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 范 化 疼 痛 管 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或家属疼痛教育
镇痛观念改变: 镇痛剂易成瘾、镇痛药影响切口愈 合、镇痛药副作用大、能忍则忍等 疼痛表述教育: 文化、性格及语言表达能力差异导 致对疼痛表述的大相径庭 教育贯穿始终: 对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贯穿整个住 院过程,最好延伸至出院后 完善教育形式: 张贴宣传画、发放教育手册、PPT视 频宣教,让无痛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组长:高年资护士担任,负责检查、指导责任护 士对患者疼痛管理情况(包括疼痛教育、 评估、干预及沟通等) 责任护士:教育与指导、疼痛评估、落实措施、与 其他专业人员协作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全员、全面系统培训
医生、护士、麻醉师共同参与,缺一不可
普及、强化疼痛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技能
更新镇痛理念,转变态度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全员、全面系统培训---疼痛处理目的

减轻或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尽早开展功能训练,促进康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日 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整体评价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1 2
全员、全面系统培训---疼痛处理目标
患者疼痛评分≤3分
24小时疼痛频率≤3次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二步:实施疼痛干预
非药物干预--物理治疗 冷疗法:将比人体体温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蒸发冷 冻剂等)作用于患部而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原理:冷刺激时,神经传导速度 减慢,神经终板兴奋减少,疼痛阈 值提高,减轻或解除疼痛;其次冷 疗时周围血管收缩,局部血流量减 少,血管通透性降低,使得局部炎 性渗出液减少、肿胀减轻。
内分泌反应
心功能影响
肺功能影响
术后高凝状态
胃肠道影响
外周或中枢敏化
水电解质 代谢异常
交感神经兴 奋性增强
肺不张 肺炎
促血栓形成
恶心、呕吐 麻痹性肠梗阻
水钠潴留
心肌氧耗增加
深静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
慢性疼痛
徐建国等,《疼痛药物治疗学》2007:264-266;276
一、疼痛概述
疼痛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影响患者的情绪/精神状态、睡眠 病人痛苦呻吟,给未手术病人造成恶性刺激 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甚至出现深静脉血栓、肠梗阻、 肺不张、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降低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整体评价,影响满意度
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 处理的急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天甚至更长)
一、疼痛概述
常见外科手术后疼痛程度
疼 痛 程 度 轻 度 疼 痛 中 度 疼 痛 重 度 疼 痛 外 科 常 见 病 关节清洗术、静脉曲张、腹腔镜手术等 关节韧带重建、子宫切除、颌面外科等 关节臵换术、开胸术、大血管手术、截肢术等
的比例在欧洲为40%、澳大利亚64%、新西兰60% 芝加哥和布里斯班的调查都显示,疼痛未控制患者比 例都超过50% 我国有63.4%-87%癌痛患者未得到充分治疗
二、疼痛管理的现状
不容乐观的术后疼痛
不同程度术后疼痛患者所占百分比(%) 82%的患者在手术后至出院后2周存在术后疼痛
100% 80% 60%
处理能力不够
患方:疼痛认知不正确 不愿报告疼痛 不愿接受镇痛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规范化疼痛处理(GPM)
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确定疼痛的病因、部位和性质
正确评估疼痛的强度
正确治疗 正确掌握疼痛的治疗原则 按评估的疼痛强度给药

不断调整疼痛的处理方法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镇痛服务机构(APS)管理模式

2012年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前夕,在麻醉、疼痛、骨科、神
内等多学科权威专家的联合倡议下提出“绿色镇痛”
绿色镇痛---通过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镇痛方法,来争取效果好、
副作用小、无成瘾性、综合利益高、舒适的镇痛效果。
一、疼痛概述
分类---躯体性疼痛、内脏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

躯体性 疼 痛

无痛
有点痛
轻微疼痛
疼痛明显
疼痛严重
剧烈痛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 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 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一步:疼痛评估方法--等级评定量表(结合语言测定评分VRS)
疼痛等级 0 级 Ⅰ级 (轻度) Ⅱ级 (中度) Ⅲ级 (重度) 评分 0分 1-3分 4-6分 无疼痛 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 眠受干扰
以麻醉医师为基础的(anesthesiologist-based)
的管理模式
以护士为基础的(nurse-based)的管理模式
目前最佳: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为督导的急性疼痛服务体系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我科疼痛管理做法
确立组织结构与职责 全员、全面系统培训 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 制定疼痛管理程序
--- 镇痛作用协同和相加 ---减少镇痛药剂量和不良反应
三阶梯镇痛
疼痛评分≤3 即轻度疼痛
疼痛评估
疼痛评分4-6 即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 即重度疼痛
7-10分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 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一步:疼痛评估流程
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评估分值≤3分,每日
评估1次
评估分值≥4分,给予镇痛处理1小时后追踪镇痛效 果,评估改每日2次 术后即刻进行评估,6小时后再评估1次
0
无痛
1
2
3
4
5
6
7
8
9
10
轻度疼痛
中度痛
重度疼痛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一步:疼痛评估方法---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0 2 4 6 8 10
二、疼痛管理的现状
发生率高
2004年欧洲共同体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0701名反馈 者中,有627人(18%)有中到重度的疼痛;平均疼痛 持续时间7年
在我国2004年对六城市18所医院的门诊统计一个月 慢性疼痛门诊病人达130488人

二、疼痛管理的现状
控制率低 2005一项国际调查数据显示: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规范化疼痛管理
安医大一附院骨科 汪亚兵
提纲
1
2 3 4
疼痛概述 疼痛管理的现状 疼痛管理的做法 疼痛管理的体会
一、疼痛概述
疼痛的定义
组织损伤 或潜在组织损伤
不愉快感觉和 情感体验
---疼痛两重含义:即是一种生 理感觉,又是对这一感觉的 情感反应!
一、疼痛概述
疼痛认识的更新
1995年,疼痛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 2000年及2001年,欧洲以及亚太地区疼痛论坛上提出“消除 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学会(IASP),与会专家达成共识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择期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术前3天,西乐葆200mg bid,超前镇痛 急诊患者(原发痛):西乐葆200mg bid,对于疼痛评分>6分,联合曲马多 50-100mg qd,持续至手术日
多模式镇痛
用药多途径:硬膜外、静脉、局部麻醉、关节腔、 口服、外用贴剂等 药物选择多模式:阿片类与NSAIDs、COX-2抑制 剂或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
47%
,这些患者中的86%为中到极重度疼痛【1】
82%
40wk.baidu.com 20% 0%
21% 13% 18%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极重度疼痛
所有疼痛
【1】Jeffrey L. Apfelbaum,et al. Anesth Analg 2003;97:534-40
二、疼痛管理的现状
疼痛管理的障碍
医方:镇痛理念陈旧 缺乏疼痛的相关知识 疼痛评估不足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二步:实施疼痛干预
药物干预----注意点
By the mouth:最经济、最方便
By the clock 多模式镇痛:镇痛药及镇痛方法的联合应用 超前镇痛:术前2 ~3天
三阶梯镇痛
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的个体化,关 注儿童及老年人
3 4
目 标
5 6
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3次
消除患者对手术恐惧及焦虑情绪
术后患者尽早进行无痛功能锻炼
降低术后并发症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全员、全面系统培训---疼痛管理五原则
多模式镇痛 合理评估疼痛
超前镇痛
优化术后疼痛管理
健康宣教
个体化镇痛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骨科杂志,2008;78-81.
围术期镇痛新观念
最新出版的《疼痛药物治疗学》1以及《骨科常见疼 痛的处理专家建议》2提出了术后镇痛治疗新观念:
超前镇痛
多模式镇痛
个体化镇痛
1.徐建国等,《疼痛药物治疗学》,2007:264 2.邱贵兴等,《中华骨科杂志》,2008(1)
超前镇痛---最容易忽视
围手术期镇痛的第一步 提高痛阈,降低术后疼痛强度 保持手术后无痛或轻度疼痛状态
疼痛在手术组织愈合后 加强并持续时间长,常 规治疗无效
脊椎疾病引起的放射性 疼痛
一、疼痛概述
分类---急性疼痛、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
疼痛
初始状态下未 充分控制
慢性疼痛
持续时间3个月 以上,可在原 发疾病或组织 损伤愈合后持 续存在 术后慢性痛
持续时间短于1个
月,常与手术创 伤、组织损伤或 某些疾病状态有关


常 见 疾 病
来自皮肤、皮下组织、 疼痛部位及范围较明确, 撕裂伤、刀划伤、关节 韧带、肌腱、骨、血 定位较准确,持续时间 扭伤、骨折等 管及神经等 不长
内脏性 疼 痛
来自身体器官
疼痛定位差,持续时间 长短不等,常因牵拉、 炎症及缺血引起
胆囊炎、胰腺炎、心肌 缺血等
神经源 性疼 痛
来自周围或中枢神经 系统的某一或某些部 分的损伤
一、疼痛概述
疼痛引起患者全身心的痛苦
身体的痛苦
因身体症状
心理的痛苦 日常活动受限
社会的痛苦
工作上的问题 经济上的问题 家庭内的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不安、焦虑 孤独感 愤怒、绝望
全身心的痛苦
精神的痛苦 反思人生的意义 价值体系的变化 负罪感 对死亡的恐惧
一、疼痛概述
疼痛对患者生理的不良影响
疼痛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制定疼痛管理程序
第一步: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方法


疼痛评估流程
疼痛评估注意事项 第二步:实施疼痛干预 第三步:效果评价与措施修订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一步: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方法
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berical rating scale NRS)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疼痛等级评定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一步:疼痛评估方法---视觉模拟评分
( VAS)
无痛
剧痛
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
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臵。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一步:疼痛评估方法---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NRS)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一步:疼痛评估注意事项---全面、量化、动态
部位
性质 程度
活动时疼 痛程度
疼痛
原因 持续 时间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一步:疼痛评估注意事项---充分相信患者主诉
“患者说痛,就是痛” “患者说有多痛,就有多痛”
患者的述说出于种种考虑,常常 有避重趋轻的倾向。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第二步:实施疼痛干预
非药物干预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同情、安慰、鼓励的态度支 持患者;耐心、抚摸、倾听等技巧与患者交流 避免引起疼痛加重因素: 体位不当、外固定过紧等 其他:物理疗法有冷疗、热敷、局部制动等;认知行为 疗法如分散注意力、放松、锻炼、指导性想象等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患者或家属疼痛教育
入院: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完成首次疼痛教育
了解患者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体验经验及需求 讲解镇痛新观念及疼痛评估方法 术前: 非药物镇痛方法;超前镇痛,提高痛阈 术后: 强化教育;镇痛药作用和不良反应;出现疼 痛如何处理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确立组织结构与职责,建立疼痛管理人员体系
科主任
主治医师
护士长
麻醉师
责任医生
责任护士
责任组长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确立组织结构与职责,建立疼痛管理人员体系
护士长
组织与协调


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及流程
督导并落实 评价、改进、修订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确立组织结构与职责,建立疼痛管理人员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