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来自杨凌示范区的报道)
晓文
从世界文化历史古城西安向西上高速公路,驱车40分钟,就进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市区中心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铜雕人物像———中国农耕始祖后稷(后,对有成就的人的尊称;稷,一种谷类植物,这里代指粮食作物)。

闻名全国的杨凌示范区的崛起,追根溯源,要从这位4300年前的先贤说起。

后稷的名字叫“弃”,传说出生时母亲因他长相怪异,就抛弃了他,后来又抱回抚养,因此取名叫“弃”。

弃在幼年时,就巍然而有巨人之趣。

玩耍时他喜好植麻种豆,麻豆茁壮。

长大成人,即热心于农耕。

他因地制宜,在适合种植五谷的地方,播种收获。

黎民都仿效着去耕作。

尧帝得知此事,举荐为农师。

因为有功,舜帝以邰(邰,一种农具,这里作地名,是指这个地方以农耕为主即现在地杨凌示范区)作为弃的封地,号称后稷。

从此,邰国成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之地,肇始关中之兴,惠泽华夏民族。

数千年来,这里放射出遥远而灿烂的辉煌。

古代文明,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

当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代替,生产上由游牧为主转入以定居农耕为主的时期,就进入了原始农业阶段。

史学上称之为农业社会。

这一转变过程的历史功绩应归功于始祖后稷。

据《山海经·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祖五谷”,就是说农业生产是从后稷开始的。

它指明后稷时代正处于从渔猎游牧的母系氏族社会面向以农业为主的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

从此人类才过上了定居生活。

后稷时代的农业最终稳定在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农耕成为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这时的农业生产,从选择培育优良品种,讲究精耕细作,直至收获贮藏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生产过程。

正如国外一些学者评论:“欧洲人还在用木犁的时候,这里就已经使用铁犁了。

”我国传统农业曾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对人类作出过重大贡献。

4000多年前,后稷被帝舜封于“有邰国”,即现在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完成了中华民族从游牧向农耕的过渡。

4000多年后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将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设立在杨凌,且就在后稷生活成长之地,要完成中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从而带领全国农业走上一条现代化的道路。

我们站在后稷雕像前,仰望这位开辟中国农耕文明先河的不语老者,思绪滚滚: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是在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进,在不断地创新中进步,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才成就了今天的人类文明。

今天的文明,发轫于昨天,光辉的未来,肇始于今天。

正是眼前的这位“农官”使中国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中国有了生存的根,发展的源,为中华民族完成了从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过渡,开辟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先河,为杨凌示范区作为中国的农业绿色硅谷的今天奠定了长足发展的基础。

中国农业博物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它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相差1至2天。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

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