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科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有人曾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也要承担科学发展带来的弊端。”这样的说法我并不否认,科学发展是人类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所以人类要进步、人类文明要发展,就必然要承担进步与发展带来的结果。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后,对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一方面,科学的图景常常都是集猜想、反驳、经验、验证四位一体的“杂合体”,就像是Windows的ta的补丁们,不断纠错交结在一起;另一方面科学又像是一个“问题小孩”,其继承与发展都存在很多问题,好的坏的、简单的困难的、清晰的模糊的、肯定的纠结的……
我们在继承科学前辈们留下的技术与经验时,会对其提出质疑和进行反复验证,直至其理论与实践都是客观存在贴合实际的。这就是科学的继承,是反复验证而不是盲目接受。同样的,科学的发展也是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发展也需要反复提出质疑、进行验证、投入实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跟当代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
就如《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部分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讨论在当代得到了有效印证,科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引发了技术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促使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且科学技术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创建一个具备创新性与科学性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目
标以及社会评价越来越受重视与关注,但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区别于科学主义,在这里我们就要尤为重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在当代,科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求真的同时不能忽略科学“为善”的价值,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时必须要有道德与责任的担当。同时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等理念的提出在科学层面上也都获得了必要性论证,无疑就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所以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里我们可以从中拟议出以下三点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视野的科学技术革命;二是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反思;三是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两者的和谐稳定。也就是说,当代社会的发展应该依靠于科学,应该依靠基于科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而科学的继承与发展同样也要依靠于社会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观点也需要科学技术来验证,需要社会的发展来实践。所以,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三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时必须要紧抓科学内涵,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当代走向。在当代,要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科学的继承与发展,就必须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紧抓当代发展主题“和平、稳定、发展”,深入分析与研究在科学继承与发展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向,为当代的发展解疑答惑;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国情,着重研究小康社会、新农村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向;三是紧密结合执政标准与要求,紧抓两大主题――提升党执政能力、保持党先进性,结合当代党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分析并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向。
总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涵盖了很多理论与观点,除了与科学继承和发展方面紧密相连,跟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都有不可磨灭的联系,所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中国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始终坚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与不断“当代化”提供研究动力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