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
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
2、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学习准备:
陶渊明的诗歌以崭新的面容、纯朴自然的诗风为我国诗歌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以至使“
田园诗”从此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作者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问题探究:
《归园田居(其三)》
1、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愿”具体指什么?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有什么特点?
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朴质,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于此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哪些字用得好?
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
“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
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渡荆门送别》
这首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颔联从正面描写。
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1、诗中的写景句是哪几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
3、“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晚上,江面平静时,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
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4、“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故乡的水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登岳阳楼》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2、“洞庭之东江水西”交待了什么?“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了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
面对这样的景色,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不由悲从心来。
3、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什么角度介绍了岳阳楼?
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
4、颔联下句“徙倚湖山欲暮时”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写了在傍晚时,诗人在岳阳楼畔徘徊。
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5、颈联“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
“还望远”不仅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
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表达了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6、如何理解诗的最后一联?
尾联情景相生。
诗人已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苍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
国破家亡,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
我的收获:
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陶渊明,东晋时著名的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B.《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蕴涵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和对故乡的眷恋。
C.《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是他出使边塞时所作。
D.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2.下列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晨兴理荒秽(野草)
B.长河落日圆(长江)
C.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
D.拄杖无时夜叩门(随时)
(一)语段点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所押之韵为:________________。
2.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五言律诗。
从表达方式看,首联、尾联为记叙,颔联、颈联为描写,作者是寓情于景。
3.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征蓬出汉塞。
(借代)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偶)
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
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D.末尾两句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迁移过关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