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铁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世界高铁的发展现状
自1964年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建成通车,高速铁路的发展就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热点。高速铁路以其准时、舒适、节能、安全、快速、污染少等多方面显著优势博得社会大众广泛支持和欢迎,引领了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新繁荣。自此,世界范围内的高铁运输技术不断进度,高速铁路网不断发展,许多国家把高铁的建设作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国策。
欧洲一些土地资源较为稀缺的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都致力于大规模修建本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覆盖欧洲的高速铁路网络。欧洲高速铁路网欧盟的发展为基础,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开始紧锣密鼓地建设。自1981年法国开辟了欧洲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巴黎-里昂TGV东南线后,到2005年底法国国内已经形成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4500公里的4条高速走廊,最高时速达320km/h,意大利的ETR系统、西班牙的AVE系统设计时速也均能达到300km/h以上。法国的TGV系统和德国的ICE系统在海外高速铁路扩展计划中,已成为日本新干线的强大竞争对手。以“欧洲之星”及泰里斯为代表的国际高速列车也在运行,成为引领世界高速铁路的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末后,以亚洲地区为代表掀起了新一轮的高速铁路建设高潮。2004年4月,韩国第一条高速铁路KTX建成通车;2006年1月,中国台湾第一条高速铁路台北-高雄高速新线投入运营;2008年8月,中国大陆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列车正式开通;在人口稠密的东亚经济圈,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也在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推进用高速铁路连接主要大都市的交通干线的建设。
在“中国高铁”蓬勃发展的激励下,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沙特、巴西等国家纷纷也制定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2000年连接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和纽约、华盛的“美国飞人”特别快车建成通车,运行速度达240km/h。
近几年来,包括法国、西班牙、日本等“高铁元老”在内的国家,也再一次显示出加速发展高速铁路的雄心壮志。可以预见,未来10至20年将会是全球高
速铁路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高速铁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也对国际社会彼此之间的进一步深度交流与合作提出更高要求,以增强高速铁路在经济、技术、效率等方面的创新与保障能力。
二、中国高铁的发展现状
自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列车开通运营,拉开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序幕,经过短短5年发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接近1万公里,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铁体系,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目前,中国高铁的“四纵四横”已在中国地图上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四纵”是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四横”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
随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浪潮,中国仍有许多高铁项目在建:在北京、成都、武汉三大城市将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与中国高铁网接驳;诸多客运专线和城际线项目在建,如成堰铁路彭州支线、杭长客专、兰新第二双线等;我国昆明至新加坡的高速铁路泛亚高铁线路在建,预计将在2020年建成通车。
从2004年8月,中国开始引进高铁技术打造自己的高速列车CRH系列至今,中国的高铁技术也逐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主要有CRH1、CRH2、CRH5等动车组型号。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制造企业已成功掌握了高速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流等9项关键技术,以及受电弓、空调系统等10项
主要配套技术。
中国在高速铁路技术领域的迅速成熟,也加快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2010年12月,中国铁道部与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等四国政府,跨国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中国参与东盟高铁建设,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中国高铁正向世界延伸,中国高铁项目的国际合作也从“技术引进”升级为“联合创新、联手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