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d sin n
λ 固定, θ → d 测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仪)
d 固定, θ→λ 分光
1913年 莫塞莱发现了X射线波长与原子序数间的关系
λ~Z(原子序数)——元素分析基础
→X射线光谱分析及X射线荧光分析法
1948年 第一台X射线荧光光谱仪——元素分析仪
思考:为什么X射线出现晶体衍射,紫外、可见未出现?
相干:方向改变,ν2=ν1
非相干:方向改变,ν2 <ν1
hv2 hv1
电子
重原子,电子结合牢固
电子结合松弛
hv2 hv1
电子
e-(反冲电子) 电离
4、衍射
晶体对X射线起衍射光栅的作用——波长色散
晶体衍射
2d sin n
结构分析 X射线衍射仪 WDX(-XRF)
d:晶面距离; θ:衍射角;n:衍射级次 已知λ:θ→ d
特征谱的特点
A、V﹥V临 → 特征谱(入射电子能量≥电子结合能)
B、同种元素 V临k﹥V临L﹥V临M C、同壳层 Z越大,电子结合能En越大, V临越大 D、遵守莫塞莱定律
1
KR( Z )
2
1 1 K 2 2 n1 n2
定性分析的基础
R为里德堡常数,σ 为屏蔽常数:K系: σ =1 Z↑,Δ En↑
(3)检测器
① 正比计数器:
一种充气型检测器
阴极:圆柱形金属壁 窗口:Be(或聚酯) 内充气体:Ar(90%)+CH4(10%) Ar hv(x) Ar++e e(初级定量电子) 阳极 +Ar 碰撞 Ar——Ar++e 多级电离电子 雪崩(1初级电子→103-105多级电子) 例:Cukα:hv:8040eV,Ar电离能:26.4eV 8040/26.4=304(初级电子)雪崩 304*(103-105)电子 脉冲
三、XRF方法及应用
1、定性:
元素—能级特定—ΔE具有特征性—λ、E特征性
莫塞莱定律 1/λ=KR(Z-σ)2
ν=K (Z-σ)2 λ、 E ~ Z —特征性
2、定量 定量困难——固体
原因:
(1)基体效应:主要为基体的吸收和激发 吸收:样品对入射X射线、出射XRF的吸收—与样品的厚 度和样品基体的组成有关 →XRF强度减弱
2、X射线光谱分析的特点
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子探针微分析
(1)优点: 1)快速、多元素分析(与原子发射类似) 2)与化学态无关(内层电子跃迁) 3)非破坏性分析 4)全元素分析C-U 检测限1‰ (不能做微量) 5)精密度高 6)易解析 (荧光谱线较发射光谱简单) 7)表层分析 (分析厚度0.1-1μm)(表面分析 nm级) (2)缺点: 1)定量困难(固体样品) 2)检测限高(1‰),不能做微量分析 3)轻元素(M<B)不能检测,灵敏度低
V:KV;λ:Å
I
λImax=1.5λmin
I∝ZV2
λImax
KV
Z↑,I↑
λ
2)产生X射线的效率
Z↑,ε↑;V↑,
1.1*109 Z*V
ε↑
例如 铑靶ε=0.25% (V=50kV)
效率低,绝大多数能量转化为热能 所以,阳极靶需要循环水冷却
3) KV上升 超过某一临界电压(入射电子能量≧电子 结合能),产生特征谱 其原理: 高能电子→原子内层电子空穴 →退激发→ X射线
e-(光电子):X光电子能谱 e-(俄歇电子):俄歇电子能谱 hν(荧光):XRF
e-(O.E)
e-(A.E)
X荧光 俄歇电子
Z↑,
竞争 I俄歇↓
IXRF↑,
hvo(X)
hv(XF)
(K、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Z < 11
产生空穴越靠外层,俄歇效应越显著,
故XRF多用K系、L系荧光 ω
Z
2、莫塞莱(Moseley)定律
例:Mo靶 <20kV 连续谱 >20kV 连续+特征谱
同一壳层,Z↑,所需的临界电压kV0↑
(2)特征谱
1)K系谱线: K层电子被逐出,L、M、N→K
k hc / ( En Ek )
K系:
Kα
Kβ
M→K Kβ 1,Kβ 2
Kγ
N→K
L→K Kα 1, Kα 2
Lα 1 Lα2 Lβ1
当高速电子撞击金属靶,丧失动能,转化为热能和X 射线(<1%)
高压:几万-几十万伏 真空管:
阳极(靶):高熔点金属 (W、Fe、Ni) 阴极:W丝 窗口:Be
连续谱特点:
1)有短波限:首次碰撞即停止 无长波限:可无限次多次碰撞
eV h max hc / min
min hc / eV 12.4 / V
KV
(2)晶体分光器
晶体——光栅——分光(色散) 晶体:平面晶体:准直镜+晶体+准直镜 弯曲晶体:分光、聚焦 分光原理:布拉格公式 n 2d sin
n 2d cos / n / 2d cos 2dB cos / n
角色散率
最小分辨波长
令Δθ=B(最小分辨角)
荧光λ~Z 1/λ=KR(Z-σ)2 1 1 R:里德堡常数;σ:屏蔽常数; K 2 2 n1 n 2
(1/λ)1/2 =K(Z-σ) K、σ为常数
ν=K(Z-σ)2
λ~Z 定性分析基础 I~C 定量分析
二、XRF仪器
1、波长色散型 (WDX)
X射线源(X光管)——样品 ——晶体(分光)——检测 (1)X射线源:X光管 λ:略小于受激元素的吸收限 为使μm~max→电子电离→空位 λ~ 靶材、KV 测轻元素 靶Cr 测重元素 靶 W 、Mo
b、激发、吸收性质与被测元素相近
(Z±1、2内选择)
(2)谱线干扰
不同元素之间谱线重叠、不同衍射级次谱线重叠干扰 解决方法: ① 选择无干扰谱线 ② 降低电压至干扰元素激发电压以下 ③ 放置滤光片
(3)粒度效应
样品粒度增大,基体吸收增加,IXRF减小; 粒度减小,IXRF增加 故:样品磨细、压实,块状样品表面抛光
定量分析方法
① 标准曲线法 ②标准加入法(增量法) ③ 内标法 ④数学方法:计算机计算
3、应用:元素定性、定量分析
检测限10-3-10-5g/g 特点:固体、无损,谱线简单,动态
例:LiF(200),B=0.078弧度
能否分开Cukα双线(λ=1.542Å, Δλ=0.0038Å)
解:LiF(200): 2d=4.027Å
n 2d sin
sinθ=1.542/4.027=0.3829 Δλ=2dBcosθ=4.027*0.078*0.9238 =0.29Å > 0.0038Å 无法分开
激发:入射X射线 照射 基体 发射 XRF' 激发 分析元素
发射 XRF
→ IXRF增强
吸收
hv(XRF)
hv(x)
解决方法:
①稀释:以轻元素为稀释物,适用于粉末样品 ②将样品做薄:减少基体吸收、激发效应
③内标法:被测样品、标准样品中都加入内标元素
I测/I内~C 作图 内标元素要求:a、试样中不含有
脉冲信号强度∝hν(x)、1/E电离(Ar)、V(外加电压) CCl4:抑制气体,防止Ar+与阴极外壳碰撞产生新的电离
② 闪烁计数器:闪烁——瞬时发光(可见光)
hν(x) 闪烁晶体(NaI,CsI,ZnS)
电脉冲
hν(Vis)
光电倍增管
例: Cukα:hv:8040eV,hv(Vis):50eV 8040/50=161hv(Vis)雪崩 161*(106-107)电子 脉冲
3D5/2 3D3/2
L系:Lα
M→L
Lβ
N→L
Lγ
M
3P3/2 3P1/2 3S1/2
M系:……
L 3 2 1 K
Kα 2 Kα1 Kβ1 Kβ2
2P3/2 2P1/2 2S1/2 1S1/2
选择定则:
Δ n≠0(同层不能跃迁) Δ L=±1(L相同不能跃迁) Δ J=0,±1(j=0时,Δ J≠0)
③ 半导体计数器
hν(x) 照射 Si(+Li)
Li电离 产生电子空位对
电子移向p层、空穴移向n层
电脉冲
例: Cukα:8040eV,Si(Li)产生电子空穴对的能量为 3-5eV 8040/4=2010 个电子空穴对
2、能量色散型 (EDX)
光源—样品—检测器—放大器—多道脉冲分析器 I
E
优点: ①无分光系统 灵敏度高 2~3个数量级>WDX ②简单、小巧、便宜 缺点:分辨率低 背景干扰大(连续光谱背景)
第六章 X射线基础知识
原子/分子外层电子 分子振动
γ射线 X射线
紫外 可见
红外 微波 无线电波
一、概述
1、X射线的发展:三个阶段
1895年 伦琴发现X射线 1912年 劳厄等证实了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晶体 衍射 1913年 布拉格建立了布拉格定律——晶体衍射公式
2d sin n
d 为晶面间距 ; θ 为衍射角 n 为衍射级次
2)谱线强度
对同一原子,特征谱线的强度比基本恒定
K系: IKα :IKβ = 150:20 IK α 1 :IK α 2 = 2 :1
K
1 (2K 1 K 2 ) 3
3)L、M系
Z﹥45时,一般用L系(Lα )测量,原因: A、 Z↑,Ek↑ →难激发;
B、 K系X射线能量大,测量有问题。
已知d:θ → λ 色散 光谱分析
四、荧光产额与俄歇效应
释放h (X荧光) 荧光产额 吸收h( 0 X)
X荧光
俄歇电子 ω与Z有关, Z↓,ω ↓ ,e-(俄歇)↑ z <11 竞争关系
第七章 X射线荧光光谱法
一、XRF原理
1、XRF的产生:
X-ray→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XRF)
三、X线性质
1. 反射、折射:X光子能量大,反射、 折射少,折射率≈1
全反射: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 2. X线吸收、透射 X线吸收 ~ 厚度(吸收介质) 密度(吸收介质) 波长(X光)
透射 折射 反射 散射 X线 衍射
吸收
根据吸收定律: 透射强度
It I 0 exp( mt )
ρ :吸收介质的密度;t:吸收介质的厚度
µm
:质量吸收系数, 与λ 、Z有关
µ m = k λ 3Z 3
λ 一定, Z↑, µm↑ Pb板
Z一定,λ ↑, µm↑
软X线,吸收大;硬X线,透射大
µm 性质:(1)具有加和性
µm总=∑Wiµmi
Wi:重量分数,i:元素
(2)µm ~λ 曲线:Z一定,当λ 变化时, µm不是连续变化
3、散射(X光子与电子碰撞)
二、X射线物理基础
波长范围λ:0.01—20 nm
<0.01 nm 超硬X射线 0.01-0.1nm 硬X射线 0.1-1nm 软X射线 X荧光分析波段: 0.04—4.4 nm
1、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的定义:由高速电子撞击物质的原子所产生的电磁波 X射线:连续谱+特征谱
(1)X射线连续谱——轫致辐射