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文化功能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文化功能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柳州市女子实验高中刘晔
[摘要]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阐释了语言的本质,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期探讨优化英语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语言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ulture. It also explains the influences which affected language by culture from four aspects. What is expected is to probe how to bette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nd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culture language
一度社会上沸沸扬扬地流传着"中国这些年的外语教学是失败的"说法。固然,这种说法本身带着一定的偏激,但也给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1998《关于外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报告》得
出一个重要结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外语技能基本上满意,而对语言理论、对象国国情的满意率明显低于技能,……希望毕业生能成为"外语+宽厚知识"型人才。该报告同时指出,在问卷调查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条件:外语能力只占25%,思想道德和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占75%。"这种对教育的反馈尖锐
地指出了当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教学内容狭窄和培养目标过低。换言之,我们外语教学工作
者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是训练翻译和实际的"工具",而应该致力于人的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文化人的培养。卡西尔曾说过:"正是语言,才真正向人揭示出较这任何自然客体的世界更接近于他的世界,正是语词、语言,才真正比物理本性更直接地触动他的幸福和悲哀。因此,在教学生读Shalley,Byron时,绝不仅仅是为了多得高分或达成任何其它"有用"的目的",而是为了Byron比Shalley
更能触动我的心"这样的理由。著名语言家叶蜚声曾指出:"一门语言是探索一种文化的灯火,一门语言正
是了解那个国家那个民族的一个窗口",外语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和借助所学外语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授受目标
语国家的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恰当得体地使用外语和更深刻准确地理解外语语言现象。为了更好地阐述
这一论题,我们先了解一下语言的文化功能。
基督教《圣经》新约约翰福音一开始就说:"In the beginning has the words"(太初有道,若直译即"最初的是语言(词)。"接下来说,所有的东西都是由语言创造的,生命在于语言之中。人
不仅仅是靠面包来生存,也靠神所说的每一句话来生活。这是宗教文化对语言的阐释。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认为,语言的结构能够决定操该语言的人的思想方法,因此,各种不
同的语言结构导致说这些语言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世界。作为人们的行为体系的文化,只能存在于人
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念中,语言包含着人们关于周围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各种观念,也包括人们在社会中应
如何行为的观念。人们只有了解这些观念是什么,才能了解文化是什么。这些观念既然被包含在语言之中,那么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接受和了解文化。因此,语言表达文化,决定着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并形成
了人们的世界观。
索绪尔的学生,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
么样的语言。"一种语言能代表一种有权威的文化才能扩充,甚至语言的扩充完全依赖-种文化的权威。
波兰出生的人类学家马村诺夫斯基说,人的语言知识成熟就等于它在社会及文化中地位的成熟。于是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其精神文
化的一部分。
苏联社会学家什维第尔在他的《现代社会-语言学》中谈到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国语言学家坦宁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言》中也谈到,什么时间讲话,讲什么,速度和停顿,语调
等八个方面都与文化有关。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格林把与赫尔
德有关各民族语言的个性及其与民族文化的密切联系的论述,用作确定语言的历史的尺度,而且进一步发展为"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这一学派的另一杰出代表,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也把赫尔德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认为一个民族的言语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而该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言语。
每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独特的主观意识带到自己的语言中,因此,每一语言里都包含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每种语言都包含着一部分人类的整个概念和想象方式的体系,这种语言世界观又可以反过来影响人的思想行动,"人总是和事物生活在一起,它主要按照语言传递事物的方式生活,而由于他的感情和行为受制于他的观念,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按照语言的引导生活。"人创造了语言,同时又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洪堡特,西方著名语言学家,德国人,其一再被引用的著名论断为:语言决不是产品(Brgon),而是一种制造活动(Bnergeia)"语言实际上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在洪堡特那里,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极为密切,每种语言都表达了记录了各自的思维范畴和意义内容,由此形成了表现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内在语言形式"各民族的人们就是通过这种潜藏在语言底层的"内在语言形式"来整理和划分经验世界,使观念和思想得以明确化、现实化的。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学家通常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表层,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中层,即制度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交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发展往往又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二者相辅相成。古人说"文以载道",现代语言学家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今古如一。因此,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那种不可分割的重要地位是十分明确的。通过和借助所学外语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接受文化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恰当得体地使用外语和更深刻准确地理解外语语言现象。以下是对这个观点的论述:
一、思维文化差异在不同语言语法的反映
接触过英语和汉语的人,或比较过英语和汉语的人,可能有一种感受是共同的:汉语和英语有些句子成分的语序是颠倒过来的。例如,当我们说到年、月、日的时候,当我们说和国家、省、市、区、街、门、栋和某个人的时候,汉语都是从大到小,最大的放在最前面或最上面,而英语则完全相反,这是不同语言语法反映的思维文化差异。
同样,当我们说"教堂的医院"的时候,这个医院是属于教堂的,当我们说"医院的教堂"时,则这个教堂是属于医院的。可英语相同的语序其表达的所属关系,却刚好和汉语相反。1988年美国学者戴浩一列举了许多事实说明"汉语语法的基本手法仿佛是按照某些具体的概念原则把句法单位编织在一起","把动词作为中心参照点,按时间顺序来排列跟动词有语义联系的成分","它的顺序跟思维交流完全自然合拍"。例如:汉语,他从旧金山坐长途汽车经过芝加哥到纽约。英语He came to New York from SanFrancisco through Chicago by greyhound bus,(他来纽约,从旧金山经过芝加哥坐长途汽车),很显然,上面所举的英语句子,从时间先后看,英语的语序是看不出与逻辑的联系的,或者说,英语的语序由于逻辑不一致的纯语言结构顺序。把上述几种语法现象综合起来,是否可以说,汉语的语序,是逻辑事理的顺序,这种语序的选择,可能与汉文化"尊天理,重长幼"的文化心态有关,汉语的语法好像是在把逻辑事理看作一种天理,语法跟着天理走,英语语序可能与他们的文化"尊后天地位,重主仆关系"的社会价值观有关,语言结构的主从,被看作后天地位尊卑的一种类型。
二、语言对文化征服痕迹的忠实记录
词语借用也刻下了民族征服的痕迹。在英国北部和东部地区,现在约有1400多个村、镇名称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在约克郡等地,75%的地名来自丹麦语;英语地名中toft(地产)、beck(小河,溪)、gill(深谷)等成分也都是借自古丹麦语。这种广泛的词语使用现象是8世纪开始的"诺曼底人的征服"是英国在三百年的时间内沦入异族统治之下,盎格鲁-萨克逊文化深受法兰西文化的影响,法语词语不断渗入英语。据统计,仅在1250年至1400年的150年内就有约1万个发育词语进入英语词汇,其中75%一致还沿用至今。英语中大量存在的斯堪的纳维亚语和法语借用词语,共同记录了民族征服所形成的文化交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