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辞与语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修辞与语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摘要:修辞和语境是人们进行言语表达活动所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从定义、分类和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修辞和语境的内涵,进一步探究了修辞与语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为语境作为修辞的基础的同时又制约了修辞的使用,同时语境还能提供检验优劣的客观标准。而修辞不仅能够提升语境的表达效果,又可以与语境完美融合创造新的修辞语境。通过研究修辞和语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人们在不同语境中选择更好的修辞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修辞使用,言语语境,互相关系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要想被赋予更为鲜活的生命力,都不能脱离语境的支撑而单独存在。正因为语境具有暗示、创造、过滤等诸多功能,所以,对于语境的研究可以被作为一门复杂且深度的独立科学。在形成语言千变万化语境的众多因素中,修辞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现手法,也能为不同的语境增加更多耐人寻味的含义,在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修辞与语境就如同一根长藤的两朵绚丽的花朵,彼此之间存有“如影随形”的发展态势。由此可见,通过探究修辞和语境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现代语言的构成语法或语用特征,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娴熟、自然和高超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语境和修辞的内涵阐述

简单地说,语境就是语言运用的环境。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波兰人类学家就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目前,我国很多专

家学者都认为语境是由话语的中心、表达的主客体以及语体三方面的内容组成的。由冯广艺教授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研究语境适应问题的专著《语境适应论》就对语境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从语言表达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语境可以分为题旨语境和情景语境,而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将语境划分为外显性语境和内隐性语境两大类。语境之所以成为影响语言表达和理解的最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语境存在语言的匹配、定位、过滤、补充、生成和预测六大功能,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并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功能才能够实现。

在古代,修辞主要指人的修业,而现代汉语给予了修辞新的解释:“修”取意修饰,“辞”则为辩论的言词,所以,修辞可以认为是“修饰言辞”,进一步进行调整为“调整言辞”。通俗的讲就是在进行语言的运用时,采用更多的语言策略和手法来获得更佳的表达效果,修辞也就变成一种丰富表达内容和形式的语言活动。现在已知的修辞方法可以细化为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几乎每一种修辞方式都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特殊的作用,总体来说,修辞的产生就是为了将要表达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和形象。

二、语境是进行修辞的基础,制约着修辞的使用

从哲学角度来看,修辞与语境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语境是修辞的基础,语境对修辞起到制约作用,这说明一切修辞都必须依赖于语境而实现的,脱离了语境的修辞往往会造成语言表达混乱或词不搭意等问题。

(一)语境的选择是进行修辞的根本

语境作为修辞存在的生命线,这主要是由语境在言语表达中要实现的功能所决定的。如果修辞主体失去了语境的匹配要求,就会导致修辞主体理解失误。因此,语境的选择是进行修辞的根本所在,一个合乎情理的语境可以为遣词造句留下更多的空间。比如“微风吹过,整个朝霞好像燃烧起来一样,经久不衰”,初读这个陈述句会让人联想到早晨漫天霞光的美景,如果将同样的句子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就会产生大不相同的意境: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梅花在白皑皑的雪地里,粉红的,雪白的,淡紫的,宛如一团团朝霞,微风吹过,整个朝霞好像燃烧起来了,经久不息。很明显,将梅花比喻为一团团的朝霞,这种修辞方式很容易使得人们沉醉于欣赏梅花的美景之中。这就很好的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同样的字眼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却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足见语境对修辞的重要性。

(二)语境对修辞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正所谓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不管是人们日常交际还是专业的文字写作,运用一定的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性,但这绝不代表修辞可以随意或滥用。尽管我国的汉语修辞手段可谓是多种多样,而修辞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既要大胆使用又必须学会慎用修辞,这种慎用则主要表现为修辞格的使用必须受语境的限制。在我国灿烂的古汉语文化中,双关这种修辞方式在很多古诗词中随处可见,李商隐的《无题》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今社会这句诗词俨然成为歌颂教师鞠躬尽瘁的佳句,而追溯到李商隐所处的唐

代,“丝”即为“思”,用来表达男女执着的相思之情,这种谐音双关语具有高度的含蓄美。从这个例子来看,如果脱离了语境单纯来研究修辞的话,就很难体会到修辞带来的美感。

(三)语境为评定修辞的优劣提供了客观标准

言语内容、交际目的,语言环境都可以成为评价修辞效果的优劣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而语境在评价修辞优劣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语境可以为修辞效果的好坏提供一定的客观标准,主要指的是当人们赞叹某种修辞用的巧妙时,并不是说这个词语或者修辞手法有多么的美好,而是说其在这种语境最为契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修辞使用不当的句子,比如“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如果不是在这个语境中,夸大力量的话是可以用翻江倒海的,而这句话限定了语境,用来描写蚂蚁身形虽小但力量很大“翻江倒海”就显得不伦不类,结合语境来评判这就是一种修辞使用方面的失误。

三、修辞提升了语境的表达效果,也可以创造了新的语境

对于语境来说,修辞可以升了语境的表达效果,也可以和语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创造新的语境。具体表现为:

(一)修辞让语境拥有更多的“弦外之音”

汉语言的表达千变万化,不同的句子也可以表达出相同的意思,而不同知识层次、生活背景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修辞格来进行表达,这主要是由于恰当的修辞可以让语境拥有更多的“弦外之音”,这也成为语言表达的“神奇”之所在。修辞可以让语境变得更加丰满

和立体,甚至通过不同的语境也能让人读出一种别样的滋味,如果能够做到去解读语境中的修辞所带来的深意,那么将能够让人更为身临其境。比如有这样一段描写人衰老的文字:“叔叔不再骑车了,我们因为担心,所以不让他再骑。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不能骑车之后,叔叔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这个句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叔叔老了,其实在这个句子的背后,还隐含着对生命逐渐老去的叹息,而这种叹息就如同文字中描绘的“风吹物体”一样让人感到无奈和辛酸。

(二)修辞和语境完美融合,形成了新的修辞语境

随着现代语言的日益丰富,修辞和语境几乎达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它们在相互的交叉演化中完美融合,这种修辞学与语境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得语境又划分为修辞语境与语用语境,这两者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总体来说,修辞语境更加注重语境的创造性功能,在使用的时候也更加灵活变通。比如某幼儿园的老师教给小朋友唱歌的时候:“郎呀,咱们是一条心”。小朋友却奇怪的回答:“老师,狼是一种很坏的东西,不能是一条心”。从这个浅显的例子来看,形容关系密切的“一条心”创造了新的修辞语境,它不同于言语语境的中规中矩,修辞语境强调了其具备言语特定修辞所需要的活动环境,具有强烈的个别性色彩。在修辞语境的影响之下,听者受到年龄、认知、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只有当阅历越丰富,文化层次更高的受众,才能更好地掌握修辞语境所带来的交际效果。

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