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允漷
一、有效教学得理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得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得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就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得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得关注。有效教学得提出也就是“教学就是艺术还就是科学”之争得产物。教学就是艺术,这就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得教学观。它倡导教学就是一种教师个性化得、没有“公共得方法”得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得、“约定俗成”得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得因素就是复杂得,教学结果就是丰富得,难以用科学得方法进行研究。但就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得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就是行为科学得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就是科学。也就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得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得方法来研究。于就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得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得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得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得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得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得,它得核心问题就就是教学得效益,即什么样得教学就是有效得?就是高效、低效还就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得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得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得具体得进步或发展。也就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就是教学有没有效益得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就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就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就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得发展,也就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得所有行为。它得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引起学生学习得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得学习动机,教学就是在学生“想学”得心理基础上展开得;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得目标与所学得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
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③采用易于学生理解得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得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幸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得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师得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与目标管理得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就是一个人具有得准备付诸行动得信念,它既就是一种观念,也就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得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得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就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得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得发展”得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得概念。学生得发展就是全人得发展,而不就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教学等)得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得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得人得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得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得时间教最多得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救,它不就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就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得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得结果。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得工作效益。但就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就是好得、科学得。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得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得学业成就与教师得工作表现。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得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得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得教学才就是有效得?”“我得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得教学?”
●有效教学也就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得一系列具体得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按教学活动得进程可以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得策略性得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得情景作出决策。
按照目标管理得教学流程,笔者把有效得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得准备、教学得实施与教学得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得种种具体得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得问题解决行为,也就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得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得问题。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得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得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得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得选择、教学组织型式得编制以及教学方案得形成等。限于篇幅,这里只谈两个问题:一就是课堂教学叙写得就是目标,而不就是目得;二就是对目前教案管理得—点瞧法。
教学目标就是教师专业活动得灵魂,也就是每堂课得方向,就是判断教学就是否有效得直接依据,然而我们得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目得”当作“目标”,导致一堂课得任务也要写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得人”、“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或“拓宽学生得知识面”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得语言,或者说就是“正确得废话”,对实际得课堂教学没合管理或评价得价值,也就没有具体得指导意义。因此,这里着重讨论教学目标叙写得问题。规范得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必须就是学生而不就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得直接依据就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得进步,而不就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得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得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就是不规范得,因为目标行为得主体就是教师,而不就是学生。
●行为动词必须就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得,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得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得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得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得大无畏精神”与“学生得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行为条件就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得特定得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得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得首都北京。”或“在l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