金融监管能力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