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000222217954555385825983331

学校:玄国虎市冥中之镇肖家塞小学*

教师:古因丰*

班级:大力士参班*

本单元包括三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法解决问题。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但对观察者与观察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作具体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初步落实《教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几何教学的三个核心的思想和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这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方法。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1)观察物体2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观察、探究、发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环节

一、引入新课。1.请同学或老师给大家

讲“盲人摸象”的故事。

2.思考:为什么故事中

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

都不一样?

3.导入新课:是啊,角度

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可

能不相同。(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1.讲故事,认真倾听。

2.思考并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3.学生认真倾听教师导言,明白

所学内容。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写上名

字。

(明明)(欢欢)(丽丽)

2.他们各看到房子的哪一部分?连一

连。

3.这些照片是谁拍的?

(①) (③) (②)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组织学生观察熊猫玩

偶。

2.组织学生描述看到的

熊猫的形状。

3.组织学生画出看到的

熊猫的形状。

4.组织汇报,展示画图。

5.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

察,汇报在新位置上看

到的熊猫形状。

6.组织学生拿出自己的

玩具放在桌上,在不同

位置进行观察描述。(教

师巡视)

7.师生共同小结。

交流总结本课学习内

容。

1.小组内拿出熊猫玩偶放在桌

子上并进行观察,在小组内说

说自己在座位上看到的熊猫的

形状。

2.汇报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生1:我看到了熊猫的前面;

生2:我看到了熊猫的后面;

生3:我看到了熊猫的左面;

生4:我看到了熊猫的右面。

3.学生试着画出自己看到的熊

猫的形状,并交流自己的图画。

4.学生把图画贴在黑板上,汇报

自己画出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

看到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

同的形状。

5.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并汇报。

6.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玩具,并

在小组内交流:描述出从不同

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7.小组交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4.我来拍照,填前、后、左、右。从(左)面拍摄从(右)面拍摄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8页“做

一做”。(先让学生观察

玩具汽车,产生表象,

再观察书中图画)

2.完成教材第70页第1

题。(引导学生从观察实

物到观察图画,巩固新

知)

3.完成教材第70页第2

题。(帮助学生由具体到

抽象,理解位置关系)

1.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

成,先观察,再小组内交流,

最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

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

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观察实物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