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融合环境的特点及规划设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融合环境的特点及规划设计分析
1930年,北京大学教授曾觉之,对上海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上海将成为人类新文明的中心之一:
“人常讥上海是四不像,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的怪物,这正是将来文明的特征。
将来文明要混合一切而成,在其混合的过程中,当然表现无可名言的离奇现象。
但一经陶炼,至成熟纯净之候,人们要惊叹其无边彩耀了。
”
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酝酿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之下,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上海可以说是中国多元文化的先驱之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外人士在居住、工作、休闲娱乐、公共服务、交通等环境中共存,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多元文化融合是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环境的,而多元文化在带给我们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上海的休闲娱乐环境,对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外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进行论述。
一、为什么现在出现中外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
出现中外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存在着历史原因以及其他原因。
历史原因要追溯到1840年的那场鸦片战争。
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里签定上海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到了1845年11月的时候,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
英租界是整个上海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发达的地段。
位置在当时苏州河以南,静安寺以东,洋金浜(今天的延安路)以北地区,李家庄〔北京东路〕以南的土地,英租界西部界线到1848扩张成为泥城浜〔西藏中路〕。
此外,黄浦区是以前的英美公共租界,以外滩为代表。
虹口区是以前的日租界,但最出名的反而不是日本侨民住宅,而是霍山路犹太人聚居区。
卢湾区和徐汇区是以前的法租界,那时候还属于郊区,留下了很多别墅和幽静的马路,如复兴路,衡山路,新华路等等。
如此大面积租界的设立首先是吸引了外国人的入驻。
这些外国人就带来他们建筑形式、饮食文化、服饰习俗、先进技术等等,与本土文化进行不自觉的融合。
此外,租界内的商务活动拉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传播近代民主、科学文化,提供宗教信仰和政治宣传起到了很大作用。
西方人将欧美的物质文明、市政管理、议会制度、生活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都带到这里,使租界变成东方文化世界中的一块西方文化“飞地”。
在租界与华界之间,虽有界线,但没有不可逾越的藩篱,人员、货物、信息能够自由流动。
这样,通过租界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可以毫无遮拦地扩散开来。
通过租界展示出来的西方文明,租界与华界的巨大差距,极大地刺激着上海人,推动着上海人学习西方的步伐和文化的融合。
应该说租界的存在为外国文化提供了一处较为独立的环境。
这片在城市中看似独立开来、实则兼有融合的“孤岛”,使他们文化存在、并与本土文化融合提供了地理条件。
除此之外,上海地处大陆边缘,在中国传统文化格局中边缘性特点,弱化了上海对西方文化的排拒力。
并且,历史上形成的较为发达的文明,吸引着外国人的到来。
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而便捷的交通、发达的信息、现代开放的城市政策,又为他们的到来和发展在城市里提供了可能性。
二、中外多元文化共存有何特点、存在怎样的问题
在文化走出自我封闭状态、与异质文化接触和交
流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冲突和斗争的,但是更多的
是彼此渗透和吸纳,从而实现互补和进步,并创造出
新的文化,使得城市的文化环境变得丰富而异彩纷呈。
形成1+1>2的效应,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渊源,在共存的过程中总
是避免不了冲突,冲突的结果会使得一部分文化消融
或者转变,使得两者能够和谐相处在一起,这就形成
了新的文化。
在当今的娱乐休闲环境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在外国人把咖啡带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甚至不知道咖啡是什么,秉守茶文化,茶楼随处可见。
但是随着咖啡这一有着悠久历史饮品的广为人知,咖啡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歇脚喝咖啡的地方遍布大街小巷,而形式、风格、大小不拘一格,有咖啡店、馆、厅、室。
甚至还有露天咖啡座。
有资料表明,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逐年上升,而有望成为和法国一样的世界重要的咖啡消费国。
中法文化的交融,正如咖啡与茶,交相辉映。
多元文化的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当然,多元文化的共存带来的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
前面提到,文化的共存会使得一部分文化消融或者改变。
这对于文化的持久性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每一种文化的本
身发展至今都会有一些源远流长、值得人们永久珍藏和记忆
的东西。
但是文化总是避免不了碰撞的,而文化很可能在碰
撞中相比于另一种文化不被人们所接纳,而逐渐被人们所遗
忘而消融。
亦或者是文化在共存的前提下需要以下必不可少
的改变,那么很可能导致人们对这种文化源头的误解。
文化
本来的东西,那些真正有历史发展过来的,独属于本文化的
精髓就很可能被新的不正确的形象所替代。
所以说多元文化
的共存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中外多元文化如何融合,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要求有哪些
文化总是在冲突中求得和谐而共存的。
文化总是适应环境而生的,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要分析谁适应谁的文化,在冲突尖锐的时候要看谁的文化更能被人们所接纳,最后哪一种文化妥协亦或者两者都进行一些改变。
在文化融合的时候首先要求环境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姿态。
一个开放的姿态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到来,从而才有多元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在我国历史上,大清王朝曾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杜绝了外来人士进入本土的可能性,也就不可能有多元文化融合的局面。
开放姿态是包括方方面面,从城市的政策到居民对于外来人士的态度,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影响。
另外,在硬件设施上要求要有一定的发展程度。
一个太落后的城市是不可能吸引人流的进驻的。
也不提供不了文化融合的场所。
外国人往往追求一定的物质享受条件,比如健身会所、咖啡厅等等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缺少一些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就相当于阻隔他们到来的道路。
此外,环境需要有一定的特色。
比如西塘、周庄、西藏等等,这些地区都的本土文化特征相当强烈,极大地提高了外来人士的兴趣,并且使他们有关注到这些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发展的可能性。
四、多元文化环境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有哪些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西方关注民族文化多样性,主张尊重差
异,追求多元文化平等共存,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潮。
建设多
元文化环境需要把握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互相尊重、切不
可打压与抵抗。
文化的融合需要交流,我认为在环境设计中可以增加利于
交流的场所,例如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是一个很好的
展示本土文化和进行交流的地方。
很多的艺术家会进驻园区,
很多的外来人士也会慕名而来,这对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能
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多元文化使艺术家接触的种类越来越
多,范围越来越广博,艺术家内心复杂的情感越来越不可能借
用一种媒介完整表现,现有的艺术形式被打破,艺术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交叉与互融,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这就导致了艺术风格的更多元化。
另外,环境设计中也应当追求多元性。
这是指环境设计中将人文、历史、风情、地域、技术等多种元素与景观环境相融合。
如在城市众多的住宅环境中,可以有当地风俗的建筑景观,可以有异域风格的建设景观,也可以有古典风格、现代风格或田园风格的建设景观,形成丰富的多元形态。
而在娱乐休闲方面,就是应当多建设外来文化才有设施。
只有多元性城市居住区环境才能让整个城市的环境更为丰富多彩和多元化。
总的来说,多元文化环境是具有鲜明特点并且需要我们精心规划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