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概况与发展策略-董总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c24c25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4.png)
新教育·上旬刊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在全国的30多个种族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种族。
其中,马来人约占67%,华人约占24%,印度人约占7%。
马来人的母语为马来语,华人的母语为华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汉语标准语被称为华语),印度人的母语为淡米尔语。
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马来语为国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
由于其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原因,所以在马来西亚英语是各种族之间的通用语言,而华语是当地华人沟通的共同语,淡米尔语则主要用于印度裔人群之间的交流。
自19世纪初至今,马来西亚华语教育历尽坎坷,但在各界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从未中断。
除中国以外,马来西亚是唯一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系列完整的华语教育体系的国家,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
但马来西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极力推行“一种语文、一种源流”的单元化教育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马来语作为国语和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
因此,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1.小学阶段。
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小学由公立和私立两部分组成,以公立为主,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普通私立小学、国际学校和宗教学校。
公立小学分为国民小学和国民型小学。
国民小学完全由政府拨款,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
国民型小学又分为国民型华语小学(简称华小)和国民型淡米尔小学(简称淡小),其中华小目前约有1290所。
华小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但马来语为必修科目,学时不能低于政府所要求的时间。
以现在华小一年级的周课时为例,华语周课时为360分钟(12节、每节课30分钟),马来语为300分钟(10节)。
另外,英语为必修的第二语言,课时约为华语的一半。
因此,华小的学生必须同时学习三种语文,课业负担相较于国小的学生要重很多。
为了应付繁重的课业,华小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外阅读时间寥寥无几,从而导致了华小学生的华语写作水平不断下降,对华语的掌握也不够深入。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趋势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ccf30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5.png)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特点
海外华文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目标: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文语言和中华文化 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 跨文化交流。
2、授课模式:海外华文教育的授课模式通常采用班级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 合的方式,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 华文学校或开设了华文课程,为华人子女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随着互 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海外华文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然而,海外华文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文化差异和教育体系的 不同,海外华文教育需要适应当地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其次,由于资金和资源的 限制,一些华文学校和课程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最后,由于语言和 文化障碍,一些华人子女可能无法顺利融入当地社会和教育体系。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 趋势
目录
01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 现状
03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 发展趋势
02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 特点
04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本次演示将从海外华 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未来趋势
1、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的交融,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 重多元化发展。除了教授华语和中华文化外,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 力和全球视野。
2、数字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重 数字化发展。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方式。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https://img.taocdn.com/s3/m/4a53844afe4733687e21aa57.png)
这些所谓的华文学校当时都是以私塾的形式出现。
育,地方上的侨领就在会馆、宗祠或神庙建立私塾,以方言教授《三字经》家姓》、《千字文》和《四书》之类的经典古籍,同时也教导书法和珠算等。
私塾1.2 英殖民政府的管制在1920年以前,英国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对华文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当时,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学制、教学和课程目标都直接受到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大部分也都来自中国。
有感於华文学校深受中国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反殖和民主意识,因此英殖民政府于1920年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开始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
《学校注册法令》规定凡满10名学生的学校便须注册,课程、行政与卫生等须符合当局的要求。
这项教育法令引起华社普遍反对,但英殖民政府仍然强行实施。
当时,多位反对《学校注册法令》的华教先贤,包括了庄希泉、陈寿民、余佩皋、宋木林和钟乐臣等人被英殖民政府递解出境。
资料显示,在这项法令下,最少有315所华校在1925年至1928年间被关闭。
1.3 炮火摧残二战期间,马来亚沦陷,被日本占领了3年8个月。
由于华人社会鲜明的抗日反侵略立场,造成日军屠杀华人,包括了许多华校师生也惨遭杀害。
绝大多数华校被迫停课,而且许多校舍被占用和遭破坏,华文教育的发展一度停顿下来。
1.4 战后重建表(1)1946年至1957年马来亚华校数目和学生人数年份年份学校数目学校数目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19461,105 172,101 19471,338 193,340 19481,364 189,230 19491,338 202,769 19501,319 216,465 19511,171 206,343 19521,203 239,356 19531,214 250,881 19541,236 252,312 19551,276 277,454 19561,325 320,168 1957 1,347 391,667资料来源:陈绿漪,“大马半岛华文教育的发展”,收录于《教总33年特刊》1955年,马来亚联合邦举行史上首次普选,选举结果联盟(巫统、马华公会、国大党)取得压倒性胜利。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最新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24a14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4.png)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最新教育文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经历了从私塾教育到新式华文学校,从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到日治时代,从二战后至马来亚独立到1957年至今的教育政策,马来亚华人教育走过了漫长的艰难历程,种种教育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对华文教育的压制,所以这同时也是华人逐步取得民族教育权利的历程。
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及其影响上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提出要全面修改教育法令,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国会下议院通过《1995年教育法令》、《1995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令》及《1995年高等教育理事会法令》。
其中以《1995年教育法令》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最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华文教育将被逐步消灭《1995年教育法令》的第17(1)条规定:“马来语必须成为国家教育制度内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媒介,除了在第28条下设立的国民型学校或由教育部长豁免不受本条文约束的任何其他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指的是政府或私人教育机构,如幼稚园、学校、远程教育中心等)。
教育部长的豁免权是由《1995年教育法令》的第143条所赋予的。
但是,该条文同时规定教育部长可以随时取消这项豁免,那时。
华小和独中就必须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其功能和《1961年教育法令》的第21(2)条是一样的。
2、华小董事会面临危机。
根据此法令,华小董事会至少面对以下数项非常不利的条文。
如:a、教长有权委任额外董事,以改组原有董事会的组织结构[第56条]。
b、教长可委任他认为适当的人选,来取代“认为”没履行职责的董事。
在董事“没履行职责”的理由下,教长可暂停甚至开除任何董事或所有董事[第58条]。
c、如果教长“认为”(不一定是事实)董事会违反这法令(或有关条例),教长就可解散董事会[第59条]。
d、中止或取消拨款。
如果教长(或官员)认为某董事不遵守法令和条规,他可中止或取消政府所提供的拨款。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80265cc2cc58bd63186bd71.png)
2 1 . 0 29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刘世 勇 武彦斌※
摘要 : 马来 西亚华 文教 育在董教 总的得 力领 导、 大华人 的 鼎力 支持 下 , 得 了显著 的成 绩 , 广 取 马来 西亚 华 文教 育在 东南亚乃 至全世界 首屈 一指 , 但仍 面临着许 多问题 与挑 战 。 文在介 绍 马来 西亚 华文教 育发展 现 状 本 和发 展 目标的基 础上 , 分析 了华 文教 育 面临的现 实困境 与发 展机 遇 , 讨 华文教 育 的发 展 策略 。 探
L uS io g& W uYa b n i h y n n i
Ab t a t Ma a saC i e ee u a i nh sa q i d g e t c i v me t nt eUCS AM & UCS AM f c i e sr c : ly i h n s d c t a c u r r a h e e n o e a i h C T S f t e e v
语, 一般都 是 因为他希 望学 习和 了解 中华 文化 ; 三是
精神 价值 , 这 一个华 人 、 族 、 裔 , 须懂 得华语 和华 文 , 华 华 必 那才 算真 正意义 的华人① 。马来西亚华人 为争取 自己母 语 教育 的权 利 , 行 了长期不懈 的努力 , 马来西 亚华 进 在 校董 事联 合会 总会 ( 简称 “ 董总 ” 和 马来 西 亚华 校教 )
关键 词 :马 来西亚 华文教 育 现状 困境 机遇 对策
[ 中图分类 号 ]G 4 .3 793 8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0 —4 9 2 1 )9 03 — 6 0 32 7 【02 0— 0 80
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
![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61592b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1.png)
华文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华文教育
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华人社群 的发展而逐渐兴起。
华文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华文学校开始在马来西亚各地建立,为华人子女提供 华文教育。
华文教育在困境中发展
在英属殖民地时期,华文教育受到打压,但通过华人社团的努力得 以继续发展。
华文独立中学的建立与演变
案例二:新山华小
• 新山华小,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是一所具有70多年历史的华文独立学校。该校以弘扬中华文化、培养 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宗旨,为当地华人社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支持。
• 国际教育:新山华小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学校与国际学校合作,开展交 换生项目和国际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
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资金和资源有限,华文独立中学的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培训机会,这使得他 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学生生源的问题
生源数量下降
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公立学校或其他私立学校,导致华文独立中学 的生源数量下降。
生源质量不高
由于华文独立中学的学生主要来自较为贫困的家庭,他们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相对较低,这给学校的教学 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全面培养:马六甲中华中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学 校拥有先进的科学实验室、图书馆和运动设施,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在教育体制外生存的原因
历史原因:华文独立中学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华人学生提供教育机会,特别 是在政府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华人教育需求的情况下。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https://img.taocdn.com/s3/m/ba9e9bc35fbfc77da269b170.png)
改制后的前华文中学,早期称“国民型中学”,过 后一律改称国民中学,教学媒介语是国语。当年承诺 的1/3华文授课时间只剩下华文一科以华语授课,目 前,华文科已不得不在正课以外上课。
站稳母语教育立场、坚持独立自主的华文独立中学 目前共有60间。独中走过坎坷的道路,一度沦为收留 落第生的学校。胡万铎、沈亭等人在1973年发起独中 复兴运动,发出一人一元捐献独中的号召,获得华社 热烈响应;在董教总积极配合下成立《独中工作委员 会》领导独中的发展工作,独中从此走上康庄大道, 越办越好。
♠由于当局主力推动以马来西亚语文为教学媒介的国民小学 (简称国小),对华小的硬体和软体建设投资极少。华小校舍 危楼处处,华小师生被迫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留下的简陋校舍, 曾经发生华小老师误踏被白蚁蛀蚀的地板落足跌死的悲剧。那 一厢,建筑堂皇的国小校舍,犹如五星级酒店,建好了校舍等 候学生报到,与华小学生争抢有限学校名额形成强烈反差。
由于历史和种族的因素,马政府对华文教育仍采取限制政策,华 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始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课题。 在“新经济政策”下,马政府在教育领域实行固打(比例)制,大 学在录取新生时不以分数为录取标准,而是按种族比例分配。2002 年政府虽将固打制改为绩效制(成绩),但未能改变教育歧视政策, 许多品学兼优的华裔子女被国立高等学府拒之门外,难以获得政府 奖学金到国外深造。
♠以第十大马计划的教育拨款来说,华小生人数占总数21%,可是 拨给华小的款额只有区区3.6%,完全不成比例。
♠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华小,课程是统一的,内容与其他源流小学 没有两样,只有教学媒介语的不同。课本马来西亚化了,本土观 念至上,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还能存多少,令人忧心忡忡。 ♠最严重的问题是华小师资五十年得不到妥善解 决。教育部事实上在三年前就已掌握各校的新 生人数,准备足够的师资是教育部的职责,当 局却是数十年如一日让华小师资荒愈演愈烈, 华小每年都得重演聘请临时教师的窘境,一间 拥有二十位教师的学校,竟然聘请了多达五、 六位临时教师;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教育部仍 不时拖欠这些临时教师的薪酬,最后还得劳动 华社调集各方力量怒吼争取方才获得发放。
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716c0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d.png)
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作者:樊静静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9期摘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具备从小学、初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但因时代更迭变化以及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致其面临语言障礙、文化融合、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方面的挑战,从而影响稳步发展。
因此,在保留优良传统的同时,要促进各族群文化的融合,推动华文教育多元化发展。
首先,政府需制定多语言教育政策,推广个性化语言学习计划,华校要采用更具灵活性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其次,引入跨学科文化融合实践,使学习者全面理解和体验多元文化;最后,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情况。
通过一系列措施,着力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华文教育体系,使华文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文化融合;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9-0108-04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in a Multicultural ContextFan Jingjing(Xi’an Siyuan University,Xi’an 710038)Abstract: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 has a complete education system from primary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to university, but due to the changing times and unique multicultural context, it faces challenges in terms of language barriers,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imbalanc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hich affects its steady development. Therefore, while preserving fine tra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cultures and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Firstly,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develop multilingual education policies and promote personalized language learning plans. Chinese schools should adopt more flexibl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learners at different levels; secondly,introducing interdisciplinary cultural integration practices to enable learners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multiculturalism; finally, establish a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regularly evalua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rough a series of measures, we will focus on building amo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enabling Chinese education to achieve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a multicultural context.Keywords: multiculture; Malaysia; Chinese educ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cultural identity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面临着独特而复杂的挑战与机遇。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的省思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的省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eeae5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6.png)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的省思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之一,虽然它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许多争议,但也不能否定它在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传承和发展上的重要性。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从历史、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多个方面来省思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在马来西亚历史悠久的华人社区中,华文一直是与华人文化和身份紧密相关的。
随着殖民者的到来和教育的普及,华文的地位逐渐下降。
1961年,政府开始强制实施国语化政策,学校必须以国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而华校则需要以国语进行教学,并将华文作为第二语言教育。
这项政策是在确保马来西亚国家统一和大一统的基础上实施的。
由此,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政治因素在华文教育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政府一直试图在华文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和发展,但由于教学语言的问题以及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投入不足等原因,华文教育一直存在一些问题。
华校的管理也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政治干涉也导致华文教育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完善、理论水平不高,与时俱进的问题更是一直困扰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
华文教育也受到了文化的影响。
华文教育体系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一种语言,更是要培养学生对华人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融入现代华人文化和对全球化趋势的应对却是华文教育发展面临的又一个难点。
如何正确平衡现代科技等元素和华文文化传承又成了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教育方面,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等多方面问题一直都困扰着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
从单一的学科教学延伸到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设计,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到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培养,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来实现华文教育的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华文教育也应该更多地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应用,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的探索。
从以上省思中可以看到,在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中,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在影响着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要求解决华文小学所面对的问题董教总呈给教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的教育备忘录
![要求解决华文小学所面对的问题董教总呈给教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的教育备忘录](https://img.taocdn.com/s3/m/918ab05d3b3567ec102d8ac4.png)
4.1 政府曾在 1987 年大量调派不谙华语华文的教师到华文小学担任高职,结果 引发了许多问题。最后,内阁在 1988 年 4 月 27 日对华文小学高职作出以下 的决定后,华文小学高职问题才告一段落: ① 华文小学校长、第一副校长、第二副校长和下午班主任必须具有大马教 育文凭或初等教育文凭或相等程度的华文资格; ② 课外活动主任虽然不需具有正式的华文资格,但必须懂得华语华文。
③ 我们认为,内阁于 1988 年针对华文小学高职所定下的条件已经不适合 目前的状况,因此我们要求内阁重新检讨担任华文小学高职的条件,明 文规定华文小学的校长、第一副校长、第二副校长、课外活动主任及下 午班主任都必须具有大马教育文凭华文资格,以一劳永逸解决课外活动 主任不谙华语华文的问题。
5. 有效率学校管理及领导课程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4.2 最近几年,一些州教育局又开始逐步把不谙华语华文的教师派到华文小学担 任课外活动主任,而且情况日趋严重。虽然遭到华社的反对,但绝大部分不 谙华语华文的课外活动主任还是没有被调走。
4.3 1998 年 7 月 21 日,教育总监发出委任华文小学课外活动主任指南予各州教 育局长,有关指南说明:
① 州教育局可以委任不具正式华文资格的教师担任华文小学课外活动主 任,不过必须先确定有关的教师适合并能够妥善执行其任务。
② 现有不谙华语华文的课外活动主任必须参加由州教育局和 AMINUDDIN BAKI 学院所举办的华文课程。
③ 州教育局必须鉴定及选派适当的教师参加华文课程,以便出任华文小学 课外活动主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① 吉隆坡迫切需要兴建华小的地区及间数
地区 蕉赖 甲洞 旺沙玛朱 泗岩沫 大城堡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_趋势及原因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_趋势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691768ecc22bcd126ff0c79.png)
第11卷第3期Vo.l 11No .3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 urna 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 ege 2010年6月Jun .2010收稿日期:2010-05-04作者简介:杨 源(1971-),男,湖北荆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外事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与管理。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原因杨 源(华中师范大学外事处,湖北武汉 430079)摘 要: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是中国国际性的教育。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海外华人的主要聚居地,华文教育历史悠久。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东南亚华文教育比过去有相当大的进步。
文章分析了东南亚地区汉语教学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原因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东南亚;华文教育;现状;趋势;原因中图分类号:H 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10)03-0064-03一、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发展现状(一)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国家,华族人口636万,占总人口的24.7%。
长期以来,华人社会坚决反对不利于华文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法令、政策和措施,使得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政策比较宽松,未曾间断,是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发展最好的国家。
马来西亚逐步建立了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华文教育体系。
目前,在这个体系中有1290所华文小学(学生64万人,教师33422人)、60所华文独立中学(学生6万人,教师3462人)和3所华社民办学院(即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学生4千人),学生总数超过70万人。
马来西亚中小学华文教育有相当坚实的基础,教学设施良好,师资力量较强,目前超过90%华裔子弟在华小就读。
当地华文教育机构主要有华校董事联合会和华校教师工会总会。
现有孔子学院2所,华文报纸18家,是海外拥有华文日报最多的国家,其中5南洋商报6、5星洲日报6和5光华日报6是主要的华文报纸,还有六套广播节目和三个电视频道播放华语节目。
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
![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a9447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9.png)
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介绍华文教育政策是东南亚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政策。
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社区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华文教育政策旨在保护和促进华人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对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的现状新加坡1.华文是新加坡的官方语文之一,与英文、马来文和泰米尔文并列。
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华文教育,确保华人文化的传承。
2.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中,华文教育有严格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学生需要学习华文,包括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
3.新加坡华文教育不仅注重语言技能,也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了解。
马来西亚1.马来西亚有广泛的华人社区,华文教育在该国也十分重要。
2.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主要由华文学校承担,这些学校使用华文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传统。
3.马来西亚政府也提供一定的支持,确保华文教育能够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推广。
印度尼西亚1.印度尼西亚有大量的华人社区,华文教育对于华人群体来说非常重要。
2.印度尼西亚政府在教育政策中,也允许华文学校的存在,并支持这些学校的运作。
3.华文学校在印度尼西亚不仅教授华文,也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认同。
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的影响文化传承1.东南亚各国通过华文教育政策,保护和传承华人文化。
学生们通过学习华文,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2.华文教育政策促使华裔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更深刻的认知,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国际交流与合作1.东南亚各国对华文教育的推广,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2.通过华文教育,东南亚学生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增进了中东两地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未来发展与展望教育合作1.未来,东南亚各国可以进一步加强教育合作,通过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方式,共同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2.通过教育合作,可以提高华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数字化教育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华文教育可以更多地借助数字化教育手段。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分析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4e87c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7.png)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分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分析报告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和民族的国家,其中华人是最大的民族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受到了不同层面的影响和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历史回顾早期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一直由民间社会组织和华人社团主导,学校以私立华小为主。
但是,196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开始推行公立化教育制度,课程也逐渐转向马来文。
虽然华小还有一定的传统群众基础,但逐渐衰退,华文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1999年之后,由于政治、社会和种族等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开始推行文化多元化政策,使各民族和社区的文化和语言获得平等对待和发展。
同时,政府对华文教育和华小的认可和支持也明显增强。
现实分析目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有两个主要的学校形式:单一课程中小学和双语学校。
单一语言中小学是传统的华小,主要教授华文,但在课程设置和教育融合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而双语学校则注重双语教学,让华文和马来文同时并重,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华人学生的需求。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华小的质量不够高,学生人数和资源不足,导致师资和设施等方面的滞后。
其次,双语学校的师资问题和不够普及,使得学生的双语教育和学校管理不够完善。
这些问题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决策建议为促进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完善学校设施和师资支持,加强教职员工培训和追踪,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双语学校的学科设置和教学计划规划,以更好地实现两种语言的教学和融合。
再次,加强民间社会组织的监督和参与,提高华文教育的公信力和资源。
最后,政府和各方面应该平等对待和推广各种语言和文化,确立和加强文化多元化政策和实施,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影响力。
结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历史上经历了若干变迁和挑战,但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和发展。
变革社会中马来西亚小型华文独立中学的发展
![变革社会中马来西亚小型华文独立中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c7e40474b35eefdc9d33314.png)
变革社会中马来西亚小型华文独立中学的发展马来西亚的60所华文独立中学在办学自主,经济自立更生的情况下,在各州属有着不同的发展。
由于各独中的规模与发展与各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历史背景及董事会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学校规模从全校学生人数9000人的到全校人数不达100人的都有。
全国董总以学生人数为标准,把学生人数不超过300人的独中列为小型独中,目前在全国60所华文独中里面,小型独中有18所,占全国独中的30%。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社会舆论总以及格率、升学率来评定一所学校,造成小型独中社会声誉较差,影响生源质量,生源质量不好又使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使学校的发展就在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中挣扎。
人们对小型独中的“小”总是存在着贬义,加上小型独中长期面对经费短缺、师资不稳定的状况,无法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长期面对生源问题。
华文独中的存在,不论办学规模大小,皆具有成人成才的教育功能,学校谋求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人的发展。
如何才能协助小型独中走出发展的困境,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为华裔社会培育人才。
笔者带着这样的一个期望,以本身服务的学校为个案,探究小型独中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设计是通过个案的研究以揭示小型独中在发展面对的困难,再针对这些困难提出能够促进小型独中发展的具体方案。
本研究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缘由及意义,界定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并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为研究提供知识基础。
第二部分描述了个案学校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面对的困境做出分析。
第三部分是利用SWOT分析法,对个案学校的发展从优势、劣势、机会点及威胁点做出了分析及总结。
第四部分是根据个案学校SWOT分析的总结,结合笔者自己的实践经验,从学校内部的提升及外部的加强两个方面对个案学校的发展提出对策。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以SWOT分析法对马来西亚小型华文独立中学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点及威胁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小型独中发展的对策。
新时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新时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368efc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e.png)
新时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莫泰熙教育这条道路是人类最伟大道路ꎬ可是也是最具争论性㊁最不容易改变的一条道路ꎮ我不是从事学术研究ꎬ而是在马来西亚从事华文教育运动的一个人ꎮ这个运动是针对社会的运动ꎮ我的工作就是确保华文学校还存在ꎮ今天很难在此谈发展ꎬ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马来西亚华文学校在新时代或者说10年里面能否存在的问题ꎬ而不是发展的问题ꎮ很多中国的朋友不了解马来西亚ꎮ马来西亚的人口只有3200多万ꎬ马来人将近总人口的70%ꎬ而华人约占23%ꎬ可是这些华人在马来西亚创造了人类在海外办教育的奇迹ꎮ我们是在这样的逆流里面抗争ꎬ我们不但没有消失ꎬ而且能够存在㊁能够发展ꎮ海外有4000多万华人ꎬ80%在东南亚ꎬ我走访了东南亚很多地区ꎬ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海外的部分华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中华文化的根ꎬ这是很可惜的ꎮ而且东南亚很多国家ꎬ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华文学校消失了ꎮ在此主要讲三点ꎮ第一ꎬ我是从事宣教工作的ꎬ即动员更多的人出钱出力来支持华文教育ꎬ如果别人不支持的话ꎬ那就要说服他ꎮ第二ꎬ要让那些父母亲把孩子送去华文学校ꎬ如果华文学校没有来源ꎬ就自动关了ꎮ第三ꎬ要鼓励一些老师坚守岗位ꎬ不要离开ꎬ培养老师很难ꎮ今天我的报告主题是«新时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ꎬ其中的 新时代 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旧制度开始瓦解和新制度有待建立ꎮ第二点是5G时代的教育改革ꎮ 新趋势 包括以下两点:第一ꎬ国民型小学国民小学化ꎬ第二ꎬ华语教学逐渐强化㊁华文教育逐渐弱化ꎮ第一个新时代是2018年5月9日ꎬ马来西亚全国大选ꎬ选新政府ꎬ虽然我没有从事与政治相关的事务ꎬ不过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跟政治分不开ꎮ2019年马来西亚迎来新政府ꎬ这是马来西亚的新时代ꎮ可是新的政府上来后ꎬ领导人的想法没有改变ꎮ马来西亚政经㊁文教终要回归的一个最高的领导就是马来人ꎬ所以就此提出 马来中心主义 ꎬ在马来西亚只有马来人才是国家的主人ꎬ其他的华人㊁印度人等都是移民者ꎮ这个是政策制定的思维ꎮ所以在马来西亚ꎬ华人能够生存㊁能够发展㊁能够办教育ꎬ直至今天还有华文小学㊁华文中学ꎬ是由于民间的力量ꎮ如今我们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ꎬ旧的瓦解了ꎬ新的有待建立ꎮ这也是马来西亚这个国家面对的新时代ꎮ第二个新时代是指5G时代ꎬ中国2016年发射了一个专门研究5G通信用途的卫星ꎬ叫做墨子号ꎮ为什么叫 墨子号 ꎬ不用 孔子号 老子号 ?原来墨子有一个中心思想是未来的人类可以跟万物沟通ꎮ在那样的时代ꎬ教育也要改革ꎬ教育不改的话ꎬ就永远落在科技㊁社会㊁生活的后面ꎮ所以马来西亚官方政府设计了一个教育改革大蓝图 2025年马来西亚不再有华文学校ꎬ只剩下一种国民学校ꎬ即马来学校ꎮ目前ꎬ马来西亚华人的比例占总人口的23%ꎬ大概不到700万人ꎮ这700万华人给政府交的所得税占马来西亚收入的90%ꎬ马来人交所得税给马来人用ꎬ华人交的所得税给大家用ꎮ华文教育若想跟上时代的发展ꎬ那一定要有两样东西:钱和人才ꎮ没有钱可以慢慢筹ꎬ可是从事教育的人才很难培养ꎮ更何况ꎬ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缺乏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认同感ꎬ来了教育岗位后觉得不好就转行ꎮ所以教师队伍要建立一个优良的有目标㊁能够贯彻教育改革的教育队伍是很难的!新时代ꎬ新的趋势ꎮ新的趋势已经开始了ꎬ现在让国民型小学慢慢变成国民小学ꎮ马来西亚有三种小学:马来小学㊁印度小学和华文小学ꎮ国民型小学就是华文小学㊁印度小学ꎮ虽然印度小学㊁华文小学㊁马来小学都是政府办的ꎬ可是政府是非常不公平地对待的ꎬ马来小学的拨款占总拨款的90%以上ꎬ华文小学的拨款只占3%ꎬ最多不超过4%ꎬ印度小学的拨款占1%ꎮ所以华文小学是靠庞大华社力量省吃俭用ꎬ支持到今天的ꎮ钱的问题还可解决ꎬ那人的问题呢?国民型小学国民小学化是政府的政策ꎬ政策什么时候定?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是1957年独立的ꎮ1956年就制定了教育的最后目标ꎬ最后这个国家只剩下一个国家㊁一个宗教ꎬ一个民族㊁一个学校ꎮ目标在那边ꎬ可是它做不到ꎬ因为庞大的华人社会形成了一个支持华文学校办学的社会运动ꎮ现在中国强大了ꎬ人人要学华语㊁看华文ꎬ因为华文有用ꎮ目前ꎬ马来小学只教授英文和马来文ꎬ而华文小学不仅教授英文㊁马来文ꎬ而且还有华文ꎮ所以越来越多非华人喜欢在华文小学接受教育ꎬ学习华文知识ꎮ现如今在马来西亚的华文小学里ꎬ接近20%的学生是非华人ꎬ所以华语教学逐渐强化ꎮ但是由于教学经费不足ꎬ师资队伍不够强大的问题ꎬ也导致了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逐渐弱化ꎮ新趋势是我们要面对的ꎮ我今年75岁了ꎬ还去各地宣讲ꎬ尽管我不知道我还能讲多久ꎬ但是我会坚持讲到最后一分钟ꎮ虽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不是很乐观ꎬ但我们依旧信心满满ꎬ因为有一句话叫 石在火不灭 ꎬ只要还存在石头ꎬ火种就不会被熄灭ꎮ这个石头代表着人的初心ꎮ马来西亚99%的华人小学六年读华文学校ꎬ所以有基础ꎬ这就是火种ꎮ可是孩子心里的那颗华文文化种子ꎬ需要有大人去灌溉ꎬ我就是去灌溉的人ꎮ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什么有信心?因为虽然我们的物质力量并不富裕ꎬ但是我们有两个精神力量ꎮ林连玉精神ꎬ林连玉是一个老师ꎬ也是华文教师总会的主席ꎬ他领导马来西亚的华教运动ꎮ后来马来西亚政府要赶他回中国ꎬ他的家乡在福建省永春ꎮ我问他: 林老师你的老婆㊁孩子㊁孙子全部在永春ꎬ为什么不回中国? 林老师告诉我: 因为良心! 如果他回中国了ꎬ马来西亚华社争取华教的道德力量就没有了ꎮ别人会说ꎬ你们的领袖最困难的时候还有中国可以回ꎬ我们马来人回哪里去?1985年12月18日林连玉老师去世的那一天被定为马来西亚的华教节ꎬ用以纪念这个伟大的人物ꎮ林连玉老师被称为族魂 民族的灵魂ꎬ印度同胞把林连玉称为马来西亚母语教育之父ꎮ第二个精神是南大精神ꎮ南洋大学是海外华人创办的第一所海外华文大学ꎬ它的办学道路崎岖ꎬ由于形势的变化ꎬ这所学校在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ꎬ结束了25年的教学使命ꎮ尽管南洋大学已经不存在了ꎬ但是南洋大学艰苦建校㊁努力生存的历程ꎬ在南大学生中产生了一股落地生根㊁精诚苦干㊁自强不息的凝聚力ꎬ这就是如今的南大精神ꎮ以上两个精神是我们的力量ꎬ同时也支撑着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事业永远石在火不灭ꎮ作者简介莫泰熙㊀马来西亚华文教师ꎬ前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首席行政主任ꎮ[bockth@hotmail com]。
第六讲 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现状
![第六讲 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3446580aa00b52acfc7cad6.png)
府对华校的管理控制也在一步步加强。新加坡 华人在战后初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中国的认 同,然而中国政局在急剧变化。抗战胜利后, 中国发生内战,华人原来所认同的中国政府被 推翻并逃到台湾,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这就 使华侨和中国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了,殖民政府 把华文教育与共产主义运动联系起来,当时
2)校园被辟为耕地;
3)图书设备全遭焚毁;
4)教员学生被杀害;
5)华校被辟为日语学校和军营。
5、战后初期的华文教育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新加坡华人和 世界各地的华人一样,他们掀起了复办华校的 高潮,在中国的支持下,华校数量到1949年又 有了349所,学生有73500人。1956年,海外唯 一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创办开学,为新加坡, 也为海外华文教育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在一个华人占绝对多数的国家,华文教育
为什么会一衰而不可收拾呢?这与新加坡的微 妙处境和统治者对国家前途的总体设计有直接 关系。新加坡的领导人认为:“我们可以说是 处在一种孤立的环境中,这是很危险的。我们
必须努力使我们自己在文化艺术上,以及在政 治经济各方面,跟整个东南亚的大家庭融合在 一起。如果我们继续宣扬和强调中国文化在本 地的发展,那么,无疑我们新加坡会变成为一 个中国色彩非常浓厚的城市,成为中国文化的 海外堡垒。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就会成为东 南亚各国的排华运动中的华侨避难所,这就违 反了我们的建国原则,也使我们新加坡在东南 亚的局势中更加孤立,更加富于危险性。”
3、华文教育的发展与革新(1920-1942)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发展迅速,它虽不是最 早兴办华校的地区,但小学数量之增长,中学、 师范等高一级教育之发展,却走在东南亚别的 国家的前面。这首先是因为华人占当地人口比 例较大。华人多,需要兴办更多的学校教育子 女;也是殖民政府教育政策的产物。政府的教 育政策,英文学校由政府开办,对马来人一开 始就实施免费初等教育,民族母语学校政府不 管不支持,政府无心为华人兴办母语教育,但 又不能阻止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华人自己办教育, 就把办教育的重负推给华侨社会。
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考察报告
![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a0d21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0.png)
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考察报告20**年8月2日—8日,由XX市外侨办组团,XX市XX 区园岭办事处会同区侨办、教育局选派园岭片区中、小学校校长组成的“XX市华文教育交流团”,前往马来西亚沙巴州进行为期一周的海外华文教育考察交流活动。
沙巴州为马来西亚全国13个行政区划之一,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北婆罗州的最北端,面积万平方公里,是马来西亚土地第二大的联邦州属。
现有人口300多万万,州内共有32个族群社社区使用80多种不同的语语言,堪称“亚太民族文化化大熔炉”,有着“风和乐乐土”的美誉。
沙巴州的的华人约有35万人,其中中客家人占了60%,是马马来西亚客家人占华人族群群比例最高的州属。
客家先先民远渡南洋迁移到沙巴的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纪六十年代,为避战乱谋生生计促使广东沿海一带的客客家人离乡南迁,形成客家家移民的典型模式。
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基本情情况1.马来西亚的教育育概况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元文化的国家。
马来族是最最大种族,华人为第二大民民族,此外,还有印度人等等其他民族。
由于各民族来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并具有有不同的文化根源,他们各各自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和和传统习俗,因而产生了不不同的教育源流和教育制度度。
1957年马来西亚亚独立后,分别于19622年和1966年在全国推推行普及(义务)小学教育育政策。
在国民教育体系下下,政府小学按不同教学媒媒介语言可分为三种源流学学校。
一种是用汉语教学的的国民型华文小学;一种是是用淡米尔文(印度文字))教学的国民型淡米尔小学学;第三是用马来语教学的的国民小学。
这三种小学皆皆由国家教育部主办。
华文文小学虽然已纳入国家教育育的范畴,但由于政府致力力于推行单元化(指单一文文化)教育政策,各种不利利于“华小”生存和发展的的法令、条文等层出不穷。
此外,长期以来“华小””还面临增建困难、拨款欠欠公、师资不足、设备欠佳佳等重大问题。
马来西亚亚中学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是政府给予津贴的国民中学学,这类中学以马来学生为为主,用马来语教学;二是是原来接受政府津贴的准国国民中学改名为国民型中学学,这类中学以华族和印度度族学生为主,用英文或马马来文教学,华文和淡米尔尔文仅作为一个科目学习;;三是原接受政府津贴的华华文中学,后因不按国民型型来改制而得不到政府津贴贴的中学。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64c221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1.png)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中华人文化在该国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华人在当地已经繁衍生息了数百年,他们为马来西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做出了许多贡献。
其中,华文教育正是中国文化在马来西亚的重要载体与代表。
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出发,介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探讨其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一、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历程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始于十九世纪初,当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还是英国殖民帝国的一部分。
随着更多的华人移民来到该国,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华文学校的数量在初期很少,多聚集在城市里。
但是,随着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数量不断增加,华文学校的数量也不断扩大,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高水平的发展。
二、华文教育的现状目前,在马来西亚,华语教育体系是由两个不同的系统构成的:一个是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教育体系,另一个是由华人民间组织和私人资本主导的非政府组织体系。
这样的体系使得华文教育在语言和起源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在政府主导的教育体系中,华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华文学科也在个别大学有位置。
同时,在政府中学教育中,华小也是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目前在全国各地共有1338所华小。
而在非政府组织体系中,华文学校是华人移民来马来西亚后自己设立的学校,不受政府约束。
这些学校自由度很高,自行规划、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
他们在课程设置方面也着重于传授中华文化。
三、华文教育的重要作用1. 维护华人文化传统华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文化。
通过华文教育,学生们能够掌握汉字、诗词、歌曲、戏曲等古代文化遗产,并了解中华文化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这不仅帮助保留华人独特的文化传统,也能够建立更多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2. 增强国际影响力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是中国文化在马来西亚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可以帮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对于中国“走出去”的文化战略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向政府争取实现的华文教育目标,涵盖小学、中学至高等教 育阶段,如下:
(1)华文小学奋斗目标 1. 制度化拨款拨地增建华小,废除不合理建校规定。 2. 制度化公平拨款华小, 要求政府承担全国华文小学的一切行政 和发展开销。 3. 制度化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 以及明确规定华小高职行政人 员和教师必须具有华文资格。 4. 捍卫华文小学董事会管理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主权。 必须尊重董事会的地位和管理学校的权力与责任,包括管 理学校的财产和金钱,捍卫学校中华文化的传统特征;必 须根据此原则管理华小,不能否定及边缘化董事会。
全国 60 所华文独立中学,以及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和韩江学 院,是华社民办高等学府,由董事会负责聘请教职员,长期都向 华社筹募软硬体建设经费。
华文独中完全自力更生,没获得中央政府的拨款资助。但是,近 年来,有部分州政府拨款或拨地给州内独中,让一些独中以地养 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华社的经济负担。
1973 年,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和马来西亚华 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联合成立了“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独立 中学工作委员会” ,为华文独立中学编纂统一课本,举办统一考 试和教师培训,处理学生升学辅导和奖贷学金等工作,使得华文 独立中学取得丰硕的办学成果,学生有广阔升学管道和出路。华 文独中统一考试文凭,获得国外许多大学和国内私立高等学府, 接受为 入学凭证 ,但是马来西亚政府至今仍不 承认独中 统考文 凭。
4
(2)华文独立中学奋斗目标 1. 全面承认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文凭,作为申请就读国立大 学、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以及在政府机构服务的录取资格, 无须政府考试文凭的附带条。 2. 增建与复办华文独立中学。 3. 制度化及无条件每年拨款给华文独立中学。 4. 制度化每年颁发奖学金给华文独立中学统考优秀生。 5. 争取州政府拨款拨地给华文独立中学。 (3)改制国民中学(前华文中学)奋斗目标 要求政府兑现承诺,公平对待和负责发展改制中学,解决这些学 校面对的问题,包括: 1. 董事会主权 2. 公平的行政和发展拨款 由政府承担改制中学的全部行政和发展开销,包括水电费 等行政开销纳入政府的“中央付款制度” 。 拨款拨地供搬迁和增建改制中学, 扩建校舍、 兴建电脑室、 购置桌椅板凳和配备等用途。 3. 解决师资问题 提供足够和合格的中学华文师资,给改制国民中学和其他 国中的华文班和中国文学班。 4. 改善华文科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确保所有改制中学,每周至少有 6 节华文课编排在正课, 提供足够的合格华文师资。 安排更多国中在正课内开办华文班,提供足够的合格华文 师资。 提供设备,协助华文教师改进教学;鼓励设立华文学会,
华文小学和改制中学的师资、课程和考试等,是由政府教育部负 责,教职员是政府公务员。这类学校没获得公平合理对待,长期
2
面对的学校、拨款和教师不足等问题至今没解决。例如,华文小 学学生占各源流小学人数的 21%,但是在国家 5 年发展计划中, 只获得 2.4%至 3.6%的小学发展拨款,造成华小长年累月地向华 社募款建校。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 在第 6 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的致词稿: 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的致词稿: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 概况与发展策略
首先,我谨代表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感谢大会的盛情 邀请, 让我有这宝贵机会, 向大会报告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概况、 当前的奋斗方向和目标,以及达致目标的策略。
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概况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语文和多元宗教信仰 的国家。早在 1957 年独立建国前,这个国家已拥有采用不同主 要教学媒介语的各类源流学校,例如英文学校、马来文学校、华 文学校和淡米尔文学校。
华文教育在本土扎根与发展至今已超过 190 年。 华人社会创办华 文学校,是为了传扬中华文化,培育子女,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 献。现有华文小学绝大部分是在国家独立前,由华人社会出钱出 力创办的。华文学校采用华文为主要教学、考试和行政媒介语, 除了马来文和英文科外,华文科和其他科目皆以华文进行。
3
近 20 年,有越来越多非华族家长,把孩子送往华小接受教育。 根据教育部统计,1999 年华文小学有 6 万 5 千名非华族学生, 占学生总人数的 10.7%。近年,教育部表示华小非华族学生超过 7 万人。 (请参阅附录 2)
二、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当前奋斗方向与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当前奋斗方向与目标 方向与目标
华文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团结一致,坚决反对不利于华文教 育生存与发展的法令、政策和措施。华人社会通过群众力量,自 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努力建设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华文教 育体系(请参阅附录 2) 。 在 2010 年,马来西亚华裔人口逾 639 万,占公民人口的 24.6%。 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内,有 1354 所华校,学生总数逾 67 万 4 千人,即 1291 所华文小学有 60 万 5 千名学生,60 所华文独立 中学有 6 万 4 千名学生,以及 3 所民办学院有 5 千名学生。 (请 参阅附录 1 表 1 和表 2) 另外由于惨痛的历史原因, 有 78 所华文中学于 1960 年代遭改制 为英文中学( “国民型中学” ) ,并在 1980 年代改制为马来文中学 ( “国民中学” ) 。这类遭改制的前华文中学称为“改制中学” ,目 前有逾 12 万名学生, 绝大部分是华裔学生。 (请参阅附录 1 表 3)
华校问题根源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 1. 教育部当局不断想方设法,企图变质华小,把华文小学媒 介语从华语改为马来语;
1
2. 边缘化华校董事会,剥夺董事会管理学校的权力; 3. 华文小学师资短缺、学校缺乏、拨款不足问题至今没解决。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执政者为了贯彻“一个国家、一种民族、一种 文化、一种语文、一种源流学校”的单一民族国家概念,进而推 行单元主义教育政策, 企图把华文学校和淡米尔文学校等改为马 来文学校( “国民学校” ) ,及边缘化华文学校和淡米尔文学校等。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实施 6 年小学义务教育,以华语作为主要教 学、考试和行政用语。华文小学根据政府教育部课程纲要进行教 学和考试。教育部为华文小学编纂课本,举办公共考试,培训教 师。目前,有超过 90%华族子弟在华文小学接受基础母语教育。 2011 年,全国有 1291 所华小,598488 名学生和 37068 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