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疾病治疗原则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李永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二、熟悉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知识要求

阐述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特点;知道儿科用药原则。

能力及素质目标

学会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方法;知道小儿药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表现出对小儿的同情与关爱。

第一节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诊疗疾病的重要依据;与成人有所不同。

一、儿科病史采集和记录

(一)、询问方法

1、把握病史的准确性:家长代诉,认真倾听,发现价值线索,观察小儿客观表现,恐惧就医表述不确切。

2、注意态度和技巧:取得信任,耐心听取,尊重隐私,通俗易懂。

3、灵活掌握时机:反复询问,边检查、边抢救、边询问。

(二)询问内容

1.一般内容:正确记录:姓名,性别,年龄(采用实际年龄,3天记录小时,3月记录天数,3岁记录月数),种族,父母或抚养人的姓名、职业、年龄、文化程度、

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如电话),病史叙述者与病儿的关系,病史的可靠程度。

2.主诉:病史提供者的语言概括:(1)症状、体征,(2)时间。

3.现病史:病历的主要部分,详细描述此次患病的情况,包括:围绕主诉,对主要症状描述;轻重程度;病情发展;诊治经过;起病后全身情况的改变等。

①起病的原因或诱因;

②主要症状:紧扣主诉,仔细询问,问出症状的特征;

③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

④已经做过的检查和结果;

⑤治疗效果(已经进行治疗的病人),询问用药的情况: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方法,时间,治疗的效果,有无不良反应等。

⑥病后小儿的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吃奶或食欲情况;大小便;睡眠;其他系统的症状;

4.个人史

(1)出生史

胎次、产次、是否足月顺产、初生体重、生后情况(如有无窒息、青紫)等。

新生儿可记录在现病史中。

必要时应详细询问母亲妊娠、分娩时的情况。

(2)喂养史

了解喂养情况对患有营养性或消化系统疾病小儿尤为重要。

母乳喂养:喂哺次数及量;

人工喂养:乳品、配制方法;

混合喂养:添加辅食的时间、品种及数量,断奶时间;进食及大、小便情况;

年长儿:挑食、偏食及贪吃零食的习惯。

(3)生长发育史

重点询问体格及精神神经发育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有:体重、身高、前囟、乳牙萌出;体格发育:抬头、会笑、独坐、站立和走路;精神神经发育:叫爸爸、妈妈;学龄儿童还应询问在校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等。

(4)预防接种史:是否进行,何时进行,次数及反应。

5、既往史:详细询问:既往患过的疾病:患病时间,治疗结果。着重了解传染病史,发热、高热惊厥史。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并详细记录,以供治疗时参考。年长儿或病程较长的疑难病例,应对各系统进行系统回顾。

6.家族史:遗传性、过敏性或急、慢性传染病患者;患儿接触的情况。父母是否近亲结婚、母亲分娩情况、同胞的健康情况(死亡者应了解原因和死亡年龄)。必要时要询问家庭成员及亲戚的健康状况、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情况、居住环境和条件,密切接触者、父母对患儿的关爱程度和对患儿所患疾病的认识等。

7.传染病接触史:疑为传染性疾病者,应详细了解可疑的接触史,包括患儿与疑诊或确诊传染病者的关系、该患者的治疗经过和转归、患儿与该患者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了解父母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基本知识也有助于诊断。

二、体格检查

(一)检查方法的特点

1、建立良好的关系:微笑、呼患儿的名字或小名、乳名,用表扬语言鼓励患儿;消除紧张心理;消除或减少恐惧,取得患儿的信任和合作;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对外界的反应及智能情况。

2、体位灵活:检查时应尽量让患儿与亲人在一起,婴幼儿可坐或躺在家长的怀里检查,检查者顺应患儿的体位。

3、顺序灵活

(1)容易观察的部位随时查:四肢、躯干、骨骼、全身浅表淋巴结等;

(2)安静时:检查心、肺听诊、心率、呼吸次数

(3)腹部触诊等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一般在患儿开始接受检查时进行;

(4)对患儿有刺激而患儿不易接受的部位最后检查,口腔、咽部等,

(5)疼痛的部位也应放在最后检查。

4、爱护小儿: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检查前洗手,器具无菌消毒。

(二)检查内容

1、一般状况:小儿的营养发育情况,神志,表情,对周围事物的反应,皮肤颜色,体位,行走姿势,语言能力等。

2.一般测量

(1)体温

①腋下测温法:常用,安全、方便,保持5~10分钟,36~37℃为正常。

②口腔测温法:准确、方便,保持3分钟,37℃为正常,用于神志清楚且配合的

6岁以上小儿。

③肛门内测温法:测温时间短,准确。36.5~37.5℃为正常,1岁以内小儿、不合作的儿童以及昏迷、休克患儿可采用此方法。

(2)、呼吸、脉搏:小儿安静时进行。小儿呼吸:频率可通过听诊或观察腹部起伏,观察呼吸的节律和深浅。小儿脉搏:年长儿选择较浅的动脉,如桡动脉来检查,幼儿检查股动脉或通过心脏听诊来对比检测。要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弱及紧张度。

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新生儿 40~45 120~140 1:3

<1岁 30~40 110~130 1:3~1:4

1~3岁 25~30 100~120 1:3~1:4

4~7岁 20~25 80 ~ 100 1:4

8~14岁 18~20 70~ 90 1:4

(3)血压

不同年龄小儿血压的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一80十(年龄×2);舒张压应该为收缩压的2/3。mmHg与kPa的换算为:mmHg测定值÷7.5=kPa值。

3.皮肤和皮下组织:自然光线、保暖,皮肤的颜色,有无苍白、黄染、发绀、潮红、皮疹、瘀点(斑)、脱屑、色素沉着,毛发有无异常,触摸皮肤的弹性、皮下组织及脂肪的厚度,有无水肿及水肿的性质。

4、淋巴结:大小、数目、活动、质地、有无粘连、压痛,颈部、耳后、枕部、腹股沟等部位尤其要认真检查,正常情况下在这些部位可触及单个质软的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活动,无压痛。

5.头部:

(1)头颅:大小、形状,头围;前囟大小及紧张度、有无凹陷或隆起;枕秃和颅骨软化、血肿或颅骨缺损等。

(2)面部:有无特殊面容,眼距宽窄,鼻梁高低,注意双耳位置和形状等。

(3) 眼、耳、鼻

眼:有无眼睑浮肿、下垂、眼球突出、斜视、结膜充血、眼分泌物、角膜混浊、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

耳:双外耳道有无分泌物、局部红肿及外耳牵拉痛;耳镜检查鼓膜情况。

鼻:观察鼻形,注意有无鼻翼扇动、鼻腔分泌物及通气情况。

(4)口腔:口唇色泽有无苍白、发绀、干燥、口角糜烂、疱疹。口腔内颊黏膜、牙龈、硬腭有无充血、溃疡、黏膜斑、鹅口疮,腮腺开口处有无红肿

及分泌物,牙齿数目及龋齿数,舌质、舌苔颜色。

(5)咽部扁桃体:双侧扁桃体:是否肿大,有无充血、分泌物、脓点、伪膜。咽部:有无溃疡、充血、滤泡增生、咽后壁脓肿等情况。

6、颈部:是否抵抗,有无斜颈、短颈或颈蹼等畸形;颈椎活动情况;甲状腺有无肿大,气管位置;颈静脉充盈及搏动情况,有无颈肌张力增高或弛缓等。

7.胸部

(1)胸廓:佝偻病体征:鸡胸、漏斗胸、肋骨串珠、肋膈沟、肋缘外翻,胸廓两侧是否对称,心前区有无隆起,有无桶状胸,肋间隙饱满、凹陷、增宽或变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