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荔枝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同步练习_0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同步练习_0](https://img.taocdn.com/s3/m/6bfee52876c66137ee061931.png)
《荔枝图序》同步练习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图书)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识)
5.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知识?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6.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一诗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所写的荔枝的什么特点?
7.翻译下列句子。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8.下面哪一句没用比喻()
A、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B、浆液甘酸如醴酪。
c、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D、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第二部分
荔枝生巴、峡间,形圆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9.本的写作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
10.下面几句依次从荔枝的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
壳如红缯()
11.说说下面一句采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
古诗荔枝图序翻译赏析
![古诗荔枝图序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64c25d52ea551810a687cb.png)
古诗荔枝图序翻译赏析文言文《荔枝图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原文】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1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
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2团团;圆圆的。
3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4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5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
橘,常绿乔木。
华,通"花”6实:果实。
7春荣:春天开花。
荣,开花8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
9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
10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
11红缯(zēn):红色的丝绸。
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
12绡(xiā):生丝织成的绸。
13瓤肉:果肉·。
14莹白:晶莹洁白。
15醴:甜酒。
16酪:奶酪17去:消失18元和十五年:及820年。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19南宾守:南宾郡太守。
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20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
21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
2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
识,认识,见过。
《荔枝图序》原文及译文
![《荔枝图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1145876294dd88d1d26b2a.png)
《荔枝图序》原文及译文赏析荔枝图序白居易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的词1.荔枝生巴峡间()2.树形团团如帷盖()3.春荣;实如丹()4.壳如红缯()5.浆液甘酸如醴酪()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二,翻译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情况.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四,作者白居易,____大诗人,字____,号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参考答案一、1.四川湖北一带2.车上的帷幕和篷盖3.丹砂一般地红4.泛指丝织品5.酒浆6.那样它的实际情况二、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三、打比方列数字出处外形味道变化四、唐朝乐天香山居士注释:本文选自《白香山集》1.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
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2.团团;圆圆的。
3.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4.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4.冬青:冬天是绿的。
5.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
橘,常绿乔木。
《荔枝图序》练习题
![《荔枝图序》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9f4409b7360b4c2e3f6484.png)
•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幅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咏物小品,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1. 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
(过程迁移)2.交流作品。
(合作交流,提高学习)3.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4、知识积累(投影展示,加强积累)苏轼的《惠州一绝》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喜爱;杜牧《过华清宫》中嘲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5.背诵并翻译重点段落。
6.搜集有关荔枝的诗词美文。
《荔枝图序》习题精选一、自主实践1.填空。
(1)叶如____,冬____;华如____,春____;实如____,夏____;朵如____,核如____,壳如____,膜如____。
(2)一日而____,二日而____,三日而____,四五日外,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3.下列每组红色字注音中,都有一个错的,请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写在后表中。
(1)①华如橘(huá)②壳如红缯(zēng)③瓤肉莹白如冰雪(ráng)(2)①膜如紫绡(xiāo)②核如枇杷(pípá)③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yí)(3)①树形团团如帷盖(wéi)②荔枝生巴、峡间(jiàn)③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lì)(1)(2)(3)二、能力提高①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荔枝图序》评测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荔枝图序》评测练习(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2fe02b43323968011c92f1.png)
《荔枝图序》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荔枝生巴峡间( )
2.树形团团如帷盖( )
3.春荣;实如丹( )
4.壳如红缯( )
5.浆液甘酸如醴酪( )
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 )
二、翻译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
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情况。
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四、作者白居易,____大诗人,字____,号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
文言文《荔枝图序》评测答案:
一、1.四川湖北一带 2.车上的帷幕和篷盖 3.丹砂一般地红
4.泛指丝织品
5.酒浆
6.那样它的实际情况
二、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三、打比方列数字出处外形味道变化
四、唐朝乐天香山居士
1。
《荔枝图序》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
![《荔枝图序》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d91fa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4.png)
《荔枝图序》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荔枝图序》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篇一」(1)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
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
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
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2)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
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
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
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
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了。
(3)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如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
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
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
”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母亲竞像孩子一样高兴。
(4)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
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
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
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荔枝图序测试题及答案
![荔枝图序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9d0d3add36a32d7375813b.png)
荔枝图序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是朝著名诗人。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帷盖()枇杷()红缯()紫绡()瓤肉()醴酪()3.原文填写:⑴荔枝生巴、峡间,⑵朵如,核如,壳如,膜如,瓤肉莹白如,浆液甘酸如。
⑶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华如橘,春荣(荣:)⑵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去:)⑶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图:书:)⑷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识:)5.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知识?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6.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一诗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课文所写的荔枝的什么特点?7.翻译下列句子。
(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2)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8.下面哪一句没用比喻()A、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B、浆液甘酸如醴酪。
C、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D、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第二部分:荔枝生巴、峡间,形圆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9.本文的写作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10.下面几句依次从荔枝的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⑴朵如葡萄,核如枇杷()⑵瓤肉莹白如冰雪()⑶浆液甘酸如醴酪()⑷壳如红缯()11.说说下面一句采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朵如葡萄(朵:)⑵甘酸如醴酪(醴酪:)⑶壳如红缯(缯:)13.翻译下列句子。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4.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么?这些比喻是否都恰当?15、“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什么意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16、下列各句都是对上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种文体,一般以介绍书画的内容、写作意图和有关事项为主。
荔枝短文答案
![荔枝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0e534a216147917112880.png)
荔枝短文答案【篇一:阅读短文含答案】是我国著名的岭南水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水果之一。
它原产我国南部,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我国荔枝品种很多,有100多个。
其中广州就有60多个品种,盛产于广州的从化、增城两个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
荔枝属常绿乔木,喜欢光,喜欢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怕霜冻。
野生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
树皮灰褐色,不裂。
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
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
花期3—4月。
果5—8月成熟,种子棕红色。
荔枝果形别致,颜色悦目。
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
荔枝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具佳。
荔枝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
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著称。
“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三个品种号称“荔枝三杰”。
三杰中以“增城挂绿”最为珍贵。
在封建社会,历代朝廷都把它列为贡品。
“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
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
现存活在增城市荔城镇的那株挂绿树是“增城挂绿”荔枝树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
科研工作者用它成功培育了新的挂绿树种,目前仅有100多株。
荔枝不但好吃,还能用气味杀死虫子。
但是,吃多了荔枝反而会上火、生病。
①荔枝喜欢暖热湿润的气候。
()②我国广州有荔枝品种60多个。
()③增城市荔城镇的那棵树龄400多年的挂绿树是所有荔枝树的老祖宗。
()④人吃多了荔枝会对身体不利。
()2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①“荔枝三杰”指的是、、这三个荔枝品种。
②第4自然段详细介绍的荔枝品种是。
这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主要介绍了它外壳的以及果肉的和。
3 短文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4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填序号)。
a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b先提出问题,再回答问题c按事物的不同方面介绍 d总述部分题目参考答案:2②增城挂绿颜色颜色味道3 短文主要使用了数字说明和举例说明两种说明方法。
第20课《荔枝图序》练习(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20课《荔枝图序》练习(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193db9cc7931b764ce150d.png)
第20课《荔枝图序》练习(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1.本文作者是朝闻名诗人。
2.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帷.盖〔〕枇.杷〔〕红缯.〔〕紫绡.〔〕瓤.肉〔〕醴.酪〔〕3.原文填写:⑴荔枝生巴、峡间,。
⑵朵如,核如,壳如,膜如,瓤肉莹白如,浆液甘酸如。
⑶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
4.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⑴华如橘,春荣〔荣:〕⑵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去:〕⑶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图:书:〕⑷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识:〕5.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知识?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6.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一诗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从这首诗中能够看到课文所写的荔枝的什么特点?7.翻译以下句子。
⑴大略如彼,事实上过之。
⑵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8.下面哪一句没用比喻〔〕A、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B、浆液甘酸如醴酪。
C、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D、大略如彼,事实上过之。
第二部分:荔枝生巴、峡间,形圆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事实上过之。
假设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9.本文的写作缘故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10.下面几句依次从荔枝的哪些方面进行讲明。
⑴朵如葡萄,核如枇杷〔〕⑵瓤肉莹白如冰雪〔〕⑶浆液甘酸如醴酪〔〕⑷壳如红缯〔〕11.讲讲下面一句采纳的讲明方法,讲明顺序。
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讲明方法;讲明顺序。
12.讲明以下加点的字。
⑴朵如葡萄〔朵:〕⑵甘酸如醴酪〔醴酪:〕⑶壳如红缯〔缯:〕13.翻译以下句子。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荔枝图序》 基础练习
![《荔枝图序》 基础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6d6a0b1240c844768eaee13.png)
《荔枝图序》基础练习
1.填空。
(1)
(2
2.解释下面句中红色的词。
(1)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
(2)大略如彼,其实
(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
3.翻译句子。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4.下列每组蓝色字注音中,都有一个错的,请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写在后表中。
(1)①华如橘(huá)②壳如红缯(zēng)③瓤肉莹白如冰雪(ráng)
(2)①膜如紫绡(xiāo)②核如枇杷(pípá)③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yí)
(3)①树形团团如帷盖(wéi)②荔枝生巴、峡间(jiàn)③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lì)
5
基础练习参考答案
1.(1)桂青橘荣丹熟葡萄枇杷红缯紫绡(2)色变香变味变色香味尽去矣2.(1)甜酒
(2)大体上它的实际情况
(3)画写
3.目的是为了没有见过荔枝,和见过荔枝可是不是在采下后三天之内见到的人们而写。
4.(1)①huā(2)②yǐ(3)②jiān
5.白居易。
人教版8年纪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人教版8年纪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0f02255727a5e9856a6158.png)
(一)康德涵救李梦阳(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
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
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
”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
”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
明日辄赦出之。
【注释】①康海:字德涵。
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化常识】太监。
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
至唐朝,统称为宦官。
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
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
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
1. 解释加粗的词:①亲②脱③致2.翻译:①海不与通②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二)孔子见罗雀者(选自《孔子家语》)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
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③,利食④而忘患,自⑤其心⑥矣,而以所从为祸福。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⑦则有全身之阶⑧,随小者之戆⑨而有危亡之败⑩也。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
后又借指雏鸟。
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④戆(zhuàng):愚。
败:祸乱,祸害。
【导读】这是孔子借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要听从师长们的教导,虚心向他们学习。
文章借捕鸟人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1.解释加粗的词:①大雀从黄口②孔子顾谓弟子曰③利食而忘患④善惊以远害2.翻译:①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②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3.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出师表》中亲_____而远_____的观点有相似之义.(三)匡衡凿壁借光(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
《荔枝图序》阅读题与答案翻译
![《荔枝图序》阅读题与答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1d6309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c.png)
《荔枝图序》阅读题与答案翻译《荔枝图序》阅读题与答案翻译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①如橘,春荣②;实如丹,夏熟;朵③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导读: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
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爱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马加鞭运来满足她的欲望了。
注释:①华:花。
②春荣:春天开花。
荣,开花。
③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④缯(z ng):泛指丝织品。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荔枝生巴峡间() 2.树形团团如帷盖()3.春荣;实如丹() 4.壳如红缯()5.浆液甘酸如醴酪() 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二、翻译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
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情况。
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四、作者白居易,____大诗人,字____,号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
【参考译文和答案】85。
荔枝图序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青色;花像橘,春天开花;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织品;膜如紫色的薄丝;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如醴酪。
大致像那样,它的实际情况超过它。
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6dd28b7fd5360cbb1adbc2.png)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荔枝图序 (9分)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①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②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③;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①华:花。
②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③缯():泛指丝织品。
【1】解释加点的词。
(3分)(1)春荣( )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答案】(1)开花 (2) 它的实际情况 (3)画【解析】解答这类题,重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和识记,然后根据词语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理解。
第一句“荣”是开花之意;第二句“其实”是两个词,“其”是代词;第三句“图”是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3分)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答案】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解析】文言文的短句重在平时文言文的积累,要多读,多寻找文言语感。
这句话讲了两种情况:没见过荔枝、见过荔枝。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下列各句都是对上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种文体,一般以介绍书画的内容、写作意图和有关事项为主。
B.作者以其对荔枝的习性及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荔枝的形态特点。
C.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形态特点以及不易久藏的特点。
D.本文是一篇序,可作为咏物小品,但不能算作说明文。
【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D项中,“不能算作说明文”有误,荔枝图序属于说明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狄梁公与娄师德(11分)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
语文 五年上册 第十版块 《荔枝图序》习题
![语文 五年上册 第十版块 《荔枝图序》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a28f1f76c66137ee061964.png)
《荔枝图序》习题1.填空。
(1)叶如____,冬____;华如____,春____;实如____,夏____;朵如____,核如____,壳如____,膜如____。
(2)一日而____,二日而____,三日而____,四五日外,____。
(3)文章写树从___、___、___再写到____。
写果实是由____写到____、____、____。
(4)文章大量运用__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__、__各个方面加以描述。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3.下列每组红色字注音中,都有一个错的,请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写在后表中。
(1)①华如橘(huá)②壳如红缯(zēng)③瓤肉莹白如冰雪(ráng)(2)①膜如紫绡(xiāo)②核如枇杷(pípá)③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y í)(3)①树形团团如帷盖(wéi)②荔枝生巴、峡间(jiàn)③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lì)(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翻译句子,并解释划线的词。
华如橘,春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如丹,夏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荔枝图序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荔枝图序](https://img.taocdn.com/s3/m/a3dac0c65727a5e9846a6195.png)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图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
篇一:荔枝图序阅读答案
荔枝图序阅读答案
①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②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③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⑤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
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
C.树形团团如帷盖。
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
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
2.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填空题
(1)文章写树从____、____、____再写到____。
写果实是
由____写到____、____、____。
文章大量运用___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