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个劳动力丰裕、资本短缺的国家,资本短缺是
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瓶颈”。因此,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一直将引进外资作为最为主要的经济政策
之一。从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
营企业法》以来,先后制定了500多项利用外资的法
15
在收入分配方面,
▪ 调节分配的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 入差距继续拉大,矛盾突出。
16
在社会事业领域,
▪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和事业 单位改革任务还相当艰巨。这些都说明,深 化体制改革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体制 转换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种种新问题和矛盾复 杂纷呈的局面,也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 以解决和改变。
11
中国整个渐进改革的过程具有三个特点
▪ 第一,中国的渐进改革采取了从体制外的创新到体 制内的改革、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性改革、从低成本 改革到高成本改革的推进方法,采取这种做法的目 的在于尽可能地降低改革的成本,使改革的进程可 持续;
▪ 第二,在整个渐进改革的进程中,由于新旧体制并 存,所以,中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实行“双 轨体制”,借以达到平衡各方利益、减少改革阻力、 争取改革的合法性之目的;
7
1.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程
▪ 第一阶段(1978年—1984年):这是市场化 的起始阶段或者说初期阶段。
▪ 第二阶段(1985年--1991年):这是市场化 的展开阶段。
▪ 第三阶段(1992年---现在):这是市场化的 深化阶段。
8
2.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展
▪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 二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集中发展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特别是重工 业,改变生产力布局。这对于所有后起的发 展中国家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5
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病
▪ (1)国家权利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 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
▪ (2)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 经济缺乏横向联系。
17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深化
▪ 一、外贸体制改革及其成效 ▪ 二、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增长及结构的提
升 ▪ 三、积极加入或倡导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18
二、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增长及结 构的提升
▪ 1.利用外资 ▪ 2.对外投资
19
1.利用外资
▪ 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资源禀赋来说,
13
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
▪ 土地和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服务领域 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合理,全国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还 没有真正建立。
14
在宏观调控体系方面,
▪ 在宏观调控体系方面,计划、财政、金融、 投资等宏观管理制度和方式还不健全,特别 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步履艰难。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Module und Variations_E
第一节 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
▪ 一、改革前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 1.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 ▪ 2.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 ▪ 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 ▪ 1.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程 ▪ 2.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展 ▪ 3.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基本经验与未来改革
▪ (3)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 (4)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缺乏激励
约束机制,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6
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
▪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始于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在这以后伴随着整个经济改革的 推进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曲折历程。30余年 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效果是显 著的。
▪ (2)多种所有制经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 (3)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 体制基本形成。
▪ (4)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 (5)收入分配领域改革逐步深入。
9
3.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基本经验与未 来改革的方向
▪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方式 ▪ 一种是激进的方式,如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
▪ 第三,在渐进改革中,中国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 再到制度化的原则。
12
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
▪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 实现形式,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解决一些深 层次的问题,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国有 企业改革的任务仍很繁重,个体、私营等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体制性障碍;现 代产权制度不健全。
的方向
2
一、改革前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一五”计划时期 开始逐步形成的。这种体制的形成有其客观 必然性和历史原因,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 弊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不可能重 走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经典道路,耐心等 待自然经济的缓慢瓦解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自 发形成,而是必须借助国家力量集中调配资 源,迅速完成原始积累和工业化,为生产力 的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家采取的“休克疗法”,在短时期内直接从 计划体制强行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 ▪ 一种是渐进的过渡方式,即在计划体制基本 保持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在旧体制之外引入 市场因素来发展新体制,逐步对旧体制进行 渗透、替代,最终过渡到市场经济新体制。
10
▪ 中国经济改革由于市场化起点太低,加上转轨的双 重性特点,市场化改革十分复杂,因而走上了渐进 式的市场化道路。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是十分正确的。 渐进式市场化改革避免了经济大的震荡,改革风险 较小,阻力较小,成本较低,推进的速度虽然慢些, 但改革的成效显著,效果良好。渐进式推进成为中 国经济市场化获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与前苏联 和中东欧国家所选择的激进改革不同,中国的渐进 改革以较低的成本,非常平稳地在一代人不到的时 间里就顺利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初步 转型,并成功地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3
1.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
▪ (1)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前苏联模式 的影响。
▪ (2)赶超型的战略的内在需求。 ▪ (3)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商品经济不发达
的历史背景。
4
2.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
▪ 一是有利于迅速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 力、财力等资源,用国家有限的经济力量保 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满足国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