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香蕉品种果实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个香蕉品种果实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分析
作者:李健杨昌鹏陈智理郭静婕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15期
摘要:对3个香蕉品种果实POD的最适pH值与pH值稳定性、最适温度与热稳定性以及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控制3个香蕉品种过氧化物酶(POD)引起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最适pH值分别为6.5、5.0、5.5;pH值稳定性范围分别在6.0~9.0、8.0~9.0、5.0~9.0;POD最适温度分别是35、25、30℃;POD的耐热性表现为大蕉POD>威廉斯蕉POD>粉蕉POD;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活性的最佳抑制剂都是抗坏血酸,其次是盐酸-L-半胱氨酸。

关键词:香蕉;过氧化物酶;特性
中图分类号:S6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5-3093-04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Peroxidase from Banana Pulp of Three Cultivars
LIJian1,2,YANGChang-peng1,2,CHENZhi-li2,GUOJing-jie2
(1.CollegeofAgricultural,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5,China;
2.GuangxiAgricultural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Nanning530007,China)
Abstract:ThecharacteristicsofPODinfruitsofthreebananacultivarswerestudied.InWilliamsjiao,DajiaoandFenjiao,theoptimumpHforPODactivitywasrespectively6.5,5.0,5.5,andthepHstabilityrangewasatpH6.0~9.0,pH8.0~9.0,pH5.0~9.0respectively.T
heoptimumtemperatureforPODactivitywasrespectively35℃,25℃,30℃.TheheattoleranceofPODactivitywasDajiao>Williamsjiao>Fenjiao.TheoptimuminhibitorofPODactivityinallthreebananacultivarswasascorbicacid,andthenfollowedbyhydrochloride-L-cysteine.
Keywords:bananacultivars;peroxidase; characteristics
香蕉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世界年产量近1亿t,居全世界水果产量第二位。

香蕉属呼吸跃变型水果,成熟后质地柔软,对其长期保鲜或储运比较困难。

目前,香蕉仍以鲜食为主,除少量被加工成香蕉干、香蕉粉和香蕉酱外,其他的加工品则很少见,原因是香蕉果实中富含的多酚物质在酚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醌式化,再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聚合成黑色素[1],影响其加工性能及感观质量,严重制约着香蕉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过去,大多数学者研究的是引起香蕉酶促褐变的多酚氧化酶(PPO)[2-7],对引起香蕉酶促褐变的过氧化物酶(POD)研究较少,除了对香牙蕉果皮的
POD[8]、果肉的POD[9]有少量报道外,对香牙蕉以外的香蕉品种果实的POD鲜见报道。

为此,试验对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香蕉品种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实POD的最适pH值与pH值稳定性、最适温度与热稳定性、化合物对POD活性影响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香蕉品种果实加工原料的选择以及不同香蕉品种果实POD引起的酶促褐变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采用八成熟的市售威廉斯蕉(MusacavendishiiL.,AAA)、大蕉(MusasapientumL.,ABB)及粉蕉(MusaparadisiacaL.,ABB)。

1.2方法
1.2.1POD的提取将香蕉果实去皮,去除果肉四周的丝络,精确称取50g果肉,将果肉切成细块状,按料液比1∶1(m/v,g∶mL)的比例加入含有0.03%果胶酶和3%Tween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0.1mol/L,pH值7.0),一起打浆40s后,置于40℃水浴中酶解90min,除去果胶物质,取出用纱布过滤后,再在
10000r/min、2℃条件下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作为POD的粗酶提取液。

1.2.2POD的测定采用杨昌鹏等[9]的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香蕉果实POD活性。

反应液由3.8mL磷酸盐缓冲液(0.1mol/L,pH值7.0)、0.5mL愈创木酚-乙醇溶液(0.1mol/L)、0.5mL过氧化氢(0.3%)和0.2mL酶液组成。

在30℃下反应5min,于47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值的变化。

以每毫升酶液每分钟吸光度改变0.1为1个酶活性单位(U)。

1.2.3pH值对香蕉POD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1)pH值对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活性影响的测定。

分别用pH值3.0、4.0、5.0、5.5、6.0、6.5、7.0、7.5、8.0、8.5、9.0、10.0、11.0的混合缓冲溶液取代0.1mol/LpH值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测定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实的POD活性。

以吸光值最大处酶活性为100%,计算出其他pH值的相对活性,绘出相对酶活性曲线,从而判定其POD的最适pH值。

2)pH值对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稳定性的测定。

分别取2mLpH值3.0~11.0的各种混合缓冲溶液,再分别加入0.5mL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酶液,放置在冰箱内72h后,再取2mL0.1mol/LpH值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1mL处理过的各酶液相混合,测定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实的POD残存的酶活性。

以吸光值最大处活性为100%,计算出其他pH值处理条件下POD的相对酶活性。

1.2.4温度对香蕉POD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1)温度对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活性影响的测定。

将酶促反应混合液分别置于20、25、30、35、40、50、60、70℃水浴下反应5min,测定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实POD活性。

以吸光值最大处酶活性为100%,计算出其他温度的相对活性,绘出相对酶活性曲线,并判定其POD的最适温度。

2)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的热稳定性测定。

将提取的酶液分别在30~100℃水浴加热10min和30min,冷却后测定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实POD的残余酶活性。

以吸光值最大处活性为100%,计算出其他温度处理条件下的相对POD活性。

1.2.5化合物对香蕉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用于研究的化合物分别有氯化钠、柠檬酸、植酸、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盐酸-L-半胱氨酸、EDTA-Na2、氟化钠、氯化镁、硫酸铜、乙酸锌、氯化锰、氯化钙等。

测定化合物对香蕉果实POD活性影响时,用3.3m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0.1mol/L,pH值7.0)和0.5mL的一定浓度的上述化合物取代POD酶活性测定反应体系中的3.8mL磷酸盐缓冲溶液(0.1mol/L,pH值7.0),在470nm波长下测定其反应物吸光值的变化,再分别计算出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活力。

以在酶活性测定反应体系中不添加任何化合物测得的香蕉果实POD的酶活性为100%,分别计算出添加各种化合物后反应体系的香蕉果实的相对POD活性。

2结果与分析
2.1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实POD最适pH值及其稳定性
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与最适pH值的关系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最适pH值分别是6.5、5.0、5.5。

威廉斯蕉POD最适pH值与杨昌鹏等[9]报道的巴西蕉果肉POD最适pH值相同,比香蕉皮POD最适pH值6.0[8]略高。

威廉斯蕉POD在峰值过后,pH值7.0时活性快速下降至72.06%,而大蕉及粉蕉POD活性下降速度则相对较慢,由此可见,威廉斯蕉POD对pH值变化的敏感性高于粉蕉POD和大蕉POD。

当pH值为3.0时,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的POD活性分别是其最大活性的17.65%、50.67%、29.43%;当pH≥9.0时,三者的POD活性远低于其最大活性,由此可知,低酸能较好地抑制威廉斯蕉POD的活性,也对香蕉PPO活性有较好的抑制效果[3];低酸对粉蕉POD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对大蕉POD抑制效果较差;而当pH≥9.0时,都能较好地抑制三者的POD活性。

生产上若采用低酸度处理威廉斯蕉、粉蕉原料及其加工制品,应该可以有效控制威廉斯蕉果肉由PPO和POD共同引起的酶促褐变。

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活性的pH值稳定性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的pH值稳定范围分别是6.0~9.0、8.0~9.0、5.0~9.0,三者POD活性的pH值稳定性范围依次是:粉蕉>威廉斯蕉>大蕉。

其中威廉斯蕉POD粗酶的pH值稳定范围与巴西蕉果肉POD纯酶的接近[9]。

大蕉POD在pH≤5.0时活性较低,之后随着pH值增大活性快速上升,在pH值8.0时达到峰值,而后又快速下降,表现为波动较大,pH值稳定性较差。

2.2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实POD的最适温度及其热稳定性
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活性与最适温度的关系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活性最适温度分别是35、25、30℃,其中威廉斯蕉POD粗酶
最适温度与杨昌鹏等[9]报道的巴西蕉果肉POD纯酶最适温度相同,比香蕉皮POD最适温度30℃[7]稍高。

图4显示了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的热稳定性。

由图4可以看出,70℃加热30min,大蕉POD保持最大活性;80℃加热10min,威廉斯蕉POD、大蕉POD仍残存25%左右的活性,而粉蕉POD基本失活;100℃加热30min,威廉斯蕉POD、大蕉POD残存活性分别保持14.45%、18.28%,仍然不易完全失活,这与杨昌鹏等[9]报道的90℃高温加热条件下,巴西蕉果肉POD仍然不易完全失活相符。

由此可见,大蕉POD的热稳定性较高,3个蕉类品种的POD耐热性表现为大蕉>威廉斯蕉>粉蕉。

威廉斯蕉POD粗酶在60℃加热10min,其残存活性是57.58%,而杨昌鹏等[9]报道的巴西蕉POD纯酶在60℃加热10min,其残存活性已低于10%。

可见,威廉斯蕉POD粗酶的热稳定性高于其POD纯酶的热稳定性。

类似的有王瑧等[10]的报道。

2.3化合物对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不同化合物对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实POD活性的影响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0mmol/L的盐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对威廉斯蕉POD活性有较显著的抑制效果。

因此,威廉斯蕉POD最佳抑制剂是抗坏血酸,其次是盐酸-L-半胱氨酸,这与杨昌鹏等[9]报道的相符;再次是低浓度EDTA-Na2、10mmol/L亚硫酸氢钠对威廉斯蕉POD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是10mmol/LEDTA-Na2、低浓度的亚硫酸氢钠以及氯化钠、柠檬酸、植酸、氟化钠、氯化镁则对威廉斯蕉POD活性无明显影响;而乙酸锌、氯化锰、硫酸铜、氯化钙则对威廉斯蕉POD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以乙酸锌的激活作用最为显著。

10mmol/L的盐酸-L-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对大蕉POD活性有较显著的抑制效果,因此大蕉POD的最佳抑制剂也是抗坏血酸,其次是盐酸-L-半胱氨酸;10mmol/L亚硫酸氢钠对大蕉POD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是低浓度的亚硫酸氢钠以及氯化钠、柠檬酸、植酸、氟化钠、氯化镁、EDTA-Na2则对大蕉POD活性无明显影响;而乙酸锌、氯化锰、硫酸铜、氯化钙对大蕉POD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以氯化锰的激活作用最为显著。

10mmol/L的盐酸-L-半胱氨酸和10、1、0.5mmol/L抗坏血酸对粉蕉POD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因此粉蕉POD的最佳抑制剂也是抗坏血酸,其次是盐酸-L-半胱氨酸;10mmol/L的亚硫酸氢钠对大蕉POD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是低浓度的亚硫酸氢钠以及氯化钠、柠檬酸、植酸、氟化钠、EDTA-Na2、氯化镁则对粉蕉POD活性无明显影响;而乙酸锌、氯化锰、硫酸铜,氯化钙对粉蕉POD同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以乙酸锌的激活作用最为显著。

3结论与讨论
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最适pH值分别是6.5、5.0、5.5,威廉斯蕉POD对pH值变化的敏感性高于粉蕉和大蕉。

其中威廉斯蕉POD粗酶最适pH值与巴西蕉果肉POD纯酶最适pH值相同,比香蕉皮POD最适pH值略高。

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的pH值稳定范围分别是6.0~9.0、8.0~9.0、5.0~9.0,三者POD活性的pH值稳定性范围依次是粉蕉>威廉斯蕉>大蕉。

其中威廉斯蕉POD粗酶的pH值稳定范围与巴西蕉果肉POD纯酶的接近。

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的最适温度分别是35、25、30℃,其中威廉斯蕉POD粗酶最适温度与巴西蕉果肉POD纯酶的相同,比香蕉皮POD最适温度稍高。

3个香蕉品种的POD耐热性表现为大蕉>威廉斯蕉>粉蕉。

威廉斯蕉POD粗酶的热稳定性高于其POD纯酶的热稳定性。

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的抑制剂基本一致,即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活性的最佳抑制剂都是抗坏血酸,其次是盐酸-L-半胱氨酸;低浓度的亚硫酸氢钠以及氯化钠、柠檬酸、植酸、氟化钠、EDTA-Na、氯化镁对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活性无明显影响;乙酸锌、氯化锰、硫酸铜、氯化钙对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OD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乙酸锌对威廉斯蕉、粉蕉POD激活作用最为显著,而氯化锰对大蕉POD激活作用最为显著。

试验采用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果肉POD的粗酶液进行研究,还未进一步开展大蕉、粉蕉POD纯化试验及其纯酶特性的研究,这方面的试验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生产上如果采用可食性盐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处理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原料及其加工制品,应该可以有效地抑制香蕉果实由POD引起的香蕉酶促褐变,但实际抑制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MONTGOMERYMW,SGARBIERIVC.Isoenzymesofbananapolyphenoloxidase[J].Phytochemistry,1975,14(4):1245-1249.
[2]FUJITAS,YANGCP,MATSUFUJIK,etal.Changesofpolyphenoloxidaseofbanana(MusasapientumL.)fruitsduringripeningtreatment
byethylene[J].FoodPreservationScience,2001,27(2):79-82.
[3]YANGCP,FUJITAS,ASHRAFUZZAMANMD,etal.Partial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olyphenoloxidasefrombanana(MusasapientumL.)pulp[J].AgricultureFoodChemistry,2000,48(7):2732-2735.
[4]YANGCP,FUJITAS,KOHNOK,etal.Partial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olyphenoloxidasefrombanana(MusasapientumL.)peel[J].AgricultureFoodChemistry,2001,49(3):1446-1449.
[5]YANGCP,NONGZR.,LUJL,etal.Bananapolyphenoloxidase:occurrenceandchangeofpolyphenoloxidaseactivityinsomebananacultivarsduringfruitdevelopment[J].FoodScienceTechnology,2004,10(1):75-78.
[6]李光磊,惠明,王清德,等.香蕉中多酚氧化酶特性探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1(6):28-29.
[7]张勇,池建伟,温其标,等.香蕉酶促褐变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3):45-48.
[8]鲍金勇,赵国建,梁淑如,等.香蕉皮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5(11):17-20.
[9]杨昌鹏,罗菊珍,郭静婕,等.香蕉果肉过氧化物酶初步纯化及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6148-16150.
[10]王瑧,廖祥儒,张建国,等.女贞果实过氧化物酶的纯化及热稳定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5):23-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