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作业
• 1、当堂作业:完成清学稿。 • 2、整理和归纳本文的文言 知识点。
(二)品文本,析人物
• 自学指导(二): • 1、烛之武为什么一见到秦伯就说“郑既知亡 矣”? • 提示:烛之武欲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蓄意来犯 之师,如果他这样说:秦晋以强凌弱,此非仁 义之师、不义之战;郑国尚可一战,胜负难以 预料。秦穆公会耐心倾听并改变主张吗?
(二)品文本,析人物
• 2、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 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提问:烛之武是如何说 服秦伯退兵的? • 3、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子犯请求攻打秦 军,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理由是什 么?你对此如何认识? • 提示:可根据人物语言并结合历史事实来思考, 期待你8分钟后精彩的表现!
课堂小结
• 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 瓦解的方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 国对秦不利的道理,说服秦伯撤走了围郑的秦军, 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 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 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 左 传 》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 研读第三四段,积累和归纳常见的 文言词语和句式。 • 挖掘人物深层次的精神品质,体会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 人的外交才能。
课文探究
• (一)读课文,释词句 • 自学指导一:齐读课文第三四段后, 请大家结合注释疏通文段。 • 要求:边看边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实词、 虚词。提示:可根据课下注释来标画。 • 3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表现!
内容图示
拓展延伸
• 烛之武这么能干,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 看,他是不是也有一些小小的缺点呢? • • (提示:烛之武为何不在“臣之壮也” 的时候,也像三百年后的晚生毛遂那样, 大胆地“自赞”于郑伯的驾前呢?)

在推销自己这点上,春秋之“士”远不如战国之 “士”放得开。商鞅、冯谖、范睢、苏秦,哪一个不 是在竭力运筹、想方设法(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去干 谒王侯,以期受到垂青授以大任,创出一番功业而名 垂史册呢?我觉得,在烛之武的心里,更多的还珍藏 着做为“士”的标志之一的清高与孤傲。“士为知己 者死”,如果碰不上一个敬贤礼士、思贤若渴的开明 君主,宁可老死家中、默默无闻,也绝不涎皮赖脸的 去求人家赏给自己一个板凳、弯腰低头地做一个平庸 的官僚。他们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岁月在磋砣中消磨逝 去,我们可以为他们惋惜,但我们必须向他们那高傲 的灵魂敬礼!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 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 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 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 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 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 出现了裂痕。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

明确3: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 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其实,“不仁” 仅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知”才是他对 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 秦国退兵,胜负之数,难以意料,晋文公的决 定,说到底,是一个“利”字在起作用。 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侯并没有感情 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 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 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
这一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 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 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 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 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 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 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 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 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 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明确

明确1:烛之武采用了先抑后扬 的办法。一上来,使秦伯认为烛之 武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这就 引起秦伯对烛之武的好感,愿意听 烛之武把话说完,这就为进一步说 服秦伯提供了可能。
• 明确2: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采取了高超的攻心 战术。大体来说可分为五步:第一步是欲扬先抑,以 退为进,“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此时的烛之 武,仿佛将自己置身于郑国之外,以博得秦君好感。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巧妙地以“邻之厚,君 之薄也”,指出亡郑仅对晋国有利。第三步替秦着想, 以利相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君也无所害”则是烛之武另换角度,从利益上 引诱秦伯的。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则是烛之武在不失时机地从 秦、晋两国历史关系指责晋国的背信弃义。第五步推 测未来,劝秦图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