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县域强“三农”强

近几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农业“一县一业”正在形成,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2009年,全省44个农业县(市)生产总值增长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了一番,新增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增量的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由上年的28个增加到40个。

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推动全面振兴的决策,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几年来,全省县域经济保持加速发展势头,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正如省长陈政高所言:“随着辽宁振兴的进程,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已经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发展热点、关注重点,在这个大气候下,辽宁的县域经济完全可以干得更好、干得更漂亮。”

辽北不甘落后:观开原现象

地处辽北的开原市曾是个很穷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曾长期徘徊在全省44个县(市)后10名,在2001年时全市生产总值只有亿元,处于全省贫困县的边缘。

如今的开原已成为辽北的明星城市,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5亿元,是2001年的13倍,从全省第32位跃升到第7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亿元,是2001年的23倍,从全省第33位跃升到第5位;2006年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两个“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34位跃升到第5位,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开原现象。

2010年5月25日,辽宁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辽宁

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亲自带领44个县(市)长,从开原市的工业区建设看到农产品加工基地,从幼儿园看到老年康乐中心,从商业广场看到开原新城。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对开原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开原是辽宁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开原的方向就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排名靠后到全省第七,开原靠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开原市委书记魏俊星说:“开原没有资源,没有优势,但我们靠扩大开放,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成功的发展模式,实现没有资源打造资源,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无中生有,借力腾飞。”

建设工业区是开原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破题之举,但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开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资金的短缺和建设用地的不足。

开原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思维定势,他们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向关停企业要土地,盘活土地3500亩;拓宽渠道,扩大增量,向城中村和棚户区要土地,置换出工业用地3650亩;利用废弃的37个砖厂、关停的矿山企业、乡镇企业、合村、并屯、并校和复垦土地万亩等,确保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的需要。

几年下来,开原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亿元,高起点、大气魄、科学规划建设了51平方公里的开原工业区。在工业区内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打造了承载工业化、城市化的工业新城。引进工业地产商,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打造了7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突出大项目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5个,超5亿元项目31个。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9户发展到402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550亿元。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是开原没有资源而打造的最大资源。

辽西奋起直追:看义县速度

地处辽西的义县是辽宁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44个县(市)曾多年排名倒数第一,2008年以来,义县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硬是以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创造出超常规发展的“义县速度”。2007年,义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7500万元,2008年达到亿元,2009年实现3亿元,实现两年翻两番;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一举甩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成为全省欠发达县加速发展的一个样板。

2010年1至5月份,义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完成20289万元,同比增长%以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义县何以只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打造出了财政收入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度”?义县的最根本经验,就是通过全县对招商引资工作精力的高投入,带来了工业园区经济的快产出;通过引进项目形成产业集群的快发展,换来了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和财政收入的大提高。

强力推进的园区建设速度。义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做到了“四优先”,即优先摆放领导力量,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土地供应,优先配备干部,高速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七里河工业园区创造了8个月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共落户企业32家的“义县速度”。目前,随着大批的工业项目落地,园区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2009年,80个1000万元以上新建工业项目落户新区,标志着义县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县域工业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全民创业的招商引资速度。义县县委、县政府把依靠工业园区上大项目,作为县域经济大发展、多就业、快增长的突破口,在全县掀起了举县招商、全民创业的热潮。开展主题概念招商、组织团队招商、实行专业招商等不同形式的招商活动。坚持以商招商。充分利用入驻企业与关联企业关系密切的优势,鼓励关联企业入驻,做大相关产品优势,拉长产业链条。

义县的发展也使当地的农民受益,七里河镇大荒地村农民顾宝军,2008年进入七里河工业园区的辽宁锦兴电力金具公司做电工,如今已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还不一定拿到钱,听说家里有企业招工就来了,离家近农忙时还能照应家里。在这一个月能开1400多元,公司的福利待遇好,活也不累。”周边有200多名农民像他这样也在这工作,从农民变成工人。

辽南快马加鞭:现瓦房店模式

辽南一向是辽宁的发达地区,辽宁现有的5个全国百强县全在这里。这里曾经是辽南工业重镇,瓦轴、瓦纺等一大批企业闻名遐迩。然而,当市场经济大潮袭来时,全市80%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破产倒闭,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工业重镇变成了工业重负。面对困境,他们全力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战略机遇,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发展县域经济的“瓦房店模式”:以航母型重大项目为主导,组建产业集群式联合“舰队”,发展培育现代工业农业,带动整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瓦房店由此跃居2009年全国百强县第27名,成为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

几年来,瓦房店市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推动县域经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成功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一是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瓦房店多年来通过建设专业园区,培育了一批全国领先的航母型大企业、大项目,形成了以瓦轴集团为龙头的轴承产业集群,以大连化工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以及临港产业配套、清洁能源、风电装备、LED光电、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基地。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农业发展之路。瓦房店积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机制和举措来发展农业,让农户的农产品生产过程直接融入农业产业链条,很好地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融合互动,有力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