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和意义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

和意义

党的六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全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所作出的理论阐述和决策部署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充分的现实依据。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首先应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

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

构建和谐社会属于社会建设范畴。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其范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建设相对薄弱,满足不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需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社会建设的紧迫性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鲜明地提到全党全社会面前,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去年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明确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了要求。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愿望,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立足世情国情,适应新的趋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准确判断发展方位和趋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从世情看,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既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情看,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加速推进,出现了“四个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单纯的按劳分配体制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新世纪的头5年,城市化率提高6.8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有1700多万从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

人口。这种社会结构转变的速度和深刻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引起了社会成员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利益

群体,形成了复杂的阶层关系和利益关系。随着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

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

择性、差异性、多变性、越来越强。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六中全会的主题进行研究部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基于当

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解决。《决定》列举了发展不平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风气等6个方面的不和谐问题,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紧迫性,这些问题是客

观存在的,关键是如何看待问题的产生、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有的人认为,现在提出构建和

谐社会,是不是说目前社会是不和谐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应该说,当前我国社会从总体

上讲是和谐的,我国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和以公有制为主题的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

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但另一方面,应该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许多不和谐因素老百姓意见很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解决不好可能会引发社会危机。比如说城乡差距,城乡居民的收入

差距还在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明显。地区间的和谐发展,实际上是保障国家整体安全、民

族团结、边境安宁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比如说分配问题,全国来讲,贫富差距拉大的速度

也是比较快的,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2000年到现在一直在0.4以上,超过国际警戒线。有人统计,我国最富的五分之一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一半。收入结构非常不合理,

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比如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成了社会的通病。再比如自然环境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来没像今天这样严重,再不治理,不仅引发社会矛盾,而且今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看清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才能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

紧迫感和责任感。有些问题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造成的,有些是社会建设薄弱引起的,有

些是经济发展的代价。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六中全会提出了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目标措施。我们要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深刻领会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

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