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植被、动物等。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撑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如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正确对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和可持续的。
我们要科学规划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且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们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限制自然资源的非法开发和乱占用,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
我们应该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好现有的资源,并且寻找新的可再生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我们要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工作。
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要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积极投身到环保事业中来。
我们要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对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鼓励大家采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
我们要加强环保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环境。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然资源,积极参与到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中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4.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
义。(人地协调观)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1)概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 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 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4.√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5.× 三江源地区是水源地但调蓄洪水的能力并不强。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自然保护地的概念与分类 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位 于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英 巴扎—喀尔曲尕段是塔里木盆地内陆干旱区中以胡杨林荒漠生态系 统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40°55′~ 41°15′,东经 84°15′~85°30′。东西长 109.7 千米,南北宽 47.1 千 米,总面积为 395 420 公顷。
(2)目的:保护珍贵的、稀有的 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 的自然环境的 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及意义 ①分类:自然保护区分为 3 个类别 9 个类型。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 自然生态 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 三类。 ②意义: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是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与信息交流 的基础,是保护区管理体制 的核心。
(2)三类自然保护区 ①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 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 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 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②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是以 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 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③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是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 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第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1力)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耕地不足,依靠占世界8.6%的耕地 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2.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草地退化的原因与危害。
自然 原 原因 因 人为
原因
危害
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繁 发生;虫害与鼠害严重等
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盲目开垦; 乱采滥挖;捕杀野生动物等
牧场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原生态 恶化;土地沙化和盐渍化;草原动 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 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 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措施:加固尾矿 矿渣库;兴建必要的泄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 江中。
考点 3 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资源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 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 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 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 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 失,需保护。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
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 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 施。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 ,防治土地退化
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
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消耗日益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本文将从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角度展开探讨,探索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一、生态保护1.生态保护的意义生态保护是指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2.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生态保护的措施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珍惜;其次是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另外,加强环境修复和恢复工作,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4.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保护不仅是关乎人类自身的利益,更是关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人类有一个美好的家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自然资源利用1.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广义上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狭义上又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各种自然资源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2.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3.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第3章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1.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条件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区域以及已 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 恢复的同类自然 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 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 森林、草原和荒漠。
1.自然遗迹不是自然保护区。
()
2.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不在设为自然保护区。 ( )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全部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
保护对象。
()
4.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发展旅游业。
()
5.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
提示:1.×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 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 地等各种保护地。
主要意义体现如下: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
灾害。(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4.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许多大的地形区都是以山脉为界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归纳总结某条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什么,或某地形区四周分别有什么山。例如天山是
(三)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以 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将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产和 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协调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度、破坏环境的行为却在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
在实践中,如何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和协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一、矛盾表现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必然存在矛盾。
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分布不均等特点,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牺牲了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的原则。
虽然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但如失去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其带来的后果将是不可估量。
而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过分地保护环境会阻止资源的利用,对人类的发展产生限制,因此,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之间互相制约和抵触是无法避免的。
以采石业为例。
石材是建筑业的主要原材料,也是许多奢侈品的重要制作材料,因此采石业虽然产生大量利润,但却对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
采石过程中,需要大量改变地面,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导致土地的稳定性受到破坏、水资源受到污染等问题。
尽管可以通过环保技术手段来减少影响,但对于环境污染的完全消除还需要实现技术和管理融合,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经济成本也很高。
另外,也有一些地方为了开采天然气、煤炭等资源,通过过分地砍伐大片森林,更严重的是开采资源之后,部分地方产生的“空巢村”一度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又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难以估量。
二、协调措施采取正确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使其相互融合,才能够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间的协调发展。
以下措施值得重视:1. 加强顶层设计,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融合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2. 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体,建设循环经济。
当前已实现高效节能、低碳环保发展是必须的。
3. 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受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是保障人类群体安全和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的基础。
4. 落实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理念,建立环境保护机制,特别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实现资源环境效能的提高。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知识: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使之保持稳定和健康。
因此,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一、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是指自然界中所具有的生物、物理、化学等要素,它们能够为人类提供各种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源。
这些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矿物、海洋、石油、天然气等,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利用这些生态资源,以充分满足我们的需求,并确保它们的可持续性。
1、强化资源保护意识保护自然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资源保护意识,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才能为未来保留足够的资源。
同时,也应该避免过度开采、过度消耗和过度浪费,合理评估资源的价值,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采取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2、重视科学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更加先进、更加绿色的生产方式。
同样的,也有各种科学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更加准确。
应该把科学技术的优势应用到更多领域,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为未来留下更多的希望。
3、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政府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企业生产实行绿色生产、可持续生产的方式,在此基础上为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大投资力度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应当加大对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投资力度,为不同领域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同时应当尽量减少资源分配不均现象的发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二、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然环境,预防污染和降低污染对环境的损害。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4.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黑板。
2.视频或图片资源,用来展示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其利用方式。
3.活动材料,如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主题(5分钟)教师可以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其利用方式,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自然资源是什么吗?有什么种类?步骤二: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定义: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供人类使用和满足人们生活发展需要的物质和能源。
2.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步骤三:探究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2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资源进行研究,分析该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来获取相关信息,并用活动材料记录下来。
然后,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步骤四:讨论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保护自然资源的好处,如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步骤五:学习科学方法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方法,如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一个自然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2.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关于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辩论赛。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1. 引言1.1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包括水、土壤、矿产、森林、动植物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依赖于自然资源,例如食物、衣物、住所等都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持。
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建设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的利用要尊重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维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人类应当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资源的也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保障。
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环境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保护环境可以避免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被打破。
环境保护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只有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类才能长期享受自然资源带来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角度,更是为了维护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障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指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许多资源却面临着枯竭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五部分 选修六 第三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部分选修六第三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1.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下图为“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统计示意图”。
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我国耕地形势严峻,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析导致我国耕地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
2.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3.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 18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乙图)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
根据对东线调水路线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4.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加快发展可再生资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真正出路。
材料1:见下表。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百万吨标准油)(说明:全球能源需求总量等于一次能源供应总量。
而一次能源指生产或进口后未经过加工,原始状态下的能源)材料2: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销状况。
材料3:中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
材料4:见下图。
(1)材料1所提到的“其他可再生能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等能源(写出三个例子)。
其增长的速度最快,但不能成为主导消费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长期以来,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自然资源利用问题1. 自然资源过度开采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自然资源面临过度开采的问题,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减少,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水资源浪费在许多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许多地区的农田灌溉方式落后,导致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面临过度开垦的问题。
大量农用地、林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了耕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系统破坏。
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 气候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造成了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2.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导致了许多珍稀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水、土壤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垃圾等被排放到水体和土壤中,导致了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三、对策分析1. 制定严格的资源管理政策政府应该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资源开采的监管,减缓资源的过度开发。
2. 推广节约型资源利用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推广节约型资源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来恢复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
5. 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选修⑥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2.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解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考点解读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5.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6.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知识清单1.自然资源按照能否再生分为______和______。
2.主要的资源问题:_____短缺,_____日益减少,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3.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___有限、地区_____,人为原因:不合理开发与管理、总需求量增长快;解决对策_____。
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______、时间分配不均,人为原因:____________,水污染和浪费;解决对策:_______、治理污染、_______。
4.土地退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污染;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农牧业措施。
耕地的利用和保护:确保耕地总量____、提高土地____、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开发和整治土地。
5.煤炭、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主要措施:____、环保进行、保护土地、_____。
6.森林的生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声;释放氧气,______;提供旅游休闲场所。
7.草场退化的原因是由于_____,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草场退化。
带来的危害:_____、盐渍化、物种灭绝等。
保护草地的措施:只有大力_______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具体做法有实行_____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变游牧方式为牲畜_____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8.湿地的功能:提供____,保护_____;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_____;_______;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生产出大量的鱼虾等农副产品。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推广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 产生。
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或 产品。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产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 赖和消耗。
强化环境监管,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01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问题,确保环境安全。
02
严格环境执法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
03
建立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主体进行追责,促使相关方积极履行
环保责任。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环保知 识,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倡导绿色消费
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节 能、低碳的产品和服务,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推动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 人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形 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环境的 良好氛围。
05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
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案例
总结词
提高生活质量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 环境。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原则
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采取各种措施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分类
根据资源的性质和用途,自然资源可 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
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自然资源利用的现状。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了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例如,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许多地区的水源枯竭,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然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资源利用的限制和标准,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和破坏。
只有在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
环境污染是自然资源利用的副产品,如果不加以治理和修复,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进行环境修复工作,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只有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问题,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通过监测和评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找到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自然资源利用问题1. 能源枯竭与消耗:由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增长,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其可再生性和易得性却越来越低,因此在未来可能面临能源枯竭和消耗的问题。
2. 水资源愈发紧缺:过量使用、过度排放、污染等因素导致,水资源不仅变得更加紧缺,同时水质也在不断恶化。
3. 矿产资源枯竭:在大量采矿、过度开垦等情况下,矿产资源开始变得稀缺,在一些地区甚至已经开始枯竭。
4. 土地资源减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过度的耕作,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减少。
这不仅影响到大量农民的生计,同时也威胁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 过度开发:在不断的开发和建设中,大面积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这些措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导致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2. 海洋污染:大量的废水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导致海洋环境的恶化,很多海洋生态链已经破坏。
3. 大气污染:化石燃料的使用、机动车尾气等问题,让大气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造成了雾霾、酸雨等一系列的问题。
4. 水污染:由于大量工业和人类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水质下滑,很多河流和湖泊都已经遭受了污染。
三、对策分析1. 增加能源的可再生性:发展新能源,提高再生能源的占比,降低能源的消耗与污染。
比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 加强节水意识: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节水设施的建设,努力提高工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而普通人则通过自己言传身教、重视节水等方式加强节水意识。
3. 发扬矿业资源再生利用意识:在垃圾归类、资源回收方面,不断完善再生利用的设施和技术,减轻矿产资源的压力。
4. 推行有机农业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鼓励有机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使农民不再追求单纯的盈利,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自然资源利用问题自然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空气、水、土地、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张,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部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了资源短缺和枯竭的问题。
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能源危机的出现,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问题也值得关注。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并不高,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和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耕地面积的减少。
一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存在着浪费和污染的问题,如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大气污染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生态环境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等各种自然要素。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工业废气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了大气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了水体污染,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土壤污染。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和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分析针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包括政府管理、科技创新、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努力。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资源浪费
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利用 技术和管理制度,导致大 量自然资源被浪费。
02
自然资源的利用
能源资源的利用
化石能源的利用
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它 们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能源来源, 但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
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 能等,这些能源不仅可再生,而且 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较少。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 护
汇报人:XX
2024-01-14
目录
• 自然资源概述 • 自然资源的利用 • 自然资源的保护 •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平衡 •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政策与法规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自然资源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 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满足人类生 存和发展需要的自然要素和自然条件 。
01
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
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公约
02
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采取措施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03
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国内政策与法规
01
自然资源法
规定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保护责任,确保自然资源的
01
02
03
04
农业生产用地
用于种植农作物、养殖畜禽等 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建设用地
用于房屋、道路、公共设施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工矿用地
用于采矿、冶炼、制造等工业 生产活动。
自然保护用地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生态环境恶化、物种灭绝、气候变暖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生存危机。
因此,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自然资源利用现状目前,社会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资源的采集开发势头迅猛。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资源开发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了资源过度开采、浪费严重、矿产资源争夺激烈等问题。
同时,一些农业生产模式也存在着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加速了土地沙化和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逐渐遭受破坏。
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空气质量下降、森林遭到大规模砍伐等现象屡见不鲜。
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也给人类带来健康隐患。
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也使得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三、对策分析1. 制定严格的资源利用规划针对资源过度开采、浪费等问题,应当加强资源管理,对资源的利用进行规划,并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确保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2. 推动绿色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物排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好地球家园。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要注重经济发展,更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推动环境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但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不负责任的利用和破坏,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1 自然资源的浪费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是人类经常在使用自然资源时,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浪费现象。
比如在企业中,常常因为没有及时检修或更换设备,导致能源和原材料的过度浪费,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化肥和农药,以及耕作方式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极度污染和损失。
1.2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在使用中,有可能被过度开采,例如木材、水源、矿产、钻石等,经常遭到过度利用。
短期内,这些资源的采集可为人类带来很大的财富,但是长期来看,这种不负责任的开采不仅会引起资源的枯竭而且会破坏生态环境。
像大面积的毁林开矿,对于地球的环境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1.3 生物资源的猎捕和利用人类在利用生物资源时,难以控制对动植物的猎捕和掠夺性利用,这种利用方式对于生物种群非常危险,导致生物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比如野生动物的捕杀和非法交易,很容易破坏动物种群,使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锐减。
2.1 大气环境污染随着人类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尾气和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导致空气污染严重,气候异常,当空气污染超标时,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
2.2 水源污染与合理使用水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源之一,但是水源污染程度很高,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滥用、过度的利用和非法采取一些安装泄漏的设备等问题会导致非常危险的后果。
如何避免水源污染、保护水源自然环境,以及合理使用水资源,是环保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土地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许多不利影响力并且土地环境面临严峻的危机。
如土地沙漠化、垃圾填埋、三废排放等等。
土地资源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保护土地环境和耕地是必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数量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 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 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质量保护:国家制定耕 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 化、贫瘠化等;实施耕地环境保护。
返回
1.化石燃料
[考点一线串]
(1)分布特征:不均衡。
化石 燃料
返回
[考点一线串]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返回
(2)
返回
2.土地资源的退化与防治
土地退化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 的概念 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 化现象) 表现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降水较少、光照
光热转换、充足的地区:西
光电转换 北、青藏高原等
地区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 东部沿海地区
返回
种 优点
类
缺点
我国主要分布 利用形式
地区
发电成本 水
较低,无 能
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其 周围地区的环境 带来不利影响
水量丰富、落 水力发电
差大的地区
潮 干净,无
汐 污染
能
能源密度小,修 建大坝会阻碍船 只和鱼类进出
返回
解析:能够形成酸雨的物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它们 在雨水中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特别是硫酸,它能使土壤、 湖水酸化,使生物枯死,还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等。 化石燃料燃烧时还排放出CO2气体,它被称为温室气体,能 造成温室效应。为减少上述物质对大气的污染,就要积极 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用新能源和清洁 能源。
返回
答案:(1)SO2、NO2 (2)使草木枯萎,湖水酸化,良田变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 (3)CO2。CO2可以作为绿色植物的原料,促进植物的生长; CO2能使大气增温,造成温室效应。 (4)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利用新能源 和清洁能源。
返回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 主要原因
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生物 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 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 的科学管理
工程
防治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 农牧业
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 措施
[应用闯一关] 2.下表反映的是我国化石燃料在产生相等能量的情况下,
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数量差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灰分 SO2 NO2 碳氢化合物
煤
148 700 10
29
石油 14 400 5
16
天然气 1
1
1
1
返回
(1)表格的污染物中,能够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__。 (2)酸雨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时还会排放一种气体,但表中没有显示这 种气体,说出这种气体的名称并说出这种气体的排放对环境 能够产生哪些影响。 (4)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大气中60%的灰分、 87%的SO2、67%的NO2均来自煤炭的燃烧。为减轻大气污染, 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返回
材料2: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 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几年来,全国 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 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简要分析我国应该如何保护耕地资源?
返回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我国实际来分析。第(2)题,我 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 等。 答案:(1)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 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 造成耕地减少等。
利用潮汐 进行发电
沿海地区
返回
种 优点
类
缺点
我国主要分 利用形式
布地区
生
比较理想的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
我国广大农
物 可再生
利用方式是
污染,造成资源浪费
村地区
能
沼气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
地
发电、取暖、地热能丰富
成本低 更新速度较慢,地热
热
建地热温室 的地区,如
廉
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
能
等
青藏高原
毒有害物质
返回
考纲 下载
考纲 解读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1.识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生态问题
及产生的原因。 2.理解:某一资源问题或生态问题产生的
原因及防治措施。
第与
析考点
选 修 六
三保 讲护 自生 然态
明考向环Leabharlann 资环境源境
保
的保
护
利护
用
提能力
返回
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返回
3.耕地日渐减少 耕地比重少 人均占有耕地少
中国耕地资源耕地的分布不均 面临的压力 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耕地质量不佳且退化严重 耕地污染严重
返回
[应用闯一关] 1.(2012·长春模拟)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从2010年2月开始,中国将通过卫星遥感图 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 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根据“15 号令”,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 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 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世界
中国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其次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山西、
煤炭 为北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陕西、内蒙古三省储量大;
和南非也较多
南方地区只有贵州较丰富
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 东部:大庆、辽河、大港、
东到印尼,中东、北非最丰 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
石油 富;西半球:从阿拉斯加, 陆架;西部:塔里木、柴达
返回
2.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
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归纳如下表:
种 类
优点
缺点
太 能量巨大、 较分散,受 阳 无污染、 天气、季节 能 可再生 影响大
风 能
发电成本 较低,无 污染
风速不稳且 风力丰富地 区与能源消 费区不匹配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 区
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 木和准噶尔、吐鲁番—哈密
哥、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盆地
返回
(2)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 ①开采:破坏地表、占地、废渣自燃、水土环境污染等。 ②运输与存放:污染空气、水与土壤;占地、破坏景观, 造成污染。 ③利用:污染空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形成。
返回
(3)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