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系统指南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精编

最新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精编

最新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精编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综合的指南,帮助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皮肤科部门。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皮肤科服务,并提升医院的整体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1. 人员配置1.1 医生- 确保拥有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团队,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合理配置医生人数,根据患者需求和科室负荷进行调整。

- 培养医生团队的技术和沟通能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患者体验。

1.2 护士- 拥有专业的皮肤科护士团队,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的皮肤科护理工作。

- 确保护士与医生之间有效的配合和沟通,提升工作效率,并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护理服务。

2. 诊疗设备2.1 诊断设备- 购买和维护高质量的皮肤科诊断设备,如皮肤显微镜、光疗设备等。

- 定期检测和校准设备,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2.2 治疗设备- 根据临床需求和患者需求,配置适当的治疗设备,如激光设备、冷冻设备等。

- 培训医生和护士使用治疗设备,确保安全和高效的治疗过程。

3. 管理流程3.1 预约和挂号- 建立方便快捷的预约和挂号系统,方便患者预约和就诊。

- 提供多种预约方式,如电话、网络、微信等,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2 就诊流程- 设计高效的就诊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诊治。

- 减少等候时间,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3.3 档案管理- 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确保病历和相关资料的安全和可靠存档。

- 培训医生和护士合理使用档案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4. 品牌宣传4.1 线上宣传- 通过医院官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皮肤科服务和医生团队。

- 定期发布健康科普文章,提供专业的皮肤护理建议。

4.2 线下宣传- 设计和制作专业的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等,展示皮肤科部门的专业优势和服务特点。

- 参与医学会议和学术交流,提升医院和医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质量管理5.1 临床质量管理- 建立严格的临床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前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备受推崇。

中医医院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然而,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外科医生技术不够熟练、设备陈旧、操作规范不统一等。

为了提高中医医院外科的诊疗质量,促进外科医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指南1. 房间布局中医医院外科的房间布局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优美性。

手术室应放在医院正中央,术前准备区域和术后恢复区域应紧密相连。

手术室应选用方便清洁的材料,并保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手术室还应购置各种必要的手术器械及监控设备,如无影灯、监测仪、呼吸机、吸引器等。

2. 病床管理病床是外科患者的“家”,因此,中医医院外科对病床管理需格外重视。

外科病床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如床垫、枕头、被子等应选用健康环保材料,并有专门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医院还应设立护理站,加强对患者护理与病情监测,充分发挥护士在外科护理中的作用。

3. 人员培训中医医院外科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他们必须具备严谨的医学知识、扎实的外科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中医医院外科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医院可以开展外科研讨会、实地考察、手术技术培训等活动,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4. 质量管理中医医院外科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管理。

医院还应制定外科患者追踪机制、并开展医疗巡查、药品安全管理、感染病例报告、不良事件登记和分析等工作,推动外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估与改进。

同时,医院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了解手术细节、病情变化等问题,缓解患者心理紧张和不安。

二、管理指南1. 手术室管理手术室是外科手术的中心地带,因此需要严格的管理。

中医医院应对手术室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确保手术台、手术器械、床单、口罩、手术衣等物品得到科学、规范的消毒处理。

医院重点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

医院重点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医院重点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医院重点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医院重点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一、医院重点科室建设与管理概述建设背景与意义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重点科室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重点科室通常指的是那些病人数量多、疾病种类复杂、医疗技术水平高、教学和科研任务重的科室。

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与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还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医院重点科室面临着患者需求不断增加、医疗资源紧张、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等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医院重点科室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与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管理原则与目标为了确保医院重点科室的建设与管理取得实效,我们需要遵循以下管理原则与目标:1.坚持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关注患者体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2.坚持学科发展为引领。

强化重点学科的建设,促进医学科技创新,提升科室核心竞争力,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坚持人才为本。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打造高水平的医疗团队。

4.坚持精细化管理。

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优化科室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6个科室建设指南

26个科室建设指南

26个科室建设指南在医院中,不同科室扮演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为了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率和医疗水平,建设科室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26个科室的建设指南,分别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和建议。

1.急诊科急诊科是医院门诊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诊科的建设中,需要考虑患者的急诊处理速度和效率。

急诊科需要配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设置专门的急诊医生和护士团队,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治疗。

2.内科内科是医院门诊的主要科室之一,需要配备专业的内科医生和护士。

内科科室需要设立各个专业的诊疗区,如心血管病区、呼吸病区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诊疗需求。

3.外科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需要配备有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的医生和护士。

外科科室需要设立专业的手术室和术前检查区,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4.儿科儿科是医院门诊的特殊科室,需要配备有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和护士。

儿科科室需要设置适合儿童的检查设备和药品,并提供儿童专用的诊疗服务。

5.妇产科妇产科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科室之一,需要配备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和护士。

妇产科科室需要设立专门的产房和产前检查区,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6.放射科放射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医疗影像的检查和诊断。

放射科需要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和技师,以确保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7.检验科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对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理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

检验科需要配备有专业的检验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8.药剂科药剂科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药品管理和发放。

药剂科需要配备有专业的药剂师和药品管理员,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9.康复科康复科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对患者的康复进行评估和指导。

康复科需要配备有丰富康复经验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0.精神科精神科是医院门诊的特殊科室,需要配备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

精神科科室需要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和亲切的医疗服务,以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和疾病。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建设要求1.安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确保工程施工期间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2.环保:注重环保要求,遵守相关环保政策和规定,确保建设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设备先进:选用国际先进的外科医疗设备,确保医院具备先进的外科技术能力。

4.专业人员:招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外科医生和护士,保证医院外科科室具备一流的专业水平。

5.舒适环境: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包括等候区、手术室、病房等,让患者感到温馨和安心。

二、建设内容1.门诊部:设立门诊部,包括等候区、诊室、检验室等。

门诊部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设备,满足日常门诊就诊需求。

2.手术室:建设标准化的手术室,包括洁净区、消毒区、手术区、无菌区等,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性。

3.病房:提供多种类型的病房,包括普通病房、VIP病房、特需病房等,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4.医护办公区:设立医生和护士的办公区,方便医生和护士进行日常的工作和交流。

5.医疗设备:选用一流的外科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台、手术刀具、麻醉设备、监护仪器等,确保外科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6.信息系统: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包括病历管理系统、医嘱系统等,方便医生进行病例管理和诊疗决策。

三、管理要求1.人员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管理。

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确保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2.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患纠纷处理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帐、维修保养记录等,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定期开展设备维护和更新,保证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4.安全管理:建立院内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内部安全事故的防控和处理。

制定灾难应急预案,保障医院在突发事件下的安全和稳定。

5.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做到常态化清洁和消毒,确保医院的卫生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外科年度工作计划 外科科室建设与计划(6篇)

外科年度工作计划 外科科室建设与计划(6篇)

外科年度工作计划外科科室建设与计划(6篇)外科年度工作计划外科科室建设与计划篇一本学年,教学部将以规范常规管理、创新教学科研模式为工作指导思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服务和促进学科基地建设为重点,有效开展各级各类活动,做好基于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建设和学科教研组建设的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近年来,全校上下都越来越意识到立足于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20xx年,学校领导“以科学的教育推动教育的科学”的决心大、信心足,将在往年关注和重视教育科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科室的建设,力求实现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等各项工作新的突破,让教科室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智囊团、教育科研究导路航、教师培训学习、课程开发管理的服务站。

三年规划的制定,给教科研工作明确的导向和目标,21个教研组的全新亮相将成为教科研的中坚力量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给科室增加新的压力和任务。

20xx年学校借着市教育局“三年攻坚”的契机,学科建设更上一台阶,语文、外语、政治、地理、生物五个学科被确认为首批学科建设基地。

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为此我科室全体人员将全力以赴、大胆创新,争取上新台阶。

(一)规划先行,努力使学校规划与个人发展方向相衔接。

以往教科室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学校或更上一级单位的统一要求下展开,教研组及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也相应的变得被动。

自上而下指定、安排并靠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得以维系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难免流于形式。

因为,研究源于问题,问题源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没有问题就没有真实的研究。

问题既有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更有一线教师在实践中面对具体的学情发现的问题,二者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所以,我们的工作计划不能凭空臆断而应先广泛了解搜集学校教学及各学科教学一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科室拟定围绕何种目标采用何种形式开展何种类型的教研活动等的计划。

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1. 引言外科医学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与管理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一份全面、详细的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导,以期优化外科医学科的运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外科医学科定位与目标2.1 外科医学科应根据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明确自身的定位与目标。

定位包括学科发展方向、研究领域、技术水平等方面,目标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医疗服务等方面。

2.2 外科医学科应注重与其他科室的协同发展,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竞争力。

3. 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3.1 外科医学科的组织架构应包括行政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科研与教学部门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协作关系。

3.2 外科医学科的人员配置应根据科室规模、业务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科研人员等,保证各岗位的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

4. 医疗技术与服务4.1 外科医学科应具备先进的医疗技术,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

并根据患者需求,引进国内外新型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2 外科医学科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安全与风险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

4.3 外科医学科应积极开展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患者及公众的健康意识。

5. 科研与教学5.1 外科医学科应加强科研创新,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竞争力。

5.2 外科医学科应承担临床教学任务,培养具备专业素质与临床经验的外科人才。

6. 资源配置与信息化建设6.1 外科医学科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包括设备、药品、耗材等,满足临床需求。

6.2 外科医学科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工作效率。

7. 科室管理与持续改进7.1 外科医学科应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

卫生院外科建设计划

卫生院外科建设计划

卫生院外科建设计划一、项目背景卫生院外科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部门之一,其建设与规划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就卫生院外科的建设计划进行论述与规划,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项目目标1. 提供全方位的外科医疗服务:包括手术、创伤处理、肿瘤治疗等。

2. 提高医疗设备的先进性:采购最新的外科手术设备,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3.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外科专家、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

4. 改善就诊环境:提升门诊大厅、手术室和病房的舒适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三、建设方案1. 扩大外科科室面积:通过对现有建筑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扩建外科科室,确保患者的就诊需求得到满足。

2. 更新设备设施:购买先进的外科手术设备,如微创手术器械、高清内窥镜等,提高外科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3. 增加床位数量:根据社区居民的就诊需求,适当增加外科病房的床位数量,确保住院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提升环境舒适度:改善门诊大厅的座椅、灯光等设施,为患者提供轻松舒适的就诊环境;同时,合理设计手术室和病房,确保医疗设施与患者需求相匹配。

5. 引进外科专家:积极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外科专家,提升医疗团队的整体水平。

6. 推行继续教育:定期组织外科医生进行培训,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四、项目实施1. 筹集资金:医疗机构应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项目资金,争取财政支持。

2. 设计与施工:聘请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和施工队伍,按照卫生院外科建设标准进行规划与施工。

3. 采购设备:组织专业人员对市场上的外科手术设备进行调研,并与供应商洽谈,采购符合要求的设备。

4. 引进专家与培训:与相关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合作,邀请外科专家进行指导,并安排医生参加培训与学术交流。

5.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流程、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并定期进行评估与调整。

五、项目预算卫生院外科建设计划的预算主要包括建筑改造、设备采购、人员招聘与培训等方面。

普外科运营管理方案

普外科运营管理方案

普外科运营管理方案1. 引言普外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服务职能。

科室的运营管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的经营效益。

因此,科室的运营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普外科的运营管理方案进行详细论述,力求为相关医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普外科概况普外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承担消化系统疾病、内脏器官疾病以及脾胃肾等腹部疾病的诊治工作。

普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外科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能够熟练进行手术操作,处理各类外科急危重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普外科运营管理方案(1)科室规划:科室规划是普外科运营管理的基础。

科室规模、科室布局、科室设备等的规划需要与医院整体规划相协调,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2)医疗服务品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品质是普外科运营管理的核心任务。

医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医疗质控、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持续开展医疗质量评估等,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水平。

(3)专家团队建设:普外科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外科理论知识,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对科室专家的培训和管理,构建高水平的专家团队,提升科室的整体实力。

(4)手术室管理:手术室是普外科的核心部门,对手术室的管理需要严格把控。

医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手术室布局,加强手术室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完善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等,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手术质量。

(5)团队合作与协调:普外科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协作的临床科室,需要与其他科室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医院可以建立科室间的沟通机制,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6)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医院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等,提高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降低医疗服务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普外科运营管理方案的实施为了有效实施普外科运营管理方案,医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并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2.1.5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2.1.5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儿科医护人员配备:主任:朱晓华(主治医师中医)李月荣(执业医师)医生:海丽平(执业医师)李晶(执业医师)张阁(中医执业师)高丽霞(中医执业师)徐鹏程(中医)护士长:郭志玲(主管护师)护士:王晓艳(护师) 李莹莹(护师) 辛立杰(护师) 潘海波(护师)张亚玲、付涛、马慧慧、张丽丽、苏晓艳、张玲玲、高景贞柳彩静、耿清梅、张楠(护士)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50%妇科医护人员配备:主任:隋海云(主任医师中医)副主任:李晓彦(主治医师)医生:张云峰(中医执业医师)单德莲(主治医师)陈华(主治医师)邵爱民(医师)霍群(医师)护士长:王秀艳(主管护师)燕晓菲(主管护师)护士:王东丽(护师)张秀洁(护师)刘慧玲(护士)仇福悦(护士)姚金鹏(护士)贾伟静(护士)赵冬丽(护士)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29%皮肤科医护人员配备:主任:鲁楠楠(中医主治医师)医生:隋艳丽(中医)孟凡伟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100%眼科医护人员配备:主任:李文汗(主治医师中医)医生:吴晨凤(执业医师)季雷捷(主治医师)孙克敏、阿拉坦花验光师:李珊珊心血管病科医护人员配备:主任:刘文琪(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张铁成(主治医师中医)王志娟(中西执业医师)李伟(执业医师中医)潘磊(中医)龙维英(执业医师)国春学(执业医师)护士长:范永丽(主管护师)护士:金欣欣(护师)张倩倩(护师)牛力强(护师)成媛(护师)胡美玲姜玉敏王聪聪王艳花李瑛杰毕鑫宇孙晓芳李春娜(护士)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7%主任:王金虎(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尹殿云(副主任医师)李华山(主治医师)刘成龙(中医执业医师)杨丹(执业医师)护士长:冯丽枝(主管护师)护士:护师:凌鸿雁王艳旭谢玉珍吴姗珊张维维郝丽娜陈晓杰闫丽杰郭宏秋郑海利冀晓敏杨凤翔护士:郭笑张晓静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40%主任:宁玉玲(主治医师蒙医)副主任:苏桂枝(主治医师)医生:张桂英(主治医师)于玲玲(医师)刘冬莲(主治医师)许慧萍(主治医师)齐天雪(中西医)护士长:成晓杰护士:护师:孙红伟护士:梅海波成英娇高伟燕马艳娇郭静王悦林艳杰吴丽娟徐境方冉冉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14%主任:白春明(副主任医师蒙医)副主任:翟军萍(主治医师中医)医生:张学锋(主治医师中医)王新颖(中医执业医)高小华(中医执业医师)萨仁图雅(蒙医执业医师)中蒙医执业医师100%主任:白春明(副主任医师蒙医)副主任:翟军萍(主治医师中医)医生:杨扬(主治医师中医)白妍妍(中医执业医师)王云超(中医执业医师)中蒙医执业医师100%骨伤科医护人员配备:主任:刘海波(副主任医师中医)副主任:刘国峰(主治医师中医)医生:于斌(主治医师中医)李英(主治医师中医)王恩来(中医执业医师)尹文忠(主治医师)刘月茹(主治医师)护士长:裴向丽(主管护师)护士护师:罗丽娟杨秋艳暴晓坤潘赛男护士:高艳李思慧郭文娟隋亚静裴志会刘虎赵洪光王卫卫曹宝杰程强强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71%主任:董显龙(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任桂英(主治医师中医)王灵学(主治医师中医)杨光伟(中医)护士长:冯丽枝(主管护师)护士:护师:凌鸿雁王艳旭谢玉珍吴姗珊张维维郝丽娜陈晓杰闫丽杰郭宏秋郑海利冀晓敏杨凤翔护士:郭笑张晓静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75%主任:吴洪军(主治医师中医)医生:刘维杰路忠霞张亚山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100%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配备:主任:赵全良(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薛德军(主治医师)丛炳权(中医执业医师)詹珊(中医)护士长:姜艳波(主管护师)护士:刘志敏王欣欣于秀娟纪东花王志强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7%主任:刘俊伟(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曹宝军(主治医师中医)赵洪樱(中医执业医师)孙国栋(主治医师中医)王树勋(执业医师)李东旭(执业医师)护士长:程国宏护士:张秋梅陶丽艳王冬梅纪明川李晓慧马文娟王佳琪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6%主任:蔡云飞(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张冰峰(主治医师中医)张明涛(中医执业医师)张树林(执业医师)张学学(执业医师)护士长:张立敏(主管护师)护士:护师:魏娜娜刁秀芳王丽娟杨笑然护士:丛章春刘欢欢孟玲玲朱晓文李明洲任永利王文涛吴瑕吴丽娟于丽娜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0%主任:董瑞杰(副主任医师中医)副主任:宋凤舞(副主任医师中医)董速(主治医师中医)白燕青(主治医师)医生:赵小星(执业医师中医)刘海玲(执业医师中医)李晓颖(执业医师中医)张术成(执业医师中医)蒲海春(中医执业医师)何长军(执业医师中医)于德辉(执业医师中医)王宏梅(执业医师)毛旺(中医执业医师)孙佰芹(执业医师中医)张胜男(执业医师中医)纪文龙(中医)张建民(执业医师中医)护士长:兰文宏(主管护师)副护士长:刘艳新(护师)李海艳(护师)护士:护师:刘百燕孙学敏刘晓静陈晓飞秦志华周洪娟陈秀丽王秀荣护士:陈璐杨婧刘晓燕项楠张雪窦媛媛姚颖琪张晓慧刘艳邵颖倩刘萌萌王雅文张玲玲小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87%麻醉科人员配备:主任:李翊堂(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韩玉琪(执业医师)石杰(主治医师中医)高柱来(主治医师)张鑫(执业医师)周海杰(执业医师)手术室人员配备:(14人)护士长:邹学梅(主管护师)护士:主管护师:李淑玲护师:张素梅吕晓娟李淑丽段丽丽柴君护士:莲花曹立君刘欢欢张艳艳张立楠尹力纪瑞娟神志病医护人员配备:主任:李淑英(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王勇(主治医师中医)曹玉新(中医执业医师)张云河(主治医师中医)董建峰(中医)护士长:赵宏伟(主管护师)护士:护师:毛艳丽仇雪杰何春雨孙海丽贾学敏袁景军赵玉平王雪琴董丽娟护士:刘思杭孙学猛周晓丽张春玲孙兆君潘晓磊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100%药学部人员:主任:马广瑞(中级)成员:吕友(主管药师)王春红(主管中药师)张颖鑫主任:李振江(检验师)副主任:范向欣(主管检验师)成员:唐广旭(主管检验师)魏国平(检验师)田晓东(检验师)霍红(检验师)检验士:翟军英黄成强司泽华吴志伟刘慧渊邱晓娟曹志超张媛媛刘波齐玮林秦勤刘洁张英慧护士:周琳主任:孙晓光(主治医师)医生:田志三(主治医师)马骏骥(执业医师)李英欣(执业医师)王冰冰杨春龙技士:孙建华护士:徐馨馨(护师)主任:欧阳文吉(主治医师)医生:王明星(主治医师)王昕明孟庆敏秉高娃陈文亮刘奇技士:张金明曹小会护士:高凤兰(主管护师)主任:赵宗涛(主治医师)副主任:于显越(执业医师)医生:主治医师:张慧刘韦执业医师:赵凤云张雪兵张秀娟刘磊韩晓云齐婷刘丽娟史玲玉李亚楠护士:范丽娟主任:刘淑珍(主治医师)医生:李洁何楠楠孙嫦虹尹香杰孙永玲(中西医)主任:王殿华(副主任医师)医生:赵冬宁(执业医师)张敏刘兆鹏李延敏于兰兰护士:白亚洁(护师)主任:张桂艳(主治医师中医)医生:杜世国(中医执业医师)王春雨(中医执业医师)王小文殷占玲王伟技士:关德印李文悦宋春杰孟凡旭张雅杰中医执业医师100%主任:李振江(检验师)副主任:范向欣(主管检验师)成员:唐广旭(主管检验师)魏国平(检验师)田晓东(检验师)司泽华主任:张利民营养医师:张雪兵营养护师:赵玉平成员:步占华(高级技师烹饪)李晓东(高级工烹饪)郝银红王博梁伟内Ⅰ科医护人员配备:主任:宋国琴(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温秋旭(中医执业医师)孙越超(主治医师中医)单宏波(中医执业医师)管晓艳(执业医师中医)宁晓春(执业医师中医)孟祥水(主治医师)乌丰莉(主治医师)李勇(主治医师)护士长:李玉莲(主管护师)护士:护师:高亚楠邢颖哲胡国贤护士:刘寒鎏张宣傲李小艳魏欣然刘新颖孙艳辉王志强刘军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7%内Ⅱ科医务人员配备:主任:宋春林(主治医师中医)医生:张营(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李飞(中医执业医师)护士长:张美玲(主管护师)护士:主管护师:李凤玲董秀丽护师:刘玲艳赵春姝李志飞护士:陈燕燕玉荣王春艳中医执业医师100%外Ⅱ科医护人员配备:主任:菅立国(主治医师中医)医生:高海军(执业医师)李海玉(执业医师)葛俊林(执业医师)陈玉磊护士长:郭桂珍(副主任护师)护士:主管护师:毛艳文护师:张岩甄丹丹林海霞王霞妮护士:江建敏李维红贾小翠于丽娜李宏霞于晓明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25%治未病人员配备:主任:董显龙(副主任医师中医)医生:王亚丽(中医执业医师)王艳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赵新民(执业医师)护士:张志婷(护士)郭春玲(护士)其它:王艳琴王旭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75%。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前言中医外科是中医重要的一个学科,越来越被现代医学所重视。

许多中医医院都发展了外科专业,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医院。

而要有效地进行中医外科建设,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本文就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进行探讨,希望对中医医院的外科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南和借鉴。

建设与设备中医医院外科建设是中医医院的重要部分,一流的设备是保证医学质量的前提。

传统中医外科的设备虽不同于现代西医外科,但同样具有其独特之处。

手术室传统中医外科手术室与现代外科大有不同,其手术室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通风、清洁、安静。

需要注意的是,因传统中医外科手术常常采用微创手术,因此在手术室布局上更应该注重人性化,打造轻松愉悦的环境。

仪器设备作为传统中医外科中的主要工具,刀、针、线、药等器械是必不可少的。

在现代化的中医外科诊疗中,常常需要一些更为先进的仪器设备,比如电子微镜、高清内窥镜、超声波诊断设备等。

人员配置在中医外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员的配置同样不可忽略。

合适的医疗队伍和技术人员,是中医外科建设和管理的关键要素。

通常情况下,医师、护士和技术人员应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工作合作。

操作规范中小医院往往受到资源、人员的限制,规范化的管理和作业流程能够有效地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疗的质量和安全。

中医医院外科的操作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前在手术前,患者的信息需要进行全面清晰的记录,并严格审核患者的治病史和个人档案。

需要对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摸清手术部位、手术方法以及可能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害。

手术中手术中需要注意对手术操作的规范控制,每一项操作都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此外,医疗人员需保证操作及时、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手术失误等问题。

这里要注意的是,传统中医外科的操作要颇多地根据医师的经验和技巧,而要将操作规范化并非易事。

手术后手术完成后,患者应进行详细的复查和评估,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外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外科专业管理者加强外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外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在外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外科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外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外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外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外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医用微波治疗仪、中药熏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在此基础上应配备多功能艾灸仪、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医用臭氧治疗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设备。

诊疗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科室建置指南1、设置地点:早病科应配备独立的办公场所,面积应足以保证工作工作空间舒适,以实施良好的病科服务。

卫生院应有病房,便于对早期发现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2、设置人员:早病科应建立具备医学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专业医疗团队,包括具有丰富经验的医保人员和护理人员,以及必要的协助机构和设备,可以让患者在较短的时间里确诊病情,及时实施治疗。

3、设置设备:早病科应具备良好的技术设施,例如必要的仪器设备,诊断和检测科技设备等,可以安全、有效地检测患者的疾病状况,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也应配备可以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基本设备,例如: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等。

二、建置要求1、组织结构:早病科应完善组织架构,科室领导有权责相结合、操守修订标准,制定工作流程,维护早期疾病诊治的科学性、质量完整。

2、费用收支:早病科应设定合理的收费情况,尤其是针对山区贫困人口、边远山区患者等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及放宽的收费标准。

3、科室设计:病房应设计舒适的驻处环境,让患者认定他们住的房间,使患者在舒适的情况下治疗,同时应配备医护设施和必要的安全设施等。

4、护理服务:护理服务是早病科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护士应掌握医疗服务法规,熟悉护理技术,病房也应定期消毒、排查,改善病房环境,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三、管理工作1、早期筛查: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不用再赘言,早病科应设立相应的健康检查服务,改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及早发现病变,及早实施治疗。

2、科学记录:早病科因有其独特性,要求更严格,要求临床记录记录规范统一,不仅表面上注重记录卫生部所规定的内容,而且还要加上患者的健康状况、基本信息等,以便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3、技术督导:早病科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丰富医务人员的医疗技能,再结合科室的工作流程,对科室的实际操作进行督导,以保证科室工作的质量。

4、科室报告:为了更好地管理科室,促进医疗质量,早病科应定期汇报病科工作情况,检查医疗质量,按照既定标准分析问题,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以便于及时地改进和修正。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在满足患者需求和促进中医学术研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科室建设与管理对于中医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份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规范科室的运营和管理,并提高中医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一、科室建设1.根据中医药特色和患者需求,确定科室设置。

根据中医药学科门类和临床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科室规划。

常见科室包括针灸推拿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等。

2.人才引进。

为了提高中医医院的整体服务实力,应引进一批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中医医师,并建立明确的人才引进机制。

3.装修和设备配备。

根据科室的功能和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科室的装修,并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医疗仪器,提高科室的临床诊疗能力。

二、科室管理1.制定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应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科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明确科室内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2.人员管理。

合理配置科室人员,制定科室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室医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实力。

3.临床工作流程管理。

制定科室的临床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患者顺利就诊、科室内部协调一致。

4.质量管理。

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规范临床操作、标准化医疗流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5.学术研究与教育培训。

鼓励科室医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医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同时促进整个科室的学术氛围。

三、科室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科室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医师的学术知识和技术水平。

2.科室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科室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科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开展学术讲座、举办医学研讨会等,提高科室内部和外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科室发展与创新1.科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临床操作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骨科科室建设指南

骨科科室建设指南

骨科科室建设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骨科科室在医院的建设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处理各种骨骼疾病和创伤的重要部门。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doc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doc

附件7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专科建设一、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亚专科设置合理,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专科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科常用中医诊疗技术。

四、专科中医特色突出,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专科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独立开展专科常见临床技术,具有专科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救治能力,现代诊疗技术应与中医诊疗技术相结合。

七、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八、有专科研究室,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研究工作,并能将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

第四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外科医生诊疗制度安全性的整体规划与系统设计

外科医生诊疗制度安全性的整体规划与系统设计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医生培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完善诊疗制度,提高诊疗安全性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推广数字化诊疗,提高诊疗效率
感谢观看
作者:
接口管理:定义系统之间的接口,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安全性设计:考虑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验证等安全措施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确保系 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维护与升级: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的持续可用 性和先进性
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 全性 访问控制:设置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包括外科医生、麻 醉师、护士等
定期进行多学科协作 培训和演练
建立多学科协作沟通 平台,提高协作效率 和效果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建立完善的医疗资 源管理体系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医疗资源监管 ,确保资源合理使 用
提高医疗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最大化 利用
01
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设计原则:科学、 合理、高效、便捷
实施步骤:需求分 析、系统设计、开 发测试、上线运行
、持续改进
01
技术实现与系统集成
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
考虑安全性:选择具有高安全性的技术 考虑可扩展性:选择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技术 考虑兼容性:选择与现有系统兼容的技术 考虑成本:选择成本合理的技术
数据采集与处理
促进医患和谐:增强 患者信任,提高医患 关系满意度
01
诊疗制度安全性整体规划
完善诊疗流程管理
制定诊疗流程标准,明确 诊疗步骤和操作规范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 诊疗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系统指南设计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系统指南设计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外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拟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外科专业管理者加强外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睁开谈论工作的参照和依照。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外科依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在外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睁开外科诊疗工作,重视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外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睁开。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外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具备供应外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地区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利,可以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吻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应设置一般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 , 并吻合相关规定。

中医治疗室可以睁开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外科设施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装备基本诊疗设施和相应抢救设施、药品的同时,应装备医用微波治疗仪、中药熏洗设施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施。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在此基础上应装备多功能艾灸仪、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医用臭氧治疗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设施。

诊疗设施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外科管理体系

外科管理体系

外科管理体系外科管理体系是一种用于外科医疗单位的管理方法,旨在优化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该体系涵盖了外科手术的各个环节,包括手术室流程、人员管理、设备使用、感染控制等方面。

外科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手术室流程的效率和协调性优化手术人员的协作和沟通能力确保手术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强化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外科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实施外科管理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素:1.建立明确的流程通过制定详细的手术室流程规范,确保手术过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这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操作流程以及手术后的记录和评估。

提供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确保手术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鼓励团队合作和沟通,以提高手术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建立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手术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制定严格的设备使用指导,避免不当使用导致的意外和事故发生。

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手术室清洁和消毒流程、手术器械的灭菌和消毒、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等方面。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定期对外科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外科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外科管理体系是一种关注手术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方法。

通过明确流程、培训人员、确保设备安全、加强感染控制和持续改进,可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外科管理体系是一种关注手术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方法。

通过明确流程、培训人员、确保设备安全、加强感染控制和持续改进,可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外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外科专业管理者加强外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外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在外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外科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外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外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外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外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医用微波治疗仪、中药熏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在此基础上应配备多功能艾灸仪、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医用臭氧治疗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设备。

诊疗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第十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外贴敷、箍围、切开、结扎、引流(药捻、扩创、导管等)、砭镰、垫棉、熏洗、熏蒸、溻渍、灌注、灌肠、挂线、拖线、蚕食、缠缚、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涂擦、针灸、耳穴治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操作规范以及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等外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

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外科医生应接受过中医外科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学和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室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掌握常用中药内服方剂100首(见附件1),熟悉常用中药外治方剂20首(见附件2),掌握外科特色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常见外科急危重症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危重和疑难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外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中医外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新技术、新方法等,了解外科病防治新进展,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外科诊疗专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危重及疑难外科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掌握外科病防治新进展。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外科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2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

二级中医医院外科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外科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外科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六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外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外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工作20年以上,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组织研究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外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的经历,二级中医医院外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外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高级进修班、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老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中医外科疾病防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名医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外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外科护士应熟悉外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外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是外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3年以上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应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要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比例、急危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

四、服务技术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外科中医诊疗技术。

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常见、多发外科疾病诊治的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开展疮疡疾病、乳房疾病、瘿瘤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外伤性疾病、男性前阴病、急腹症等外科疾病的常规诊疗能力。

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外科疑难、急危重症研究和诊治的能力。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外科能够开展贴敷、箍围、切开、引流(药捻、扩创、导管等)、结扎、垫棉、熏洗、溻渍、灌注、灌肠、挂线、拖线、蚕食、缠缚、涂擦、针灸、耳穴、穴位贴敷及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服务项目,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形成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七条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内容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做到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充分发挥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中医诊疗的指导作用。

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

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中医诊治水平。

第二十八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根据专科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环境形象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外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外科病的科普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外科疾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防治外科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依据病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外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宣传形式。

六、附则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外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四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外科疾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民族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一贯煎(《柳洲医话》) 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二妙丸(《丹溪心法》)4.二至丸(《证治准绳》)5.. 二仙汤(经验方) 6.八珍汤(《正体类要》)7.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 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9.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0. 三妙丸(《医学正传》) 11.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12.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14.大承气汤(《伤寒论》)15.小柴胡汤(《伤寒论》)16. 五神汤(《外科真诠》)17.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18. 五苓散(《伤寒论》)19. 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 20.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21.六一散(《伤寒标本》) 22.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3.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24.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2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26.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27.平胃散(《医方类聚》引《简要济众方》)28.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29.丹栀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0.归脾汤(《济生方》)31.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2.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 33.四神丸(《证治准绳》)34. 四妙散(《外科精要》) 35.四妙丸(《成方便读》) 36.四逆汤(《伤寒论》) 37.四逆散(《伤寒论》)38.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39.乌梅丸(《伤寒论》) 40.猪苓汤(《伤寒论》)41.白虎汤(《伤寒论》)42.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43.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 44.瓜萎牛蒡汤(《医宗金鉴》) 45.右归丸(《景岳全书》)46.左金丸(《丹溪心法》) 47. 左归丸(《景岳全书》) 48.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9.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50.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52.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53.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54.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5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56.竹叶黄芪汤(《医宗金鉴》)5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5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59.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60.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61.附子理中汤(《三因方》)62.附桂八味丸(《崔氏方》)63.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64.金铃子散(《袖珍方》引《圣惠方》)6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6.抵当汤(《伤寒论》)6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68.茵陈蒿汤(《伤寒论》)69.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70.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71.香砂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2.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73.消疬丸(《外科真诠》)74.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5.逍遥蒌贝散(经验方)76.透脓散(《外科正宗》)77.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78.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7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80.真武汤(《伤寒论》)81.桂枝汤(《伤寒论》)82.顾步汤(《外科真诠》)83.清营汤(《温病条辨》)84.清骨散(《证治准绳》)85.黄连解毒汤(《外台》引崔氏方)86.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87.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88.麻黄汤(《伤寒论》)89.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90.银花甘草汤(《外科十法》)91.麻子仁丸(《伤寒论》)92.理中汤(《伤寒论》)93.普济消毒饮(《东恒十书》)94.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95.增液汤(《温病条辨》)96.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97.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8.痛泻药方(《丹溪心法》)99.酸枣仁汤(《金匮要略》)100.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件2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1.太乙膏(《外科正宗》)2.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3.冲和膏(《外科正宗》)4.红油膏(经验方)5.生肌白玉膏(经验方)6.黄连膏(《医宗金鉴》)7.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8.黑布膏(经验方)9.金黄散(《医宗金鉴》)10.玉露散(经验方)11.青黛散(经验方)12.升丹(《医宗金鉴》)13.白降丹(《医宗金鉴》)14.黑虎丹(《外科诊疗学》)15.生肌散(经验方)16.八宝丹(《疡医大全》)17.平胬丹(《外科诊疗学》)18.海浮散(《外科十法》)19.清凉油乳剂(《医宗金鉴》)20.红灵酒(经验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