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终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专业:会计学

******

日期:2011、11、14

摘要

全球财务造假问题普遍存在,政府和专业人士采用了很多的手段,但一直未能解决财务造假问题。相比国外的财务造假状况,我国财务造假问题更为严重。这些财务造假事件中国的对资本市场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社会资源配置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因此,识别财务造假的手段并有效的防止财务舞弊已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财务造假的概念;第二部对财务造假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财务造假的手段;最后,讨论了防范财务造假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造假;会计核算;防范措施

目录

引论 (5)

一、财务造假的概念 (5)

(一)财务造假的概念 (5)

(二)财务造假的特征 (5)

二、财务造假的形成原因分析 (6)

(一)财务造假的内部原因 (6)

(二)财务造假的外部原因 (7)

三、财务造假的手段 (8)

(一)多记或少记收入 (8)

(二)调节费用 (8)

(三)利用关联方操纵利润 (9)

(四)利用法律或会计准则不完善 (9)

(五)其他手段 (9)

四、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11)

(一)营造会计诚信环境 (11)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1)

(三)完善会计规则,减少会计操纵空间 (12)

(四)加强法制建设 (12)

(五)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12)

(六)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 (13)

结语 (13)

主要参考文献 (14)

引论

经济的良好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使经济健康发展此人们想了许多方法来对它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由此可见,只要会计能如实地发挥其职能,那就能为使用者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然而,财务造假却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并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一、财务造假的概念

(一)财务造假的概念

财务造假,是指在有关会计行为人为实现其行为目标,达到某种目的,利用会计法规、准则的灵活性以及其中尚存的漏洞和未涉及的领域,有目的的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甚至凭空捏造,修饰其财务报表和数据,使之显示出对其有利的会计信息的行为,财务造假是一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它将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造假行为包含造假的主体、造假的动机、造假的主要手段和造假的影响等要素。

财务造假是行为人为了实现不良动机或企图而实施的故意行为,表现为主观故意,为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在财务和会计核算上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而策划和实施违法违纪活动,并采取销毁证据、转移财物、混淆视听、虚假陈述等手法。而会计错误(也称差错)并非行为人预谋或故意所为,而是由于会计自身因素的限制(如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或由于行为人不精通会计业务技术和财务政策,不精心操作以及组织管理不善所致,且在其发生后行为人也不实施任何举措加以掩盖。可见,财务造假在性质上属于故意行为,而会计错误系过失行为。

(二)财务造假的特征

1.财务造假的隐蔽性强

尽管公司财务造假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属集体舞弊,往往动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造假。

2.财务造假的对象是会计数据

财务造假活动不论其目的和形式如何,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信息载体之中。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3.财务造假不会改变真实盈利情况

财务造假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的财务数据,因此造假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相反,造假带来的虚假信息反面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

二、财务造假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财务造假的内部原因

1.所有者与管理者信息不对称

两权分离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系内部控制中的外部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司内部,大都实行集中领导下的多层次分权管理或分权经营,于是存在事前及事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者与受托者或代理者之间有着重量不等的博弈法码,尤其是受托者或代理者具有信息上的相对优势,并有可能发生财务造假,而委托者对受托者或和代理者的财务欺诈在事前有可能难以防止或预防,在事后也有可能难以完全明了或察觉。

2.会计信息编制者和信息之间存在直接利益关系

会计信息编制者和信息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财务造假产生的内在动因。这里所讲的“利益”,既包括企业单位利益,也包括企业负责人、财务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在与财务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最主要是企业利益,企业单位通过财务造假、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相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税等经济利益

3.财务工作涉及的主观判断为造假提供了便利

会计核算方法、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务价值的评估等,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做出判断,此时,就容易在财务会计信息上作假、形成财务造假。

4.内部控制不完善

正常情况下,企业单位内部董事会、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应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但许多含有虚假财务会计信息的财务报告中并不复杂的手法没有被独立董事、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识破,做出应有的反映,原因不言自明,首先,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不独立,他们与企业单位的管理层决策层一样,很可能从其担任的职务中获得非金钱收益,这是很难察觉的;其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独立性最弱,所以很多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同级的财务会计部门来说形同虚设。

(二)财务造假的外部原因

1.法律环境的缺陷是财务造假行为得以产生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要想通过法律手段治理财务造假行为,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财务造假行为的非法性,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

财务会计法规中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判定和判定标准要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便于执法部门对财务造假行为的认定和管理,这就要求制定财务会计法规不仅要有原则要求,还要制定体现各种原则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为财务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对财务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的执行情况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2.中介机构未能有效披露财务会计报表中的造假行为

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也包括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证券商。会计师事务所是替委托人鉴证企业经营管理层业绩的代理人,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但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过程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现行注册会计师执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迁就被审计企业,有的对企业的财务欺诈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与被审计企业共谋造假。

4.政府行政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是产生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

我国目前的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而这些监督部门又按一定的权限分别划定监管范围。财政部门按《会计法》的规定对所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但实际上限于人力物力不可能对所有的财务欺诈行为进行监督。监督部门对其监管对象也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实现事事调查,也不应该细管到不会有任何违规发生的程度。

三、财务造假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