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简介

合集下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一、本书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政治学》不仅仅是一本赞美雅典城邦政治的书,实际上是一本赞美理想城邦政治的书,一本反思、批判现实政治,探讨优良政治生活,即道德生活的书。

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如何过优良生活的。

亚里士多德把理想的城邦政治和现实的城邦政治进行对比,批判。

《政治学》不是为维护奴隶主城邦政治的书,而是主张混合政治,即维护中产阶级利益的中庸政治,不同的正体不能说哪一个绝对的好,哪一个不好,任何一种政体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一个变态的政体。

本书要探讨的是什么样的政体,可以让人们过上优良的有道德的生活。

二、本书的主题:人类能不能过着一种道德的优良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的分解,是否可能的问题是政治哲学的问题,而如何可能,则是政治科学研究的问题,所以,这个命题是整个政治学都要研究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的政体是一种温和的政体,即中庸政治,所以,《政治学》是一本阶级调和的书。

在他的城邦概念中,国家指的是“states”;而不是“country”,没有公民权的人(妇女、儿童和奴隶)是不在城邦范围内的,现代意义上,仍然有用“states”人和“country”人的。

三、方法论:1、从比较严格意义上讲,《政治学》是一本政治学原理和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相结合起来讨论统治形式和统治内容之间的,即价值内容与价值形式的政治论著(《政治学》一书中,国体与政体没有严格的区别)所以我们在定位的时候可以说,该书既是政治哲学方面的,也是政治科学方面的,是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相结合。

2、《政治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与伦理学分开的政治学论著。

它的出现,标志着政治学的诞生。

该书具有着政治学与论理学,政治理论与政治科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本书运用了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四、本书的基本结构:从大的角度来说,分两类,卷一:城邦或国家的起源和基础;卷二到卷八,分析城邦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矛盾与统一。

五、精彩之笔:1、伦理学讲的是个人之善,政治学讲的是群体之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希腊文原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希腊文原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希腊文原版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原版名为
Πολιτικά,写成于公元前4世纪。

该书共分为8个部分,涵
盖了关于政治理论的许多方面,包括城邦的起源、政体、公民、司法、教育、权力、法律等等。

全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政治学的精髓,被誉
为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亚里士多德在该书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的思考,其中最为著名
的是他对公民的定义:公民应当是一个能够参与治理的人,有资格参
加政治事务并负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详细探讨了
不同政体的优缺点,明确指出,民主制度对于维护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政治学》是一部富有启发性的政治经典,对于深入
理解政治学的精髓非常有帮助。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政治
体制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是一个超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一个完全的家庭,又是由主与奴、夫与妇、
父与子这三项基本要素组成。…………

在各行业中,凡是不靠时运而着重技术的一定是最有本领的行业;凡是对人体最有损害 的一定是最鄙贱的行业;凡是使用体力最多的一定是最劳苦的行业;凡是最缺乏善德的
一定是最可耻的行业。而垄断则是获得暴利的一项通则。以家喻国,父子关系类似君王
《政治学》主要内容

《政治学》成书于BC326年,亚里士多德自称是“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 本是吕克昂哲学学校内部传授的讲稿。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 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1965 年8月出版。 全书共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 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 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三种,后者为僭主、 寡头、平民三种。 第二部分: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第三部分:第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 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卷四 政体的分类研究 1 政体研究绪论 2 君主政体的品种 3 平民政体的品种 4 寡头政体和僭主政体的品种 5 论混合政体 卷五 政体的变革与保全 1 政体变革的原因 2 政体保全的方法 卷六 论平民政体和一般政体的建置 1 平民政体的建置 2 一般政体的建置 卷七 论理想城邦 1 论至善和幸福生活 2 理想城邦的勾画 卷八 论公民教育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第五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他首先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基本观点,然后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分析,阐述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他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论证方式,使得他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亚里士多德的结构安排让我对他的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新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将《政治学》视为一部探讨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实现和谐共生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试图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寻找一种平衡,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写作风格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文笔清晰、逻辑严密。他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比较,使得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而有趣。他的论证过程条理清晰,让人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写作风格让我深感他的严谨和智慧,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
▪ 1.“学园精英”(公元前367-347)
▪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公元前367年18岁 的亚里士多德进入阿卡德米学园求学近20年。他天 资聪颖、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学业精 湛、超群拔萃,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被柏拉图称 为“学园的精英”。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 师。据说,柏拉图创办“学园”以后,一直想物色 一个理想的继承人。但是,由于另一人是柏拉图的 近亲、学术观点更与柏拉图像似,最后被任命为继 承人。对此,亚里士多德并不怨恨自己的老师,仍 然由衷地热爱和尊敬他。
▪ 2.王子之师(公元前347-335)
▪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游历小亚细 亚及各城邦,完成政治学、伦理学著作。前343年, 马其顿国王腓力要求他做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 山大的家庭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 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 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正是在亚里士多德 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 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 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 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 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 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 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学》等。他的思想 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存 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和《雅典政制》。《政治学》系统地 论述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西 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 3.创办吕克昂学校(公元前347-33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的民主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的民主政治思想

《思想战线》1998年第11期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的民主政治思想孙晓青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一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时代离我们相去甚远,其政治思想与当代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也大相径庭,但他在民主政治方面的真知灼见,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特别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稳定建设有一定启示。

一、城邦国家的本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是从论述国家的起源和目的开始的。

国家是最高的社团,它在本质上高于个人,目的是实现“最高的善”,完成人的本性。

他认为,所有人类的一切作为,其本意总是在追求某种“善果”,人们建立的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城邦是社会团体中最高而且包含最广的一种团体,它所追求的善业也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会(城市社团)”。

①亚里士多德所以强调平等的正义的善,是因为,“正义恰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②因此,他认为,凡是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都是正常的政体,否则就是变态的政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③简而言之,正义包含两个因素——事物和接受事物的人;大家认为相等的人就应该配给相等的事物。

也就是说,正义与平等相连。

所以,他进一步强调,所谓“公正”,它的真正含义,主要在于“平等”。

平等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数量相等,即个人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

其二是比值相等,即根据各个人的真正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政治权利的分配必须以人们对于构成城邦各要素的贡献大小为依据”。

④但他又认为门望、自由身份和财富也可作为人们要求官职和荣誉的理由。

这反映了他对正义和平等认识的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起源
柏拉图认为,国 家产生于人类 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认 为国家是由人 的本性的发展 所决定的,在历 史长河中自然
而然产生的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阶级构成
柏拉图崇尚的 是一种由哲学王 直接统治的,社会 中各阶级等级森 严的理想社会
亚里士多德所 崇尚的是以法治 国,社会各等级比 较松散的理想社
会。
《理想国》与《政治学》
政体形式
柏拉图认为 最理想的政体 是贤人统治,即 “哲学王”
亚里士多 德则阐述了6 种不同的政 体形式
《理想国》与《政治学》
私有制
柏拉图谴责 私有财产,认为 私产之下无好 的执政者甚至 会毁灭社会
亚里士多 德看来,只有在 私有制的条件 下,才能发挥人 类的各种美德
《政治学》内容简介:亚里士多
德的《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 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 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城邦政治学说的 主要论著。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 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 一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述 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 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
《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 1.论城邦
(1)城邦的目的
–为了追求和实现城邦和个人生活的至善; –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一的(教育和法律的作用); –政治上的善即公正——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权力必须是
善的) –纯思辨活动的属性是至善或至福的属性。(无所外求、自得
其乐、闲暇等)
(2)城邦的起源
• 家庭——村落——城邦;
• 游历时期:阿塔内斯、米提利尼(结识泰奥弗拉斯特)、 马其顿(受菲利二世之邀,亚历山大之师)、斯塔吉拉 城、雅典(前35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代政治学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内容如下:
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治组织、政治权力等等。

2. 国家与公民: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的核心是公民,公民是国家的生命和支柱。

他系统地分析了公民的种类、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权利等方面。

3. 政治制度:亚里士多德讨论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包括寡头制、民主制和君主制等。

他认为,政治制度的目的在于达到公正和稳定,理想的政治制度是综合了各种制度优点的政治制度。

4. 法律与正义: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和正义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桥梁。

他强调了法律和正义的重要性,指出政治权力必须受制于法律和正义,否则就会导致混乱和暴力。

5. 政治改革: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改革的建议,包括加强法律和正义、建立公平的税制、限制财富和权力的集中等等。

他认为,政治改革是为了达到公正和稳定,必须基于对政治实践和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对后世的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政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包括对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目的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指导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定义是“治理城邦的艺术”,他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为了实现人类幸福而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政治的最高价值在于实现公共幸福。

他提出了“政治动机”理论,认为政治活动的动机应当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

其次,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思考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不同的政治制度适用于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政治制度。

他通过对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分析,提出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缺点,认为这三种政治制度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主张政治组织应当是一种合理的混合体制,吸取各种政治制度的长处,避免其弊端,实现政治的稳定和公正。

此外,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目的的思考也是其政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的幸福,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设计应当以实现公共幸福为出发点。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理论”,认为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政治活动应当以实现公民的幸福为目标。

他主张政治应当追求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应当为实现公民的全面幸福而服务。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深刻思考,其政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强调政治的实践性和目的性,强调政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幸福。

他的政治学思想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指导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政治学研究和政治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三卷解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三卷解读

《政治学》第三卷解读:政治秩序与公民教育《政治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这部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第三卷,它深入探讨了政治秩序的建立与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政治的本质和目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亚里士多德在第三卷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优良生活。

他认为,政治的存在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得公民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家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有益于公民的政策。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强调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制度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现有的秩序,更是为了培养出有品德、有能力的公民。

因此,他主张通过公民教育来培养公民的品德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实现公共利益做出贡献。

同时,亚里士多德还指出,政治秩序的稳定与公民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政治制度如果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公民,那么这个制度就会逐渐走向衰败。

反之,如果一个政治制度能够成功地培养出优秀的公民,那么这个制度就会保持稳定并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必须重视公民教育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许多国家,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公民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导致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降低,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加强对公民品德和责任感的培育,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能力。

另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也为后世的政治哲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例如,托马斯· Aquinas、约翰·洛克和约翰·密尔等思想家都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因此,通过深入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读书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概述: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他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开端。

在这部作品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理想城邦的构成、不同类型的政体以及政治领导者的品质。

2. 理想城邦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polis)是由家庭、村庄和其他共同体组成的,它是一个追求至善的共同体。

他强调城邦的目的是实现公民的幸福和繁荣。

3. 政体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根据执政者的人数和目的将政体分为六种: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

其中,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被认为是正宗的政体,而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则是变态的政体。

4. 政治领导者的品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应该是明智、有德行和能够为公共利益服务的。

他强调领导者的责任是维护城邦的和谐和公正。

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现实意义: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在古希腊的背景下提出的,但他的许多观点仍然对现代政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他对权力滥用和民主制度的批判性分析,以及对领导者和公民责任的研究,都是当代政治哲学讨论的重要话题。

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局限性: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具有开创性,但他的某些观点,如对奴隶制的认可和对女性角色的限制,反映了古希腊社会的特定偏见和局限性。

7. 个人反思:
-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思考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如何适用于当代社会,以及如何在现代政治环境中实现更好的治理和公民参与。

这些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并思考其理论与现代政治实践之间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 亚里士多德从分工角度对公民品德的一些概念做了说明。他指出,作为一个团体 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既然按照各人的才能分配各人 的职司,每一名水手所应有的品德就应当符合他所事的职分。除了符合这些专职 品德外,显然,还须有适合于全船水手共同品德的普遍定义:各司其事的全船水 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与此相似,公民们的职司 固然各有分别,而保证社会全体的安全恰好是大家一致的目的。公民既成为他所 属政治体系中的一员,他的品德就应该符合这个政治体系。
➢ 《政治学》是一部专门讨论城邦政治问题和原理的著作。现存《政治学》分八卷, 卷一论述城邦的起源、目的、本质;卷二论述理想城邦的原则,其中对柏拉图的 “理想国”进行了批判;卷三研究城邦的性质及公民的本质,由公民的性质而论 及不同的政体;卷四、五、六研究现实的城邦,尤重对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分 析,涉及它们倾覆或衰落的原因及保持稳定的途径等;卷七、八讨论理想城邦的 规划。
➢ (5)执政者要凭借城邦的法度和自己的行动防止内讧和争吵,要有远见(6) 根据邦内的经济状况调整公民的财产资格
➢ (7)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 ➢ (8)密切关注私人的生活,对私人生活特殊的人进行监督,注意特别兴盛起来
的部分;设法加强中产阶级 ➢ (9)一切政体都要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使执政的官员不能假公济私,
即要防止腐败 ➢ (10)平民政体应顾全富室,寡头政体应济助贫户。
三、中庸管理思想
Add the sub title
第二,凡是平民政体中存在较多的中产阶级,分享较大的政权,显示着中间性 格。
第三,最好的立法家都出身于中产家庭,梭伦、莱喀古士、嘉隆达斯等都是例证。 ➢ 中产阶级执政虽然是理想政体,但世间大多数政体或是平民或是寡头,原因如下: 第一、在大多数的城邦中,中产阶级一般是人数不多的;有产者们和平民群众两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答:现存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共八卷,各卷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卷:涉及城邦和家庭的起源、奴隶和财产的管理。

第二卷:批评柏拉图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设计的理想城邦,评论斯巴达、克里特和迦太基三种当时典型的政体。

第三卷:关于公民和政制。

第四卷:对各种现实政体的分析批评。

第五卷:论政体变更的原因及其方式。

第六卷:论建立稳定政体的方法,主要论述民主制和寡头制的组织。

第七、八卷:理想的城邦及其教育制度。

由此可见,这是一部论述政治问题的专著,但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和阐释奴隶制各类政体及其统治形式的过程中,也从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七卷和第八卷。

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说明了最好的城邦的目的是让人民有美好的德行,过上最幸福的生活,他设想理想城邦的规划,如人口的多少、疆域的大小直到社会结构和城市规划等,其中还涉及到婴儿时期的教育问题。

第八卷专门讨论教育,谈论教育的一般原则,讨论到体操和音乐两种教育,全书就结束了。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创作政治学著作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创作政治学著作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创作政治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作品《政治学》是政治学领域的巨著之一。

这部著作是亚里士多德在其长达20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中的总结和归纳。

《政治学》一书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必须生活在一个政府的统治下。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和谐社会。

他将政府形式分为三种: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认为这些制度中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君主制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最理想的政府形式,因为君主拥有最高权力,能够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贵族制则是由最优秀的人组成的统治阶级,他们应该以智慧和道德来引导政府决策。

而民主制是广泛参与的政府形式,虽然容易受到多数人意见的左右,但也能体现民意和公正。

亚里士多德关注政府的各个层面,从家庭、社区到城邦(古希腊城邦是政治社会的核心单位),他分析了不同政府形式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原因和效果。

他认为城邦是一个平等和自由的政体,只有在这种城邦中,人们才能追求幸福和理想的生活。

除了政府形式,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政治统治的道德价值。

他强调政治领袖应该具备智慧、道德和正义,他们的权力是为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服务的。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每个公民都应该接受教育,从而更好地参与政治。

《政治学》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在政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
地位。

它为后世政治学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政府形式和政治领导的本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概述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概述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概述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自然学家、政治学家和诗人,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政治学》(Politics)是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文献。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城邦(polis)的概念、起源、组织结构和目的。

他强调城邦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是人类实现最高善的场所。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是政治动物,即人本性中包含与他人合作、参与政治生活的倾向。

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公民的幸福和优良的生活,这需要通过合理的政治组织和法律制度来实现。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如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探讨了公民与城邦的关系,他认为公民应当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并通过实践美德来维护城邦的稳定和繁荣。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不仅在古希腊时代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后来的罗马帝国、中世纪以及现代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

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他的某些观点被用来为奴隶制和种族不平等辩护。

因此,在评价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需要结合当代的价值观和语境来进行适当的解读和批判。

1。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治的本质就是统治奴隶的艺术公元前431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后,雅典的执政官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其中有一句话被世人广为传颂、经久不绝;他说:“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在伯利克里的时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已经发展到了顶峰,统治的艺术变得极具吸引力。

这种观念扭转了苏格拉底“把自己限制在私人生活中,远离政治”的伦理主张。

希腊人逐渐意识到政治学与统治者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谈论哲学的同时,他们也开始注意到了政治学。

柏拉图的《理想国》前半部分主要围绕“正义”的话题进行辩论,本质上还属于伦理学的领域,而到了后半部则转到政治学之中,描绘了理想城邦的形态,并且提出让“哲学王”来统治国家的观点。

在柏拉图的众多弟子中,亚里士多德似乎是专门为反对他而生的。

当柏拉图还在世的时候,后者就主动退出了学园,对此,柏拉图说:“亚里士多德踢开了我,犹如小雄驹踢开生养它的母亲。

”这名“小雄驹”在哲学领域用“形式论”来批驳老师的“理念论”,在另一个领域又写出了《政治学》,直接与《理想国》唱反调。

柏拉图认为政治学是“哲学王”的治国之术,把它交给肉食者们来谋划就行了。

而亚里士多德则说:“人是一种天生的政治动物”,小到家庭,大到城邦,无不充斥着各种政治生活,政治学绝非政客、君王、家主的专利,它属于每一个“公民”——当然,奴隶、妇女、工匠和异邦人要被排除在外。

由谁来作为城邦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家庭为逻辑起点,他认为家庭是组成城邦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当数个家庭聚集群居时,就形成了村落。

每个村落都会推举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老来主持集体事务;而多个村落为了更优质的生活而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城邦。

正因每个人都出生在家庭中,而城邦又包含着村落和家庭,所以每个人一出生就获得了“某某邦人”的政治属性,也就是取得了“籍”。

述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述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述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为:
1.政治学的定义与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人类行动的学问,其目的在于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最终幸福。

2.政治社会的组成与结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社会由家庭、村庄和城市(政治共同体)组成,这些共同体的结构和运作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公民与政治权利: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应该承担政治责任和义务,并拥有在决策中参与的权利。

他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是“中庸”,既不是民主也不是专制,而是一个平衡自由和权力的体制。

4.政治制度的评价: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不同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对其进行评价。

他认为民主制度的弊端在于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而专制制度的弊端在于可能导致暴君的专制独裁。

5.政治改革与政治理想: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建议,包括强化政府的合法性、平等与中立性、建立公正的司法系统以及维护公共利益和道德原则。

他认为完美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一个为全体公民谋福利的制度。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从政治社会、公民和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
治改革和政治理想等方面来探讨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理论观点。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 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说 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吾爱吾师,吾尤爱真 理”。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许 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 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仅是后来,即 使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 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亚里士多德为小 驹。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小驹吃足了奶就会 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 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他在古代学术研究 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二、全书结构
▪ 全书共八卷,主要涉及到城邦、公民和政体三个 方面的问题。
▪ 城邦论:第一卷、第二卷1-8章、第七卷1-12章
▪ 公民论:第三卷1-5章、第七卷13-17章、第八卷
▪ 政体论:政体的类型分析:第二卷9-12章、第三 卷6-18章、第四卷

政体的变迁分析:第五卷、第六卷
▪ 第1卷:我们可以把第1卷看成全书的导论,重点 论述了城邦的内涵、目的、原则以及起源。城邦是 由家庭发展而来的,家庭由三种关系构成:主奴关
▪ “就我们各个个人说来以及就社会全体说 来,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谋取优良的生活。” (第130页)
▪ “城邦不仅为生活而存在,实在应该为优 良的生活而存在。”(第137页)
▪ “一个城邦的目的是在促进善德。”(第 139页)
▪ “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落为了追 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构成 的。……一个城邦的作用及其终极目的却是 ‘优良生活’,而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却
第四,城邦与个人。
▪ “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 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 一个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 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 夫,那就是一位超人。”(第7页)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著作贡献
<4>主张通过公民教育和培养实现城邦生长的完善 与和谐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三种途径是人变善良, 即本性,习惯和理性。所以最优良的立法者可以通过 立法和教育来培养公民德行,使公民灵魂的三个组成 阶级达到和谐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城邦少年儿童 进行教育。
结论 “中庸适度”的思想,及其对当今中国政治的启示细细品味, 亚里士多德于几千年前提出的共和主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亦 有着深层意义的启示:在当今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 只一味强调政治上的民主,或许远不足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贫 富矛盾问题。在中产阶级仍十分弱小的情况下,强制推行民主 只会使社会中极贫、极富这两类群体中更强大的一方执掌国家 政权,而这又必然会导致失势一方的不满,有资料表明:在当 代中国,是7%的人口掌握着80%的财富。因而,在完善民主制 度的同时,培养和壮大中产阶级的力量亦是必须的。民主是左, 共和是右,民主共和是中间。笔者认为:共和主义思想的一个 显著倾向,就是“行于中庸”。它反对极左与极右的主张,因 为无论是左和右,都只是社会中一部分人意志的体现。极左或 极右的政策,要么是在损害富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增进穷人的利 益,要么是在损害穷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增进富人的利益,因而 对于整个社会的长久发展都是不利的。
著作贡献
<1>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开创政治研究之先河。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科学进行分类,把各门 学科按照知识不同分为理论学科、实践学科创制学科。其 中政治学就属于他所谓的实践学科,在他看来,政治学是 研究至善的学科,是一切科学中最权威的学科,因此他有 力“政治学奠基者”美誉。
著作贡献
结论
“行于中庸”,也就是采取调和矛盾的方式,才是解 决贫富矛盾的最佳办法。因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有 一件事是办不到的:同一组的人不能即是富人又是穷人” 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说:至少在实现真正完善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之前,贫富差距是无法完全消灭的。因而共和主 义混合政体,不失为一种调和贫富矛盾的良好政体。中国 走向“中庸适度”有其自身优势: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 性质为其铺垫了舒适的温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管14 张宇星2014311651
《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

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

本书分为八卷。

卷一讨论家庭;卷二讨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卷三阐释公民和政体理论;卷四讨论现实政体的类别;卷五讨论政变和革命;卷六讨论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卷七讨论政治理想;卷八讨论教育原则。

本书主要关于两种问题的讨论(一)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关于现实政制的讨论。

卷一:首先,人类各团体各有其目的,其组成和治理的方式亦各异,然而政治团体在于实现善业,具有最高尚的目的。

政治团体即至高的社会团体——城邦。

城邦起源于家庭,家庭由主奴、夫妇、父子三伦组成。

家务管理主要在于治产。

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奴隶制度是家务管理的一个条件。

此外还讨论了财富之获得与家计管理之间的关系。

卷二:评论了《理想国》中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不认同《理想国》里妻子共育,儿童以及财产公有的观点。

评论了柏拉图《法律篇》里的政治理想。

此外还评论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

政治较为修明的现世各城邦评论了斯巴达,克里特和迦太基三种政体。

并肯定了梭伦的民主改革。

卷三:只有政治权利才是成为公民的真正资格条件。

其他诸如居住权利,诉讼权利公民的后裔都不足构成公民身份。

就一般政体而言,凡属公民在一定时期内可参加司法和议事机构。

根据所立的宗旨和统治者的人数分为正宗政体:君主、贵族和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则相应地分为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

再者,公民资格和政治权利的分配。

最后,描述了君主政体各品种。

卷四到卷六讨论国家的形态学与病理学。

卷四讲现实政体的类别,卷五讨论了政变和革命,卷六讨论了简历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这三卷里,讨论了“最好的国家”、暴君统治及民主。

讨论寡头统治,与民主相对,讨论“最好的国家”,与暴君统治相对。

回答了四大问题:一、事实上存在多少种宪法?二、什么才是理想的宪法?三、比较劣等的几种宪法,各个适合什么样的人民?四、各形态的宪法如何组成。

第五卷几点值得一提:一、民主政治下,人应该同等富有,因为人人同等自由二、在寡头统治下,人在一切事情上都应该是不平等的,因为他们在财富上不平等。

三、人心不满的原因是欲求财富与名分,活者欲避贫而不能。

四、分析导致变易政权的原因。

第六卷则是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在第七、八卷中讨论最好的国家,这两卷对现实的政治世界描述不多,主要关心的是哪一种国家会是最好的国家。

在他看来,最好的城邦应该如下:人口当以观察所能周遍而又足以达成优良生活的自给的数额;领土当以观察所能周遍又足保证公民们宽裕而不失节制的闲暇生活为度。

城市的位置应该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是聚散中心。

关于海港,在军事上便于攻防,同时,提供本土不易得到的生活必需品。

在民族赋性上,唯有希腊人适合当公民。

在社会结构上,城邦需要工匠、劳工、农民、士兵、有闲阶级、教士及法官。

他认为,一个自由人的最理想人生,是青年做战士,中年为统治者,老年当教士。

人生一世,青年应保应保城卫士,中年当为城邦事务而忙,暮年则用心谋求神佑;农业工人、技工及奴隶应另成阶级,妇女亦然。

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城邦只有战士、统治者及教士才是真正的成员。

第八卷则是关于教育的讨论。

第一,应否给儿童(少年)教育订立若干章程;第二,儿童(少年)教育究竟应该由城邦负责还是由私人负责;第三,这些教育规程应该有怎样的性质和内容。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或者说人天生就要过城邦生活。

人有着向善的
本性,使得人不断追求善的生活。

人参加各种层次的共同体,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对至善生活的追求。

城邦是包含了一切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是生活的至善。

政治学是研究城邦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的目的,在于自足的生活(《政治学》第一卷)。

不是为了正义,也不是为了多么富裕的生活,而是自足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强烈反对“用金钱本身来牟取暴利”的行为,他坚持认为“金钱本来是用来交换的,而不是用来增加利息”(《政治学》第一卷),可以推测,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这种用钱生钱的办法是违反了自然的。

另外,他反对那些“生活的全部旨趣就在于无限制地聚敛财富”的看法。

结合后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推测亚里士多德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

一方面过度追求财富会使人不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样做的后果会使人忽视道德,忽视生活的幸福,从而也就违背了城邦的意旨。

另一方面一部分人过度追求财富势必在城邦中造成贫富分化的危险境地,从而将会严重威胁到城邦的持久经营。

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胜在他飞扬的文采、铿锵的辩论和崇高的理想上,那么《政治学》就在理性的推断、严密的逻辑和实证的方法上面更胜一筹。

柏拉图的《理想国》采用的方法大多是演绎法,但是我们仅仅看《政治学》第二卷就会看到,亚里士多德就事论事,以他敏锐的洞察力一针见血地指出各类形式的政体的种种问题。

对于财产制度,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的妇女儿童共有制是严重违背人性的,因此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财产公有制,他指出公有制无法阻止人性的罪恶,财富平均化也会使才能卓越的人心怀不满。

在整本《政治学》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亚里士多德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

由于时代的局限,我们对待前人的著作不能太过苛求,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有时是古今都有的,而且可以说是具有永恒价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