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
宿主的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
疫
应
宿主的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
答
宿主的免疫遗传学因素
病毒因素
Page 18
病理改变------急性乙型肝炎
1.全小叶病变 2.肝细胞肿胀、水样变性、嗜酸变性 3.嗜酸小体形成、肝小叶内有散在的点状及灶状坏死 4.肝细胞再生、肝窦库普弗细胞增生 5.肝窦、实质内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单核、浆细胞 6.汇管区:轻至中度炎症 7.有黄疸者:小叶内有胆汁淤积,毛细胆管内有胆栓 8.淤胆型肝炎患者:小胆管淤胆及胆栓形成,肝细胞变 性及坏死轻,肝细胞内有胆色素沉着,汇管区可见炎性 细胞浸润和小胆管增生
1947年,MacCallum首次把“非肠道”或“ 血清型肝炎”更名为乙型肝炎。
Page 3
二、病原学
1.有包膜的双连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 2.三种颗粒: (电镜)
完整的HBV颗粒:Dane颗粒(1970年),直径最大,42nm (大球形颗粒),血清中数量最少
小球形颗粒:血清中数量最多,直径17-25nm 管状或丝状颗粒:直径20-22nm
亚急性肝衰竭(SALF):
1.新旧不等的亚大片坏死或桥接坏死 2.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胶 原纤维沉积 3.残留肝细胞有程度不等的再生,并可见细、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LF):
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基础上,新发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
慢性肝衰竭(CLF):
不含HBVDNA 无感染性
Page 4
二、病原学---完整HBV颗粒形态
包膜:
HBsAg
无传 染性
核心部分:
HBeAg HBcAg
复制主体 有传染性
Page 5
HBV基因组-----HBV DNA
编码具有反转录酶活性的大分子多肽,参与HBV的复制
HBcAg HBeAg
HBxAg
部分双链的DNA分子 长的为负链(黄色 3200bp),短的为正 链(红色) 4个开放读码框架均 位于负链分别是S、C、 P、X 前S蛋白与肝细胞受 体间有识别及介导作 HBsAg 用,刺激产生HBsAb
部和拉丁美洲,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 差异很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 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 100 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 原发性肝细胞癌 乙肝HBsAg(表面抗原)携带率为2%-20%之间, 按携带情况≥8%、2%-7%、<2%,分为高、中、 低流行区
Page 15
流行病学-自然史
HBV
6个月
围生期儿90% 婴幼儿时期25-30% 青少年和成人5-10%
高危因素: 病毒载量高 e抗原持续阳性 ALT水平高或反复波动 酗酒 合并HCV、HDV、HIV感染
肿瘤死亡第2位 38万人/年
Page 16
流行病学-自然史分期
分期 特点
HBsAg HBeAg 抗-HBe HBV-DNA ALT、AST 肝脏组织学
Page 6
HBV的生活周期和复制
cccDNA
Page 7
HBV的常见变异
病毒和宿主因素及外源性的选择性压力, 决定了HBV优势毒株的构成
外源性压力包括: 应用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α-干扰素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常见的变异包括: BCP、前C区和核心区 包膜基因的变异,HBV-RT区
Page 14
流行病学-我国流行特征
长江以南高于长江以北 农村高于城市 南部沿海地区高于西北边疆 男性多于女性 无明显季节性,散发流行 HBsAg携带者中
HBeAg阳性率平均为31.94%
1-14岁组,平均为53.32%,15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40-59岁组下降至12.3%
Page 10
流行病学:国内情况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 (2006年)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
7.18% ,5岁以下儿童已降至0.96% 我国流行的HBV血清型主要是adrq+和adw2
,少数为ayw3 (主要见于新疆、西藏和内 蒙古自治区) 基因型主要为C型和B型,西藏等地区主要 为D型
Page 11
流行病学-传染源
急、慢性乙肝患者 慢性HBsAg携带者(如HBsAg阳
性的肝硬化、肝癌等) 血中HBV-DNA水平是评估传染性
强弱的主要指标
Page 12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Page 13
流行病学-易感性
人群对HBV普遍易感 新生儿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经常接触乙型肝炎患者的医务人员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主要内容
概念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和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并发症
预后
治疗
预防
展望
Page 2
一、概念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主要经血液途径传 播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国家法定乙类传染 病,简称乙型肝炎。
免疫耐受期
+ + >105copy/ml 正常 无明显变化
免疫清除期
非活动或低(非) ;
-
-
+
>105copy/ml
<500-103copy/ml
间歇或持续性↑
正常
坏死、炎症
无明显炎症
Page 17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HBV不会直接引起肝细胞损害,而主要是与宿主的免疫应答有关
Page 19
病理改变------慢性乙型肝炎
根据病变轻重不同:慢性肝炎组织学分级分期标准
Page 20
病理改变------肝衰竭: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分四类: 急性肝衰竭(ALF):
1.一次性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 2.亚大片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不 塌陷或非完全塌陷
Page 8
HBV抵抗力
对外界抵抗力很强 30-32℃可存活至少6个月 -20 ℃可存活15年 能耐受60℃1小时,乙醚6小时,100℃煮沸
2分钟即可灭活 对0.5%过氧乙酸、3%漂白粉液、5%次氯酸
钠和环氧乙烷等消毒剂敏感
Page 9
三、流行病学
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呈世界性流行,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欧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