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本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反映混凝土变形的 主 要特点 计算式和参数都来自实验 数据的回归分析,在单调 比例加载情况下有较高精 度 模型简单易于理解和应用, 工程应用最广泛
11
弹塑性力学模型
加载—卸载法则:塑性 模型要求在加载、卸载 及中性变载等各种不同 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本构 关系表达式, 加卸载条件
流动法则:塑性流动时 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 分为正交流动法则(又称 相关流动法则) 和非正交 流动法则(又称非相关流 动法则)。
12
弹塑性力学模型
相关流动法则:根据Drucker 公设, 空 间屈服面为凸面。相关流动法则假定 屈服函数f 即为塑性势函数g , 流动方 向应正交于屈服面。流动法则表达式, 式中dK为标量比例因子, 可由一致性 条件求得, 塑性一致性条件为:f = 0和 f· =0 非相关流动法则:假定塑性势函数g 与屈服函数f 不同, 流动法则 标量比例因子仍可由一致性条件f · =0 求得。
初始屈服面; 后继屈服面(加载面或硬化法则) ; 加载—卸载准则; 流动法则。
引入不同的屈服函数(包括初始屈服面与加载面) 与不 同的流动法则即会产生不同的模型。
10
弹塑性力学模型
初始屈服面:当材料的应力或应变水平未达到初始屈服面时, 材 料的本构关系为弹性的; 当应力或应变水平超过初始屈服面时, 材 料的本构关系为弹塑性的。屈服函数 硬化法则:可分为均匀硬化、随动硬化、混合硬化等。假定塑性 流动时屈服面大小、位置和方向均发生改变为混合硬化。
23
发展
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 关键的契机在于: 重视细观物理研究在本构关系研究中 的基础性地位. 现代实验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 为利用这一契机提供了客观的支持. 在混凝土本构关系与结构非线性行为研究中, 深刻认识 非线性形成的物理本质, 客观反映混凝土力学行为的随 机性特征, 科学揭示非线性、随机性、率相关特征之间 的内在物理规律, 是建立正确的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关键; 充分注意不同尺度范围内的损伤扩散与随机涨落特征 并加以科学反映, 对于从一般科学意义上理解混凝土本 构关系及结构非线性分析研究的普适价值所在, 也具有 重要意义.
13
弹塑性力学模型
由于D rucker 公设只适用于稳定材料, 所以相关流动模型不能模拟应 力应变曲线下的下降段(混凝土的软化) 与混凝土的体积变化。 非相关流模型可以模拟混凝土的软化和体积变化,但由于塑性势如 何构成以及由此带来的刚度矩阵的不对称性使模型过于复杂。 混凝土的塑性本构模型大多将混凝土视为各向同性材料,采用的屈服 函数有M ises 准则、Mohr-Coulomb准则、Hsieh-Ting-Chen 准则、 William-Warnke 准则、Drucker-Prager 准则等及其发展。 相关流动理论的有Chen 和Chen[Chen A C T , Chen W F. Const itutive Relations for Concrete [J ].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 echanics,1975, 101 (4) : 465-481]、Chen 和Ting[Chen W F, Ting E C. Constitutive Models for Concrete Structures[J ].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80, 106 (1) : 1-19 ]等, 非相关流动理论的有Han 和hen[Han D J , Chen W F. Constitutive Modeling in Analysi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J ].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87, 113 (4) : 577-593 ]、Pietruszczak etal [Pietruszczak S, Jiang J ,Mirza F A. A n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ncrete [J ]. Int. J. Solids and Structures, 1988, 24 (7) : 705-722]等。
4
线性弹性模型
应力-应变呈线性关系:胡克 定律 加载或卸载相同,线性。 如果材料为正交各向异性时, 独立常数可减少至9 个; 如材 料为各向同性时, 独立常数减 少至2 个, 可用Lame 常数K、L 来表达。 早期的结构分析一般采用线 弹性模型。当混凝土处于较 低压应力及拉应力下比较适 合, 其余情况误差较大。
17
混凝土损伤类本构关系
弹性与弹塑性损伤
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损伤
静力与动力损伤 宏观唯象以及细观和微观损伤
局部化与非局部化损伤
涉及本构关系的损伤演化规律、本构数值方法、损伤物理机理。 各类模型的建立方法、基本特征、适用范围
弹性以及各向同性损伤模型的构建简便、计算成本低,弹塑性损伤 模型适于模拟不可恢复变形,各向异性和微、细观损伤模型能更客 观而全面地描述混凝土非线性物理机制,非局部化损伤模型在模拟 应变局部化现象以及克服网格依赖性方面具有优势。
14
流变学模型
粘弹性:应力与应变速率弹性关系
粘塑性: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有应变, 应变由其它条件决定。 与时间有关。 三种基本力学元件
弹性元件 塑性元件 粘性元件
串联\并联模型
Maxwell模型 Kelvin模型 三元件模型 Burgers模型 粘塑性模型
3
概述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分为应力空间的本构关系和应变空间的
本构关系
应力空间的本构关系又分为:
线性弹性模型 非线性弹性模型 弹塑性力学模型 流变学模型:粘弹性、粘塑性 内时理论模型:内时—内变量—变形 断裂力学模型 损伤力学模型 各种理论结台起来建立的模型,如内时损伤模型等。
D
ij Cijkl kl
kk
1 ij ij Sij ; 9K 2G ij K v ij 2Geij .
5
非线性弹性模型
Cauchy 模型
应力只依赖于应变, 应变 也只依赖于应力, 与变化 路径无关, 各向同性一一 对应的应力—应变关系 该模型中应力不一定能由 应变能对应变求导得到。 在不同加载途径下得到的 应变能和余能表达式通常 不是唯一的, 不能满足弹 性体能量守恒定律, 但在 单调比例加载条件下仍适 用。
若αi j= 0 时表示均匀硬化, 认为在塑性流动中, 屈服面仅发生大小变 化。如加载面与初始屈服面一致时即为弹性-完全塑性模型。 若k 2 (Ep ) = 0 时表示随动硬化, 认为在塑性流动中, 仅屈服面中心点 位置发生变化。 αi j表达式不同即为不同的随动硬化理论, 一般常用的有Prager 与 Ziegler 两种随动硬化理论。
2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上)
2
非线性弹性三维本构关系
25
空间应力应变关系
1 ij ij Sij ; 9K 2G ij K v ij 2Geij .
kk
26
弹性本构矩阵
各向同性材料
27
弹性本构矩阵
28
弹性本构矩阵
各向异性材料
29
非线性弹性模型
模型优点
19Biblioteka ‹#›损伤力学模型
混凝土的非线性包含微裂纹引起的软化或弱化、 加载速率引起的硬化或强化效应 塑性应变与损伤演化的率敏感性 混凝土黏塑性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visco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21
总结
弹性模型简单但只适合单调加载; 经典塑性模型数学上较严格但与混凝土材料破坏机理 不协调, 塑性势函数难确定; 损伤模型物理含义清晰但损伤变量的定义与损伤演化 方程的确定等都存在着问题。 绝大多数模型包含了太多的主观成分。
8
弹塑性力学模型
应力-应变呈非线性关系 加载或卸载不相同,线性或非线性。 与加载历史和路径有关 弹塑性模型:用塑性力学解释非线性指标,控制其发 展变化
理想弹塑性模型, 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 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 强化模型(等强化模型\随动强化模型\混合强化模型)
9
弹塑性力学模型
塑性理论主要指增量理论(亦称为流动理论) , 是描述材 料在塑性状态时应力与应变速度或应变增量之间关系 的理论。 增量理论是在正交性法则和屈服面概念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2
总结
A shby 认为模型是对实际状况的一种理想化。
经验模型是对一系列实验数据的近似数学拟合, 没有预测能力;
物理模型的基础是已建立的定律或原理,根据这些定律或原理, 物理 模型获得了预测能力。 一般来说, 最终的目的是建立物理模型, 然而材料问题很复杂, 完全 用物理处理是不可能的。于是, 目标是建立物理框架, 在这个框架内 嵌入对某些变量行为的经验描述[A shby M F. 材料问题物理模型的建 立[J ]. 力学进展, 1993, 23 (4) : 560-573 ]。 混凝土模型应是物理意义明确, 具有较少易确定参数的简单实用的 模型。 需要材料科学、数学、力学以及试验技术等其它学科的发展来带动。
15
断裂力学模型
应力强度因子,反映应力场和裂缝长度。 断裂韧度
16
损伤力学模型
损伤力学描述微缺陷的尺寸、形状、密度及其分 布的变化过程,它和有效应力的概念相结合。
按材料变形的性质和状况,损伤力学分为:弹性 损伤、弹塑性损伤、蠕变损伤、疲劳损伤、动力 损伤(冲击损伤、剥落损伤)、腐蚀损伤等。 考虑混凝土裂缝和软化。 损伤因子,有效应力
6
非线性弹性模型
超弹性模型 (hyperelastic type), 它近似认为材料的全量式应力-应 变关系是路径无关的可逆的不用 记忆的非线性过程。 超弹性材料或Green 弹性材料:具 有作为应变张量解析函数的应变 能函数, 且应变能函数的变化率 等于应力所做之功率。该模型是 应用应变能和余能原理建立的各 向同性非线弹性本构关系。 应变能余能的导数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上)
田敏 2017/3/15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
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上)
1
概述
2
概述
本构关系
材料的力学性质是用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来描述的。 本构关系分为与时间无关的和与时间有关的两类。 与时间无关的又可分为弹性(包括线性、非线性)和塑性 (包括理想塑性、应变硬化、应变软化)等; 与时间有关的可分为无屈服的──粘弹性(包括线性、非线 性)和有屈服的──粘塑性等。 本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组合,如组合成弹塑性本构关系、 粘弹塑性本构关系等。
林皋,刘军,胡志强:混凝土损伤类本构关系研究现状与进展,大 连理工大学学报,第50卷第6期,2010年11月
18
损伤力学模型
损伤力学本构模型在处理塑性与损伤关系上可分两类:
一类假设塑性与损伤解耦, 损伤仅对材料的弹性特征有影响, 塑性部分认为与经典塑性力学情况类似, 引入塑性屈服面与 损伤面两个加载面, 如Bazant 和Kim、Lemaitre、Yazdani 和 Schreyer、A buLebdeh 和Voyiadjis等。 另一类则考虑了损伤与塑性的耦合效应, 有的是将损伤影响 张量作用于除与损伤相关的热力学广义力之外的所有其它热 力学广义力; 有的是在考虑塑性势时采用有效应力而不是用 Cauchy 应力, 如Zhu 和Cescotto等; Klisinski 和Mroz考虑了塑性 硬化与损伤的耦合作用,Lub liner 等也考虑了损伤对塑性的影 响。
7
非线性弹性模型
次弹性模型(hypoelastic type),微分或增量型的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式。 次弹性模型所描述的应 力应变关系和变形路径 有关, 和时间无关。一般 表示成增量形式 非线性弹性模型:依赖 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和人 为假设
d E ( )d Elevel stress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