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缺失的儿童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缺失的儿童视角

[日期:2013-01-2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安徽省五河县临北中学夏玉桥

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精神世界,不为人知晓的童年秘密。因此,要想做好儿童教育,必须洞察儿童的秘密,理解儿童的心理。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持有儿童视角来看儿童的世界。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小豆豆在车站门口,看到有一个卖树皮的人。那人说,他的树皮有一种神奇的功效:有病的人咬它会感到苦,无病的人咬它感觉不到味道。这可把小豆豆吸引住了,怕第二天卖树皮的人不来,就在学校里向同学们借钱。借来借去,借到了小林校长那儿。小林校长也特别感兴趣,并提出,买来后,也要给他咬一口。小豆豆买来树皮后,到学校首先给校长咬一口,知道校长健康很开心。接着又让学校所有的人都咬了一口,知道大家都健康更开心。这时,不断有孩子来向校长汇报,自己是健康的,小林校长跟着乐开了心。这一天,整个校园的人都很开心。

其实,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小林校长,一定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任何人咬这块树皮,都绝对不会觉得苦。”可他为什么不把卖树皮人的骗局戳穿,而又很感兴趣地向小豆豆提出:“买来后,自己也要咬一口”呢?

做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小林校长,他已摒弃了成年人的视角,而是顺着儿童的视角去看那块树皮——何等的神奇,多么具有诱惑力。更重要的是,他要借这块“神奇”的树皮,培养孩子善良的心及相互关爱意识。可不是,小豆豆买来这块树皮,让妈妈咬、校长咬、所有同学咬、甚至连身边的小狗也不放过。当她得知,大家都没咬到苦味,大家都很健康后,自己感到很开心。这里,还有更深一层教育意义,小林校长又借这件事又培养了孩子们凡事要亲自尝试一下的科学探究精神。

由此可见:儿童视角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用儿童的眼光去发现儿童的世界,并在儿童世界中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及科学精神的观察方法。

它特别重要,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正是由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成年人把儿童看做是心灵空无一物,有待于他们去尽力填塞的某种东西而已。”①蒙台梭利的这句话,一是强调了儿童有着他们自己的世界,二是强调了只有用儿童的视角才能发现儿童多彩的世界。

渴望用儿童视角观察自己,是儿童的心理本能需求。

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他在这个世界上,然而这个世界却不了解他。”用这句话反观我们的儿童教育,很有意义。不错,我们太不了解儿童。正是由于如此,我们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身体需要,我们很少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

一方面,儿童心理很特别,而且又是深藏不露,不随随便便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这种极其幼稚的心理,又需要找到适合它的环境去发展。这时,成年人去及时发现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不然的话,儿童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许多失败的教育案例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2010年11月1日,安徽泗县的一名15岁的中学生用电饭煲电源线把母亲活活勒死。从案情上看,是母亲拿着小棍,把儿子从网吧里找了出来,阻止了儿子在上网。但深入到案情中就会发现,这位陪着儿童到县城读书的农村母亲,只管儿子吃穿,从未过问儿子的精神生活,只是把儿子做为挣分的机器。孩子在学校是读书,回家还是读书。母亲从来不能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孩子,从来不去发现孩子的精神需求,以致于孩子厌弃学校厌弃家,进而到网吧去消耗自己鲜活的精神生命。由于母亲不能及时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里去引导,使得儿子感觉母亲不关心自己,从而发生冲突,接着悲剧就发生了。

渴望用儿童视角观察自己,是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

儿童的发展不是在成人的世界里,而是在儿童的世界里。儿童又潜意识地需要成人进入他们的世界,这就要求成人要用儿童视角观察儿童,理解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世界,并正确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蒙台梭利说了这样一句话:“成年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②

还是那个“健康树皮”的故事。正是小林校长没有戳穿那个谎言,当即借钱给小豆豆,才使小豆豆买回了“健康树皮”。并在小林校长自己也咬了一口的行动参与下,小豆豆的爱心意识才得到培养。同时,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才能把儿童放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才能自然而然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用儿童视角观察儿童,也是成人与儿童和谐相处的必然需求。

农耕时代,儿童跟随成年人从事简单平静的生活。播种、浇水、除草,儿童与成年人所做的工作并无多大区别。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工作越来越复杂,许多儿童不能胜任的工作就变成了儿童游戏。由工作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儿童游戏中的一部分。这就形成了儿童生活在有别于成人的游戏世界里。而且,这个游戏世界的规则要比成人世界的规则简单得多。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虚拟性。

在那个健康树皮的故事中,小豆豆其实在扮演一个医生的角色,在玩一个医生看病的游戏。如果小林校长看不到这些,以成人世界的规则审视它,必然没有健康树皮的故事,师生也就无法继续和谐相处。

做不到这些,人们就会抱怨:儿童不懂事,不合群,儿童是与成人格格不入的另外一群人。得让他们老实些,得让他们懂规矩。其实,他们在压制儿童的活动,他们是在用成人的生活挤压孩子的生活。

有了儿童视角,我们就会发现那用成人眼光看不见的多彩世界,看见那不被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不再用成人的规则约束孩子,不再用成人的尺子丈量儿童。成人与儿童才能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世界中。

要有儿童视角,需拥有童心。

儿童的视角是宽容的视角、欣赏的视角、爱的视角。而成人的经验成分大,对事物的本能感受在收缩,无法像儿童那样对外界事物有着个体原初本能的体验。因此,要想拥有儿童视角,必须清除成人的经验成分,张扬儿童的本能感受。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拥有童心。

著名的教育家丰子恺就是一个童心拥有者。他在《我与<新儿童>》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女儿十二三岁的时候,家里订了一份《新儿童》杂志。每次刊物寄到,自己总是同女儿抢着看。女儿争辩到:“《新儿童》是我们儿童看的!你老人家不看。”硬是被女儿抢了过去。但等到女儿看完后,自己必找来看。看后同女儿讨论里面的问题,玩里面的游戏。女儿很高兴,以后《新儿童》就变成了他们父女共有的刊物。

正是拥有这份童心,他才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儿童精彩世界。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他说了许多孩子精彩的趣事:瞻瞻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阿宝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凳子穿,并得意地叫着“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丰子恺特别强调童心的重要,他说:“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儿童’,让人家奇怪吧。”③

成人有童心,内心就有一个精彩的儿童世界。内心有一个精彩的儿童世界,就会用儿童的感受体验儿童的世界,也就会不断丰满这个儿童世界。正是拥有这个需求,他才会自动放弃成人眼光,自动用儿童眼光看儿童,才有了儿童的视角。

要有儿童视角,还需用心去多倾听儿童的声音。

儿童视角与他们独特的感受形式与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儿童的思维呈现出极强的形象性,每一个形象后都藏着他们一个个具体的思想。同时,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没有重复各有特色的完整世界。这也就决定了儿童视角所呈现的多元性。因此,要有儿童视角,还需用心去多倾听儿童的声音。

《窗边的小豆豆》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豆豆到巴学园上学,新校长和他谈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