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侵入
普通地质学课件: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 捕虏体:部分未熔化的围岩碎块成为捕虏体。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的过程, 成为混染作用。
玄武岩中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
三、分离结晶作用
超基性岩 基性岩——辉长岩 中性岩——闪长岩
酸性岩——花岗岩
•侵入岩是被周围岩 石封闭起来的岩浆固
结体,故又称侵入 体。
一、侵入作用概述
深成侵入体,简称深成岩,形成深度大于10km。
侵
入
中深成侵入体,简称中深成岩,形成深度3~10km。
体
浅成侵入体,简称浅成岩,形成深度小于3km。
由于地壳隆起,上覆岩石被风化、剥蚀,侵入体便会暴露于地表。
二、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
三、分离结晶作用
四、侵入岩的产状
• 侵入岩的产状,指其形状、大小、展布方向及其与围岩的关系。
四、侵入岩的产状
1、侵入岩的产状——岩墙 • 岩墙也称岩脉,呈狭长形的侵入体。
四、侵入岩的产状
•当围岩是成层的岩石时,岩墙切割围岩的成层方向。
岩墙
四、侵入岩的产状
2、侵入岩的产状——岩床 • 围岩为成层的岩石,岩浆顺围岩的层间空
隙挤入、扩展后冷凝,固结成岩。 • 侵入体呈层状,其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
行。厚度为数米到数百米。岩浆的成分常 为基性。 • 岩浆成分常为基性,其规模差别很大。
镁铁质岩床
四、侵入岩的产状
3、侵入岩的产状——岩盆与岩盖 • 围岩为近于水平延伸的成层的岩石,侵入体的展布与围岩的成层方向大致吻合。 • 岩浆成分常为中酸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盖
岩盆
煤矿地质学8岩浆侵入体和岩溶陷落柱
• 按照侵入体的形态和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可 分为: • 上冲区 • 扩散区 • 波及区
• 二、岩浆侵入体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 三、煤矿生产中对岩浆侵入体的处理 • 井田煤系中若有岩浆侵入体存在,应查明侵入体 位置、形态,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矿井掘进遇到岩墙后,一般可按原计划直 接穿过 • ②岩墙沿垂直或斜交煤层走向分布时,工作面回 采至岩墙后,在岩墙另一侧重开切眼继续回采 • ③当岩墙沿煤层走向分布且延长较长时,可以以 岩墙为界将工作面分成上、下两段,采用两个小 采面进行回采。
第八章 岩浆侵入体和岩溶陷落柱
• 在煤矿生产中,影响矿井生产的地质因素 很多,比如断层、褶皱、瓦斯、地压等普 遍性的影响因素之外,岩浆侵入体和岩溶 陷落柱是带明显区域性特点的两大类地质 因素,它们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煤田 的矿井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第一节 岩浆侵入体
• 一、岩浆侵入煤层的一般特征 1、产状和形态 1)岩墙:以断层或者节理作为通道侵入、穿 插在煤系中,与煤层面斜交或者垂直的侵 入体。 2)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 状侵入体。它可以沿煤层顶、底中间侵入, 也可吞蚀整个煤层。
• 2.对岩床的处理 • 对于岩床,要求用巷道或钻孔圈定岩体边 界范围,然后决定回采方案。如为大面积 岩浆侵入体分布区,则采区、采区布置要 设法避开。对煤层破坏不严重的串珠状侵 入体,工作面可以直接推过,但需增加采 面处理岩浆岩的工序。
第二节 岩溶陷落柱
• 一、岩溶塌陷的成因及形成条件
地质条件:岩溶发育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1)有可溶性岩层存在; (2)有良好的地下通道; (3)地下水源丰富,水具侵蚀性; (4)水流动能力较强,即有好的排泄口
• 二、陷落柱的特征 • (一)基本形态 • 陷落柱一般呈上细下粗的锥柱状,其中心 轴有时是直线状,有时是曲线状,与陷落 柱形成后发生的构造变动有关。 • 1.平面特征 • 陷落柱的平面形态多数呈椭圆形、似圆形, 也有长条形及不规则状。 • 2.陷落柱的剖面特征
矿井岩浆岩侵入煤层危害性分析
矿 井 岩 浆 岩 侵 入 煤 层 危 害 性 分 析
董 智 超
( 山西省煤炭地 质水文勘查研究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通过分析煤矿 生产 中岩浆侵入煤层 的危害性 , 研究了岩浆侵入体 的特点 , 并从岩浆侵 入通道 、 岩 浆侵入选 层、 岩浆侵入 分
区等 方面探讨 了岩浆侵入煤 层的规律 , 对采取合理科学 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对煤 层接触变质影 响较大 。酸性 岩浆难 于形 而减少煤炭 的可采储量 ; 2 ) 岩浆与煤层 接触后 , 煤会变质 , 使煤 的 的形式沿煤层侵入 , 仅 以岩墙或小侵入体对 周 围煤层产生 局部 灰分增大 , 煤质 变劣 , 生 产天然 焦 , 降低煤 的工业 价值 ; 3 ) 煤层 中 成沿煤层 的广泛侵入 ,
间形成 的断裂 , 对岩浆侵入和侵入后 的分布起 决定作用 。侵入后
与岩浆侵 入 和侵入 后 的分 布不起 决定 作用 , 但 对 先 根据一些地 区煤矿 区侵人体岩性 资料表 明 , 煤层 中 的岩 浆侵 形成 的断裂 , 张性 和张扭 性 断裂 , 其 入体大多是浅层岩 。其岩性 主要为 基性 岩类 和中性岩类 , 酸性 和 成侵人体起切割 和改选 作用 。通 常来 说 , 开启程度较好 , 侧压较小 , 对岩浆运动的阻力较小 , 易于岩浆侵入 。 碱性岩类较少 。具有 斑状 结构 的岩石 要特别 注意 斑晶 的矿物 成 分鉴定 , 不具斑状结构 的岩 石 , 应 根据 矿物 成分和 结合颜 色 深浅
. 1 岩 浆 侵 入 通 道 面积较大 , 倾角平缓 , 形态 复杂 多样 , 从 中心到边 缘 , 可 由层状 过 3
渡为似层状 , 再 过渡为树 枝状 、 串珠状和扁豆状 。 岩浆侵入需要 断裂的存在 , 断裂可作 通道 。侵 入前 或侵入期
岩浆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岩浆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
A.整合接触
B.沉积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答案:BC
知识拓展:
简述岩浆岩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其主要标志。
答案:从成因上可以分为侵入接触、沉积接触、喷出接触和断层接触等四种类型。
(1) 侵入接触: 又称热接触。
包括所有岩浆侵入岩体与被侵入的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主要标志:岩体边部有边缘带和冷凝边,原生构造较发育; 岩体内有围岩的捕虏体; 在围岩中有岩体延伸的岩枝或岩脉; 环绕岩体的围岩有接触变质现象,并呈带状分布,变质程度远离岩体而递减。
(2) 沉积接触: 又称冷接触。
当岩浆侵入体形成后,因地壳遭受剥蚀而露出地表,后来又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即为沉积接触。
特点: 在接触面下,岩体顶部常有不平整的侵蚀面和古风化壳等风化剥蚀现象; 与围岩接触处一般没有冷凝边; 岩体内的原生构造或岩脉往往被接触面切割; 上覆围岩无热液蚀变现象; 其底部常含有下伏岩浆岩体的岩屑、砾石或矿物碎屑; 围岩为沉积岩时,则接触面与层理往往平行,且较平整。
(3) 喷出接触: 岩浆溢出地表形成的熔岩被或熔岩流,覆盖在先形成的岩层或岩体之上所形成的接触关系,称为喷出接触。
特点:是一种热接触,在下伏围岩顶部有热变质现象;
熔岩体底部,可以有冷凝边和来自下伏围岩的捕虏体; 接触面与下伏围岩可以是假整合,也可以是不整合。
(4) 断层接触: 岩浆岩体形成后又受到断层破坏,使岩浆岩体与围岩之间呈断层接触。
接触面就是断层面,属于冷接触,具有一般断层特征。
常伴有动力变质现象,说明岩浆岩体先于断层形成的。
岩浆岩侵入地质年代范围
岩浆岩侵入地质年代范围
你知道吗,寒武纪那时候,地下深处的岩浆悄悄冒了出来,冷
却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侵入岩。
那时候的地球,还年轻得很呢!
啊,对了,说到岩浆岩,海西构造旋回那会儿也有。
二叠纪、
石炭纪、泥盆纪,这几个地质年代里,岩浆也是忙得不亦乐乎,一
个劲儿地往地壳里钻。
哎呀,聊起这个我就想起了印支期的三叠纪,那时候的岩浆岩
可真不少啊。
晚三叠世、中三叠世、早三叠世,都有它们的身影。
那时候的地球,简直就像个大熔炉!
还有啊,别忘了太古代五台期和元古代吕梁期,那时候的岩浆
岩也相当有特色。
太古代五台期的变质超基性岩,可是个稀罕物呢!而元古代吕梁期的岩浆岩,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总的来说啊,岩浆岩这个东西,可是贯穿了整个地球历史的。
从寒武纪到三叠纪,再到太古代和新生代,哪儿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们就像是地球的“纹身”,记录了地球成长的点点滴滴。
浅析岩浆侵入规律及其对煤层瓦斯成藏的影响
浅析岩浆侵入规律及其对煤层瓦斯成藏的影响我国岩浆非常活跃,岩浆的活动不仅给煤矿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也对煤炭的构造,煤炭性质的改变及煤炭中瓦斯的生成方面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文章从理论结构出发,首先探究了岩浆侵入规律,其次细致地分析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瓦斯成藏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的突出影响。
文章站在理论层面对岩浆侵入对煤层瓦斯成藏及突出影响进行分析,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论断,使分析更加具体深入。
标签:岩浆侵入规律;岩层瓦斯;突出影响岩浆侵入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上升到一定位置后,由于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为岩浆的侵入。
岩浆因为具备极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内部压力,往往向地壳薄弱或构造活动地带上升,并在沿途不断融化周围岩石或俘虏崩落的岩石块,从而不断扩大其侵占的空间,冷凝后形成各种侵入岩体,地下岩浆上升侵入并占据一定空间的作用叫做岩浆侵入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即外影响。
1 岩浆侵入规律岩浆是指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其在侵入地表时一般沿着受力最小的方向运动。
在大多数情况下,岩浆侵入一定受到地表构造带的影响。
岩浆侵入的基本体征是以侵入源为构造带的某一重心部位,并以该中心向构造带两侧侵入,侵入方向为由井田边界东西向井田内部深入,由井田内沿向两侧侵入。
煤矿中常见的岩浆侵入状态多为岩墙和岩床两种。
岩浆喷出后从断裂带进入地壳与煤炭层穿插在一起,形成岩墙。
岩墙的特征是厚度大,分布范围小。
岩墙与煤层相撞后使其变质后形成以岩体为中心的环形变质带,越靠近中心的部分煤的变质成分越高。
这就是从无烟煤到肥煤的形成过程。
因为岩浆的侵入导致煤矿性质的变化情况很常见。
我们生活中的蜂窝煤,无烟煤,灰煤大都是由于这种活动所形成的。
因为岩浆的活泼型导致煤层结构发生变化,煤炭性质发生改变。
2 岩浆侵入对煤层瓦斯成藏在许多矿井区域中,因岩浆侵入使煤炭被吞噬,进而影响煤炭的安全生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
岩浆岩—侵入体时代和侵入顺序的确定
立志当早,存高远
岩浆岩—侵入体时代和侵入顺序的确定
一、侵入体时代在没有直接地层复盖依据的情况下,往往比较困难,除了测定其同位素年龄外,多数需要根据多方面的直接与间接接触资料对比后,方能大体确定。
目前常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为:
1、查明岩体生成时代的上限与下限,确定岩体时代。
2、根据侵入体的形成与己知时代的褶皱运动和切穿地层的断裂的依存控制关系,提供侵入体的形成时代。
二、侵入顺序
多次侵入现象是岩浆活动的特点之一,因此正确确定岩浆侵入活动顺序,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工作中应当充分搜集各种直接证据和系统研究对比资料,以求互相验证。
1、确定相邻的两种以上侵入岩生成顺序时,可依下列现象确定:
(1)冷凝边缘:具冷凝边缘者后侵入。
(2)横切、穿插关系:横切或穿插别的岩体者后生成。
(3)流线、流面:晚生成侵入体边缘常有大致平行接触面的流线或流面。
(4)热力变质和烘烤现象:较早侵入体受后期热力影响而变质,甚至有不明显的破碎或被挤压现象。
(5)捕虏体:较晚侵入岩中可发现较早侵入岩的捕虏体。
2、确定不相邻的侵入体间的侵入顺序及时代,则需根据岩性特点、接触关系特点、构造控制特点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后确定。
岩性对比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岩体的主要矿物,特征矿物,副矿物,微量元素,化学成分,物性特征对比等。
用其与附近沉积岩中副矿物进行对比,亦可提供某些确定相对时代的线索。
岩浆岩—侵入岩体剥蚀程度的确定
立志当早,存高远
岩浆岩—侵入岩体剥蚀程度的确定
查明侵入体的剥蚀程度,对于侵入岩的对比,预测与其有关的矿产,恢复岩体的原始形状,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侵入岩体的剥蚀程度不同,可分为四类:
1、未剥蚀:工作区地表看不到岩体,只见有接触变质现象(晕圈)或热液脉、热液矿等,说明侵入岩为隐伏岩体。
2、剥蚀浅:有侵入岩体出露,但出露面积小,残留顶盖发育,而且在岩体中心亦发育,常见大量捕虏体,变质晕比较宽,脉岩群发育,岩浆期后矿床、蚀变在围岩和岩体内皆很发育。
3、剥蚀中等:在2 和4 之间。
4、剥蚀深:侵入体广泛分布,结构比较粗大,边缘相不发育,岩浆期后矿床非常少量,已有的矿床多遭破坏。
在确定侵入体剥蚀程度时,可以利用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及地球物理学的准则。
例如岩体内部有大量捕虏体,混杂岩出现,说明岩体剥蚀深度不大。
越接近花岗岩类岩体顶面,某些向上迁移的元素—铌、钽、稀土、钇、锂、铍、铀、钍和钨、钼、锡的含量越作规律性的增加;在岩体的深部带,聚集着向下迁移的元素—铬、镍、钴、钡、镓等。
NbV、KMg 和ZnPb 的比值是剥蚀深的标志,岩体的剥蚀深度越小,这几对元素的比值就越高。
其中NbV 的比值在花岗岩深部中为零点几,而在含钨和钼矿化的被剥蚀较浅的岩体中则达4~5 以上。
副矿物的分布有下列规律:越是花岗岩体的上部,磁铁矿、榍石、磷灰石的含量就越高,而铬铁矿、黑金红石、独居石、磷钇矿的含量就越低。
岩浆岩是怎样形成的
岩浆岩是怎样形成的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
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聚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
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
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
黏度也就是岩浆很关键的性质之一,它代表着岩浆流动的状态和程度。
岩浆中sio的含量对黏度影响最小,其次就是alo,cro,它们的含量升高,岩浆黏度可以显著减小。
酸性岩中sio,alo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小;熔化在岩浆中的挥发份可以减少岩浆的黏度、减少矿物的熔点,并使岩浆难流动,结晶时间缩短;此外,岩浆的温度低,黏度适当变大;岩浆忍受的压力加强,岩浆的黏度也减小。
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
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
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岩浆岩不论入侵至地下,还是燃烧至地表,它们和周围的岩石之间都存有显著的界限。
如果岩浆沿着层理或片理等空隙入侵,常构成相似岩盆、岩床、岩盖等形状的侵入体,它们和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和层理、片理平行,在地质学上称作资源整合入侵;如果岩浆不是沿着层理或片理入侵,而是沿着围岩层理或片理的脱落、裂隙科孔,这种情况构成的侵入体被称作不资源整合侵入体。
20141114岩浆岩穿插侵入解说
岩浆岩穿插侵入示意图
如果岩浆多次侵入周围岩体,则侵入岩往往互相穿 插。根据侵入岩与周围岩体的接触关系以及侵入岩之间的 接触关系,能够确定岩体形成的先后顺序。
在沉积作用下,沉积岩3、沉积岩2先后形
成。
火成岩1侵入沉积岩3和沉积岩2之中,火成 岩1形成的时间晚于沉积岩3和沉积岩2.
火成岩2侵入沉积岩3和沉积岩2之中,其 形成的时间晚于沉积岩3和沉积岩2. 火成岩2穿过火成火山的形状, 其堆积在沉积岩2之上,火山下部被沉积岩1掩埋, 所以火山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2,早于沉积岩1.
沉积岩1掩埋了火山的下部,沉积岩1形成时 间晚于火山。
各岩层、岩体由老到新的形成顺序是:沉积岩3、 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岩浆岩—侵入岩分异和同化混染现象的辨认方法
立志当早,存高远
岩浆岩—侵入岩分异和同化混染现象的辨认方法
在侵入岩地区工作时,应特别注意侵入岩中分异和同化、混染现象(作用) 的观察,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岩浆侵入作用的历程,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对成矿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分异作用
某种成分均一的岩浆,由于内部原因引起物质成分发生变化或分裂成几种成分不同岩浆,使其变化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总和称为分异作用。
一般在基性和超基性岩、碱性岩地区表现的比较明显。
分异作用表现有下列现象:
1、有同一岩体的岩相带有规律的变化。
2、当两个分裂组分相当时,则可成为互层,冷凝后形成原生条带构造。
3、在岩石中常可见球颗构造(忻离体)。
4、常见在岩体或矿体顶部附近富集大量含挥发分的矿物(沸石、磷灰石等)。
二、同化作用
系指岩浆熔化、熔解或交代围岩及捕虏体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叫同化作用。
同化作用的强度取决于下列因素:
1、构造条件:构造强烈和活动的地带有利于同化作用。
2、岩浆热动力条件:岩浆如果处于过热状态有利于同化作用。
3、岩浆冷凝部位和大小:浅成的岩体,由于冷凝快不利于同化作用;岩体愈大愈深,其成分中挥发分愈多,冷凝愈慢,则同化的能力愈强。
4、围岩的成分:如碳酸盐岩、泥质岩、基性岩、超基性岩的围岩容易被花岗岩岩浆同化;而石英等硅质岩则不易被花岗岩岩浆同化。
同化(及混染)作用的存在,常出现的特征标志:。
岩浆岩侵入岩的接触关系
立志当早,存高远
岩浆岩侵入岩的接触关系
一、侵入岩与围岩(包括沉积、变质岩和另一个岩体)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反映岩体侵入时代晚于围岩。
侵入主要标志:
①岩体切穿围岩,在主要岩体附近有岩枝伸入围岩之中;
②岩体边部常有较细粒的冷凝边(或边缘带) ;
③岩体边部原生流动构造比较发育;
④岩体中有大量的围岩捕虏体和同化混染现象;
⑤围岩受岩体的影响出现变质矿物,发现在接触变质晕(带) ,常伴随有矿化(或矿体出现)。
变质晕的宽窄主要与岩体的成分、大小、侵入深度、接触面的陡缓和围岩成分有关。
2、沉积接触: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后,为沉积岩层所复盖的接触关系。
主要标志有:
①在侵入体的顶部与其接触的沉积岩中,没有发现任何变质现象;
②在上覆沉积岩底部的沉积物中,常有被剥蚀的侵入体砾石或砂砾;
③在接触面上,岩体表面发育有不平整的侵蚀面或风化壳;
④岩体顶部的岩脉或矿除有被切断现象;
呈沉积接触关系的岩体,其形成时代早于上覆沉积岩层的时代。
3、断层接触:侵入体与围岩之间呈断层关系,在接触带上有断裂现象,如擦痕、碎裂岩甚至糜棱岩带等。
二、侵入接触的类型
1、急变接触:是指侵入体与围岩有明显界线,说明岩浆凝固快,岩石粒度小,边缘相较狭。
2、渐变接触:侵入体与用岩界线为逐渐过度,表明岩浆缓慢凝固而发生了。
岱河煤矿岩浆岩侵入特征的认识
此 出现 了贫 煤 、瘦 煤 、焦煤 、无烟煤 、天然 焦 ,且 呈南北 向,条带分布 。岩浆侵入 使井 田内煤种复杂 ,煤类齐全 。
;
3 5岩浆岩侵蚀 引起 的后 生变化 .
煤 层 或 软 岩等 由于 受 高温 半 流 体 岩 浆岩 侵 蚀 作用 影 响 ,本 来没被 侵蚀 前是处 于原始 地应力 平衡 的状态环 境 , 这 时被 侵入岩 浆岩 体取代 ,从而 打破 了本来 的应力平衡 环 境 。 因此 在达 到新 的应力 平衡状态 这段 时间里 ,会 引起 原
了煤 的演 化程度 ,增 大 了煤 的产气 速率 ,为瓦斯 的生成 创
造 了 良好 的 条 件 。但 岩 浆 侵 入 方 式 的 不 同 岩的关 系 .
岱河 煤矿煤 层变 质的地 质 因素 除 区域变质 外与岩浆 岩
侵 入 有 密 切 关 系 , 浅 成 岩 床 虽 冷 却 速 度 快 ,高 温 效 应 短 , 没 有 引 起 煤 层 更 高 级 次 的 变 质 ,但 是 沿 床 内部 余 温 释 放 效
3 2侵入体 的相 带划 分 . 通 过对 岱河煤矿 岩浆 岩系 统取样 鉴定分 析认 为属侵 入
体 相 带 特 征 , 即边 缘 相 、 中 间 相 、过 渡 相 。 依 据 相 带 岩 性
同产状的侵入体岩性都是辉绿 岩~ 辉绿玢岩 。 3 7岩 浆岩侵 蚀与瓦斯地质的关 系 .
岩 浆 侵 入 活 动 不 但 提 高 了煤 的 变 质 程 度 , 同 时也 加 快
应足 够增 高煤 系地层 的古地温 而 引起煤层 变质 。岩浆侵 入 煤层 ,侵入 体越 大相应 热量就 越大 ,对煤层 的破坏 也就越
大 ,距侵 入体近 者煤 的变质程 度深 ,远者 变质浅 。接触变 质 的 出 现 使 岩 墙 附 近 由 远 及 近 煤 的变 质 程 度 逐 渐 变 高 , 以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特点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是地球地壳中常见的三种岩石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1. 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
侵入岩则是在岩浆未达到地表的情况下,冷凝而成的岩石,颗粒较粗的深成侵入岩和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的浅成侵入岩。
岩浆岩常见的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等。
2. 沉积岩: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三大岩类埋藏地下一定深度,经过高温高压或者地壳活动形成的一类岩石。
其主要特点是:岩石组成都是结晶的矿物;有时也有成层性,但层不稳定,且变化多端;大部分有典型的片理构造(矿物定向排列);有典型的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十字石、红柱石等);没有化石、有机质。
这三种岩石类型在地球地壳中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的多样性。
侵入岩和喷出岩的特征
侵入岩和喷出岩的特征侵入岩和喷出岩,是地球表面上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
这两种岩石类型都是由地球内部岩浆的喷发或流动而形成的。
尽管它们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成分,但它们的形成过程、结构和性质完全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侵入岩和喷出岩的特征。
一、侵入岩1.定义侵入岩是一种由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其结晶过程发生在地下,并以一定的规模分布在地壳深处。
侵入岩又称“深成岩”,通常是形成在地下几千米深的地区,如花岗岩、辉长岩、二长岩、碱性岩等,岩石质地坚硬,中等粗晶结构,质地干燥,颜色多为灰黑色或白色、粉红色等。
2. 特征侵入岩的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并且在其内部往往具有显著的大体结构和小体结构。
具体表现为:(1)体积较大:侵入岩形态巨大,在云南金平洛溪铜矿调查中,发现侵入体总面积达37km²,其中含铜侵入岩体面积11km²以上。
(2)晶粒较大:侵入岩在地壳深处冷却凝固时,获得了更长的结晶时间和更慢的冷却速率,因此其晶粒比喷出岩晶体更大。
例如,花岗岩晶粒可达数毫米至几厘米。
(3)温度高:由于侵入岩原型岩浆融点高,因此其冷却速率相对较慢,相对应的温度较喷出岩要高。
3.分类根据岩浆的成因不同,侵入岩可分为以下几类:(1)内生侵入岩:也称岩浆岩质岩,由岩浆直接冷却,形成的成分、结构和组成都与原始岩浆相同。
(2)外来侵入岩:由已成型的岩石(如火山岩、沉积岩等)在地下受到侵入岩中的热液隆起所灰岩,形成远短的"漏斗形"岩体。
(3)断层侵入岩:在地壳强烈的构造作用下,岩体发生剪切变形和位移,导致热液和岩浆通过断层进入岩石体系中形成的侵入岩石。
二、喷出岩1.定义喷出岩是由地下岩浆在地表喷发或流动而形成的岩石。
其产生的方式通常为火山喷发、玄武岩等。
威尼斯登陆威尼斯人开户和剖面分布,通常位于岩床上,并是由许多岩芯半球形的或深碗形的"岩床"所组成。
2.特征喷出岩的特点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1)结构简单:喷出岩经历了一系列的爆炸、喷发、冷却等过程,其内部结构相对简单。
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的地震解释方法
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的地震解释方法崔大尉;邨于景;戴方尧【摘要】The magmatic intrusion in the coal seams brings about a great effect on coal safe production,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locate the boundary of the magmatic intrusion in coal.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 interpretation method for the magmatic intrusion in the coal is put forward, including three kinds of lithology interpretation methods, i.e. seismic inversion, seismic face analysis and spectrum decomposition. The property of the method is to utilize comprehensively drilling data and seismic dynamic information of high impedance, high frequency and waveform difference. The practical 3D seismic data in a coal mine, Huaibei, Anhui Province are interpreted with the method, and reliable geological basis is supplied for the boundary of the magmatic intrusion in coal.%确定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边界对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探讨岩浆岩侵入区赋煤规律及其影响
探讨岩浆岩侵入区赋煤规律及其影响1、引言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随着对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技术,促进了煤炭开采行业的不断发展。
岩浆岩侵入对煤层与煤质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可能会导致煤炭资源的开采。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工作,掌握了一定的侵入规律,并就岩浆岩的侵入影响进行了确认。
2、岩浆岩侵入体的规律岩浆岩的侵入体具有典型的征,经过大量的案例与实践,对这些特征进行总结。
另外岩浆岩的侵入也有一定的影响因素,为了更进一步地对侵入过程进行分析,对其影响因素也需要进行明确。
[1]2.1岩浆岩侵入体的选择性侵入特征选择性侵入首先表现在岩浆岩侵入相对软弱的岩层,在煤层中受热后,石灰岩将会软化非常严重,岩浆岩则会在这些区域内侵入严重。
而泥岩侵入较轻,在砂岩中几乎没有岩浆岩的侵入。
另外,巖浆岩的侵入体选择性还表面在煤层的厚度方面。
一般而言,煤层的厚度越大,侵入也会更加激烈。
岩浆岩的入侵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存在。
经过分析,这种侵入体的选择性特点主要是与附近的围岩力学性质与导热性有着一定的关联。
岩浆岩的侵入除了表面出以上特点,还存在着分区性特征。
[2]2.2岩浆岩侵入体分带性特点在每一个侵入的煤层中,岩浆岩的侵入都有定的规律可循。
除了以上的选择性特征外,还存在着典型的分带性特点。
通过岩浆岩的侵入中心分别向着四个方位进行延长划分,则有可能会划分为煤层完全吞食带、煤层顶部侵入带、中部侵入带与底部侵入带等。
岩浆岩的侵入分带性主要与原煤层的空间中有分带性特点的存在。
[3]2.3岩浆岩侵入通道与侵入方向岩浆一般是从岩浆源向上开始侵入,以断裂为通道,在岩浆侵入早期产生的断裂将会对岩浆岩的侵入体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在岩浆期后形成的断裂,则不会对岩浆侵入与侵入体的分布起到控制的作用,但会对先期的侵入体形成一定的切割作用。
[4]一般,在张扭性断裂中开启程度非常好,侧压低,对于岩浆的运动阻力低,便于侵入,尤其是延展长的张扭性断裂更有利于岩浆的活动。
岩体侵位
岩体的侵位是指岩浆侵入就位的意思,与侵入有所区别,侵位一般指被动侵入,侵入是指主动侵入,侵位大致意思是前期地质构造作用形成了侵入的通道、空间,后期岩浆侵入到已形成的场地。
影响岩浆岩体侵位的因素岩体侵位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主要因素包括:定位深度、应力状态、岩浆流变性质和围岩特点。
一、构造层次构造层次对岩体侵位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和围压对侵位的影响。
温度和围压决定岩浆和围岩流变性及两者之间的韧性差。
在深部,岩浆更具有流体性质,与围岩的韧性差小,易于主动侵位。
中、浅层次,围岩的脆性增高,一方面易于形成断裂,另一方面提高了岩浆与围岩的韧性差,所以,往往表现为被动侵位。
深度对侵位机制的控制并不是绝对的。
同种侵位机制也可以在地壳不同层次出现。
二、应力状态控制岩体侵位型式的主要因素不是深度,而是与岩体侵位时的应力状态。
岩体侵位机制主要是由岩浆的浮力和区域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在压应力状态下,多发生主动侵位。
在张应力状态下,围岩易于脆性破裂,岩浆常沿着张性断裂被动侵位。
三、岩浆流变性质岩浆的流变性质包括岩浆的成分、温度和熔体含量。
这些变量影响着岩体的侵位方式。
一般来说,熔体含量大的酸性岩浆与围岩易形成密度倒置而发生主动侵位。
基性岩浆不可能出现上浮作用,往往沿断裂上升,表现为被动侵位。
温度对岩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如果温度下降,熔浆将变成塑性体,将限制岩浆的流动性,不易发生上浮作用。
岩浆中的流体含量是决定岩浆与围岩韧性差的重要因素,熔体含量越高,韧性差越大,岩浆越容易主动侵位。
反之,则表现为被动侵位。
四、围岩围岩对岩体侵位机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岩的成分、构造和深度上。
由弱岩层构成的软弱带是岩浆侵位的有利部位。
围岩中的构造不仅影响岩体侵位机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岩体的形状。
如断裂往往是重要的控岩构造,岩体沿着断裂发生被动侵位,形成长板状岩体。
在造山带,由于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提高了岩石的流变行为,有利于发生部分熔融作用,为岩浆上升创造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浑园状侵入体 一般发育在距侵入体较远的地段,侵入体在煤层中往往呈孤立 的大小不等的浑园状
上述侵入体的各种形态,是岩浆由侵入严重地区向外扩展而形成的。在接近侵入严重 地区岩体发育,远离至边缘地带逐渐尖灭。 山东陶庄煤矿,岩浆侵入二槽煤是以35 号断层为侵入带向西北方向沿煤层向上 扩展形成三种类型的带状分布形态。 在陶庄煤矿还有这样的情况,在20号 断层以西地区岩浆侵入二槽煤时,因为 断层的隔绝,岩浆侵入受到限制,侵入 面积不广,侵入体的形态只有二、三类, 岩浆岩体很快就消失了。
(一)岩浆侵入通道 岩浆从岩浆源向上侵入,需要断裂作通道。对岩浆 侵入和侵入体分布起控制作用的断裂,是岩浆侵入期前 或侵入期间产生的断裂;而岩浆期后产生的断裂,对岩 浆侵入和侵入体分布不起控制作用,但对先成侵入体起 切割和改造作用。 一般情况下,张性、张扭性断裂,由于开启程度较 好,侧压较小,因而对岩浆运动的阻力较小,便于岩浆 侵入,特别是那些切割深、延展长的张扭性断裂,更有 利于岩浆的活动。 鉴别岩浆是沿断层侵入或是沿裂隙侵入,可根据岩墙 两侧围岩的岩性是否相同,层位是否对应,产状是否一 致,煤层底板等高线是否相连等标志确定。
2)侵入体的大小 它反映侵入煤层的岩浆数量及蕴藏热量的多少, 因此侵入体越大,煤变质越深,影响范围越广。 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侵入体的厚度与煤的 变质程度和变质带宽度至正相关关系。
3)侵入体在煤层中的位置 侵入体对其上面的煤分层影响较大,对其下面的煤分层 影响较小。这是由于岩浆中的气体和煤变质过程中产生 的挥发分易于携带热量向上扩散的缘故。因此,侵入体 位于煤层顶部,对下部煤分层影响较小,处于煤层底部, 对上部煤分层影响较大;岩浆侵入体居于煤层中部,对 煤层影响最大,形成上厚下薄的变质带。
(二)岩浆侵入体的岩性特征
根据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安徽等省的一些煤矿
区的侵入体岩性资料表明,煤系中的岩浆侵入体多系 浅成岩,其岩性主要为基性岩类和中性岩类,也有少 量的酸性和碱性岩类。常见的有辉绿岩、辉绿玢岩、 煌斑岩、微晶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石英斑
岩、细晶岩和正长斑岩等。
(三)岩浆侵入体的接触变质特征
2) 由于夹石层的导热性和透气性较低,化学稳定性 较高,可起隔热和屏蔽作用,限制岩浆在煤层中的 活动。 因此,煤层中夹石层的有无、厚薄、性质和分布情 况,控制着侵入体在煤层中的分布和对煤层的影响 范围。 3) 一般情况下,灰分较低,物性较软和变质程度 较低的煤层或煤分层,因其抵抗熔蚀和侵入的能力 较小,故岩浆易于侵入,影响范围较大。
第四章 岩浆岩侵入
一、岩浆侵入体的一般特点 二、岩浆侵入煤层的一般规律
三、岩浆侵入体的观测与编录
一、岩浆侵入体的一般特点 (一)岩浆侵入体的产状 (二)岩浆侵入体的岩性特征 (三)岩浆侵入体的接触变质特征
一、岩浆侵入体的一般特点
(一)名浆侵入体的产状 在生产矿井中发现的岩浆侵入体 主要有两种产状:岩墙、岩床 1.岩墙 地下岩浆沿断层或 裂隙上冲,切穿煤层 及其顶底板岩层形成 的墙状侵入体,称为 岩墙。 岩墙在平面上呈带状 分布,宽度一般由几 十厘米至几米,有时 达几十米,长度不一。 有的在井田内就尖灭 消失,也有的延长到 井田以外。
二、岩浆侵入煤层的一般规律
(一)岩浆侵入通道 (二)岩浆选层侵入
(三)岩浆侵入煤层的规律 (四)岩浆侵入分区
二、岩浆侵入煤层的一般规律 研究岩浆侵入煤层的控制条件及活动规律,主要 是研究岩浆侵入通道、选层侵入和扩散机制等方面。 它对于了解煤层中岩浆侵入体的总体分布规律,评 价岩浆侵入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和对煤质的影响范围 至关重要,是探测和预测岩浆侵入体的理论基础和 重要依据。
如淮北岱河煤矿,岩浆侵入通道系一组NNE走向, 且沿向斜轴向展布,并为向下张口的纵张裂隙,它控制 着该区岩墙和岩脉的展布,决定着煤层中侵入体呈带状 分区的格局(图2· 84)。显然,它是岩浆期前裂隙。但是, 在该矿近EW向和NE向的不同性质的断层中,不仅没有 发现侵入体,反而出现岩墙和岩脉受其错断的现象。可 见,它们是岩浆期后断层。 因此,在岩浆岩发育的矿区,应该注意构造形成时期 的研究,确定断裂对侵入体的控制、改造关系。
2.岩床 地下岩浆沿煤层 或层间侵入形成的 层状侵入体,称为 岩床。
岩床的形态是多种多样 的,对煤层的影响也各 有不同。大致可分为层 状、串珠状、树枝状、 浑园状。 1)层状侵入体 岩浆侵入煤层,在较大 范围内呈层状分布,它 可以侵入到煤层的任何 层位,形成大片天然焦, 有时也残留一部分煤层。
2)串珠状侵入体 发育在侵入体的边缘, 岩体界线极不规则,一 般沿煤层层理面分布延 伸,呈串珠状、扁豆状。 3)树枝状侵入体
三、岩浆侵入体的观测与编录
(一)岩浆侵入体的观测 对井巷揭露的侵入体,应系统观测以下内容:
1.岩浆岩性质 2.侵入体产状 3.侵入体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4.岩浆侵入对煤层的破坏情况
(二)岩浆侵入体的编录 根据井下观测及生产勘探所获得的资料,及时整理出反映煤层 及侵入体特征的巷道剖面索描图、煤层柱状图等原始资料。由于 侵入体形态复杂,变化多端,可采用巷道展开图的形式编录。还 应建立侵入区的煤层、天然焦、侵入体厚度、煤质档案,以便分 折它们的相互关系。 在生产地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应编制煤层中侵入体分布图和 侵入区煤厚、煤质(灰分、挥发分等)等值线图等综合图件。
4)岩浆侵入受通道断层大小和煤层产状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作为岩浆上升通道的断层越大,则岩浆来 源越丰富,沿断层侧向侵入煤层的岩浆深入越远,分布 面积越大;岩浆沿断层通道侧向侵入煤层,向煤层上山 方向比向下山方向易于扩散。因此,上山方向煤层被岩 浆破坏更严重。
(四)岩浆侵入分区 煤矿生产实践表明,侵入体在煤层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规 律。根据距侵入中心的远近、侵入体的产状变化、以及对煤层破坏和 煤质影响的程度,将煤层中岩浆侵入分为三区。 1)上冲区 指岩浆通道及其附近的地区(图2—87)。该区岩浆活动 剧烈,侵入体在较大面积上呈层状、似层状,厚度大,岩墙发育,煤 层几乎全部被熔蚀同化,为岩浆岩所替代,偶见少量天然焦,但混杂 大量岩浆物质,煤层基本失去工业价值。上冲区范围较小。 一个矿区或矿井可能不只一个上冲区。因此,要分别确定它们的范围, 找出它们的差异。 2)扩散区 指岩浆离开侵入中心,向外围扩散的区域。该区岩浆 的熔蚀能力和变质作用锐减,各处差别较大,在扩散较弱地段,往往 残留可采煤层或煤分层。侵入体产状多呈似层状、树枝状、串珠状和 扁豆状(图2—88)。扩散区范围较大,储量可靠性较差,是影响正常生 产的主要区段。 3)波及区 指扩散区外围,仅受岩浆高压热气波及的地区。该区 偶有少量的单个岩体,也可能仅发现天然焦,而无扩散的岩浆侵入体。 应该指出,由上冲区经扩散区、波及区到正常区,总是逐步过渡 的。
煤主要由有机物质组成,对温度的增高特别敏感。当 岩浆侵入或接近煤层时,在高温、挥发物质和动压的作 用下,引起煤的变质称为接触变质。接触变质的强弱、 变质带的宽窄,受侵入体的产状 、大小和在煤层中的
位置控制。
1)侵入体的产状 它反映岩浆与煤层接触面积的大小,对煤层接触变质的强弱有 密切关系。 岩墙垂直或斜交煤层层理,以狭窄条带与煤层接触,因而对煤 层影响较小,仅局限于岩墙两侧数米的范围内(图2—78)。 岩床顺煤层分布,与煤层大面积接触,因而对煤层不仅破坏强 烈,而且影响范围较大。
第三章 岩浆岩侵入
概述
岩浆侵入体存在于煤系地 层和煤层中,是一种常见 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 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 一
岩浆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具体表现在:
A.岩浆侵入煤层,使煤层 为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 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 B.由于接触变质的影 响,使煤的灰分增高,粘 结性减弱,煤质变劣,产 生天然焦,降低煤的工业 价值。 C.煤层中侵入体硬度大, 影响工程进度,增加生产 成本。 D.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 使采区和工作面的布置困 难。
(三)岩浆侵入煤层的规律 1) 煤层厚度越大,侵入煤层中的侵入体厚度越大,分布面积越广,形态越复 杂。 在厚煤层中常可见到侵入体从煤层下部穿到煤层上部,再由上部穿到下部的 现象;在薄煤层、局部可采煤层和被水流冲蚀的煤层中,侵入体分布比较零 星,面积较小。 据统计资料分析,岩浆侵入范围与煤层厚度和可采范围大体成正比关系。因 此,同一地区、不同煤层中侵入体的分布位置和范围大小不一定重叠,有的煤 层破坏严重,有的煤层破坏轻微。这一规律对确定岩浆侵入地区的找煤方向相 当重要。
4)煤层距侵入体的距离 煤的变质程度随距侵入体的远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近 者变质深,远者变质浅,从而形成由高到低的变质带。
5)侵入体的岩石性质 基性岩浆粘度小,易流动,在地壳浅部容易以岩床 的形式沿煤层广泛侵入,对煤层接触变质影响较大。 酸性岩浆粘度大,不易流动,难于形成沿煤层的广 泛侵入,仅以岩墙或小侵入体对周围煤层产生局部影 响,对煤层接触变质影响较小。 中性岩浆介于两者之间。 这也是煤层中侵入体为何以基性、中性岩居多的原 因。 致于深部酸性岩浆,由于量大、温高、离岩浆源近, 对上覆煤层产生大规模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直接与之 接触的煤层、乃至煤系,均已熔融同化破坏殆尽,或 形成面目全非的变质岩。
(二)岩浆选层侵入
岩浆沿断裂通道上升的过程中,还要沿层理面、层滑面和软弱层位发生侧 向顺层侵入。由于煤层物理性质软弱,裂隙和层滑面发育,化学性质活跃, 热熔点较低,致使煤层易被高温岩浆熔蚀,抵抗岩浆侵入能力较差,因而煤 系地层中煤层是岩浆最易侵入的层位。 如淮北岱河煤矿的统计资料表明,该矿已施工的200多个见岩浆岩的钻孔中, 98%以上的钻孔,岩浆岩沿煤层侵入,取代煤层层位,故可用煤系中的岩浆 岩层位来对比煤层。 岩浆侵入煤层,除了煤层本身软弱外,还与煤层的顶底板致密坚硬、导热 性差,岩浆热量和气体不易从煤层中散发,温度和压力能长时间在煤层中保 持等有关,即与煤层顶底板的阻隔和屏蔽作用有关。 岩浆侵入煤层可全部或部分熔蚀煤层,也可沿煤层中的裂隙穿插、切割因 而导致煤层中侵入体形态极其复杂和多样。 岩浆主要沿煤层侵入,有时也可沿泥质岩和石灰岩侵入。 岩浆侵入有挤压注入和熔蚀同化两种形式。对化学稳定性较强的岩层,以 挤压注入作用为主,对化学稳定性差的煤层,则以熔蚀同化作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