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作

合集下载

加强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加强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加强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还具有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功能。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问题。

第一,加强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

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变化,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结合实际,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制定优质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二,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并且要建立职业教师的长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结合。

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要与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实训、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企业也要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实际的问题,使教学更贴近实际。

第四,加强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设。

评价是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应建立科学、全面、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能力、认知水平、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积极开展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拓宽视野,增加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加强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思索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思索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思索中职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它以培养既具有职业能力又具有合格公民素养的劳动者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实用、技术性的人才。

在实践中,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本文将从实践及思索两个方面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实践部分1.注重实践教学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工作或实习就业,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其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

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和辅导,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中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训基地的支持。

实训基地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还要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匹配。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训,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技能,又增加了他们的职业经验,有助于顺利就业。

3.教师培养与发展教师是中职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中职教育应注重教师的培养与发展。

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此外,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激情。

二、思索部分1.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和实用能力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技能培养外,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因此,中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中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劳动者,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的培养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求。

3.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摘要: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出炉,本文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理论依据和解决途径,在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工作等方面详细阐述并归纳,深入研究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和组成,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对教育输出人才有了相对应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创新,为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了针对性建议,为我国工业和高端制造技术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运营增长点提供了教育理论建设体系的逐步建立和长远的知识型劳动力储备。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课程建设一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1)背景及现状分析21 世纪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工作。

2014 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两大重磅文件的颁布,我国初步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工作。

然而,从实践层面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为系统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水平,彰显职业教育的特征,近期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针对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针对性部署,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们国家的现代教育体系是由研究型学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和中职教育等一系列不同类型层次的教育院校所组成。

不仅仅是普通高等教育、世界一流水平和国内重点学科建设为主的研究学术专业型大学,职业教育也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涌现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经济的快速发展会给中国中高端工业制造带来新的机遇,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动力和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根据不同类型的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它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并与产业需求密切结合。

下面将从实践教学、专业化发展和产教融合三个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实践教学,这是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特点之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社会当中,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感受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注重专业化发展,这是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才需求也越来越精细化。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相对短,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迅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侧重于开设与市场需求相关的专业课程,为各行各业培养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

三、产教融合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教融合,这是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石之一。

产业界经常面临着高素质人才的短缺问题,而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了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工厂等合作,将产业需求直接融入到教学中。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还能够学习到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专业化发展和产教融合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它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并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这种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希望未来高等职业教育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化、实践型人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被视为关系到建设有我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本文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以及探讨了当前搞好工学结合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教职成〔2006〕4号说: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1、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技能的职业人才。

该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历史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制度。

它作为教育制度是有章可寻的,我国近代的实业教育和新式学校的工学并举。

建国初,我国教改中出现的半工半读学校,轮流上课和下厂的学生有四百多万,刘少奇因此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极大地促进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

今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

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

它是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工学结合是一种助学举措。

它是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

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家庭收入低,通过到企业顶岗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来补充学费,实现家庭零负担或少负担,也是勤工俭学的极好形式,应该鼓励和倡导。

一些职业院校开展了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正说明了这一点。

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探索。

它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部门力推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试点的一项任务。

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实证研究

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实证研究

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实证研究本文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难点关键点问题,参考大量有关资料,运用职业教育理论,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行动研究和改革实践,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为例,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重点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主要在操作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具体阐述,力图为职业学校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动提供参考。

标签: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是关系到职业院校整体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但是,究竟何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预期目标和重点内容是什么,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尚无定论,缺乏共识,导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难定、行动无方、效果不佳。

例如,不少学校将人才“培养”方案等同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混淆了以两种不同行为为中心的方案之间的本质区别。

本文拟对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力图为各校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动提供参考。

一、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内涵1.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在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频频出现,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实际工作者都寻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给出一个恰当的表述。

目前,学术界、教育界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理解主要由以下几种:1.1将人才培养模式界定在教学活动的范畴内对其尽心诠释。

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方面按照一定规律有机组合的一种整体教学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教育本质的反映。

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第 1 页共 8 页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打破“3+2”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其特色在于学生入学五年一贯制学习,大部分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一般在入学后2-3年就接触专业实践学习,学校便于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过程,适宜于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校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在传统机电一体化和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基础之上,积极开展具有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行动研究,构建了综合化模块、结构的多元整合课程体系,实现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和社会性有机统一。

一、指导思想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认真总结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发展方针、教育思想、办学模式、专业设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创新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二、课程体系与结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素质)和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按照科学性、情境性和人本性原则,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第 2 页共 8 页过程为依据, 构建能力主题学习单元, 并考虑各能力单元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 对主题学习单元进行优化。

1、岗位调研:为准确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目标和规格,我校部分老师到广陵产业园和江阳产业园进行深入调查。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可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大致可分为:机器人应用、自动生产线运行于维护、机电产品创意与设计、市场营销等岗位,各项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专业技能及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对策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对策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对策职业教育是指面向各行各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系统性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力资源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路径与对策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路径探究(一)建立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体系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程设置不够实用,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

应该将职业教育的创新切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技术创新、教师培训、实践训练等各个方面,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提高职业教育学习质量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偏重实践。

因此,要在实际职业技能培养中注重多样性,以达到学生适应更多的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注重教育与产业对接职业教育人才储备的目的在于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教育与产业的对接,通过搭建产业与职业教育的交流平台,传递信息,汇聚资源,以达到推动产业发展,培养高端职业型人才的目的。

二、对策探究(一)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发展的环境包括法律政策、投资环境、文化氛围等多方面。

要加强政策导向,落实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产业多元化发展。

同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加强职业教育的文化影响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

(二)加强人才培养的投入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市场和社会的,他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远远超过一般教育的人才。

因此,应该加强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投入,通过缩小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资金和资源差距,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三)注重企业和学校合作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强化企业和学校合作,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和职业体验紧密结合,使教育方向更加面向市场和行业需求,提高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企业提供合理的学习岗位和职业技术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场的工作环境和学会适应职场的行为模式。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我国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应运而生,成为连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桥梁。

职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文将从职业本科教育的特点出发,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并探索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通过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深入思考,以期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义与特点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相较于传统本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更加注重职业导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定义可以理解为,在普通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注重与行业企业的结合,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职业本科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和灵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职业本科教育强调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和行业保持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职业本科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如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和实践特色。

它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为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职业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当前,随着技术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复杂多变的职业岗位不断涌现,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职业教育,则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针对职业市场的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不断开拓和扩展发展空间。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概述职业教育,是一种针对口袋,以提高职业技能、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

它是一种培养掌握任一学科理论、技术和背景的人的教育过程,以让他们胜任某种工作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职业需求,更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

政府负责制定职业教育政策和计划,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企业则需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培训和课程设计,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合格的人才。

同时,在现代经济中,职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使人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计划,需要迅速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复杂性。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紧密关注职业市场的需求与人才培养路径。

二、职业市场对教育的要求职业市场对教育的需求是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核心。

在简单的术语中,就是教育各阶段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满足市场的需求。

但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应当更加关注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以满足各个职业的专业技能。

从宏观上看,未来发展趋势是去工业化。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符合未来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工作和行业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

因此,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具有未来发展趋势的行业和技能,以满足持久、创新、技术驱动的发展趋势。

2. 提高网络技能。

随着数字化的浪潮兴起,技术变革的形式随之而来。

因此,职业教育在网络技能方面的教育应当加强,以提高未来人才的网络技能水平。

3. 提高可持续能源和开发环境方面的技能。

全球冠状病毒的流行,以及在环保和可持续能源方面的生态问题位列全球议程。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11月第31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v.2012Vol.31No.11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1.009收稿日期:2012-10-1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青年专项课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研究”(XYQ125-021)作者简介:关永承(1978-),男,黑龙江伊春人,教研员,硕士,从事教学研究;杜香梅(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从事教学研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关永承,杜香梅(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职业教育承担着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国家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个“发展”不仅仅意味着扩大办学规模,还意味着要提高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来重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能力;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1-0021-0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素养的现代技术人才充实到各个企业。

这种庞大的人才需求,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职业教育的各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操作型专业,主要是为企业培养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但是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手段已不适应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1]。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1.职业教育的概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职业教育”一般是指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技术教育”则是指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而“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两者综合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基于32所职业本科院校教育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基于32所职业本科院校教育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基于32所职业本科院校教育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彭晋全;王静霞【期刊名称】《职教论坛》【年(卷),期】2024(40)2【摘要】人才培养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逻辑旨归和目标导向。

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质与变革,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化发展。

以32所职业本科院校为例,依托近3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四个维度分析发现,32所职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起点、以“产教融合”为实践进路等共性特征。

此外,32所职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凸显及标准方式上存在较大校际差异。

据此,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在于明确“人才规格+职业能力”的类型目标定位;推进“标准引领+任务导向”的实践育人过程;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配套培养制度;构建“动态调整+分类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总页数】10页(P32-41)【作者】彭晋全;王静霞【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影视表演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0【相关文献】1.新建地级市本科院校强化职业技能教育——西昌学院推行“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2.本科职业大学办什么:人才培养定位再思考——基于16所本科职业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3.职业本科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容、症结与推进策略——基于21所职业本科院校章程文本分析4.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研究——基于2018—2022年职业本科产教融合政策的文本分析5.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困境与发展路径——基于二十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附件一: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承担单位:宜昌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项目负责人:贺伟华主要成员:范家华曾凡凯谢慧玲高清汪继清阮文俊廖国江胡永强田纯亚执笔人:阮文俊、汪继清《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目录1、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谢慧玲高清宜昌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2、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研究阮文俊汪继清宜昌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3、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①兴山县职教中心开展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探索廖国江卢谊何富勇贺德志赵良权喻国袁显芹范祖红宋桂生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少平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②宜都市职教中心开展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探索杨勇廖晓东魏远斌张丰云辛文华李碧华詹成林向常森谭敦新中船重工中南装备责任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黄建中船重工中南装备责任有限公司实习工厂厂长③长阳县职教中心开展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探索田纯亚曹二虎翟宏远刘玉新刘宗强戴先波刘定柱覃守生王义群任山高波陈百平温立忠温州聚丰圆大酒店副总经理鲁漫上海益而益电器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刘淼上海乐美文具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4、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前景展望及政策建议。

范家华曾凡凯宜昌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进入新世纪,职教战线一直围绕“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新的形势,决策层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时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深水区,迫切要求我们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黄炎培先生曾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院校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院校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高职院校跨界复合人才培养模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选题意义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离不开人才强国战略的支撑,尤其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支撑[1]。

高职院校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体,承担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担。

但是,随着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出现,复合型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中国到2020年将需要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等高技能人才合计1.4亿,缺口将达约2 200万人[2]。

在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中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也提出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

服务国家“互联网+”行动、大数据战略,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局限,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硬件、集成电路等新兴学科专业,加快培养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3]。

因此,探讨高职院校跨界、协同、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制造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更关系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蜕变的成败。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者黄海珍,提出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是高职院校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建立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专业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平台等多种平台的集合体,是满足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4]。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学习团队等方式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并采取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专项督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落实到位[5]。

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提出基于团队建设的创业教育是提高高职创业教育质量和成效的有效途径[6]。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通常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企业实习和实训等。

这些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应结合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

同时,课程设置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等。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应注重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实践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包括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

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信息化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信息化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在线课程、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和完善,未来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
0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01
02
03
强调技能培养
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核 心,注重实践操作和动手 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为主
通过实践教学、实验、实 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掌握技能。
校内实践教学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校外实践教学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 实践环境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价,确 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词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详细描述
该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创业实 践平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案例三
总结词
国际化、合作办学
详细描述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 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以确保教
学质量。
05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信息化教学
借助互联网技术,采用多媒体、 网络平台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
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个性化培养
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针 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挖掘行业需求,精准定位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对行业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并对职业教育的方向进行精准定位。

通过与各个行业合作,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和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机构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

只有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的高素质人才。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升职业技能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

这可以通过增设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三、开展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多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应该加强不同学科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多学科的研究项目,促进不同专业的交流与合作。

四、推行个性化培养,注重能力培养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个体差异。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通过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和个性化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五、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促进人才输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建立起产教融合的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开展双向交流,使教育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为其提供适应市场的人才。

同时,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进行实践锻炼,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553”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工商职

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553”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工商职

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553"模式1究----庄工商职业学院+例□薛丽红李晓宁卓丽杰摘要:根据我国%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从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利用“双师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重y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流程和“553”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三个方面对技术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由浅入深,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养路径作者简介:薛丽红(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李晓宁(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卓丽杰(1976-),女,河北保定人,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基金项目: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质拓展训练MTP管理课程研究”(编号:XJJG2017003),主持人:薛丽红;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关于高职院校综合素质课程改革的研究”(编号:1804364),主持人:王香平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职教20条”的颁布和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产教融合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体现在:一是产教融合可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现代企业需求的是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的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和学校联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可以把企业和学校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叫二是产教融合可以调动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38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冯活清广西机电技师学院 广西柳州市 545005摘 要: 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针对目前汽车维修专业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研究、考核标准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 ,本研究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原来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切实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中高职教育,在保证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入文化基础教育,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德实际需求,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业技能人才,推动国家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汽车 维修 人才 培养 中高职2022年5月,新《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在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对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结构和产业需求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偏离。

因此,职业院校想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持续性,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质量人才。

本研究主要是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汽车产业发展对高质量维修人才的需要,结合广西职业教育学校在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适应当前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家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系统化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职业教育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中职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继续升学,这时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否能有效衔接,就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是否衔接,更应该体现在专业技能是否衔接,通过对比分析中高职汽车维修课程体系缺乏必要的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是,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实际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一是在教师教、学生学环节,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渗透职业意识,融合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在专业建设上,加大教师的教研成果转换,让专业和产业紧密相连,激发教师的研究主动性,形成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致力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专业产业融合,着重抓好种植、养殖、机械制造、汽车修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教、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职业学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按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教师专业研究相一致、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教学实践相融合、学校专业建设与社会需要相促进的整体研究思路,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积极创办与专业相一致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搞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壮大发展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把学校办成教、学、研、产浑然一体的培养模式。

其核心就是以培养目标为方向,建立高效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共成长,实现校产联合,让专业和产业共发展。

要通过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的体会是,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采取这种方式,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带了活力,学生学习有了生机,教师教研有了目标,专业产业得到提升。

二、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途径1.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做到学以致用学校把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造,在政治理论与文化素质教育中渗透职业意识,在职业基础理论中增加实践,在职业技术知识与技能中强化就业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搞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作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力资源质量不高。

要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学校整体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

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新的形势及时提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培养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教育工作者群体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能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经济,为造就高素质产业大军做出贡献。

一、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教育目的角度研究:培养什么人更有价值?——英才模式与大众模式;什么培养模式更有价值?——传承模式与创新模式。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研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学术定向模式与职业定向模式;怎样组织和提供知识?——刚性模式与弹性模式。

从教育方法的角度研究: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谁?——师本模式与生本模式:学习应按什么方式进行?——接受模式与探究模式;学习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文本模式与实践模式。

从年代发展为特征的角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上世界50年代的“高等专科、中职学校”模式;上世纪60年代的“劳动大学”、中职学校模式,上世纪60—70年代的“职工大学”、中职学校模式;上世纪80年代的“职业大学和地方大学”、中职学校模式;上世纪90年代后的“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校模式。

从办学层次为特征的角度研究,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大学与职业技术学院都是2—3年的专科、
中职学校层次教育。

从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为特征的角度研究,目前存在的办学模式包括政府办学模式、企业集团办学模式、私人办学模式、公立大学办二级学院(新体制)模式、
社会培训培养模式、行业办学模式等,还有中专办高职班和管理干部学院招高职班、专修学院招高职生等模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脉搏,依托产学结合,开展工学交替,建立多元开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只有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需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教育工作者群体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总体培养目标为导向,培养内容为依托,培养制度为保障,培养手段为实现形式,培养评价为保证,展开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目标、手段、制度及人才培养评价的研究。

首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包含普通教育的职业技术入门教育;为了在某一职业领域就业的职业准备教育:作为继续教育一个方面的职业继续教育。

其次,人才是指具有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做贡献的人。

人才,可以是一般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也可以是特殊人才乃至超级人才。

从这个观点出发,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可培养成人才。

第三,企业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一定要归结到人才的竞争上。

而人才的竞争最终一定是学习力的竞争。

为了使自己在明天依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才,关键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并贯彻终生,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第四,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样式),它合乎一定的准则。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一定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基础之上的,可以把人才培养模式看成是某种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的应用化、具体化、操作化。

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惟一的,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样式)是相对于同一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指导下的其他人才培养形式而言的。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就会不一样。

人才培养模式是较为稳定的人才培养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这种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人们可以效仿。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