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挂片的试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挂片的试验方法
1 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挂片的试验方法
1.1 试片的试前准备
1.1.1 将试片浸入石油醚或乙醚中用棉球(采用密闭包装的标准试片则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清洗表面)。
1.1.2 浸入无水乙醇中清洗,然后移入清洁的无水乙醇中浸泡片刻除水
1.1.3 取出试片,用滤纸吸干,放入干燥器中,24小时后称重。
1.1.2 试验后的试片处理
1.2.1 试后应小心取出试片,观察记录表面状况。
有代表性的试验结果,应照相保存。
1.2.2 清除试片上的腐蚀沉积物。
清除的方法可用化学清洗法(见表6-1)。
对于腐蚀沉积物较多的试片,在清洗前应用竹片或塑料片用物理方法予以清除。
1.2.3 上述酸洗后的试片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无水乙醇清洗,然后用滤纸吸干,放入干燥器中24小时后称重。
1.2.4 干燥好的试片用分析天平称重(精确至0.1mg),准确度应和试前一致。
求出试验后的腐蚀失重。
1.2.5 仔细观察和记录试片表面的腐蚀形态和特征,发现有点蚀时应注意坑的大小、形状、数目和分布情况,测出最大和最小坑深,对有代表性的试验结果应照相存档。
1.2.6 蚀坑深度的测量可采用点腐蚀测深仪(如DDC型),其测量范围为0mm-5mm。
也可用放大倍率为50-500倍的带定标焦距调节旋钮(每一标定为1μm)的金相显微镜,按两次聚焦法测量坑深。
其测量范围为0.04mm-0.34mm。
1.3 数据处理
1.3.1 腐蚀数据的计算
对于腐蚀试验的计算的结果,通常按均腐蚀的平均值表示。
常用单位如毫米/分米2·天(mdd),能直观的表现腐蚀进行的快慢;毫米/年(mm/a)和密耳/年(mpy),能用以估计设备是使用寿命,其可靠性决定的均匀程度,计算腐蚀速度的通式如下
式中: C ——计算常数,见表6-2
△W ——试验前后试件的腐蚀失重(g)
A ——试件的腐蚀面积,(cm3)
t ——腐蚀试验的时间(h)
ρ——试件材料的密度(kg/m3)
表6-2 不同腐蚀速度单位的常数C值
1.3.2 腐蚀速度的单位可按表6-3进行互算
3
1.3.3标准试片的指示见表6-4
表6-4 标准试片的指示
2 循环冷却水系统监测换热器试管的试验方法
2.1 试管的试前准备
2.1.1 用石油醚或乙醚擦净内外表面。
2.1.2 碳钢管要用10%的缓蚀盐酸溶液(10%HCl+0.5%六次甲基四胺)酸洗内表面(清洗时间<20min)。
2.1.3 用自来水冲洗
2.1.4 用无水乙醇除水或用棉球、布带之类擦干,然后用热空气干燥。
2.1.5 对于铜及铜合金、铝、不锈钢等,仅用石油醚或乙醚擦净即可用于试验,可免于酸洗。
2.1.6 干燥好的试管在分析天平上称重,精确到20mg。
2.1.7 做好相应的记录,包括试验前试管的编号、种类、质量、试验时间等。
2.2 试验后的试管处理
2.2.1 试验结束后,小心取出试管,主要观察记录表面状况。
2.2.2 清洗试管外壁,烘干、恒重,称取带粘附物试管重W1。
2.2.3 清洗粘附物,称取试管重,剖视管内腐蚀情况。
2.2.4 清洗方法,干燥,称重同试前。
酸洗干燥后管质量W2。
2.2.5 根据试管的增重和失重分别求出粘附物重和腐蚀失重。
2.2.6 剖视管内腐蚀情况,参照《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挂片的试验方法》中2.2.5和2.2.6。
2.3 数据处理
2.3.1 腐蚀速度计算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挂片的试验方法》中2.3.1。
2.3.2 粘附物数据计算
粘附物的粘附速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W1――带粘附物试管质量,g,
W2 ――酸洗干燥后管质量,g,
A——换热管内表面积(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