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说明及图纸pdf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pdf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pdf](https://img.taocdn.com/s3/m/166ef7b5cc7931b765ce15be.png)
附件1: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DBJT29-207-2017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津17WJ-2-1)2017年6月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本设计专篇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调整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供修订时参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城建大厦,电话:,,网址: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编制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技术支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写人员:赵乐军刘洪海李明吕红亮宋现财陈曦刘琳于德淼刘聪王松熊林张中秀审查专家:孙杰李旭东周鹏阚薇莉田恬项劲松目录第一部分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49a2e85976eeaeaad1f330ec.png)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一、设计依据1、国家或地方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可参考下表)主要规范名录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2016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DB22/T168-2017吉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注:上表仅为主要标准规范,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如有上述未列规范,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补充。
2、长春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3、国家或地方相关文件要求。
二、需上报的资料及要求:1、海绵城市专项说明书说明书内容:说明书中应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
应包括海绵城市总体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特点、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计算书、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材料、设施的指标参数应明确。
深度要求:1)应在总设计说明中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结合,并且提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关计算书。
2)专项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括海绵城市、设计依据及特点、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材料设施的指标。
3)专项说明书中应明确项目雨水控制目标: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占比,是否有雨水回用设施。
2、海绵城市平面设施布置图及相关图纸深度要求:海绵城市设施布置平面图应明确标明透水铺装及雨水净化、调蓄、利用等相关设施位置和数量。
海绵城市设施大样图、透水铺装结构图、下沉式绿地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花园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调蓄、净化回用等海绵城市相关措施的做法详图。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3fbb6494b73f242336c5fe2.png)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10、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在全国全面展开,各个城市均以试点项目为先导。
本项目的建设具备良好的场地条件和较大的占地面积,并具备良好展示效果,同时又有利于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普及和教育。
在场地的规划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使得雨水管理在场地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展示,相关技术措施还可以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建设海绵城市可持续雨水管理的基本原则:(1)、将雨水作为一项宝贵资源:水资源管理是可持续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净化雨水来冲洗场地、停车场,浇灌绿地和为景观水体补水,可以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消耗,缓解场地内涝积水现象,改善水生态环境。
(2)、重视对流域水系统的影响:建设海绵城市,其积极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项目场地,同时会对所在的流域水文循环产生积极影响,减少下游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促进健康水文循环。
(3)、和项目规划设计结合:在项目建设初期,通过将绿色基础设施与开放空间、道路、建筑和景观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能够在保障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雨水系统的总体效益,实施可持续雨洪管理理念。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bbb25cbe524de518964b7dc1.png)
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5)5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要点 (5)6 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0)7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1)8 公园绿地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2)9 河湖水系海绵城市要点 (13)10 雨水回用设计要点 (15)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 (17)附录B(资料性附录) 城市道路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42)附录C(资料性附录) 建筑与小区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58)附录D(资料性附录) 河湖水系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66)附录E(资料性附录)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图纸 (84)附录F(资料性附录) 推荐植物应用名录 (94)参考文献 (96)海绵城市设计图集1 范围本图集规定了深圳市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河湖水系、雨水回用系统及单项海绵设施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图集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生态修复和雨水综合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本图集主要对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导向、要点做出规定,具体各项设施的尺寸、材料等设计参数为建议值,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图集及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取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T 50563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50773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 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T 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 51192公园设计规范DB4403/T 24—2019GB 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CECS 353 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CECS 361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456 格网土石笼袋、护坡工程袋应用技术规程CJJ 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48公园设计规范CJJ1 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T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3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T 236 垂直绿化工程技术规程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SZJG 32 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DB/Z 49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145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SJG 37 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设计规程10SS705 雨水综合利用14J206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15J012-1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15S412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安装15SS510 绿地灌溉与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施15MR105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205 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16S518 雨水口16MR201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3 术语和定义3.1海绵城市 sponge city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22eed9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c.png)
3.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1工程概述1.1项目区位重庆市大足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距重庆77.5公里,成都263公里。
东北接重庆市铜梁区,东南邻重庆市永川区,西南界重庆市荣昌区,西北连四川省安岳县,北毗重庆市潼南区。
项目区域位度图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
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条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615.938m。
一条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4m,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311.365m。
13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和照明工程,设计内容如下:道路工程: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路基处理等;交通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设计。
管网工程:主要包括排水、电力、海绵城市设计:照明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为六册,分别为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照明工程》:第三《交通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海绵城市设计程》;第六册《电力工程讥本册为第五册《海绵城市工程》.本次道路2、道路1仅布置人行道透水稀。
3、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和规范3.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3.2 设计规范、标准第五册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3.2.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2.3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Γ51345-20183.2.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I4-2021)3.2.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3.2.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2.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2.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2.9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3.2.10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3.2.11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3.2.12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3.2.13 《砂基透水破》(JG"376∙2012)3.2.14 《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3.2.1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l35-2009)3.2.16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445-2012)3.2.17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集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3.2.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3.2.19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12月)3.2.20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016年11月3.2.21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rΓ∙365∙2020)3.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大足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Hll-OlZOk Hl1-03/01地块控规修改图。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简单说明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简单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7ecfbbc783e0912a3162a98.png)
XXXXXXXXXXXXX项目海绵城市设计专篇1.现状基本情况1.1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与场地现状XXXXXXXXXX图1 项目实景图2)建设规模XXXXXXXXXXXX,主要功能包括: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详见本说明第五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3)场地地质条件4)场地市政条件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图2 项目总图1.2自然条件2. 问题与需求分析3. 目标及原则3.1 设计依据3.2 设计目标3.3 设计原则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严格进行设计。
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安全为重、生态优先、景观协调。
1) 因地制宜:结合绿建相关要求,及项目地块总平设计方案,合理布置海绵城市措施,通过适宜本地块的海绵措施组合达到海绵城市相关指标要求。
2) 安全为重:海绵设计充分考虑建筑排水安全,确保建筑本身及建筑排水安全。
3) 生态优先: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地块绿化良好的生态功能。
4) 景观协调:LID 设施和景观布置紧密协调,在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基础上,既发挥出 LID 设施的功能作用,又实现景观效果的最优化。
4. 工程设计4.1 环境友好的地面铺装场地内的地面和道路等除重载道路外均采用生态透水地坪,不同于传统的不可渗透铺装,此铺装有利于土壤透气透水,还原地下水,在源头阻止污染物,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雨水冲积物,减缓洪峰,增加土地水含量,美观经济,有利于实现室外硬质铺装地面透水≥50%的面积比例要求。
除此之外,通过表层下渗水层的过滤,水可以渗透到泥土中。
透水铺装可以发挥以下几点作用:1)在铺装区域分流雨水洪峰;2)让更多的水体渗透到地下;3)提高水质;4)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减少只能用于处理雨水的土地。
项目场地内整体铺装设计以暖色系为主,整合建筑与景观的衔接,铺装材料采用耐磨和易于长期维护和耐用的要求,以透水混凝土、石材、透水砖为主,尽量不用磨光材料,保证室外人行的安全。
设计说明书(加节能消防海绵城市)
![设计说明书(加节能消防海绵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4ba672015901020207409c8c.png)
西宁果洛中学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设计说明书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三月西宁果洛中学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工程编号:2017-QD-02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A111008889-6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三月目录初步设计审查回复单 (1)资质、政策性文件 (21)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32)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42)第三章建筑设计说明 (45)第四章结构设计说明 (65)第五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74)第六章电气设计说明 (78)第七章暖通设计说明 (100)第八章景观设计说明 (109)第九章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消防设计专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节能专篇 (112)第十二章海绵城市设计专篇 (127)十三章环境保护专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98e9b5fc011ca300a7c39075.png)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一、设计依据1、国家或地方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可参考下表)主要规范名录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2016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DB22/T168-2017吉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注:上表仅为主要标准规范,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如有上述未列规范,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补充。
2、长春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3、国家或地方相关文件要求。
二、需上报的资料及要求:1、海绵城市专项说明书说明书内容:说明书中应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
应包括海绵城市总体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特点、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计算书、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材料、设施的指标参数应明确。
深度要求:1)应在总设计说明中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结合,并且提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关计算书。
2)专项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括海绵城市、设计依据及特点、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材料设施的指标。
3)专项说明书中应明确项目雨水控制目标: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占比,是否有雨水回用设施。
2、海绵城市平面设施布置图及相关图纸深度要求:海绵城市设施布置平面图应明确标明透水铺装及雨水净化、调蓄、利用等相关设施位置和数量。
海绵城市设施大样图、透水铺装结构图、下沉式绿地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花园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调蓄、净化回用等海绵城市相关措施的做法详图。
最新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pdf
![最新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pdf](https://img.taocdn.com/s3/m/e99ba99d6137ee06eff918ea.png)
<500mm) 14 透水铺装地面 16 雨量综合径流系数φ 17 流量综合径流系数ψ 18 项目占地面积 (m2)
0.55 0.60 4500
0.50 0.60
0
0.40 0.45
0
0.40 0.375
0
0.30 0.30
0
0.15 0.15 17000
1.00 1.00
0
0.15 0.25
0
0.35 0.40
0
0.20 0.216
-
0.20 -
0.221 -
28000 -
50000
二、设计目标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40.7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 60%。 三、设计方案
85%,对应设计降雨量
学习 资料 整理 分享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项目主要为坡屋顶,在行政楼楼上平屋顶部分设置绿色屋顶,面积 不小于 1758.46 ㎡,区域内停车场设置透水铺装,面积不小于 379 ㎡, 人行透水铺装面积 3855.29 ㎡;雨水花园 1199.42 ㎡,下凹式绿地 3699.30 ㎡,约占绿地面积的 36.8%,具体方案详见附图。 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 4.1 广场及路面:透水铺装
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a4250a6f1aff00bfd51e82.png)
海绵城市设计(一)、海绵城市概况1、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图1-1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概念示意图海绵城市建设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
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
海绵城市建设将“渗”、“滞”、“蓄”、“净”、“用”、“排”融为一体,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自然渗透:恢复生态、自然循环;变城市不透硬化铺装为生态透水铺装,在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减少路面径流压力,最大限度实现自然模式的水循环。
自然存积:削峰调蓄、控制径流;生态透水铺装结合雨洪调蓄设施,削峰减排,控制径流。
自然净化:减少污染、改善水质;雨水通过土壤自然渗透、净化,截留路面污染物,减少泥沙混入雨水进入自然水体。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道路雨水系统是指由花坛、绿地、草沟等开放式绿色基础设施和传统排水管网相互关联的雨水利用排放系统,能够以贴近自然的方式对地面雨水径流的量和质进行控制和处理从而降低内涝风险、控制径流面源污染和保护地表水环境。
2、道路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指引表1-1 道路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指引表机动车路面非机动车道路面(人行道、自行车道)道路附属绿地路牙排水系统适宜路段可试验采用多孔沥青路面或透水型混凝土路面。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https://img.taocdn.com/s3/m/cb9ab36d3169a4517623a309.png)
生态滞留塘 非下凹绿地
径流方向
中心雨水花园 社区绿地 雨水分区
单元雨水调蓄箱
蓄水池 下凹绿地 城市河道 植被草沟
城市河道
城市道路
城市绿地
城市广场
建筑屋顶
+ 自然驳岸
植被草沟
+ 生态滞留塘
溢流
+ 蓄水池
溢流
+ 单元雨水调蓄箱加组 团中心雨水花园
溢流
屋顶绿化
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20%—50%
透水铺装率
透水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面 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总面积
透水铺装率≥50% 公共区域≥ 70%
下垫面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
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
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
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
自然的智慧
水的大生态循环
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
的自然理水方式
古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 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 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
⚫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 变雨水成为资源。
1.1 海绵城市概念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完整版)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完整版)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d96fc965ce05087732131b.png)
排水性能 维护方式 施工注意事项
1,碎石易扎破过滤层,土壤进入排水层堵塞排水通道;
土壤含水量饱和之后,雨水下渗至异型片上,分区有组织
2,雨水散渗至地下室周边,周边土壤饱和后水无法排容易形 进入虹吸排水槽,在观察管的透气作用下快速汇集至虹吸
成倒灌,积水滞留在地下室顶板及侧墙四周时,增加结构荷载,
出水口排出,降低静水压的同时
中 -5%
地
低 -10%
2 雨水管网设计暴雨重现期(年 ) 峰值径流系数
3
-----区位
3 0.65
二环内
0.75
二环外
0.65
透水铺装率 4
------
40
面源污染削减率 5
所在汇水区
50
Ⅱ类、Ⅲ类湖泊汇 70% 水区
Ⅳ类湖泊汇水区 60%
其他汇水区 50%
下沉式绿地率
新建建设项目为强制性 25%
4377.53
蓄水设施
总容积(m3)
1126.54
专门设施 核算
用地竖向 控制
排水设施 地下建筑
内部场平 地面建筑
地下蓄水设施蓄水容积(m3) 雨水桶蓄水容积(m3)
下沉绿化可蓄水容积(m3) 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年)
污水管网收集率(%) 户外出入口挡水设施高度(m
)
高于相临城市道路的高度(m )
室内外正负零高差(m)
海绵设施布置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下垫面分类布局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指标 项目用地总面积(m2)
41201.69
下垫面解 析
屋顶 路面
铺装
M1路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M1路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9e23e0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4.png)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规范及标准(1)与建设方签订的设计合同(2)建设方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3)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2014年10月《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12月《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2012)《砂基透水砖》JG/T 376-201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DJBT-103)《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关于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见》(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4月1.2基础资料(1)道路及排水管网资料(2)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1.3初设意见执行情况本工程人行道设置透水铺装及生物滞留带,但海绵控制指标的设计值低于目标值,请核实非受控车行道面积参数的准确性。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bbb25cbe524de518964b7dc1.png)
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5)5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要点 (5)6 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0)7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1)8 公园绿地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2)9 河湖水系海绵城市要点 (13)10 雨水回用设计要点 (15)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 (17)附录B(资料性附录) 城市道路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42)附录C(资料性附录) 建筑与小区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58)附录D(资料性附录) 河湖水系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66)附录E(资料性附录)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图纸 (84)附录F(资料性附录) 推荐植物应用名录 (94)参考文献 (96)海绵城市设计图集1 范围本图集规定了深圳市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河湖水系、雨水回用系统及单项海绵设施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图集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生态修复和雨水综合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本图集主要对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导向、要点做出规定,具体各项设施的尺寸、材料等设计参数为建议值,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图集及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取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T 50563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50773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 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T 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 51192公园设计规范DB4403/T 24—2019GB 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CECS 353 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CECS 361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456 格网土石笼袋、护坡工程袋应用技术规程CJJ 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48公园设计规范CJJ1 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T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3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T 236 垂直绿化工程技术规程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SZJG 32 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DB/Z 49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145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SJG 37 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设计规程10SS705 雨水综合利用14J206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15J012-1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15S412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安装15SS510 绿地灌溉与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施15MR105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205 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16S518 雨水口16MR201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3 术语和定义3.1海绵城市 sponge city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海绵城市工程措施
本项目拟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凹侧绿化带、排涝通道等措施,实现区海绵城市建设控 制指标要求。机动车道横坡坡向侧分隔带,路面雨水经侧石开口处(间距 3m)汇入下凹绿带, 下凹绿带设置溢流式雨水口,蓄水饱和后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混合车道横坡坡向 硬路肩,近期经设置于路肩下的过水暗涵排至道路外侧植草沟。远期两侧预留 4m 人非共幅带 拓宽工程,将硬路肩与 4m 预留共幅带设置为透水铺装,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间设置行道树+生 态树池,进行人非物理隔离。混合车道路面雨水经开孔缘石进入生态树池,生态树池设置溢流
根据《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服务项目》(初步方案稿),本项目湘江大道景观道~ 茶山路段为湘江东片管控区,茶山路~彩陶路为石渚河管控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要求如 下: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 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 24.14mm; 2、TSS 去除率不低于 60%;
1、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湘 2015SZ103)幅宽 46m,全长 2.652km。道路横断面组成:1.5 米(硬路
2/5
湘江大道北延线(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至铜官段)建设工程一期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肩)+7.0 米(机非混合车道)十 1.5 米(绿化带)+11.5 米(车行道)+3 米(中央分隔带)+11.5 米(车行道)+1.5 米(绿化带)+7.0 米(机非混合车道)+1.5 米(硬路肩)=46 米。
强度≥0.4kN,CBR 顶破强度≥2.75k,厚度不小于 0.5mm。
土工织物连接可采用缝合法或搭接法。缝合宽度不应小于 10cm,结合处抗拉强度应达到
本体极限强度的 60%以上;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30cm,土工膜连接宜采用热熔焊接,局部修补亦
可采用胶粘发,连接宽度不宜小于 10cm。
4.2.下凹绿带
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道路横坡坡向侧分带,路面雨水经侧分带缘石开口处流入。雨水渗入 绿带填料及种植土壤中,积存涵养水分。下凹绿地还能有效延缓地面径流,错峰,降低内涝风 险,净化初期雨水,减少雨水对水体的面源污染。
1、下凹绿地结构如下图,蓄水层高 0.2m,种植土 0.8m,级配碎石 0.5m(碎石孔隙率不小 于 25%)
1/5
湘江大道北延线(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至铜官段)建设工程一期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不应小于 0.5mm/s,孔隙率≥10%。20cm 碎石层下层(10cm)粒径 4-5cm,
3、下凹绿地区域路床换填优质粘土,水稳层稳定成型后,根据下凹绿地需要反开挖侧分带;
上层(10cm)粒径 2-3cm,透水铺装下面各层透水系数不应小于上层。
3.海绵城市控制指标
4.1.人非共幅带透水铺装
人行道透水铺装,可有效促进雨水入渗,削减雨水径流量,延缓径流流速,提高传统雨水 管网防涝风险能力,同时能有效净化初期雨水。
1、透水铺装结构: 1)、C30 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厚 3cm; 2)、C30 素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厚 9cm; 3)、中粗砂找平层,后 3cm; 4)、级配碎石垫层:厚 20cm,密实度≥95%
绿化带换填料与路基、路床间铺设防渗土工膜,相关要求同透水铺装路基防渗要求。
2、透水层排水:采用Φ50 软式透水管沿人非共幅带横坡低处纵向布置,收集透水铺装下
层积水,每隔 40m 设置一道Φ100 软式透水管连接纵向管,接入生态树池内溢流式雨水口。
3、透水面层变形缝
透水混凝土面层每隔 30m 设置一道变形缝,透水面层与雨水口、路缘石等其他材料砌体、
湘江大道北延线(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至铜官段)建设工程一期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书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成为一种绿色、生态、尊重自然的建设开发理念。建设“自然 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实现城市雨水“蓄、滞、渗、净、用、排”良性循 环,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雨水管理的科学抉择。
1.相关规范与标准
近期: 中分带、机动车道、侧分带区域雨水汇入侧分带,经侧分带下渗、净化,过量雨水经溢流 式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机非混合车道、硬路肩区域雨水经路面径流进入路边植草沟,排入水 体或雨水管道系统。 机动车道、绿带区域年径流总量 75%的降雨总量为:
下凹绿地横断面图
4.3.内涝防治系统
本项目 K0+060、K2+220 处为道路竖向低点,均不是区域低点。在上述低点侧分带开口, 主车道涝水排至混合车道,开口宽度 5m(开口处设置金属栏杆),对应的硬路肩路缘石做平, 将路面积水泄入道路外边沟。
5.海绵城市相应指标控制计算
2、下凹绿地底部设置Φ100 软式透水管,收集底部积水,排入溢流式雨水口,接入雨水主 管。
在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中,专家对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提出了几点意见。本次设计中,针对专 式雨水口(本次设计预留雨水口连接管道),蓄水饱和后路面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
家意见进行了修改。意见及修改情况如下: 1.防涝标准调整为 50 年一遇。 修改情况:调整防涝标准为 50 年。 2.不建议采用 PP 蓄水池。 修改情况:取消 PP 蓄水池。 3.明确海绵城市的维护周期。 修改情况:文本中已明确海绵设施维护周期。
构筑物连接处设置胀缝。
4、路基防渗
透水铺装下路基防渗采用防渗土工膜(两布一膜),其规格和强度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
土工合成材料防水材料》(JT/T 664-2006)相关要求。土工膜可采用型号 M1.5,纵横向抗拉强 度≥17kN/m2,无纺土工布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建议采用 300~500g/m2,握持强度≥1.1kN,撕裂
3、内涝防治标准:50 年一遇日最大时降雨时,城市不出现内涝灾害(积水深度 15cm,积 水范围 50m2,积水时间 1h)。
3、 《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 4、 《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服务项目》(初步方案稿)(2016.10) 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 版) 6、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范》(CJJ/T188-2012) 7、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给水规程》(CJJ/T135-2009) 8、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