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考前指导之文言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栟茶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考前指导
●文言文阅读
提醒:仔细阅读文本、注释,记叙类文本要把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以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议论类文本要把握作者观点和具体论述过程。

无论是记叙类还是议论类,不可能句句都理解,但题目可以全做对。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用记号标注,先读下文,联系语境推断,也可到题目中找答案。

有些不懂的地方也不影响解题,阅读中无须惊慌。

一、文言实词选择题
实词一定要放到具体语境中去判断。

一般来说,实词解释设置错误项时常用今义释古义,所以遇到此类选项要多加注意;还有就是遇生常对。

即当某个词语释义特别生疏时,如果放在原句说得通,一般是正确的,但也不可绝对。

辨析时要善于词语在句子的语法位置判断词性,根据字形判断词义,根据并列式结构猜测词义,适当考虑引申义、活用、通假等。

注意一些词语的古今异义,一般来说,文言文中双音节词是很少的,遇到貌似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词语不要想当然。

(翻阅)、捐(舍弃)、孽(灾难)、称(符合)、折(反驳、斥责、指责)先(祖先、
夺(强行改变)伐(名词,功业;动词,夸耀)干(求、求取;冒犯、冲犯;河岸)贼(毁害、伤害)购(重赏征求)简(选拔)掠(拷打)寝(息,止)速(招致)望(埋怨、责怪、怨恨)衔(怀恨)徇(示众)厌(满足)虞(欺骗;忧患;料想)赞(辅佐)脱(假如,如果)课(督促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如(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有时也指命令)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
..、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案(追究、考察、调查、巡行)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县令)执(捉拿)延(延请)省(察看、减免)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竟(结束、完、最后)坐(因……而犯罪、因为)方(比作)用(财用、因为)绐(欺骗)报(回复)病.(担心、忧虑;疲倦、劳累;损害)卒(死;突然、仓促)存(问候)俭(年成不好)穷(困厄、不得志)权(暂代官职)服阕、服除(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黔首(指百姓),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藉田(古时帝王在春耕前亲自耕作农田以鼓励百姓的活动),下车(指官员上任),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锐意(决心),属辞(撰写文辞),累官(屡次升迁),处分(处置安排),结束(整装,装束),闾左(平民),豪右(权贵),苍头(奴仆)哀毁(父母去世,由于过分悲伤,身体消瘦)故事(旧例)丁忧(遭父母之丧)矜伐(夸耀)明公(对位尊者的敬称,出现在对话中,相当于“大人”)践祚(帝王即位)屏居(隐居)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后代指郎将、郡守、知府等官职)所部(所管辖、治理的地方或者指属下)决狱、为狱(处理案件)吾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我的先生您”)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二、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既要考虑文化常识的理解,又不能忽视文本内容的理解。

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结合文章,推断很重要。

三、文言虚词选择题
★《考试说明》上面列了18个虚词,重要的一般是“以”“其”“而”“之”“于”。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的是“解释和词性”;注意推断——从虚词的意义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入手考察。

四、文意理解选择题
★采用比对法。

1.仔细分辨,锁定区间。

2.题文对比,排除干扰。

主要干扰类型有:
错位(时、地、人、事)
错译(以今义或多义中的其他义翻译)
错析(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
五、文言文翻译题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一)要有“得分点”意识,那些句中明显重要的词语一定要准确落实到位,常用方法:
1、组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

即用原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合,世子卒任成计。

(综合卷四《顾成传》)
“习”可以组词为“熟习”“温习”“复习”等义项,联系下文行军上行军作战的语境,此处因为“熟习”之义。

【重要提醒:有时一个单音节词可以有多个组词,务必要联系语境仔细推敲选择确定义项。


2、置换词语法。

有些词无法直接组词就使用此法,即用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替换须
翻译的文言词。

例: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

(综合卷一《元故楼主簿行状》)
“存”,联系“思”,应为“思念”之意。

(楼国华的父亲下葬以后,他的思念不能停息,就在墓旁建了屋舍守孝。


3、古今变义法。

对于有些古今异义词,要避开今义,译成古义。

例: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
..曰。

(《横渠先生行状》)
..语学者
从容:随意,私下。

学者:求学的人(他私下对求学的人说。


★特别提醒:古今异义可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类。

1)单音节的古今异义极为普遍,在积累一词多义时要重点记忆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者不见的词义。

例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涕:眼泪。

例2: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综合卷四《顾成传》)
“每”,“常常”“经常”之意。

(顾成在顾氏子弟中尤其刚强勇武,常常替人打抱不平。

)例3:诚之亦望阙再.拜。

(综合卷二《叶秀发传》)
“再”为“两次”。

(诚之望着京城的方向拜了两次。


2)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一方面要调动积累,如文言文中的“亲戚”“感激”“形容”“约束”等词。

另一方面翻译时要将词语分别拆开来逐一翻译。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身份卑微,见识浅陋。

例2: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六国论》)古义:祖辈父辈
例3:可谓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六国论》)古义:智谋力量
1)例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古义:报告申诉(苦衷)
4、活用推断法。

2)名词作动词
例: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东:向东突围
3)名词作状语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用对待兄长的方式\像对待兄长一样
4)形容词作动词
例1: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亲:亲近远:远离
例2: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

上悦.之。

(《横渠先生行状》)
悦:对(先生的回答)感到高兴
5)形容词作名词
例: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数。

(《富弼传》)
亲旧:亲戚朋友。

(我家好多代人都是居住在洛阳,亲戚朋友大概成百上千。


6)使动用法
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存活下来。

例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愚:使……愚笨。

例3: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称王
7)意动用法
例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例2:动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鉴:把……作为借鉴。

例3:(顾成)负舟而行,上壮.之。

(综合卷四《顾成传》)
壮:认为……勇武(顾成背负船只前行,太祖赞赏他,认为他是勇武之人。


5、通假字推断法。

1)音近通假,这类通假情况最常见。

例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劝学》“有”通“又”。

例2:涂.有饿莩.。

(《寡人之于国也》)“涂”通“途”,途中。

“莩”通“殍”,饿死。

2)形近通假。

例1: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赐给。

例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江畔。

“被”通“披”。

6、同义偏义复词推断法。

例1:君父既葬,存.思.不息。

(综合卷一《元故楼主簿行状》)
存思:同义复词,思念。

(楼国华的父亲下葬以后,楼国华一直思念父亲,不能停息。


例2: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作息”偏在“作”,劳作。

7、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具有表意功能。

因此,对字形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例1: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蔡先生传》)
“赇”,跟“贝”有关,用钱财贿赂。

“籍”,跟“竹”有关,登记造册。

例2: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䄈褐
..不完。

(第三次学情检测《盛此公》)
“樵”,跟“木”有关,解释为“砍柴”;“糠豆”跟“米”“豆”有关,联系上下文,解释为“粗陋的食物”;“䄈褐”跟“衣”有关,联系上下文,解释为“粗布衣服”。

8、专有名词保留法。

主要是人名、官职名、地名、年号等。

例:燕僧道衍
..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综合卷四《顾成传》)
“道衍”是僧人的法名,保留不译。

★重要提醒:文言文中的人名一般是第一处出现姓,后面就只出现名字不出现姓,翻译时要将姓补上去。

同时要避免貌似专有名词其实不是专有名词的现象。

9、语境推断法。

文言文词语多为单音节词,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的普遍现象,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句中实词有哪些义项,然后根据语境从诸多义项中选择恰当义项译出。

例1: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周梅圃君家传》)
“病”的义项有“重病,患病”“疲倦,劳累”“苦,困乏”“饥饿,因饿而病”“毛病,缺点”“损害”“忧虑,担心”“怨恨,埋怨,责备”“耻辱”“损害”等,本句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为“受损”最准确。

例2:妹归.,辄侃侃出正言为处区直,开解而和调之。

(《亡妹张夫人家传》)
“归”的义项“返回”“归还”“归附”“归属”“出嫁”等义项,本句结合语境应理解为“出嫁”最准确。

的朋友。

“隐吾畏友”如果翻译为“隐藏我,害怕我的朋友”,就压根不符合语境。

★重要提醒:
1、翻译句子,绝对不能将要求翻译的句子孤立取出,务必要回归语境推敲词义。

很多时候,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

2、翻译结束后务必将所翻译的内容再读一遍,要注意句子通顺,搭配得当。

例: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
...,却南军。

(综合卷四《顾成传》)
联系上下文,句中“兵”应为“战争”“战事”,“任成计”不能译为“任用顾城的计策”,而应该译为“听从顾城的计策”。

3、要译对语气,特别是感叹句,疑问句,要正确表明标点符号。

例: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霸,可得乎?(乐毅论》)
译:假使让齐桓公、晋文公去做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事情,那他们将要自寻灭亡都来不及了,即使想要称霸,能够成功吗?
(二) 注意一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者,……也”“乃----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等。

2、被动句
(1)见:徒见欺(2)见…于:臣诚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为…所: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
.....绐。

(第三次学情检测《南陵盛此公》)
(4)于: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
(5)无标志被动句:拜为上卿
3、省略句
考试时常常从文中摘取句子,所选的句子往往没有主语,属于省略句,我们要补出。

另外,代词“之”出现在中间,常常被省略,翻译时应该补出。

如“欲以(之)击柱”。

例1: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

(综合卷一《元故楼主簿行状》)
译:(楼国华)不久代理县令,对百姓有功,后来将要被替换时,百姓争着请求(他)留下。

例2:有讥其门墙不峻者,夷然不以为意。

(综合卷十《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沈文悫公神道碑》)有人讥讽他的弟子才能不高(好恶不齐),(他)却神态自若,不放在心上。

4、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
例:沛公安在?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3)疑问代词作介词
例:不然,籍何以至此
(4)“之”作为提宾标志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定语后置
其句式特点:① …人(物) + (之)+ ……者② 名词 + 之 + 形容词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四海之大
诸侯敢救赵者(石之铿然有声者)蚓无爪牙之利
例: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

(寒假综合练习《赵清献公神道碑》))
定语后置,“卒有杀人当死者”。

(有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


6、介词结构后置—尤其是“于”“以”,“于(以)+ 宾语”这样的介词结构一般翻译时要前置。

如:师不必贤于弟子求救于魏具告以事
(三)注意一些固定结构:
● 宁……乎?独……哉?——-这是反问句。

难道……吗?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无乃……与(乎)?】恐怕……吧
●【得无......乎?】莫非……吧,该不会……吧
●【孰与】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之谓也】……说的就是……
●【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如……何”“奈……何”“若……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6概括类简答题
一般要求概括品质、事件、原因、心理、表现、特点等。

注意信息区间要全,防止遗漏信息;语言锤炼要准确,避免答非所问。

如何准确概括文本信息(原因、事件等)?①准确审题:明确问什么及答题要求;②回归文本:确定信息所在区间,弄清哪些段落或语句与信息相关;③分层圈划:以分值为突破口,推测信息数量,划分层次,圈出重要语句;④整合答案:分类整合、有序呈现、按要求提炼表述答案。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区分度高,能有效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考生答题时要谨记“三大纪律”。

所谓“三大纪律”是指: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命题视角:
(一)探究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

这种题型多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

【例】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阐释取字用意,并借此勉励章望之。

(二)概括主要情节
情节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就文言文而言,要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厘清相关人物在不同时段(或任职的不同时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要按照题干的指向概括相关情节。

【例】史家评陆抗“贞亮筹干”,“西陵破晋”一战如何体现他的“筹干”的?请简要概括。

(一模热身)
审时度势,放弃江陵,奔赴西陵;为避免腹背受敌,不急于攻打西陵城,而构筑高墙;
命令张咸毁坏堰坝,延迟羊祜运粮进度;为对付了解自己虚实的叛将,连夜换下素不精练的夷兵;欲追杨肇败兵,又恐步阐袭击,便擂鼓假装追击。

(任意四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叶秀发的“忠义”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综合二)
【参考答案】力保桐城;为李诚之鸣冤;致仕后力劾贪墨吏;同列问疾却心系边事。

(4分。

每点1分)
(三)概括形象(性格)特征
形象和性格不可截然而分。

性格大体包括:
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如所选文本涉及对象相对单一,则要概括出人物的多重特征,力求立体丰满。

如提供的是群像(多人合传),则要辨析出对象的同中之异。

人物形象或直接叙写,或侧面烘托,要注意多种刻画手法。

【例】文章第三至五段,记述了冯孺人哪些方面的“遗行”?请简要概括。

(第二次学情检测)奉亲养老,相夫待客,教育子女,慈爱待下。

根据文章②③小节内容,概括盛此公的人物形象。

(第三次学情检测)
喜欢交友,慷慨豪爽,少有心机(为人单纯),乐于为公,身残志坚(坚忍)
请根据文章第四段文字,概括朱筠的形象特点。

(第一次学情测试)
①倾心学问;②兴趣广泛;③热情好客;④才情超卓(或:能言善辩)。

(四)提炼作者观点
文言也好,白话也罢,对于议论类文章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内容或阐发观点。

因而阅读时,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

【例】韩愈在答复刘正夫“宜何师”时提出了哪些重要看法?请分条加以概括。

①学习对象应以古圣贤为师;②文章内容应不因袭陈词,重在学习圣贤的思想;③选文方面不要过分关注难易,要力求准确;④思想方面要有创见,要有自己的特点。

8.文末作者认为王小余话中包含了“治民”(为官)的道理,请概括其道理。

(期末热身)
满足众望\量才用人,尽其所能\重视才能(才力)\不贪虚名\敬业进取\严于律己
(五)探寻事件原因
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引起重视。

【例】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

(海州讲坛)
参考答案:⑴宋无道故国灭不足惜;⑵张弘范为元臣无须咎;⑶无损三公风节名垂青史。

焚琴子“伤心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哭”的原因。

(市二模)
①自己人生失意;②被韩愈《逐鳄文》感动(或“百姓遭受疾苦”);③忠臣被贬,遭受陷害;④思念家乡;⑤知音逝去。

(六)概括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

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如“耳、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质疑,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用心揣摩。

【例】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哪些情感态度?请作简要概括。

①对方希则命途多舛、仕途不顺的感慨;②对方希则看淡得失、胸襟豁达的赞赏;③对方希则一展所学、志气得伸的期盼(祝愿、安慰)。

(七)勾连前人点评
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每篇选文后都附有大量后人对选文的精当点评,,命题时如引入前人评点,引导考生在解读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才是八大家文选研读的真义。

【例】明代茅坤认为本序作者借作序与王平甫“以诗文相感慨”(《唐宋八大家文钞》),请结合以上两个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两人文学经历相同,都以文名世,惺惺相惜。

王平甫“少已杰然”而“以文能特见于世”;曾巩“幼警能文”,“甫冠”即“名闻四方”;②两人政治际遇类似,都不用于世(不得志),英雄同悲。

王平甫“不得其志”(怀才不遇)而借诗抒发自己的愤懑;曾巩“偃蹇不偶”(仕途不顺),遭吕公著谗言而不获重用。

(八)对文章事理的关系分析
【例】作者对平山堂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考证?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

(一模热身)
改建情况,与扬州城位置关系,地势变化,“五神”身份。

(共4分。

每点1分,符合文意即可)【补充细则】第1点答成“名称的变更”亦可,第2点答成“地理位置”亦可,第3点答成“地势高下”亦可,第4点答成“祭祀对象”亦可。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出恒山的灵异秀丽?试做概括((综合十一)
花草树木;庙宇建筑
策略:参考文本内容概括方法,确定好概括区间,围绕题干关键词概括作答。

不要直接照抄原句,要体现概括意图,答案一般有四个要点,可以从文中抽词语组合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