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浪漫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原因:
1、政治原因: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和对资产阶级所建 立“理性王国”的失望。新的不平等和新的剥削出现。 前者主要体现在法国的王朝复辟、德国、俄国的封建 势力的强大;后者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已经取得完全 胜利的英国、美国。
2、哲学原因:古典哲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康 德等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 傅立叶。 3、感伤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理查生、斯特恩、 卢梭、歌德等。 4、为了彻底摧毁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英国:主要社会问题是劳资矛盾和贫富之间的 差距,日益加大。
1)第一代:“湖畔派”诗人。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向往中世纪的宗法制田园生活,他们隐居在英国 西北部的湖区而闻名。
1798年出版的《抒情歌谣集》其中的《序言》, 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 2)第二代:拜伦(1799—1824)
雪莱(1792—1822)
最后还应谈到的一个浪漫主义小说家司各特,其代 表作为历史小说《艾凡赫》。
2、法国的浪漫主义发展状况
(1)夏多布里昂(1768—1848)
其《阿达拉》(1801)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问世。主人公在爱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中选择了后者。 《勒内》(1802)勒内患了“世纪病”,什么都不能 给他带来安慰,最后皈依了基督教。
(2)史达尔夫人(1766—1817)
具有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写有《论文学》,肯定浪漫 主义,否定古典主义。
(3)维克多· 雨果——专讲
(4)大仲马(1803—1870) 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 (5)小仲马(1824—1895) 代表作有《茶花女》 玛格丽特 (6)乔治· 桑(1804—1876) 代表作有《安吉堡的磨工》 (7)梅里美(1803—1870) 代表作有《加尔曼》、《高龙巴》等。
3、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状况 (1)施莱格尔兄弟 《雅典娜神像》 (2)格林兄弟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3)霍夫曼(1776—1822) 代表作为
《金罐》、《谢拉皮翁兄弟》(短篇小说集)
(4)海涅(1797—1856)犹太人,革命民主主义诗 人。代表作《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国,一个 冬天的神话》。 1836年发表的《论浪漫精神》,标志着浪漫主义的 结束。
4、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状况
(1)茹科夫斯基(1783—1852) 代表作有《俄国军营中的歌手》、《斯维特兰娜》、 《柳德米拉》,他是俄国第一位抒情诗人,别林斯基 说:“如果没有茹科夫斯基,我们就不可能有普希 金。” (2)普希金(1799—1837) 《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鲁斯兰和柳德米 拉》,另外还有童话《鱼夫和金鱼的故事》。 (3)莱蒙托夫(1874—1841)
1837年普希金被杀,他写有《诗人之死》,因此成 名。其代表作为《当代英雄》。
5、美国浪漫主义发展状况
(1)库柏(1789—1851) 美国民族文学的开拓者,“美国的司各特” 代表作有《开拓者》、《最后的莫希干人》、《草 地》、《探路者》、《杀鹿者》。
(2)爱默生(1803—1882)
超验主义者,诗人,散文家。
(3)爱伦· 坡(1809—1849)
颓废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认为文艺既不是客观 现实的反映,也不是作家内心世界的抒发,而是“纯 艺术”。
(4)霍桑(1804—1864) 美国十九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代表作为《红字》海丝特· 白兰、丁梅斯代尔、罗 格· 齐灵沃斯 作者一方面提出了宗教改革的理想,同时也人性恶的 巨大力量感到无奈。 (5)惠特曼(1807—1865) 开辟自由诗体先河。代表作《草叶集》(1855—1892)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高度的理想主义,浓郁的抒情色彩; 2、非凡的人物形象,突出的个人意识; 3、讴歌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
四、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1、雨果的生平与创作
(1)在创作上主张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 1827年《〈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成了浪漫主义 文学的宣言。1829年《艾尔那尼》的上演,打败了古 典主义戏剧,使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2)雨果的美学观和创作观 美丑对照原则,即将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相结合。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 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 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为了强调对照,因此文学应该像聚光镜,要求作者 应该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不寻常的现象。
(3)雨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雨果认为世上存在着两种法律:一种是高级的法律即 仁慈与爱,一种是低级的法律即刑法。高级的法律征 服人心,低级的法律仅仅是摧残肉体。高级的法律关 注的是根本,低级的法律只是注意的表象。解决社会 的罪恶需要的不是革命,不是专制,不是法律,而是 仁爱。 (4)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以仁爱万能为核心的,它一 方面表现为对贫困不幸的下层社会的同情和对社会不 公平的现象的控诉,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道德感化来 消除社会疾苦的幻想。雨果确信:仁慈博爱是提高道 德感化来消除社会疾苦的力量;一切受难者,在永恒
的爱的光辉照耀下,均将得救。雨果虽说在不少场 合,同情革命斗争,但是在社会改革的途径的问题 上,他仍然是一个道德感化论者。雨果是爱人类, 同时也爱万物,他认为一切皆有灵性,因此对宇宙 万物一视同仁。雨果的人道主义在当时是和泰纳所 宣扬的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决定论相对立的;这种 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基督教、泛神论以及空想 社会主义的影响有着密切联系的。 因此,雨果的人道主义是深厚和博大的,他同情 所有的人,并且越到后期,他的作品中的人道主义 就越明显。但是,在雨果看到了法律的局限性的同 时,看到了道德作用的同时,法律的作用也不能完 全废除,完全抛开法律,走人人圣贤的道路,只能 带来灾难。
2、《巴黎圣母院》 (1831)
人物: 法比斯(至伪) 爱斯美拉尔达 (至真、善、恶、执着) 加西莫多(至丑) 克洛德(至恶) 格兰古瓦(机会主 义者) 对照:彼此对照、前后对照、内外对照。 3、地点:巴黎圣母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