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设计的维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境感知
认知具有同时起作用的四个方面:认识性的、情感性的、解释性的、判 断性的。一处城市环境的整体心理意象是:局部的——不覆盖整个城市、简 化的——省略了大量的信息、特殊的——每个人的城市意象都是独一无二的、 歪曲的——基于主观的印象。
(二)环境意义与象征
建筑与环境的象征角色是社
会和环境间关系的关键部分。人 们许多注意力都聚焦于环境如何 表示、传递和体现权利与统治的 模式。权力的信号表现于两种方 式:“敬畏策略”——权利的庄严 胁迫观众;“仰慕策略”——“壮观 的”设计感染力“取悦”观众。从古 到今,从王公贵族到工业资本到 今天的“大政府”和“大公司”,总是 “借助某个可以聚集情感的实体, 为某种意识形态或权力体系提供 理由。”对一些人来说,大的办公 街区象征财政力量和影响;对另 一些人来 说,则象征“集体贪婪”。
(二)空间的回归
近期的城市设计已经在建成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关系中有新的发现, 如整体比单个建筑和开发的总和更大。这也使强调创造有限定的、积极 的空间需要得到有限考虑(功能和美学上的)。
Colin Rowe《拼贴城市》将现代城 市的“空间困境”形容为“实体的危机”和 “肌理的困境”。《拼贴城市》是一部对 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进行哲学式批 判的著作。书中所及的时代,工业化国 家正在“现代城市”中受煎熬,那里的城 市规划和设计师正在试图找回失去了的 世界。《拼贴城市》引入“拼贴城市”这 样一种城市设计方法,试图使用拼贴的 方法把割断的历史上重新连接起来。
(一)人与空间的关系
环境决定论是指环境对人的行 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忽视了人的 能动性;环境可能论是指人在可能 的环境机遇中进行选择;环境或然 论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环境里,一些 选择的可能性比别的大。
同居于一个地区的人们倾向于 制造一些规范空间使用的“规则”。 虽然有些规则是当地社会和文化习 俗的产物,许多还是反映了深层的 人格需要和人类特性。
广州——拼贴的城市
(三)“街道或街区”结构与“道路”网络
公共空间网络形态结构的一个主要变化——从很好的结合着的网 格转变成超级街区和隔离领地的道路网络——是容纳快速机动车交 通需要的产物。
20世纪以来,容纳不断增加的小汽车的最好方法是给它们提供 专用的运行网络;区分不同交通模式的观念深入发展,目的是通过 严格匹配交通流量的交通路线层级体系来分配交通。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正 立面的“节奏”,“节奏”比韵 律需要更严格的重复。
3、对平衡的识别:尽管我们普遍能想象视觉平衡,但很难精确地定义它,平衡 是秩序的一种形式,通常与视觉场景或环境中的各部分的和谐相关。
乔治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城镇风景中,通 常有一种静态的形式,所有的元素都有 助于并服从于更大的整体。
1、1地面景观
地面景观是和谐、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中有两种主 要的地面类型——“硬质”铺地和“软质”景观化区域,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 前者。地面景观的特点实际上是由所使用的材料例如:砖、石板、鹅卵石、 混凝土、碎石,使用材料的方式以及如何与其他材料和景观特征相联系所 决定的。
巴塞罗那 向着城中村看齐
(四)重归街道
可持续的城市设计需要发展的模式应能够和结合不同交通系 统的需要,同时支持交流和互动。因此,虽然公共空间网络作为 交通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角色之间存在着无情的张力和冲突,一个 多目标的公共空间网络仍然需要,在绝对必要是二者分开,其他 情况下则一定城区交迭。
虽然“道路”总是需要的,但是仍 然提倡重新发现同时作为社交空间 和城市连接元素——而不是分割元 素——的“街道”。 需要仔细的设计 以协调不同行进形式的要求,这包 括保护社交 空间不受汽车的干扰和
在离车道较近的地方,创造行人支 配的空间——“共享街道”的概念,使 步行活动和机动车交通在共享的地 面上结合。
纽约的道路轴网
二、感知维度
感知维度强调的是人性化。而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的感知为前 提的,公共空间设计是强调场所存在的意义,是将人的活动的精 神延续,让人内心感到充实和快乐的空间设计特征,从客观的环 境要素设计到场所精神的提炼,所有人性化的公共空间,都是充 满活力和人气的。
分级道路系统意味着一些道路要承担更多的交通负荷,这些道路
上的交通流量得益于行人横道线的减少和与之相接的道路数量减少。 被主要道路环绕的“超级街区”比传统街区大好几倍。Pope把这个过 程称为“网格腐蚀”,即开放式的网格街区变成“梯状”街区。街区的每 一点都有一个单独的快速路出入口。在新建的地区,分级道路布局 在相对较大的单元之间的宽阔缝隙处提供于主要道路网的接口。肌 理粗糙的干道网络将承载非本地的交通,而只让单元那的街道或道 路自行解决内部交通。超级街区内部同样需要设计来防止行人或车 辆在街道间走捷径以减轻交通负担。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主要道路阻 碍车辆横穿它们的倾向,造成隔绝和破碎的城市区域。破碎的地块 间的移动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交通体验而不是交通和社会体验。
金字塔象征着王权,雄伟壮阔的建筑无时
无刻不震慑着人们,让人肃然起敬。
(三)场所的建构: 1、场所感
“场所”概念强调“归属”感和与场地的情感联系。每个个体都要通过物理分异或 差异性所获得的个体特征,以及进入某个特定场所的感觉,表达对集体或场所的 归属感。设计策略可以强调这些主题。场所的本质存在于“内部”区别于“外部”的偶 然的无意识经验,用“自己人”和“外人”的概念区分场所特征的类型和种类: (1)经验的内部——有生命力和动态的场所,充满已知的意义和无需反思的经 验。 (2)感性的内部——记录和表达着创造和生活于其中的群众的文化价值和经验 的场所。 (3)行为的内部——周边环境支配着建立该地区公共或一致性认知基础的自然 景观和城市景观质量的场所。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哥特城镇风景中, 那些元素往往互相竞争,显现出更加动 态的平衡。
4、对和谐关系的敏感:和谐关注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如何一起结合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黄金分割对和谐的品质做出了贡献。有才华的设计师常常 运用比例来获得更和谐的结果,例如,透视效果可以被用来表明建筑元素看起来 比他们真实的样子更高更细更优美,而对分散注意力的谋划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 设计的某些方面。
四、视觉维度
视觉维度是从人的视觉及其他感官的美学体验来理解 城市环境。探讨城市空间景观的质量问题和占据城市空 间的各要素的设计,主要是包括对于空间尺度、比例和 软硬质景观等要素的把握。
(一)城市设计的审美标准 (二)城市空间美的质感 (三)城市软、硬质景观的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审美标准
(1)自然:自然的环境或是自然因素比建筑因素更优越 (2)维护/教养:看上去被照料和关心的环境 (3)开放和被限定的空间:被限定的开放空间,融合了有悦目元素的视野 和景深 (4)历史意义/情境:激发美好联想的环境 (5)秩序:有组织协调、一致性、易识别性和清晰性。
在博洛尼亚中心柱廊产生的 “韵律”和模式塑造了其特征
2、对节奏的理解:和韵律不同,节奏依赖于更严格的自身重复的效果。举 例来说,视觉愉悦源自于从简单的二元类别到更复杂的重复子系统的节奏元 素。节奏产生于创造强音,间隔、重音或指引等元素的分组,为避免单调, 为了获得有趣的节奏,对比和变化是必不可少的。
谁说我们已经建成了“现代城市”?按照 作者的观点,“现代城市”还没有诞生。尽管 它有美好的愿景,但是,现代城市还是一 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或者干脆说,柯布 西耶的“现代城市”只是一个“流产儿”。
“让骆驼从针眼里走过比把富人送到天 堂还是来得容易一些”。可是,柯布西耶的 现代主义选择了后者,因此,他们在二十 世纪遇到了无尽的批判。但是,在作者看 来,现代城市无非是福音书中的“好消息”。 当它头上的光环散尽,我们很难看到它是 技术革命或它所宣称的那些原则的产物, 而不过标志了一个他们认为较好的,合理 的和割断历史联系的社会,展示了一个贫 穷使徒时代的道德。
(三)城市软、硬质景观的设计
景观设计不但包括视觉方面而且从根本上关系到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理学, 城市设计师应该像关注特定基地的物体的问题和机遇一样,关注潜在的自然 进程,因此需要一种积极的造景方式,考虑景观对城市环境的总体贡献,景 观设计的策略应在建筑设计过程之前或者与之同步做出。
1、城市硬质景观设计
因此,城市设计要关心的应该是那些支持、允许和促进社会、 文化交往和公共生活的“社会空间”,不论其是公共或是私有。
(三)邻里关系
在一个高度流动的时代,人们已不再需要先前的邻里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
们现在可以在城市的任何一处选择工作、消遣、交友、购物和娱乐 等,并在这一切过程中形成自愿选择的社区。在英国的混合权属调 查发现,权属混合最好不要出现在同一条街道或街区上,而是出现 在不同的街道间,权属混合下的社会网络优点才会显现。
(二)城市空间美的质感
1、对韵律和图案的感觉:韵律包括元素中的一些相似性,并预示复合体 (也就是视觉细节和信息的混合)和图案的同时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 当人的思维去组织和理解这些信息时图案就以微妙的方式变得更具主导性。 Smith提出这些有节奏的图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构成了一个比“一一对 应”更具有“牢固亲缘关系”的系统。
(二)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具有物质(空间)维度和社会(活动)维度。物质的 公共领域可以被理解为支持或推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空间和场 景——公共或私人拥有的空间和场景。在这些空间和场景中发生的 活动和事件可称为社会文化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主要品质是作 为“中立地带”,每个人可以随意来去;高度的包容、易接近,不需 要正规的会员制;它们的存在有些理所当然的味道,且低调;常常 超时开放;多有“好玩”的情趣;为人们提供心理上抚慰和支持;它 们常进行一些人们彼此“交往而持续”的对话,因此成为“具有高度价 值的政治论坛”。
(四)可达性
可达性可以从交通的角度来讨论。如果只有靠私家车才能到达,
这样的环境是不易到达的环境。包容性的城市设计需要将各种土地 使用在空间上集中起来,以便各种场所和设施都具有可达性,这样 公共交通才能存活下去。
可达性与机动性相关,现今的“机动能力”—即基于小汽车的机 动性,以及汽车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支撑体系被特别看重,导致了依 赖小汽车的环境盛行。事实上,小汽车的灵活性是“强制性”的,因 为机动性支持土地使用在空间上分离,进而,就需要更多的使用小 汽车才能穿行分散的设施之间。
2、领域性和个性
内部、外部的概念最容易用“领 域性”来理解。人们通过创建一个有 排他性边界的领域在形态上和心理 上来界定和保护自己。扎哈·哈迪德 的建筑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往
往让人觉得与周围格格不入,这也 体现了气具有一定的领域性。
三、社会维度
城市设计社会维度包括人与空间的关系、“公共领域” 与“公共生活”、邻里关系、可达性四个关键点。
浅谈城市设计的维度
一、形态维度
形态维度强调的是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的布局和配置, 是将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开发叠加进行城市设计研 究,探讨城市街道,居住区等空间的网络化和渗透化布局。
(一)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研究的是聚居地的形态和形式。CONZEN认为以下几个 因素是一系列把握聚居地要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 (1)土地使用:土地的使用稳定性低,相对别的要素是短暂的。 新的土地的使用常会引起再开发和新建活动,引起地块的合并和细 分。 (2)建筑结构:城市中除了具有象征性的纪念性建筑外,别的建 筑必须具有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和使用强度的特性,才能长久的 存在。 (3)地块模式:街道单位典型的被细分或如绘制地图那样分成一 块块场地或地块。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再细分,但通常是被合 并。 (4)街道模式:街道的模式是城市街区以及它们之间的公共空间 或活动通道,或者“公共空间网络”的平面布局。它具有叠加历史信 息的特征。
(4)偶发的外部——选择性功能最为重要并且其特性比背景更为重要的场所。 (5)客观的“外人”——有效的简化成单一地点或维度,或者一个已存在物体和活 动的外部空间场所。 (6)场所的大众特征——特征或多或少都预先由大众媒介产生并且远离直接经 验。这种特征是肤浅的、受操纵的,它同时破坏了个体经验和场所特征的象征意 义。 (7)经验的外部——表达一种已失去了并且仍无法获取的复杂情况的场所特征, 场所永远是偶发的,即使本身存在也是偶发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