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土地资源与利用共27页

合集下载

西藏自治区简介

西藏自治区简介
● 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约占全自治区面积的2/3。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 其间夹着许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 藏东高山峡谷区,即著名的横断山地。大致位于那曲以东,为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间挟持着怒江、澜 沧江和金沙江三条大江。山顶终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与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园,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
● 西藏耕种土壤的垂直分布区间为海拔610~4795米,其中海拔2500米以下的面积占5.6%, 2 5 0 0 ~ 3 5 0 0 米 之 间 的 占 11 . 4 % , 3 5 0 0 ~ 4 1 0 0 米 的 面 积 占 6 0 . 8 % , 4 1 0 0 米 以 上 的 面 积 占 2 2 . 2 % 。 草地土壤中包括了尚未作为放牧草场利用的荒草地土壤。那曲市和阿里地区的面积最大,分别占 全区草地土壤的40.25%和26.30%。其次是日喀则市,占15.44%;昌都市占8.39%;山南市占 3.99%;林芝市占2.72%;拉萨市占2.91%。草地土壤的垂直分布区间为海拔2800~5600米, 其中,海拔4600米以上的草地土壤面积占82%,海拔3500~4600米的面积占14%,低于海拔 3500米的面积占4%。
● 西藏自治区土地以牧草地和尚未利用的面积最大,合计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8.52%,再依次是林地、水域、 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等合计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3%。西藏现 有的粮食作物、果树、蔬菜、茶叶、青饲料等种植业用地均属耕种土壤范畴。耕种土壤面积最大的是日喀则 市,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7.79%;其次是昌都市,占19.86%。山南市和拉萨市的耕种土壤面积基本相近, 分别占15.65%和15.48%;林芝市占全区耕种土壤的8.65%;那曲市和阿里地区耕种土壤面积较小,分别占 1.99%和0.58%。全区74个县有耕种土壤分布的占62个,为总数的84%。

3-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第一课时-土地资源的特点 课件-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商务星球版

3-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第一课时-土地资源的特点 课件-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商务星球版
建岩设溶用地地貌广布,难以利用的石质荒漠较多;西藏气候寒
冷,冰川、冻土广布。目前西部地区难利用土地面积达
2亿多公顷。
城乡建设
难利用土地
干旱荒漠
戈壁、石山
土地利用类型特点—
人们在土地上可以种植庄稼、栽培 树木、放牧牛羊、修建房屋……
根据_利___用__方__式__的不同,我们可 以把土地分为__耕__地____、__林___地___、 _草___地____和__建__设__用___地___等不同类型。
评价:耕地质量水平总体偏低
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四 分布:
400毫米
北方旱地800毫米
秦岭 淮河
东南水田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_不__均__。
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_季__风___区的 _平__原___及低缓的_丘__陵___地区,其中 秦__岭__—__淮__河__一线以北地区以_旱__地___ 为主,以南地区以__水__田___为主; 2.林地主要分布在_东__北___、_西__南___ 和__东__南___部的山区;
土地利用类型
草地
耕 地 农业用地
林地
建设用地
非农业用地
联系气候、地形等知识,把下列地形区和主要的
土地利用类型连起来。
东北平原
林地
珠江三角洲
旱地
内蒙古高原东部
水田
塔里木盆地
草地
横断山区
难利用土地
土地资源数量特点二
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土地资 源利用类型_齐__全___,其中 _草__地___、__林__地__和难利用土地 比重较大,_耕__地___比重较小。
总量丰富,但各类土地人均占有量
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目
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0公顷,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第9页/共156页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西藏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西藏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在 2 0 年 实施 天然林 保护工程 以前 . 00 西藏原始 森
林林 区遭 到大规模 工业 化 的采伐 . 国 、 在 省道 沿线 、 城
草地 的畜产品产 量 比内蒙 、 新疆低 2 3 l ~ 倍 2 l 。
填周 边等人 为活 动较多 地 区的原 始森林 破坏严 重 . 原
始森林 面积不 断减少 . 迹地 面积逐年增加 区森林 资 全 源二类 调查成果 显示 . 原始森 林活立木 蓄积量 与 19 91 年一类 清查相 比减少 了 3 0 万 m E 00 3] 7
区总 面积 的 4 . % 15 6 1 . 土地 生产 潜 力 低 4
到 21 0 0年的 2 3万人 在牧 区人 口不断增 长的压力 9
下. 过度放牧 . 就十分脆弱 的高原牧草地进行掠夺 对本 式 的索取 . 一步激化草畜矛盾 . 剧 了草地 的沙化 和 进 加 退化 目前退化草地 面积 约 29 8பைடு நூலகம்5万 h 2占全 自治 2 . 5 m.


草正常生长 、 发育 的需要 。1 9 ~ 0 1 9 0 2 0 年土壤 养分含 量 仍处于下 降趋 势。 目前, 耕地有机质 、 速效氮 、 速效磷 、 速
效钾 含量处 于中 、 低水 平的耕地分别 占 8 . 、9 %、 3 % 8. 2 7
9 .%和 4 .%【 3O 30 5 ]
第 1 0巷 第 6
2 1年 1 01 2月
广 东 土 地 科 学
GUANGDoNG LAND CI S ENCE
VO .1 1 0 NO.6 1e . 01 ) c.2 1
西藏土地生态环境 问题与对策
郭健 斌 张红锋
( 西藏农牧 学院, 西藏 林 芝 80 0) 60 0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PPT(第1课时)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PPT(第1课时)

中国人均最少。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2 土地资源的特点
比较中国、美国、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的差异。
图3-1-3 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2010年)
图3-1-4 中国、美国、印度耕地面积占 国土面积比重比较(2010年)
答案提示: 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最大,中国最小。
总量居世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
界位次
均占有量的对比
耕地
4
2/5
森林
6
1/5
草地
2
1/2

6
1/4
矿产
3
3/5
图3-1-3 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的位次及人均占有量对比
国家的比较(2010年)
(2010年)
答案提示:
美国、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大,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小。其中俄罗斯人均耕地最多,
湿润、半湿润 湿润 半干旱
半干旱、干旱区
平原、丘陵、盆地 山地、丘陵 高原、山地 高原、山地、丘陵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1.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是( D)
A. 林地
B. 草地
C.工矿、交通和城乡建设用地 D.永久积雪和冰川
2.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B)
B
A.①水田 ②林地 ③旱地 ④荒地 B.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
我国难利用土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青海、 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地势较为平坦,但多处于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石山广布;云南、 贵州、广西等省(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但地形崎岖,岩溶地 貌广布,难以利用的石质荒漠较多;西藏气候寒冷,冰川、动土广布。 目前西部地区难以利用土地面积达2亿多公顷。

《西藏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999年11月25日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所有城乡土地。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贯彻实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自治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第五条自治区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培育、完善和规范土地市场。

第六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区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在乡(镇)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土地管理员,负责本辖区内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第七条下列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一)城市市区的土地;(二)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三)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四)国家未确定为农民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河滩地及其他土地;(五)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七)国有基础设施用地和军事用地;(八)县级以上水利部门直接管理的水库、渠道等水利工程用地;(九)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土地。

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Jn 2 0 a .,0 9
西藏 土地 利 用综 合 分 区
廖晓 , 治 王 罗 勇 陈 谏 , 海明 , 承德
( .中国科学 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1 四川 成都 6 0 4 ; .四川农业大学 , 10 1 2 四川 雅安 6 5 1 ) 20 4

要 :从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出发 , 开展 西藏土地利 用综合分 区研究 。依据 2 0 0 4年西藏 土地利用
间相似程度 的统计量 , 并依据这些统计量将样本合 并成小类并逐成大类 , 直到将其聚合完毕。 为 了度 量县 ( 、 ) 的 接 近 程 度 , 用 欧 氏 区 市 间 采
距离 作为度 量 标 准 , d 表 示 第 i 县 ( 、 ) 用 个 区 市 和
第 个县( 市 ) 区、 之间的距离 , 用 表示第 i 区、 县(
2 7卷第 1 9 期 6~11页 0 20 09年 1月
文章 编 号 :10 2 8 0 8— 7 6一(0 9 1- 9 2 0 ) 0 6—0 6




Vo. 7, . p 6—1 1 2 No 1 p 9 01
J OURNA OUNT N C E E LOFM AI S INC
( o0 D 2 0 0 . N .6 2 0 20) ]
作者简介( i r h )廖 晓勇(9 1) 男 , Bo a y : gp 17 一 , 副研究 员, 博士 生。主要从 事土壤 与农业 生态 研究 。[ i i yn 1 7 一 , a , s c t r La Xa og( 9 1) m l a oie e o o e s a - sa hr P . . ad a , s r e s s l n gc l r o g. — a :i xog 6 .o er e, hD cn i t r e c f l : o dar u u l cl y ]Em i l o n @13 cr c d e e a hid ia i ta e o l ay n

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第42页/共77页
太阳能眼镜
太阳能电池的镜片,别以为我仰望太阳是为了装酷,我只是在充电。
第43页/共77页
澳大利亚Aurora协会展示太阳能汽车。 • 第二届中国无锡太阳能展览会今天在国家新能源 科技创新基地无锡开幕,集中展示世界一流的太 阳能光电、光热、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新能源汽 车等太阳能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
C
3、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原因是
A.纬度低
B.海拔低,大气稠密
C.多云雾,阴雨天气 D.白昼短
第71页/共77页
4、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石油 森林 煤炭 太阳能
B
B 阳光 土地 水 草原
C 铁矿 天然气 铀矿 阳光
D.森林 水 天然气 铁矿
5、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
第73页/共77页
8、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
A 四川
B 西藏 B
C 新疆
D 广州
9、既有大煤田、大油田,又有大型铁矿的
省区是
B
A 黑、豫
B 冀、辽
C 鲁、皖
D 黑、辽
第74页/共77页
大庆油田 胜利油田 华北油田 中原油田 辽河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
河北、天津 辽宁 新疆
黑龙江 山东
河南、山东
第45页/共77页
戴姆勒明年将在德国推出• 智太能阳型c能ar2g汽o具车有c6.a5英r寸2触g屏o中 央控制面板、自动停止启动系统、 高效汽油发动机,该车型的太阳能 板车顶能够提供100瓦电力,供车 载通信系统及汽车电池使用,当 car2go停在太阳光下,太阳能为 空调系统提供能量,可使车内温度 降至18摄氏度。汉堡中心区域将 对car2go的使用时间加以评估, 确保繁华市区有限的停车位得到充 分的利用,且不会对城市交通造成 拥堵。 第46页/共7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9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与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9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与解析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9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与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如图为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①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②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③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④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⑤由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应禁止放牧⑥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⑤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维度相当,但气温却低于长江中下游,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远D.晴天多3.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灌溉农业B.北方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C.西北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D.青藏地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4.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5.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地区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藏羚羊B.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地带C.太阳能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6.我国被誉为“中华水塔”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喜马拉雅山脉C.东北三省D.三江源地区7.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B.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大面积的冬小麦C.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D.青藏高原河谷地带种植青稞、小麦8.下列四幅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A.B.C.D.9.下列地理事物描述中,与图中铁路沿线观赏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藏民欢歌,青稞片片C.雪域牧场,牦牛成群D.城镇遍布,繁华热闹10.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适用于我国青藏地区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防止海水遭受污染C.治理“地上悬河”D.保护热带雨林11.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12.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A.高寒B.干旱C.温和多雨D.冬冷夏热1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试运行,首次开通四列旅游专线.关于入藏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须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B.须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C.需准备较为保暖的衣服D.选择冬季旅游最好14.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牦牛为特有畜种15.下列城市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海口B.拉萨C.广州D.重庆16.下列关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受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影响的是()①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③许多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④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发展了河谷农业.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青藏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藏袍便于脱卸袖子的原因是()A.冬寒夏凉B.太阳辐射强C.气温日较差大D.气温年较差大18.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B.大气洁净,空气稀薄C.河湖多,雨水足D.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19.划分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降水C.地势D.季风20.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有()A.青稞、小麦B.小麦、玉米C.青稞、玉米D.青稞、水稻21.青藏地区修建青藏铁路时,在某些地段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A.方便野生动物在铁路沿线游玩B.方便游客更好地观赏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C.方便当地的牧民更好地放牧D.为野生动物预留季节性迁徙通道22.藏族人民的主食是()A.馒头B.米饭C.糌粑D.粽子23.在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是()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24.家住上海的沙沙暑假要到西藏旅游,下列家人的说法不可信的()A.爷爷说,“你可以去参观雄伟的布达拉宫.”B.奶奶说:“多拍些草原、雪山、骆驼的照片回来.”.C.爸爸说;“你要带上厚外套和防晒用品.”D.妈妈说:“你可以去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25.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中唱到“山有多高啊,水有多长,通往天堂的路太难..”反映了青藏地区()A.气温低,降水少B.河流多,流程短C.海拔高,地势险D.矿产资源丰富二.解答题(共5小题)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示区域一向以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圣地,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著名的河谷农业,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材料二: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近年来,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每年约有20万人来此采挖冬虫夏草,每挖一根虫草,至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的草皮.(1)本区地表形态特征是,反映出当地独特的气候特征;(2)图片甲是当地人崇佛礼佛的圣地;(3)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之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4)从材料二可知,过度采挖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危害有(至少答出两点).27.如图,读“青藏地区群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主要形成原因是.(2)图1中铁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铁路.(3)从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本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因是.A.太阳能B.石油C.煤矿D.铁矿(4)图2是小云到该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它位于图中①②③三座城市中的.(5)下列属于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是.A.绿洲农业B.灌溉农业C.河谷农业D.节水农业.28.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江河的源地,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其中河流C是.(2)写出河谷农业区的名称:①,②,该农业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这里发展粮食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3)目前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图中铁路的名称是,其铁路线的起点是,终点是.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青藏地区位于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山脉以北、山脉以西.(2)青藏地区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该高原被誉为雪域高原,因其具有独特的气候,该地区的和对河流流量具有天然调蓄作用.(3)在青藏地区被誉为“聚宝盆”的是:.该地形区矿产资源丰富,这里有察尔汗等盐湖,盛产钾盐,含有煤炭、石油、铅锌矿等多种矿产资源.(4)在青藏高原的一些谷地中,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有利于农耕作业.南部的谷地和东北部的谷地是重要的农业区,其中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豆等.(5)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这种气候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形成的.在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不畏严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的.30.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2)图中河流A是.该河流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本区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单产较高的原因是.(3)图甲中的动物是本地区代表畜种,善于爬山负重,被誉为“高原之舟”.乙图中的景观是本杜区著名的宗教建筑.(4)青藏地区的海拔高,气温低,为什么太阳能资源丰富?.(5)小玲在青藏旅游时拍摄了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三张照片,仔细观察这三张照片中藏袍穿戴方式的不同,简要分析原因.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9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16•泰安)如图为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①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②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③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④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⑤由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应禁止放牧⑥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⑤【分析】青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解答】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做到: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等.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和禁止放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理解解答即可.2.(2016•大庆)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维度相当,但气温却低于长江中下游,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远D.晴天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形成了高原气候、高寒景观,长江中下游平原则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低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3.(2016•张家界)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灌溉农业B.北方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C.西北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D.青藏地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答】解:我国的四大区域在降水量、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及耕地类型等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农业类型看,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及绿洲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牧业和特色的河谷农业.依据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理解解答即可.4.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答】解: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畜牧业发达.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但草原面积大,发展了高寒畜牧业.故选:B.【点评】考查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5.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地区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藏羚羊B.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地带C.太阳能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解答】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由于海拔高、云层薄,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高的区域.同时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种植业以河谷农业为主.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同时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以耐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故选:D.【点评】考查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对河流、太阳辐射和农业的影响.6.我国被誉为“中华水塔”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喜马拉雅山脉C.东北三省D.三江源地区【分析】青海省是我国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素称“中华水塔”.黄河的上源是约古宗列曲,往南越过巴颜喀拉山,就是长江上源通天河.过去,江河源头地区水草肥美,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这里天然草场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的溪流已经消失了.【解答】解:青藏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选:D.【点评】考查青藏地区的特点,要理解记忆.7.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B.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大面积的冬小麦C.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D.青藏高原河谷地带种植青稞、小麦【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解答】解: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可以发展畜牧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大面积种植水稻;东北平原纬度高,气温低,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甜菜;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故选:D.【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筛选出正确选项,理解解答即可.8.下列四幅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A.B.C.D.【分析】读图可得,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山水,位于南方地区,乙是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位于青藏地区,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位于北方地区,丁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答】解:从图中看出,A是桂林山水,B是布达拉宫,C是窑洞,D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藏传佛教圣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建筑物,读图解答即可.9.下列地理事物描述中,与图中铁路沿线观赏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藏民欢歌,青稞片片C.雪域牧场,牦牛成群D.城镇遍布,繁华热闹【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属我国经济欠发达区,城镇较小,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故选:D.【点评】青藏地区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受环境影响,形成特色的河谷农业.10.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适用于我国青藏地区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防止海水遭受污染C.治理“地上悬河”D.保护热带雨林【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牧草矮小,载畜能力低,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为了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建立自然保护区.故选:A.【点评】青藏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1.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分析】依据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来解答此题.【解答】解: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选:A.【点评】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是常见的基础题.12.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A.高寒B.干旱C.温和多雨D.冬冷夏热【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青藏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低,空气稀薄,所以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1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试运行,首次开通四列旅游专线.关于入藏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须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B.须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C.需准备较为保暖的衣服D.选择冬季旅游最好【分析】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解答】解:A、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旅游时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做法是正确的;B、青藏地区紫外线较强,旅游时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做法是正确的;C、青藏地区气温低,旅游时准备较为保暖的衣服做法是正确的;D、青藏地区气温低,选择冬季旅游做法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解答较简单.14.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牦牛为特有畜种【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解答】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由于海拔高、云层薄,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高的区域.青藏地区的特有畜种是牦牛.故选:C.【点评】考查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对河流、太阳辐射和农业的影响.15.下列城市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海口B.拉萨C.广州D.重庆【分析】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比在同纬度上的东部地区几乎多了一半,比四川盆地多了2倍.这样多的日照,称它为“日光城”并不过分.【解答】解: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很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光照强烈,太阳总辐射量在我国最多,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首府拉萨被称为日光城,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的能源概况,要理解记忆.16.下列关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受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影响的是()①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③许多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④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发展了河谷农业.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解答】解: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为主的自然特征,由于高寒,形成了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自然景观,夏季冰雪融水多,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海拔高,气温年变化小,日变化大.在高原上日照强烈,即使在严冬,只要太阳一出来,气温就很快上升,气温日较差可达20℃,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故选:D.【点评】考查了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高寒特征带来的影响,要理解记忆.17.青藏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藏袍便于脱卸袖子的原因是()A.冬寒夏凉B.太阳辐射强C.气温日较差大D.气温年较差大【分析】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形成了习惯,即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只袖.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解答】解:青藏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藏袍便于脱卸袖子的原因是气温的日较差大,该地区主要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18.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B.大气洁净,空气稀薄C.河湖多,雨水足D.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分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棵和小麦穗大粒饱满,单位面积产。

西藏自治区资源优势和产业政策分析

西藏自治区资源优势和产业政策分析

西藏自治区资源优势和产业政策分析摘要:本文从西藏自治区的资源优势出发。

论述西藏自治区的产业政策的现状和产业政策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对产业政策的思考。

旨在指明西藏自治区基于资源优势建立和调整的产业政策。

关键词:资源优势;产业政策;分析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人口总数262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一、西藏自治区的资源状况:西藏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各地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资源有:1、土地资源,西藏有耕地面积343.14万亩,人均耕地1.41亩,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的限制,西藏垦殖系数和复种指数都不高,而广阔的水域基本上处于未利用状态。

2、植物资源,西藏是中国植物最富集的省区之一,也是中国森林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的一大宝库。

是最丰富、最独特的野生植物宝库。

森林蓄积量为20.8亿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84%。

3、动物资源,到目前为止,在西藏已发现野生哺乳动物142种,鸟类488种98亚种,其中有22种西藏(青藏)高原特有种,西藏野生脊椎动物共计799种,构成了西藏的动物资源优势。

4、矿产资源,据初步统计,已发现矿产多种,矿产地2000余处。

已探明储量46种,产地164处。

居全国前10位的有18种。

矿种包括铬铁矿,锂,铜,硼矿、菱镁矿、重晶石、砷,白云母、泥炭,石膏、盐、芒硝、陶瓷土、硫、磷、钾、硅藻土、冰洲石、刚玉、水晶、玛瑙等。

5、能源资源,西藏的地热蕴藏量居全国第一位。

拉萨市当雄县辖区内的羊八井热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气热田,也是世界已获开发利用的大型地热田之一。

西藏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林草和畜粪等可再生能源。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资源发现较少。

6、水资源,西藏是中国河流与湖泊最多的省区之一。

西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据统计,西藏年平均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30%;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354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5%;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00多亿立方米。

西藏高原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

西藏高原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

西藏高原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西藏高原是中国最为庞大的高原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由于西藏高原地势高耸,海拔极高,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西藏高原的土地资源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这片宝贵的土地。

首先,针对西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我们需要科学而谨慎地利用土地资源。

西藏高原属于冷却高原,气候寒冷,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广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农作物的种植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我们应该侧重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

畜牧业是西藏传统的主要经济产业,发展畜牧业能更好地利用高原的草原资源,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我们还可以培育适应高原环境的农作物品种,并采取科学的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量。

其次,为了保护西藏高原的土地资源,我们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西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影响全国的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高原的生态系统。

首先,加强禁止乱占草场、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格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其次,鼓励农牧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还可以推动植被恢复工程,加强对高原湿地和水源的保护,防止水源的枯竭与河流的污染。

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西藏高原还应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西藏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也是西藏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土地资源的保护相协调。

我们应该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避免大规模的开发和过度经营,防止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古建筑和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让人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了解和尊重西藏的文化传统。

最后,利用科技手段改善土地利用效率,也是西藏高原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来保护土地资源。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西藏自治区土地储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西藏自治区土地储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西藏自治区土地储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13•【字号】藏政办发[2009]13号•【施行日期】2009.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西藏自治区土地储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藏政办发[2009]13号二○○九年二月十三日)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呈报的《西藏自治区土地储备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2月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藏自治区土地储备管理暂行规定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人行拉萨中心支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区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储备和依法征收的集体土地储备。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土地储备工作,由地(市)土地储备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土地储备机构只在地(市)级设立,土地储备机构为依法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

第五条地(市)所在地的县(区、市)的土地储备工作由地(市)土地储备机构承担,其他县的土地储备工作由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地(市)土地储备机构协助。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财政及当地人民银行或人民银行委托的农业银行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土地储备的相关工作。

西藏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现状浅析

西藏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现状浅析

更加剧 了对水能资源 的需求 , 以满足工农业 水土资源由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两部分组成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既 出现及西藏人 口剧增等, 相辅相成, 又相互制约。 水资源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率; 而土地 生产 以及生活 用电 的需求 。这些 都与西藏水资源 开发利用 密切相 资源开发也制约着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析研究密不 关 。 2 .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可分 【 ” 。 1 西藏水土资源概况 西藏土地 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特点 是牧草地 和未 利用土地 多, 耕 1 水 资源概况 . 1 地和林地少 , 居民点 、 工矿 、 交通运输用地极少 , 高海拔区域土地利用 西 藏 自治 区位 于 东经 7 。2 一 9 0 和北 纬 2 。 5 方式 以牧业 为主, 8 5 90 6 6 0 低海拔河 谷地 区以农业 利用为主, 林牧相结合 。 农 3  ̄3 之 间, 6 3 总面积为 10多万平方公里 。受地质 构造 、 2 地形 以 牧草地是西藏境 内所有各类土地资源 中分布最广 、 面积最大 的土地 未 及气象 等要素 的制约, 了区内特有 的四大水 系。即太 平洋水系, 资源 。西藏土地资源最 大的特点 是未 利用地多, 利用 地面积 占全 形成 可利用潜力 大 西藏疆域辽 阔, 。 土地利 用 出金沙 江和澜沧江流域组成, 占西藏总面积的 51%。印度洋水系, 区土地资源的三分之一多, .1 北 临藏 北 内流水系, 的河 流有雅鲁藏布江 、 主要 怒江 、 隅 曲等众 多 区域 差 异 明显 。 察 3水 土资源开发利用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 策措施 河 流, 占西藏总面积的 4 .1 39 %。藏北内流水 系, 系中较大的河 流 该水 31 . 水资源开发利用 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 有测 曲 、 扎加藏布 、 扎根藏 布等, 布在该水系 的东南部, 多分 占西藏 总 面积的 4 . %。藏南内流水 系, 87 6 零星分布于藏南外流水系之中, 主 并 311 .. 特殊 的水源及地形条件造成的“ 工程 型” 缺水 日趋严重 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以北, 雅鲁藏布江流域以南地区, 占西藏总面积 西藏是一个典型 的河谷地区, 田基本上分布 在河 流两岸的阶 农 漫滩 、 洪积扇及 冲积扇上, 十分分散。从河道本身来看, 大江大河 的 22 %。西藏是我 国河 流与湖泊最多 的省 区之~ , . 2 据不完全统计 , 地 、 流域面积大于 1 万平方公里 的河 流就有 2 0多条,大于 2千平方 公 般 切割较深, 从十几米 、 几十米乃至百米 以上不等 , 田高, 水低 如果 里的河流有 10条 以上日 0 。据统计, 全区水资源 总量为 4 8 亿立 方 引干流河水发展灌溉一般 比较困难。 42 但是干流 的下游段和 中游峡谷 米, 按全 区人 口和耕地计算, 占有水量 和亩 均 占有水量均居全 国 段, 人均 山高谷深 、 坡陡流急, 水量也较 丰富, 有修建大型水 电枢纽的 良好 条件, 为西藏实现跨越 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基础 。西 藏的内陆湖 首位 。 1 . 2土地 资源概况 泊, 一般来说, 、 水利 水能 资源 的开发价值不大, , 内陆湖泊与 但是 有的 西藏 土地 总面积 10多万平方公里, 占全 国陆地 总面积 的八 其他湖泊 或河流, 2 约 水平相距很 近, 而两者 的水 面高程相 差悬殊, 当开 就可 分之一 。受高原地势 、 地貌 和水热条件变化 的影响, 自然条件复杂多 凿较短的引水 隧洞后, 以获得 巨大 的落差 和一 定的水量 。因此, 以抬高 湖泊 水位 , 增大径流调 样、 区域 差异 明显 , 各地土地资源分 布不均 。境 内复杂多样 的土地类 适 当地在出水 口处 筑堤坝或修建 闸门, 型 与 自然特性决定 了其土地 资源 对于农林牧各业 利用 的适 宜性类 节作用, 就可成为很好 的发电 、 灌溉和水生养殖的综合水利枢纽 。 型之 多样 性。全区土地大致可分 为六个 区域: 一是藏东 高山峡谷农 31 .2水土流失严重及河水治 理力度不够 . 由于西藏水利建设起 步晚, 点低 , 起 造成水 利工程数量少, 相关配 林牧 区, 土地面积约 占全 区土地 总面积 的 1 . %。二是藏南边境 高 41 9 山深谷林农 区, 土地面积约 占全区土地 总面积 的 90 %。 .3 三是藏中高 套设 施也不完善, 防洪标准较低 , 西藏人 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 、 国民经 山宽谷农 区, 土地面积约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 46 %。 .1 四是高山湖盆 济基 础设施等, 受到洪水威胁相 当严重, 特别 是 由于受全球 “ 温室效 的影响, 西藏已进入了连续 丰水期, 超标准洪水灾害频繁发生。 又 牧农 区, 土地面积约 占全

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思考

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思考

文献标识码 : A
西藏 自治 区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思考
剥、 英 (北 业 学 黑 江 哈 滨 10) 凤 东 农 大, 龙 尔 53 00
摘要 : 西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分析入手 , 讨 了规 划实施 管理 中存在的 问题及原 因; 出了改进规划实施 管理 从 探 提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重点抓 了 4项工作 :一 是实行 土地用途 管制的实施管理; 二是实行土地利用年度计 划管理; 三是实行 建
设项 目用地预 审管理; 四是实行 建设用地报批规划审查 管理 。
1 . 实 施 成 就 3
西藏规划工作从无 到有 ,各 项土地利用在规划 的宏观 管理 和微观调控下 , 取得明显成效 : 规划 意识逐步深 入人心 , 按规划 用地 、 管地 的观念逐渐为群众和各级领导熟知 ; 统筹安排各业用
开发 , 实现 耕地 占补平 衡有余 , 缓解用地 矛盾 : 积极 调节 土地供 需关系, “ 在 保证重点, 兼顾一般 ” 的基础上 , 进地方社会经济 促
的协调发展 。
土地资源配置 的引导与调控作用 ,协调好 土地 利用活动中的利
益关系, 实现人 口、 资源 、 环境可持 续发展, 有必要对西藏土地利
( )、 市 近一半县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1 执行情况 . 2
权威性不强 。规划实施时间较短 , 计划 、 按 规划用地观念还没有
在领导干部和 用地户的头脑中产生。 212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调控作用发挥不充分 .. 近年来, 全区经济建 设呈现 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 建设项 目用
的措施。
关键词 : 西藏 ; 土地 ; 规划 ; 管理
Co s d r o c r y n he o e a lpr r m m i g o n s nt x c to i Ti e n i e n a r i g t v r l og a n fl d u e i o e e u i n n b t a

旅游资源调查ppt课件

旅游资源调查ppt课件

旅游资源的等级
世界级、国家级 省级、地方级
⒈文案调查法:文案调查法又称间接调查法,是通过收集旅游资源的各种
现有信息数据和情报资料,从中摘取与资源调查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 分析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⒉询问调查法 :询问调查是调查者用访谈询问的方式了解旅游资源情况
的一种方法。
⒊观察调查法:观察调查是调查者在现场对被调查事物和现象者直 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记录,以获得旅游资源信息资料的调 查方法。
5
3、旅游资源调查的具体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 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共分 为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这8个大类分别是::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 、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迹、F 、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其中 前四类基本可归属于传统分类方案中的自然旅游资源 类别,后四类基本可归属于传统分类方案中的人文旅 游资源类别。对旅游资源的调查,主要包括上述8大 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⒈旅游资源存量状况调查
根据旅游资源美、特、稀、奇、古、名等特点,确定调查区的资源调查对象, 并依据一定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结构、规模、 级别、成因等基本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形成旅游资源的文字、影像、专题 地图等有关资料。
⒉旅游环境条件调查
根据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对与其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 调查。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动植物等;社会条件包 括行政归属与区划、人口与居民、文化、医疗环卫、安全保卫、历史等;经 济条件包括位置、距离、交通、电力、邮电通讯、供水、食宿等,可附上一 些要素的地图。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06.25•【字号】•【施行日期】1992.06.25•【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992年6月25日西藏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结合西藏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西藏行政区域内所有城乡土地。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宣传、贯彻“十分珍惜与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管理,全面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制止乱占滥用土地的行为。

第三条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土地管理机构。

自治区、拉萨市、各地区、县(市、区)逐步设立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机构,乡级人民政府配备土地管理员,依法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地政、负责《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本办法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章土地权属管理第四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国家所有的以外,属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集体所有。

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申请土地登记并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或《集体土地所有证》,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跨县使用土地的,报行署(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登记,由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核发土地使用证;跨地区(市)使用土地的,报自治区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登记,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发土地使用证。

第六条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和变相买卖土地,不得非法转让和擅自改变土地的用途。

依法改变土地使用权、变更土地用途或因买卖地上附着物而涉及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县的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变更手续。

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
化学改良措施
2021/8/17
14
*盐碱化土地的治理
土壤次生盐碱化
– 是指原非盐碱的土地,由于灌溉不当、排水不畅或土 地利用不合理,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积盐, 造成土壤返盐的过程。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
– 健全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
– 合理灌溉,控制地下水位上升
– 井渠结合,井灌井排
– 防止渠道渗漏
土地资源的利用特征
地力衰退 :
– 全球土壤养分不足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
水土流失 :
– 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受外力作用所发生的各 种破坏、移动和堆积过程以及水分损失。
– 水土流失往往发生于土质疏松的丘陵山区 或坡地
– 在植被破坏、利用不当或耕作不合理的情 况下水土流失严重
– 土地资源破坏必然带来的后果
2021/8/17
23
*热带雨林: 生态环境效益与全球分布
热带雨林资源的消失
– 1974—1980年,热带森林消失的速度增加了一
倍。平均每年:
• 非洲40个国家减少5.0×105 hm2 • 拉丁美洲32个国家减少8.3×105 hm2 • 特别是南美7国热带森林从7.97×108 hm2减少到
7.29×108 hm2; • 亚洲15个国家减少3.6×105 hm2。
39.66 42.99 海南 25.40 31.27
25
*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与结构特点
2001年:
– 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7×107 hm2,发展速度和 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 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108 hm2, 但森林覆盖率仅居世 界第104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 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土地资源与利用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பைடு நூலகம்——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