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6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
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
1.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
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
【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 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 随着
曲线A 的变化而变化,故B 捕食A 。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 的,也可推出B 捕食A 。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知识点4 群落的空间结构
知识点5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影响因素
【注意】气候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可以演替出森林,而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只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灌木阶段。
2. 概括群落演替的特征
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往往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提醒】群落演替的几个易错点
1.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
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