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转移瘤CT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肝转移瘤的血供由肝动脉、门静脉共同参 与,转移瘤早期(<10mm)主要由门静脉供 血,中晚期(>20mm)主要由肝动脉供血, 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
• 大部分以肝动脉供血为主门静脉次之 ,门静 脉参与肿瘤供血的机制是通过肿瘤旁肝窦 进入肿瘤 • 由于生长迅速 ,中心血供相对不足,早期瘤灶 就有坏死液化倾向。
引起 THPE的原因
• • • • • • • • 常见的原因: 门静脉栓塞、 动门脉瘘、 门静脉受压、 肿瘤盗血、 炎症性充血、 先天畸形、 肝静脉阻塞等
• THPE的肝脏肿瘤有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 癌和富血供转移瘤。 • 肝脏转移瘤中大多为中等血供或乏血供,出 现 THPE的概率较低, 出现 THPE者往往病 灶较大,病灶压迫或侵犯门静脉分支所致
转移钙化机制
• 一是转移的瘤细胞保持了成骨的特性产生 异位骨化而形成高密度影; • 二是营养不良性钙化, 由于局部变性坏死 的组织的酸碱度异常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使钙盐在病变组织内沉积; • 三是转移性钙化 , 即各种原因造成钙磷代 谢障碍, 导致血钙血磷增加, 使钙盐沉积 于受损的组织内 。
转移瘤的血供
局部血流灌注增加
• 肝内肿块压迫周围肝实质可将肝窦血管结 构推挤至肿瘤周边造成局部富血管区,从 而表现为肿瘤边缘的环状强化。 • 而肝转移瘤的存在导致肿瘤周围门静脉血 流减少或闭塞,进而出现继发性局部动脉 血流灌注增加,这可能是少数肿瘤边缘出 现动脉期强化的原因。
一过性异常灌注
• 动脉期一过性肝实质强化 ( THPE )是指正 常或相对正常肝实质在动态增强扫描动脉 期出现强化,其密度高于周围其他肝实质,到 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该区域的密度与周围其 他肝实质相同或相近
肝转移瘤CT诊断
• 特殊的解剖学结构, 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 转移部位, 特别是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肿瘤, 除直肠癌脱落的瘤细胞可经痔静脉进入体 循环外, 其他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肿瘤均以 肝脏为第一转移站。 • 肝脏是各种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脏器, 为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之一,仅次于淋巴结 转移,占第二位。
肝转移癌的来源途径
• 回顾分析269例肝转移瘤的血管造影影像表现,总 结肝转移瘤的血管造影影像特征 • 1.富血管型66例,占24.5%:造影表现与肝癌相似, 肝A明显增粗,扭曲,新生血管相对丰富,灶周 分布,粗细不均,迂曲紊乱呈网状。血管僵硬, 受压移位,动脉晚期和实质期空间结节状或球状 不规则肿瘤染色,均匀浓密,明显高于肝实质. • 2.等血管型60例,占22.3%:肝动脉可增粗,肿瘤 血管较纤细,密集,拍了紊乱呈网状,肿瘤染色 浅淡或周边染色,中央充盈缺损呈“靶征”,环 壁厚薄不均。 • 3.乏血管型143例,占53.2%:肿瘤动脉分支血管稀 少,纤细,僵直,枯枝状
• • • •
多发性结节型; 结节相互融合成块状之块状型; 境界不清楚的弥漫型 因而其病灶小者仅数mm,大者达10cm以 上;单发或多发,局限或散在不一。
转移瘤的内在病理特征
• 一方面,多数肝内转移瘤可保留原发肿瘤的组织 结构特征。转移瘤主体为少血供的低密度区,与 原发肿瘤的血供特点一致,少数可出现坏死、出 血或钙化等,坏死明显者,肿块中心呈边界不清 的囊性密度区。 • 另一方面,肝转移性腺癌绝大部分出现边缘强化 现象,也可能与肝转移瘤的分期、分化程度或病 理类型以及生长速度有关,这些因素决定肿瘤周 围肝实质受压和肝细胞索萎缩的程度,并与周围 肝组织的炎性反应程度有关,从而间接影响肿瘤 边缘的血供特点。
动态增强
• 1、肿瘤边缘呈一过性增强。较多见。 2、瘤边缘呈持续性增强。 3、肝实质的密度关系无变化,基本无增强 效果。 4、肿瘤全体呈一过性增强,之后为低密度, 类似肝细胞癌。较少见,主要见于血管丰 富的原发癌,如类癌、胰岛细胞癌、肾癌、 平滑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有时,也 见于胃癌。
肝肿瘤钙化
• 1、血行性转移,可经门静脉性及经动脉性 转移。 2、近脏器直接浸润。 3、经腹膜种植。
• 原发癌主要为消化系肿瘤、乳腺癌、肺癌 等,其中来自胃、胰腺、结肠等门静脉系 脏器者约占半数。 • 另外,肾、肾上腺肿瘤也可经肝静脉产生 逆行性肝转移。 • 经动脉性肝转移与经门静脉性肝转移其治 疗方针及预后有很大不同。动脉性肝转移 时,其肝以外之多已有转移癌存在(多见 于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而门静 脉性肝转移时,肝转移癌可能为唯一脏器 转移(如大肠癌等)。
MRI
• T1WI:低信号,当合并出血、凝固坏死和 粘液滞留时,则表现为等-高信号。 • T2WI:高信号(肿瘤内含有更多的自由水) • 纤维性及凝固坏死区为低信号。
• 增强扫描:使用SPIO(超顺磁性氧化铁) 特异造影剂,可被网状内皮系统吸收,但 不能被肿瘤细胞吸收,故肝实质表现为低 信号,而肿瘤相对高信号。
影像学
• CT:肝转移癌CT表现因原发癌及病理组
织类型不同而异。 • 平扫: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也可为 单发结节。多在低密度病变内存在更低密 度区域,从而显示为同心圆状或等高线状 双重轮廓为其特征。据统计,这种表现约 占45%左右,也有报告占72%。
增强
• 1.动脉期:边缘轻中度环形强化(肿瘤边缘纤维 间质性反应和炎性细胞浸润。 • 2.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肿瘤相对低 密度,显示转移灶的最佳时期。 • 胃结肠癌、胰腺癌、胆囊癌等肝转移,因肿瘤边 缘肿瘤细胞丰富,而中心纤维间质较多,常伴凝 固坏死,故门脉期后肿瘤的边缘部显示低密度, 而平衡期到延迟期由于造影剂进入纤维间质部, 使其内部延迟强化
• • • • 肝脏肿瘤钙化最多的三类疾病依次是: 纤维板层肝细胞癌的钙化可高达55%。 肝母细胞瘤总钙化率为38-50%。 肝转移瘤钙化的发生率为17%, 比原发性 肝癌高13%。
• 肝血管瘤较大时常见钙化。 • 肝细胞癌偶见钙化, 但常见于成人或经放 射治疗后形成的钙化。
肝转移瘤钙化
• 钙化性转移癌据统计约占肝转Leabharlann Baidu癌的17% 左右,多见于大肠癌、胃癌、卵巢癌、胰 腺癌等,于化疗后也可引起钙化。 • 钙化多样,可呈点状、斑块状、羽毛状之 高密度钙化。偶尔可表现为整个肿瘤钙化。
• 大部分以肝动脉供血为主门静脉次之 ,门静 脉参与肿瘤供血的机制是通过肿瘤旁肝窦 进入肿瘤 • 由于生长迅速 ,中心血供相对不足,早期瘤灶 就有坏死液化倾向。
引起 THPE的原因
• • • • • • • • 常见的原因: 门静脉栓塞、 动门脉瘘、 门静脉受压、 肿瘤盗血、 炎症性充血、 先天畸形、 肝静脉阻塞等
• THPE的肝脏肿瘤有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 癌和富血供转移瘤。 • 肝脏转移瘤中大多为中等血供或乏血供,出 现 THPE的概率较低, 出现 THPE者往往病 灶较大,病灶压迫或侵犯门静脉分支所致
转移钙化机制
• 一是转移的瘤细胞保持了成骨的特性产生 异位骨化而形成高密度影; • 二是营养不良性钙化, 由于局部变性坏死 的组织的酸碱度异常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使钙盐在病变组织内沉积; • 三是转移性钙化 , 即各种原因造成钙磷代 谢障碍, 导致血钙血磷增加, 使钙盐沉积 于受损的组织内 。
转移瘤的血供
局部血流灌注增加
• 肝内肿块压迫周围肝实质可将肝窦血管结 构推挤至肿瘤周边造成局部富血管区,从 而表现为肿瘤边缘的环状强化。 • 而肝转移瘤的存在导致肿瘤周围门静脉血 流减少或闭塞,进而出现继发性局部动脉 血流灌注增加,这可能是少数肿瘤边缘出 现动脉期强化的原因。
一过性异常灌注
• 动脉期一过性肝实质强化 ( THPE )是指正 常或相对正常肝实质在动态增强扫描动脉 期出现强化,其密度高于周围其他肝实质,到 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该区域的密度与周围其 他肝实质相同或相近
肝转移瘤CT诊断
• 特殊的解剖学结构, 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 转移部位, 特别是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肿瘤, 除直肠癌脱落的瘤细胞可经痔静脉进入体 循环外, 其他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肿瘤均以 肝脏为第一转移站。 • 肝脏是各种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脏器, 为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之一,仅次于淋巴结 转移,占第二位。
肝转移癌的来源途径
• 回顾分析269例肝转移瘤的血管造影影像表现,总 结肝转移瘤的血管造影影像特征 • 1.富血管型66例,占24.5%:造影表现与肝癌相似, 肝A明显增粗,扭曲,新生血管相对丰富,灶周 分布,粗细不均,迂曲紊乱呈网状。血管僵硬, 受压移位,动脉晚期和实质期空间结节状或球状 不规则肿瘤染色,均匀浓密,明显高于肝实质. • 2.等血管型60例,占22.3%:肝动脉可增粗,肿瘤 血管较纤细,密集,拍了紊乱呈网状,肿瘤染色 浅淡或周边染色,中央充盈缺损呈“靶征”,环 壁厚薄不均。 • 3.乏血管型143例,占53.2%:肿瘤动脉分支血管稀 少,纤细,僵直,枯枝状
• • • •
多发性结节型; 结节相互融合成块状之块状型; 境界不清楚的弥漫型 因而其病灶小者仅数mm,大者达10cm以 上;单发或多发,局限或散在不一。
转移瘤的内在病理特征
• 一方面,多数肝内转移瘤可保留原发肿瘤的组织 结构特征。转移瘤主体为少血供的低密度区,与 原发肿瘤的血供特点一致,少数可出现坏死、出 血或钙化等,坏死明显者,肿块中心呈边界不清 的囊性密度区。 • 另一方面,肝转移性腺癌绝大部分出现边缘强化 现象,也可能与肝转移瘤的分期、分化程度或病 理类型以及生长速度有关,这些因素决定肿瘤周 围肝实质受压和肝细胞索萎缩的程度,并与周围 肝组织的炎性反应程度有关,从而间接影响肿瘤 边缘的血供特点。
动态增强
• 1、肿瘤边缘呈一过性增强。较多见。 2、瘤边缘呈持续性增强。 3、肝实质的密度关系无变化,基本无增强 效果。 4、肿瘤全体呈一过性增强,之后为低密度, 类似肝细胞癌。较少见,主要见于血管丰 富的原发癌,如类癌、胰岛细胞癌、肾癌、 平滑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有时,也 见于胃癌。
肝肿瘤钙化
• 1、血行性转移,可经门静脉性及经动脉性 转移。 2、近脏器直接浸润。 3、经腹膜种植。
• 原发癌主要为消化系肿瘤、乳腺癌、肺癌 等,其中来自胃、胰腺、结肠等门静脉系 脏器者约占半数。 • 另外,肾、肾上腺肿瘤也可经肝静脉产生 逆行性肝转移。 • 经动脉性肝转移与经门静脉性肝转移其治 疗方针及预后有很大不同。动脉性肝转移 时,其肝以外之多已有转移癌存在(多见 于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而门静 脉性肝转移时,肝转移癌可能为唯一脏器 转移(如大肠癌等)。
MRI
• T1WI:低信号,当合并出血、凝固坏死和 粘液滞留时,则表现为等-高信号。 • T2WI:高信号(肿瘤内含有更多的自由水) • 纤维性及凝固坏死区为低信号。
• 增强扫描:使用SPIO(超顺磁性氧化铁) 特异造影剂,可被网状内皮系统吸收,但 不能被肿瘤细胞吸收,故肝实质表现为低 信号,而肿瘤相对高信号。
影像学
• CT:肝转移癌CT表现因原发癌及病理组
织类型不同而异。 • 平扫: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也可为 单发结节。多在低密度病变内存在更低密 度区域,从而显示为同心圆状或等高线状 双重轮廓为其特征。据统计,这种表现约 占45%左右,也有报告占72%。
增强
• 1.动脉期:边缘轻中度环形强化(肿瘤边缘纤维 间质性反应和炎性细胞浸润。 • 2.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肿瘤相对低 密度,显示转移灶的最佳时期。 • 胃结肠癌、胰腺癌、胆囊癌等肝转移,因肿瘤边 缘肿瘤细胞丰富,而中心纤维间质较多,常伴凝 固坏死,故门脉期后肿瘤的边缘部显示低密度, 而平衡期到延迟期由于造影剂进入纤维间质部, 使其内部延迟强化
• • • • 肝脏肿瘤钙化最多的三类疾病依次是: 纤维板层肝细胞癌的钙化可高达55%。 肝母细胞瘤总钙化率为38-50%。 肝转移瘤钙化的发生率为17%, 比原发性 肝癌高13%。
• 肝血管瘤较大时常见钙化。 • 肝细胞癌偶见钙化, 但常见于成人或经放 射治疗后形成的钙化。
肝转移瘤钙化
• 钙化性转移癌据统计约占肝转Leabharlann Baidu癌的17% 左右,多见于大肠癌、胃癌、卵巢癌、胰 腺癌等,于化疗后也可引起钙化。 • 钙化多样,可呈点状、斑块状、羽毛状之 高密度钙化。偶尔可表现为整个肿瘤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